新春特輯 | 正月初三送窮日,小年朝貼「赤口」

2021-02-13 淮安市清江浦區青年企業家商會

  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傳統的年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更沒有人走親戚。有些地方「兇日」又演變成「忌日」,如甘肅天水便有正月初三「送先人」的習俗。

  中國南方、北方均有年初三不拜年的傳統,據說年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認為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客家年初三的「送窮」,其民俗思想來源於古老的「赤狗」信仰。


  關於「三重日」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說「三重日」即「送窮日」的諧音,一說「三重日」即「生蟲日」的訛音。這一天,贛南、閩西客家不進菜園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採集農活,以免農作物「生蟲」。


  正月初三又有「小年朝」之稱。歷史上,在宋代宮廷裡,正月初三是「天慶節」。傳說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天書下降人間,於是真宗頒下詔書,立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又稱「小年朝」,在這一天裡,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另一方面,民間傳說年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因此年初三絕對不能殺羊,如果是日天氣晴朗,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肥碩,養羊的人家將有一個好年景。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闢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燒門神紙」的習俗始於宋代。

  元雜劇《盆兒鬼》描寫張老漢埋怨門神未盡職,云:「俺大年日將你貼起,供養了撒子荼食」;官衙裡,為了讓門神通融通融,包公吩咐「金紙銀錢」一通燒。

  燒門神紙的風俗延續至明清時期,敬神的氣氛漸淡。清代道光年間《黃安縣誌》:正月「初三日,祭門焚楮,謂之『燒門神紙』」。這難說是嚴格意義上的祭神,倒更像年俗的落幕典禮——老話講「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從此商開市,士入學,人們開始由濃濃的年味兒裡走出,走入新一年的奔忙。


  傳說天地之初,渾沌未開。老鼠勇敢地把天咬開一個洞,太陽的光芒終於出現,陰陽就此分開,民間俗稱「鼠咬天開」。老鼠也成為開天闢地的英雄,老鼠的圖騰,象徵著對太陽的崇拜、對光明的追求。現實生活中,老鼠扮演的卻是不斷騷擾人類的醜陋角色。

  在祖先的口中,對老鼠的口碑一直不佳,諸如:鼠子、鼠技、鼠頭鼠腦、鼠目寸光、鼠竊狗盜、膽小如鼠、賊眉鼠眼、抱頭鼠竄、老鼠過街等等。千百年來,人類飽受鼠患的危害,恨之入骨,不擇手段地想盡各種方法,開展剿滅活動,如發明多種捕鼠工具、下毒餌、利用天敵、投放滅鼠炸彈、採用高科技手段使鼠類絕育、製造電子滅鼠器等等,但在鼠類所特有的適應力、繁殖力和破壞力面前,均以失敗告終。

  事實證明,人和老鼠是目前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動物,誰也無法消滅誰。在與老鼠的長期共處中,人類的認識理念逐漸發生了變化。

  一方面,人類認識到鼠的生物特性,將其作為疫厲、災難、陰險、厄運、詭詐等載體的化身,予以鞭笞;

  另一方面,通過幻想,賦予老鼠人文特性,誇大鼠的神力,消彌鼠害帶來的的精神恐懼。如將其視作營造物質天地的英雄,視為旺盛生命力、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象徵。各種敬鼠、祭鼠、祀鼠、媚鼠的方法應需而生,結合當地風俗,產生了人文背景下妙趣橫生的鼠婚習俗。

  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童話般的意境,獨特的藝術魅力,使老鼠嫁女成為中國民間深受喜愛的習俗之一。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相關焦點

  • 道學天下:正月初三丨正月初三送年貼赤口,送窮神,恭迎孫真人(孫登)誕辰、廣寧郝真人(郝大通)聖誕
    客家年初三的「送窮」,其民俗思想來源於古老的「赤狗」信仰。在我國南方,大年初三早上還要貼「赤口」。所謂「赤口」,一般是用長約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都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能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倒掉一樣。
  • 正月初三
    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漢族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因此人們習慣在這一天裡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 正月初三 | 「赤狗日」,安睡晚起.
    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農曆正月初三,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
    正月初三,又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它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據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此不宜外出。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
  • 大年初三鼠嫁女,風調雨順好收成!
    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       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中有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
  • 大年初三,可以晚起還要早睡!別忘了為爸媽做這九件事!
    初三也叫「赤口」日「赤口」就是有口舌之爭的意思所以在古時候為了避免招惹口舌是非大年初三大家都專心待在家裡舊時為了破解「赤口」帶來的不吉利講究的人還會在大年初三「貼赤口」求吉祥選一張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寫上「出入平安」之類的吉利話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以求家中招財進寶,萬事如意另外一張「赤口」則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到外面倒掉有丟掉紛爭之意
  • 大年初三
    今天是大年初三,相傳這一天是赤狗日,有些地方又稱之為「赤口日」。
  • 大年初三,老鼠娶親,人早睡!
    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中有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這一天的漢族傳統年俗有燒門神紙,穀日忌食米飯等。在農村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 大年初三足不出戶,安睡遲起規律作息 | 春節特輯
    編者按:各位糖友們,大家好,今天是大年初三。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民間的大年初三同樣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習俗,我們來看看吧!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神,遇之則有兇事。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 正月初六習俗:「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送走窮鬼,大吉大順
    農村俗語:「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好回家」,正月初六,送走窮鬼,大吉大順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我國傳統民俗豐富,初六這一天人們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在舊時初六這天也表示農民開始下田,準備春耕。在農村有「正月初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之說。
  •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六」和「八」是非常吉利的數字。很多人在選擇電話號碼或者車牌號的時候,對於「六」和「八」兩個數字都毫無抵抗力。事實上在眾多過年習俗中,正月初六也一直是人們,比較青睞的大吉大利的日子。
  • 正月初三習俗與禁忌,您知道嗎?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 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中國農曆的第一個月一般稱為正月。 正月,又稱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被稱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古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稱作「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 正月初三,睡甲飽!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
  • 正月初六風俗送窮神
    文|鄭鎖剛正月初六的風俗是送窮神,有的地方叫送窮鬼。這一天要把過年時積累的垃圾清理乾淨,扔垃圾時把剪的紙人,也就是窮鬼,裝在垃圾袋裡,一起送走。窮神,沒有任何人去敬,時間長了,姜子牙的老婆就哭哭啼啼地到玉皇大帝哪去訴苦,玉皇大帝無奈就指定正月初六送窮神,在這一天,人們也燒些香紙,送送這位可憐的窮神吧。至於窮鬼,可是另有其人的,傳說,窮鬼是上古大帝顓頊的兒子。這位帝子長得矮小瘦弱,喜歡穿得破破爛爛,別人送他新衣,他會撕爛,或用火燒出洞來再穿。
  • 2.21正月初三,睡甲飽!
  • 為什麼有的地方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有的地方沒這風俗?
    農村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這些風俗在中國民間各地有各地的說法,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豐富多彩。準確地說,歷史上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的風俗不是起源於農村,而是起源於當時經濟比較發達的城鎮。中國民間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這些風俗始於資本主義的萌芽期,也就是宋代,到明清時期比較盛行,主要是分布在經濟比較發達和活躍的地區。這些地區一部分人從農業生產中脫離出來,從事手工業生產和經商。農業在臘月和正月十五以前處在休閒季節,漫長的春節對農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頂多也就是在家裡修理一下農具,以備春耕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