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地方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有的地方沒這風俗?

2020-12-27 關山聽風

農村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這些風俗在中國民間各地有各地的說法,形成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豐富多彩。準確地說,歷史上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的風俗不是起源於農村,而是起源於當時經濟比較發達的城鎮。

迎財神

中國春節來源於古代農耕時的歲末年尾祭祀和慶典活動,持續的時間長,一般從臘月中旬開始,要到正月十歲才結束。中國邊遠地區的各民族春節習俗中並沒有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的風俗,他們依然傳承古老農耕習俗。如中國西南的幾個省區及周邊相鄰地區,這裡的農村春節的結束時間依然以正月十五為界限。這裡的農村有一句俗語:「過了正月十五,各人出門尋生死。」

中國民間正月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神這些風俗始於資本主義的萌芽期,也就是宋代,到明清時期比較盛行,主要是分布在經濟比較發達和活躍的地區。這些地區一部分人從農業生產中脫離出來,從事手工業生產和經商。農業在臘月和正月十五以前處在休閒季節,漫長的春節對農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頂多也就是在家裡修理一下農具,以備春耕之用。然而,對從事手工業生產和經商人來說,他們不受季節的影響,春節的時間越短越好,開工生產和開市營業,意味著財富的進帳。如,到了正月初六這天是過去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面上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

民俗文化的形成與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手工業生產者與商家想要提前結束傳統春節的時間,讓其開工和開市名正言順,就得找一種藉口,證明他們的行為符合傳統民俗。正月初五,從古俗來說還是春節的時間,一般農村人都在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不宜做事。但古代的手工業者和商家為了早開工和開市,用了一個「破」字來解決,破除以前不能做事的習俗,破除漫長的春節,稱「破五」。「破五」的目的是要告訴人們,這一天是為了迎接神爺,把財神爺迎進家門,哪家不願意?

迎財神

中國古習俗一般是在除夕夜,或者正月初一清晨就已經接了財神,開了財門,這種習俗至今還在中國很多地方保存。如此說來,難道除夕夜,或者正月初一清晨接的財神就不算數,到了初五還要再接一次不成?這在當時的風俗上也說不過去,邏輯上似乎有點混亂。但古人很聰明,他們把正月初五說成是財神爺的生日,既然是生日就可祭祀,祭祀時再接一次財神又未嘗不可?如此看來,「破五」實際上是古代手工業生產者與商家為自己初六的開工或開市作準備工作,也是一種輿論宣傳。只是古代人們的這種輿論宣傳往往利用民間迷信思想,用神靈作為幌子,不然沒有多少人相信。

至於正月初六「送窮」,其道理也是一樣的,也是用「送窮神」來作幌子。民間「送窮神」就有了不同的口徑,有的說窮神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生活節儉,甘願過貧困的日子;有的說姜子牙的妻子,傳說姜子牙當年封神,因討厭背叛他妻了,將其封為民間的「窮神」,讓其「逢破即歸」使民間因厭惡她而驅趕她。實際上,人們從臘月底到正月初,用去了很多錢財,春節的花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這是每個家庭不得不開銷的,手裡的錢也用得差不多了,要靠雙手勞動才能把用掉的錢找回來。那只有早開工或者早開市,才能把貧窮送走,才有錢財進來。

中國古代社會,大部分的人是工商農兼顧,這種風俗習慣也就很容易影響到當時的農村,形成了一種新的風俗,成為一種地域性很廣,多樣性的民俗文化,是勞動人民在新年開端時,一種闢邪除災、迎祥納福、渴望過上富裕生活的美好願望。

如今,一些在外打工回老家過年的人,要趕早回到打工的崗位上去,連「破五」這種習俗也顧不上了,以工廠開工和商家營業的時間為準,從初二初三開始,踏上了打工的路程,這種「破」早已提前了,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現象,引發了傳統民俗的變化,將會有一種新的民俗形成。

相關焦點

  • 正月初六風俗送窮神
    文|鄭鎖剛正月初六的風俗是送窮神,有的地方叫送窮鬼。這一天要把過年時積累的垃圾清理乾淨,扔垃圾時把剪的紙人,也就是窮鬼,裝在垃圾袋裡,一起送走。在我們慶陽,好像沒有這樣的說法,也許是我小時候足不出戶,長大後在老家呆的時間不長,見識太少,不了解這些風俗罷了。民俗文化中,窮神是姜子牙的老婆。傳說姜子牙的老婆是一個大潑婦,老和姜子牙作對,也就是始終看不起姜子牙,最後一走了之。姜子牙功成名就之後,有了封神的權力,他沒有照顧自己的老婆,就按照規矩,封自己的老婆為窮神。
  • 春節習俗:破五迎財,初六送窮
    庚子鼠年轉眼即至,人們忙忙碌碌,辭舊迎新,正月初五已然要過去。在春節期間的每一天、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年三十的廟會、年夜飯,大年初一去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鼠神娶親,初四迎灶神,到了初五便要迎財神,初六送窮神。
  • 燕北文殊書院大講堂| 正月初五:迎財神、送窮神、祈願所有人財運亨通!
    今日2021辛丑牛年正月初五「迎財神」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因春節間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而得名。正月初五,在《燕京歲時記》中有述:初五日謂之「破五」,這一天有著傳統的民俗,從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趕五窮」,即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的風俗,闢邪除災、迎祥納福!
  • 大年初六搶財神、送窮神,還有哪些習俗?
    第四、送窮神正月初六「送窮」習俗起源於一個典故,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瘦弱、矮小,喜歡穿破衣爛衫,平日裡以喝稀飯為生。送窮習俗在唐代非常盛行,唐代詩人姚合還曾作《晦日送窮三首》:「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在民間初六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將窮神送走。相傳窮神在正月晦日去世,所以人們就約定在正月初六的時候送窮神。
  • 初六送窮:做到這3點,才能真正「接好運」
    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鬼,一年一度的春節也來到最後一天了。傳統上講,正月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初一雞日,初二狗日,初三豬日,初四羊日,初五牛日,初六馬日。傳說女媧創造生靈的時候,先造六畜,而後造人,到了正月初七,就是人日了。
  • 正月初五接財神,這樣做最吉利!
    初五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圖吉利,人們以各種方式迎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 正月初五,接財神嘍~我接到了!你接對了嗎?
    正月初五,大家一起接財神,第一時間把財神帶回家!正月初五迎財神,恭祝您財源廣進,富貴滿堂!所以人們就在正月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馬上回去。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迎接財神的到來。另外,在許多地方,除夕夜是要請祖宗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 正月初六習俗:送窮鬼。2020全國人民要共同消滅窮鬼,進入小康
    農曆的正月初六,中國民間流傳有「送窮」的習俗。全國各地的送窮方法不一致,有些時間也不一致(有的地方為正月初五),但是寓意都是送走「窮鬼」,驅除往日的窮困,迎接新年的新生活。因此,正月初六也是店鋪開業,人們開始工作的好日子。
  • 迎財神與送窮鬼
    舊時嘉禾一帶,不管集鎮鄉村,每年農曆正月初四晚上至翌日凌晨,有接路頭迎財神習俗。
  • 正月初五各地都要「接財神」嗎?「破五」的真正寓意是什麼?
    正月初五各地都要「接財神」嗎?「破五」的真正寓意是什麼?每年正月初五很多地區都會,舉辦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風俗活動。這主要是因為在舊曆中,正月初五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日。民間將這一天都稱為「破五」,也就是說過了正月初五人們就可以,不再受到諸多禁忌的約束了。初五在民間之所以被人們,視為十分重要的日子。其實主要與這一天有很多,比較有特色的習俗息息相關。
  • 正月初五「破五日」,這一天非常重要!
    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 初六送窮:做到這3點,才能真正「接好運」!
    初五迎財神,初六送窮鬼,一年一度的春節也來到最後一天了。在民間,正月初六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將窮鬼送走。送窮是極具儀式感的一件事。在唐代,初六這天要用柳條草葉做車船,還要為窮鬼備上煎餅、破衣,有吃有穿,最後引導到巷口燒掉,這樣才算大功告成,祝送窮鬼永不復返。到了宋代,送窮的民俗簡化了許多。把垃圾穢物掃成一堆,在上面放7隻煎餅,扔到路口,就表示把窮鬼送走了。
  • 初五迎財神!做對這幾件事,趕走一年窮運!
    人們在這天挺忙的,要迎財神、開市、「趕五窮」。按老講究,一早鞭炮要霹靂巴拉響不停,家裡頭呢人人打掃衛生,寓意把窮氣掃地出門,驅邪、避災、祈福。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窮!接財神!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
  • 正月初六習俗:「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送走窮鬼,大吉大順
    農村俗語:「三六九,往外走,二五八,好回家」,正月初六,送走窮鬼,大吉大順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我國傳統民俗豐富,初六這一天人們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在舊時初六這天也表示農民開始下田,準備春耕。在農村有「正月初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之說。
  • 初五迎財神!可是你連財神有哪些都不知道?做好這些趕走一年窮運!
    民俗學者表示,人們在這天挺忙的,要迎財神、開市、"趕五窮"。按老講究,一早鞭炮要霹靂巴拉響不停,家裡頭呢人人打掃衛生,寓意把窮氣掃地出門,驅邪、避災、祈福。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送窮!接財神!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以使自己在商業競爭中"宜利和合"而取勝;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紅臉關公,關羽以"義"著稱,商家取其"以義為利",即以"義"達到贏"利"的目的。還有的商家乾脆一起供奉。武財神關羽
  • 2020大年初五迎財神祝福語精選,正月初五迎財神發朋友圈的祝福語
    財神下凡來報到,層層好運將你繞。你已被堵得無路可逃,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財運滾滾來,薪水漲得高,枕頭墊鈔票,不笑也得笑!正月初五財神日,祝你好運一路俏!正月初五財神日,我送你:一根金條樂逍遙,兩個元寶哈哈笑,三枚鑽石前途照,四顆瑪瑙無煩惱,五串珍珠身體好。祝財神日財源滾滾,大吉大利!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香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正月初六有哪些習俗?為何被定為「送窮」日?
    在古代或者現代社會中,很多開商鋪或者做小買賣的人,都會選擇在正月初六這一天開門迎客。主要的寓意就是「六」代表順利,期望這一年生意順風順水、財源廣進。正月初六要「送窮」更要「啟市」在時下很多年輕人的心目中,就算是除夕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 吳地風俗- 正月初五接路頭...
    然而,蘇州地區鞭炮放得最多的並不是大年夜,而是正月初五。從初四夜裡到初五凌晨,整夜的炮仗年年要勝過大年夜,鞭炮聲一家比一家放得響。誤將路神當財神正月初五一大早人們都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怪不得許多人將正月初五誤認為是財神生日。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因此有人猜測利市仙官就是五路神。故正月初五時,把利市仙官圖貼在店堂或門上。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
  • 「春節習俗」正月初六,送窮
    正月初六為「送窮日」,在這一天人們要送窮,是中國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民間認為春節期間不倒垃圾,否則就倒了「福氣」,但是,垃圾多了難免影響衛生,所以到初六這一天,人們要進行大掃除,把垃圾倒出去,通過倒垃圾來送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