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將近十點,家族群裡,小表弟發了一個穿著工作服在貨車下擰螺絲的圖片。工作服上沾滿了灰塵和汙跡,根本分不清原本是什麼顏色。
小表弟又發了一條文字消息:掙點外快真不容易。
我馬上回復了一句:掙錢什麼時候都不容易。
在一個《工廠男孩》的視頻下面,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心酸經歷:我06年16歲出去打工,每個月的工資才800左右,在服裝廠早上八點上班,下午什麼時候把產量幹完什麼時候下班,早的時候8點左右,晚的時候10點左右,那個時候真的很累,畢竟才16歲!現在想想好心疼以前的自己!後面是三個流淚的表情。
16歲,按理正是初中畢業或是剛踏入高一的年紀,這個男孩為什麼沒有繼續讀書,而是跑出去打工了呢?
他說:那額時候上初三,老師講的什麼都聽不懂,上課簡直是在渡劫,感覺外面的錢好掙,覺得自己能掙不少錢。所以告誡現在的一些不想上學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生,如果你沒有家庭背景和人際關係,上學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以為錢好賺,害慘了年輕人!
是啊,沒出去工作過,沒吃過苦的人,以為讀書才是最辛苦的,等到出去打工了,感受過打工的辛苦了,卻又已經錯過了讀書的最佳時間,只能後悔莫及。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在讀書期間就明白打工和掙錢的辛苦,從而珍惜讀書的時光並自覺努力學習呢?
1.跟孩子講述低學歷打工者的辛酸。家長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低學歷打工者的辛酸講述給孩子聽,例如工作時間長、收入低、工作環境差等等。
我就曾經跟我兒子說過,以前姨媽在東莞打工的時候我去過,十個人一個宿舍,有男有女的(有些情侶或夫妻),有時候有人在宿舍裡用電飯鍋加菜,整個宿舍都是油煙味,我一天都待不下去,更別說長期。
告訴孩子你努力學習之後考取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你才可以有更好的工作環境。孩子聽了之後更自覺學習。
2.讓親身體驗打工的辛苦。現在每年放暑假,都會有很多初高中生打暑期工,我覺得只要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既可以讓孩子感受打工的辛苦,起到勞動教育的作用,又可以豐富孩子的閱歷。有一個親戚的孩子讀完初二出去打了暑期工之後,終於體驗到與打工相比,讀書的辛苦根本不算什麼,從此乖乖按時上學了。
3.讓孩子明白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我曾經對初三學生做過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的主題教育,通過讀書與不讀書兩組人的工作環境、精神狀態、生活狀況等的對比,讓學生明白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從而付出相應的努力。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最後,還可以告訴孩子說,讀書的時間也就那麼十幾年,但是打工的時間卻有幾十年,所以不要在應該讀書的時候急著去打工。努力把書讀好了,有了本科學歷作為敲門磚,以後的幾十年會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