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歷時近3個月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即將迎來尾聲,宣布成團名單。
這本是一件令人滿懷期待的事,但就在昨日,節目官宣了助陣嘉賓的名單,18人中除了來自《八佰》劇組的梁靜,竟全是男性,這樣的舉動遭到了不少觀眾的抵制。
因為女性節目請來了男嘉賓,觀眾就不買帳了,到底是誰在搞「男女對立」呢?
《浪姐》請了男嘉賓
節目伊始,《浪姐》打出的口號就是「宣揚女性價值」「展現30+女性」的風採,在播出這兩個多月來,雖然偶有跑偏,但大體還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的。
但總的來說,這仍然是一個競技類的選秀節目,具有比賽和淘汰的性質。
比到現在,還有14位姐姐在舞臺上,而今晚,將會選出最終成團的7人名單。
眾所周知,這類節目通常在決賽都會出現嘉賓助陣的環節,《浪姐》自然也不例外,昨日,官博便公布了18位助陣嘉賓的名單,他們分別是張杰、孫堅、陳赫、尹正、周深、阿雲嘎、楊迪,《八佰》劇組的梁靜、 李晨、張宥浩,再加上樂華七子NEXT和成團見證官蔡徐坤。
18人中17位都是男性,這下觀眾便坐不住,鬧了起來。
「有一種女性最終還是要依附於男性的感覺。」
「一路乘風破浪,最後還是回到男人的避風港。」
「乘風破浪的姐姐變成了『扶弟魔』的姐姐。」
「回頭看看第一集的百萬文案,太諷刺了。」
男嘉賓阻礙姐姐發光了?
一個30+女性成團的節目,請不得男嘉賓嗎?
回顧過往的女團節目,幾乎都有學長助陣的part,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到了《浪姐》這,明顯意義就不一樣了。
在最熱君看來,這種「不一樣」純屬觀眾「想多了」。
首先,節目並非只請了男嘉賓,除了之前提到的梁靜,在今天,楊瀾、李宇春和女排名將們也宣布成為了現場見證的一員。
其次,我們需要明確,男嘉賓們只是助陣,既不會喧賓奪主,也不會阻礙女性綻放光彩。
女性的價值一再被提起,「獨立女性」也逐漸成為許多人效仿的對象,但這並不代表,女性的世界容不下男性,二者不能共存。
明明是讓大家平等看待不同性別的人,怎麼現在成了男女間的對立呢?
宣揚女性價值≠男女對立
要承認,從專業角度來看,節目組的這份名單確實是有問題的。
不談價值,《浪姐》實際也還是注重唱跳的節目,名單中,張杰、尹正、周深、阿雲嘎能唱,蔡徐坤、樂華七子會跳,但陳赫、楊迪明顯是綜藝咖,《八佰》的三位完全就是來宣傳電影的,整個名單的商業氣息十分濃鬱。
從這樣的角度去質疑,沒有任何問題,但一個勁地把目光聚焦在性別上,就太容易過度解讀了。
《浪姐》自有它的意義存在,因為這檔節目,我們認識了一些「滄海遺珠」,也看到了十分熟悉的女藝人的另一面,更明白了女性30歲後不單只有一種活法。
但說到底,它也只是一檔綜藝節目,承不起全社會的殷切目光,也擔不了引導全民思潮的重任。
它展現了女性之美,這就夠了。
總而言之,強調女性價值是有必要的,但不要搞得男女對立。
(圖片來自網絡)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