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總決賽,16位男嘉賓化身親友團。
恕我直言,這個操作還真是讓人萬萬沒想到。
一個打著女性獨立旗號的節目,在總決賽需要男嘉賓加持,仿佛在說姐姐乘風破浪的本領再強,她們依舊離不開男人。
《芒果臺》這樣做,真像是當眾打自己的嘴巴。
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陳赫和尹正成為金晨的親友團。
尹正陳赫和金晨是同一個經紀公司,這種安排就有了業務打包的內味兒。
陳赫出現在《乘風破浪》的舞臺上,簡直就像一個大寫的諷刺。
一個好男人人設崩塌的出軌男,出現在一檔鼓勵獨立成熟女性的節目,形象違和就像給焦大與林妹妹湊CP。
某博上一度出現的話題,閱讀量近9000萬,可以看出節目組的決定多麼不得人心。
《乘風破浪》節目組敢用陳赫,說明它們還真有把觀眾當韭菜的雄心壯志。
製造爭議,撩撥觀眾,收割流量,是《乘風破浪》出圈的三板斧。
不管吃相怎樣,擁有流量就好。
親友團的設置本身就是么蛾子,這一點寧靜早就看得明明白白。
「我覺得這些都是『么蛾子』,親友團,我讓我三嬸來,你不認識她是吧。你說來說去,還是找『流量明星』」。
果不其然,節目組還是資源共享,用了杜華旗下的樂華七子哈其他各種有業務往來的流量明星。
其中,最扎眼的陳赫不過是節目組為了吸睛的騷操作。
他的劣跡史與《乘風破浪的姐姐》總能碰撞出一個熱搜。
只要有熱搜,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增加商業價值。提高商業價值,《乘風破浪》就贏了。
不是《乘風破浪》變壞了,它從開播後,向來如此。
還有多少人記得,在《乘風破浪》第一期,評委杜華的評分體系遭到質疑,節目組也內涵杜華,「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
一度有網友高呼,希望杜華下臺。
然而,杜華不僅沒有下臺,反而逐漸洗白,成為《乘風破浪》不可或缺的人。
杜華挨罵當然活該,可是她背後的節目組也不乾淨。
即便你想要做一檔高質量的綜藝節目,那就應該從遊戲規則中避免出現杜華這樣的評分標準。
評委負責打分,但節目組可以制定相對統一的打分標準。
《乘風破浪》沒有這樣做,因為讓杜華作妖,就可以收割大量流量。
我在《杜華輸了,《乘風破浪》贏了,國產綜藝又用財富密碼割韭菜了》一文中就曾分析,
「並非節目組不在意觀眾情緒,而是有了杜華的存在,節目就會有爭議。有爭議,綜藝節目才能被熱議。
一檔節目被熱議,才具有生命力。
這就是國產綜藝收割韭菜的財富密碼:它們喜歡貢獻一個又一個讓人迷惑的騷操作,挑撥觀眾的情緒,激起他們的憤慨,煽動他們的質疑。」
為了流量,《乘風破浪》真的敢做。
魯迅曾在《阿Q正傳》裡調侃阿Q,有必要給節目組溫習一下。
一個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難保別人不來打你的嘴巴。
可惜的是,即便有人來打節目組的嘴巴,《乘風破浪的姐姐》會結束,這樣的節目不會完,只要有流量,有錢賺,也完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