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央視舉辦《中國文藝》,安排了一場大型「重聚現場」,觀眾們再次看到《渴望》劇組演員的再相聚。
節目上,張凱麗、李雪健難得同框,和其他演員們共唱《好人一生平安》,這首《渴望》的片頭曲,一時勾起無數人的回憶。
在劇中扮演張凱麗父親的藍天野老師,今年已有93歲高齡,但他仍舊口齒清晰,代表劇組上臺發表感言,帶人夢回《渴望》首播時。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渴望》首播距今已經有30年,那段時光裡,藏著一代人的回憶。
一、
《渴望》以劉慧芳和兩個男青年發生的感情故事,講述六十年代人們對美好感情的渴望,是一部登峰造極的經典。
當大家以為收視率高達89.4%的《西遊記》,已然成國產劇裡程碑時,著急拍出來的《渴望》收視率竟然高達90.78%,成為這30年以來,電視劇行業渴望但無法企及的標杆。
《渴望》的大紅,有三大因素。一是開拍契機,二是演員選角,三是特殊的獎。
開拍契機
《渴望》在1990年年末播放,但早在1989年7月便開機,看似有1年多的空閒時間,但實際上特別趕。因為當初《渴望》只是北京電視臺下達的一個緊急任務。
北京電視臺趕製下一年的電視劇預排,發現有個大空檔,至少得有部50集的電視劇才能補上這個空缺。
可在當年,別說50集,超過20集的電視劇都少之又少。怎麼辦呢?於是在1989年年初,他們找到還在擔任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的鄭曉龍,也就是《甄嬛傳》的導演。
僅僅給一年的時間,還得拍出前所未有的50集連續劇,沒構思也沒劇本,這是個大難題,但鄭曉龍咬咬牙,接了。
開拍一部劇,自然從構思和劇本開始。鄭曉龍天天帶著一幫編劇光臨一家小餐館,邊吃邊聊。終於有天故事成了,主要講述劉慧芳和養女的16年生活,鄭曉龍也因此有了7萬字的大綱。
有構思就得尋找導演,鄭曉龍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魯曉威。魯曉威的名字大家不太熟悉,但說到《小李飛刀》就知道了,《小李飛刀》是1999年的作品,這也是一部經典之作。
魯曉威的實力相當,除此外他還是鄭曉龍的前輩,因為也曾擔任過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而且是第一屆的。
有導演後,劇本很快在編劇的腦洞下逐漸豐富,男女主角基本形成。這時他們也打算開始找演員。
本身劇本的創作就很急,想要找到適合角色的演員,根本不好找。但也正是因為演員們的組成都是「意外」,才更加珍惜彼此,如今再相聚後也仍舊不忘昔日之情。
演員選角
《渴望》的角色都是魯曉威親自挑選,因為作為導演的他,更清楚「完美無瑕的劉慧芳」是什麼樣、「大反派王滬生」是什麼樣。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王滬生」還是大男主,不過後來卻被李雪健「搶」了風頭。
具體的故事接著看就知道了。
首先是選角溫柔賢淑、完美到沒有缺點的劉慧芳。
對劉慧芳的選擇,魯曉威心中早有人選,便是當年形象上就極為匹配的左翎,可惜人家沒檔期被拒絕了;後來他想到楊青,楊青的優點是有名氣,但當時她不在家,聯繫不上,錯過了。
魯曉威對楊青很是惋惜,於是在楊青家門上留了字條,說是回來聯繫,有戲要拍。雖然心裡希望楊青早點回來,但又擔心回來太晚耽誤時間,於是魯曉威又轉而現身煤礦文工團,找到演員賈雨嵐,但因為人家要出國所以又被拒絕了。
魯曉威此時已經非常頭疼,他不是沒試過公開找演員,但因沒一個符合,他只好放棄。
此時站在文工團洩氣的魯曉威,看見了一個人的出現,此人便是張凱麗。張凱麗這個時候不火,一門心思想演話劇,於是當魯曉威提出請求時,她一口拒絕了。可能大家會好奇,張凱麗為什麼後來又演了?其實只是因為一碗麵。
魯曉威為了讓張凱麗出演,特意上門,但就不見答應。這時候也到飯點了,張凱麗提議:「吃完飯再走吧,家裡沒什麼,煮碗面將就著吃。」
這不說還好,一說更讓魯曉威確定讓她來演劉慧芳,她讓人吃麵的語氣,可不就是劉慧芳本芳嘛。
於是魯曉威也不管張凱麗答不答應,直接上文工團要人去了,見文工團那邊答應了,張凱麗也只得答應。
不久,楊青回來了,拿著紙條找到魯曉威,才發現「劉慧芳」有人演了。她無論如何都想演劉慧芳,但魯曉威決定的事不會輕易改變,於是好說勸說讓楊青去演「劉慧芳感情催化劑」徐月娟。
命運真是捉弄人,想演的人演不了,不想演的人還得硬上。不過雖然張凱麗一開始不願意,但既然接活了,可沒有半點懈怠,否則也不會有如今的成績。
其次是選角和劉慧芳娶妻生子的「大渣男」王滬生。相比於劉慧芳,王滬生的選角就輕鬆多了,不過也充滿戲劇色彩。
扮演王滬生的孫松,本不是魯曉威想要的人,覺得他長得太善良了,絲毫沒有王滬生該有的氣質和樣子。但孫松得知自己有機會演男主,更不打算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於是在一個傾盆大雨的夜晚,靠「淋雨」打動了魯曉威。
那天孫松想上門再和魯曉威見面談談,魯曉威覺得自己不用人家,面還是不見了,於是胡亂編了個藉口,說是晚上會下雨,誰知他在雨中見到了孫松的身影。
我感覺魯曉威選角的故事,都可以拍部劇了,因為之後還有更加戲劇的事發生。
魯曉威覺得既然定下了孫松,那得上門瞧瞧人家裡的情況,誰知這一去,還意外解決了大難題。劇本裡有個角色,是劉慧芳的母親,因為得是正宗的北京腔,所以找了不少演員都不成。
直到見到孫松的媽媽韓影,一聽韓影操著一口地道的北京腔,魯曉威當下就認為她是最佳人選。
得嘞,主要演員都定了,剩下的演員就好說了。劇中有個叫宋大成的暖男配角,這時還沒定角,李雪健得知後,自發來演了。
其實當時的李雪健已是當紅演員,本不用演配角,但他卻是因為報恩魯曉威的父親魯威,決定無條件出演。
雖然是個小配角,李雪健因為想到是有魯威的推薦信才走到今天,便竭力所演。這結果倒是讓魯曉威發現配角宋大成的魅力所在,於是決定給李雪健加戲,從配角加到了主角,以至於後來風頭蓋過了孫松。
很難想像,一部戲的背後光是選個角色,都有如此精彩的故事,因此機緣巧合下組成的演員們,也自然而然地為《渴望》的爆紅增色不少。
就是這樣,在所有的準備工作搞定後,劇組開機了,花了將近10個月的拍攝和2個月的剪輯,完成了這部裡程碑式的巨作。
特殊的獎
由於這部劇太火,在當時出現了三件「奇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第一件是因為太紅了,就連不軌之人都沒空犯罪,在《渴望》播出的那一年,社會上的犯罪率直線下降30%,因此公安部還激動地給其頒布了「維護社會治安獎」,這是何等的殊榮。
第二件是因為之後《渴望》反覆重播時,有個晚上,武漢市某個區域停電,當時大傢伙正在看《渴望》,停電哪看得了,於是大家紛紛打電話到供電局。
如今能讓人如此大動幹戈的電視劇,可沒有咯。
第三件事,是後來很久發生的事了。張凱麗有次打的,司機認出她了,便提到病重的奶奶很喜歡「楊慧芳」這個角色,即使臥床不起,但聽到名字也能激動好久。
張凱麗聽後當即便打了個電話給司機奶奶,只聽電話那頭激動地說:「聽到你這話,咽氣都值得了。」
這對病重的奶奶而言,能聽到「劉慧芳」的電話,是她對重病堅持的獎賞。
其實真正讓《渴望》爆紅的因素,只有一個「特殊的獎」,便是那個公安頒布的「維護社會治安獎」,但我相信另外兩個「獎」,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渴望》的命運。
二、
其實除了2020年年末的這次重聚,《渴望》劇組以往也經常團聚。先後有4次重聚。
2007年,張凱麗、孫松、韓影、藍天野、黃梅瑩等人做客《娛樂開講》。
這是他們繼《渴望》開播後的17年以來,第一次重聚。
在這17年間,彼此很少見,因此一見面,都一致認為,大家都沒變。
其實嘴上說沒變,但還是頗有感慨的。這時候,張凱麗早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藍天野老師也已經有80歲了;
當時,因為李雪健拍戲沒來,還有很多人表有遺憾。
2018年,此時又是11年過去了,他們再次相聚在江蘇衛視的春晚上。
這一見面,大家都變了許多,也許是感受到歲月長河變得更悠遠深長,他們重聚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2019年5月,張凱麗在微博上曬照,照片裡是她和黃梅瑩、藍天野老師、吳玉華的合照,幾個人一起吃飯,到處遊玩,儘管青春容顏不再,但感情未顯生分。
同年,他們再次被邀請上央視的《故事裡的中國》,在閆妮和塗巖松情景再現後,他們開始分享《渴望》的幕後故事,讓觀眾更加深了對劇和演員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當演員們回憶當初後,當年被張凱麗抱著的嬰兒「小芳」,也在現場。
這時候大家也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小芳是是個男孩,如今已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
回顧《渴望》當年的起源,忽然有種時間飛速回溯的感覺。
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目光鎖定在如今的重聚上,回望當年的故事,仿佛只是在看歷史長河裡的一個小插曲,但對這幾位演員而言,卻是大半人生前的親身經歷。
作為一個演員,人生能有一個角色被大家記住,且永流傳,是件極為了不得的事情;而作為觀眾,有幸在有生之年見到如此精彩紛呈的作品,也分外感動。
當下,很少有電視劇能讓人產生情懷了,因此《渴望》變得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