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套書,有個人連病都不敢生…

2021-02-19 步印童書館

做書人,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有人讀你的書,並且足夠珍視。

而這兩點的集中表現就是——書獲獎了!

所以每當有書獲獎,不論獎項是大還是小,我們心中都雀躍不已,瞬間感覺動力滿滿。

今天給大家說道的獲獎「主角」——《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

1月10日,國家圖書館,

由新閱讀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童書榜頒獎典禮在這裡舉行。


典禮由著名閱讀推廣人、新閱讀研究所研究員——李一慢老師主持。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典禮伊始發言。


新閱讀研究所所長、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老師為典禮致辭。

梅子涵先生在致辭末尾說到,每年我們都要精心挑選好書,這些書就像一條紅地毯,兒童在上面走著、閱讀著、成長著,這是一條通往光明未來的路。

這一番話,無疑道出了許多做書人的心聲,2015已然過去,2016我們將會繼續前進,新的一年,我們將給孩子們的童年奉上更多美好的童書!



步印的《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最終獲得了2015「中國好童書100+」的獎項,在眾多繪本之中,它是不是更顯古典氣質~

既然已經獲獎,那我們就必須說道說道這套書~

1

這一段獻給「硬推廣」!


既然是硬推廣,那必須開門見山、簡潔明了!

《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是孩子讀得懂、喜歡看的傳統經典,已暢銷臺灣三十餘載。

含《詩經》《論語》《千字文》《宋詞》《朱子治家格言(附《正氣歌》)》《幼學瓊林》,包含原文、註解、譯文、故事、插圖五個部分。

臺灣著名工筆畫大師陳士侯親繪插圖,既富於傳統繪畫的神韻,又兼顧孩子活潑鮮明的審美情趣,幫助孩子於不知不覺間變化氣質,涵養性情。

硬廣結束,接下來的有故事、有方法,任君挑選~

2

為了這套書,連病都不敢生


本套書的繪者——陳士侯先生是臺灣著名的工筆畫大師,身價不菲。

「不菲」到何種程度呢?舉個詳實的例子——陳先生的畫在今天的臺灣已賣到每平尺20-30萬臺幣!


陳士候先生近期畫作

他平生只為兩套書畫過插畫,一套是這部《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另一套是《通俗文學》。這兩套書,陳先生是在兩年的時間裡不間斷畫完的,他自己曾笑談,當時連病都不敢生!

這兩套書不僅成就了他的大師之路,也圓滿了陳先生的人生~

當時所有插圖由陳先生勾線稿,一名鄭姓女子輔助上色。陳先生畫完兩套書後,在臺北購房一套,娶其為妻。陳先生開玩笑說,原來以為自己賺到了,到如今才發現上了大當,因為錢全由陳夫人管著,自己倒成了打工的!

咱們來看看他們「夫妻檔」合作的插畫,看是不是線條裡有剛健、著色中帶柔美呢?



3

資料不夠,連環畫來「湊」!


畫出這些考究詳實的插畫,在資料充足的現在,尚且要花一番時間鑽研,在二三十年前的臺灣,更可謂是難上加難!

當時兩岸關係緊張,臺灣關於古代服飾、器物的資料極少,又禁售簡體字書,大陸的資料根本無法入臺,陳先生想了一個絕妙的方法:

他趁去香港的機會,購買了大量連環畫,在酒店將每頁簡體字剪掉帶回臺灣。

為了查找方便,陳先生將連環畫一張張貼在牆上,當時他的工作間貼滿了連環畫的殘片……


這段故事令人唏噓,再看陳先生的這些畫,總覺得它們染上了一種鄉愁的味道~

4

「傳統經典」與「歡樂有趣」從不衝突


說到「傳統」,說到「經典」,總是會讓人聯想到電視劇中,孩子們在私塾學堂中搖頭晃腦的場景。

似是無奈又無趣。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

字字璣珠,一語勝過千萬言,但跟孩子的生活隔著十萬八千裡,也是枉然。遠古的道理,要繼續傳承下去,就必須用孩子喜歡的表達方法!

不用詳解文字,只是翻開《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的目錄,你就會明白,一個既尊重經典原味,又生動有趣的表達是完全可以兼顧的~

如果只是「學而篇」「為政篇」「裡仁篇」,即使是成年人,也會一個頭兩個大!

但「孔子所追求的快樂」「子夏變胖了」「孔子是個問題老師嗎?」這樣讓人頗感趣味的標題,讓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一下子變成了孩子生活中的可以觸及的真實,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02.論語》插頁

5

本書的正確打開方式


好書在手,該怎麼用呢?這又是一個方法問題!

書中原文、白話對照,學齡兒童可以自行閱讀。

當然,也宜於大人品味再三,更適合以「說故事」的方式講給小朋友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共享閱讀的樂趣。

更建議師生共讀。本套書內容豐富有趣,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科學的範疇,足以補充學校課文之不足,並活潑老師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進而養成自動自發的閱讀習慣。

6

傳統經典要抓緊

莫待無花空折枝


如果身在國外,我們就會對傳統文化的感情格外濃厚。

一個朋友生活在法國,有次他們一群人中秋去爬山,爬到山頂看到月亮,鄉愁醞釀的濃烈,忍不住開始念誦關於月亮的詩詞,李白的、蘇軾的、王安石的……這些孩童時代學到的詩詞撫慰了這群異鄉的遊子。

還有一次,他給法國姑娘講起端午節屈原的傳說和《離騷》的故事,那位姑娘就無比感嘆:雖然是傳說,但中國竟然有節日是紀念一位詩人的,而且兩千多年前的詩我們還能看懂,實在奇妙!

我們似乎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視角,才能看到自己手中的珍寶!

去年的《爸爸去哪兒3》,火了劉燁和安娜一家,媒體大肆報導,來自法國的安娜如何如何的重視給自己的孩子閱讀中國傳統經典。一時之間,被外國繪本與童話染紅了眼的中國家長們,又回過頭開始正視自己千年流傳不敗的傳統經典。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傳統的掌心裡,它賦予我們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失卻傳統,我們或許依然有吃有喝,但內心必定流離失所。

試想將來的某一天,自己的孩子登上高山,喜遇美景之時,詠不出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誦不出一段「愛替青天管閒事,今朝幾多白雲生」,只能空喊「哇塞,太美了」,是不是太過可惜呢?!


↓↓↓ 點擊"閱讀原文" ,立即購得《寫給兒童的啟蒙經典》

相關焦點

  • 歌劇《紅船》試演倒計時,總導演黃定山:我們連病都不敢生
    「我們連病都不敢生。」黃定山坦言道。但這齣戲所集聚的藝術品質,又讓他對8月30日嘉興大劇院的試演充滿期待。曾經四度赴嘉興採風的黃定山感慨:「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紅船精神』,它對於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民和中國夢,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為導演,最重要的就是超越自己,我非常期待著《紅船》那激動人心的、刻骨銘心的呈現。」
  • 人到中年,不敢病,不敢死
    人生已過大半,這輩子就這樣了麼?像被生活緊緊掐住了脖子,可以呼吸,可以活著,但動彈不得,想大吼一聲掙扎著離開,卻發現它掐得更緊。有父母的日子,有撲頭,有奔頭,有盼頭。不敢輕易吐露心聲,怕成為別人的笑料。無奈,痛苦,壓抑,悶在心裡,壓在心口。人到中年,知道時光不等人,卻總抱著來日方長的幻想。人到中年,明白有一副好身體的重要性了,卻又不捨得花錢了。
  • 她嫁給病癆小叔子,等他死了當寡婦,生完孩子他病癒了!重生古代
    她嫁給病癆小叔子,等他死了當寡婦,生完孩子他病癒了!重生古代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今天小編就來分享穿書小說給大家,來看看小說中的男主女主女配他們都有些什麼交集吧!
  • 嚴重懷疑,這套書會火爆雞娃圈
    買過這套書的童靴,對它都讚不絕口,都說娃喜歡得不得了,連大人也讀得津津有味,音頻也很贊,都在感嘆,要是四大名著都能有這樣的書就好了~不誇張地說,真的是火爆了孩子圈~做了一圈「調研」後,發現喜歡三國的娃不在少數。於是就開始研究這方面的書,從市面上買來很多相關的書。有一次發現大寶一個人在看書時,樂得咯咯直笑,我很好奇,過去一看。原來他手上拿的是《幼三國》。(當時只出了一卷)於是,我和他一起看了起來,這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大寶每天都惦記著要看,大有咱們當年追劇的迫切之心。
  • 專家建議放開3胎,但3胎是有錢人的福利,沒錢的人連二胎都不敢生
    對此,我想說:果然是專家,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不懂沒錢人的苦處呀。您不知道要養一個孩子得多少錢啊?沒有錢,我們連2胎都不敢生,更別提生3胎了。而沒錢的人,你就是全面放開生育,愛生幾個生幾個,我們也不敢生,因為我們養不起。如果養不起,給不了孩子一個正常的生活,就不算是合格的父母。如果不合格,能生不能養,豈不是給社會添麻煩,給國家添麻煩嗎?
  • 三十而已:我們都是王曼妮,不敢病,不敢窮
    在她身上,有太多普通人的共鳴,她的焦慮和不安,她想要緊握生活的努力,她對生活的抗爭...... 生活在大都市的她,成了拼命三郎,早到晚走,帶病上班,連班不休;她扛住工作的壓力,頂住客戶的刁難,逐漸適應大都市的節奏。在拼命的努力中,一點一點積攢生活的能力和底氣。
  • 今年看了超200套童書,十一向你推薦這9套
    (6冊)▌原價:284元  團購價:128元這套書是目前我個人特別需要的,因為孬孬明年就要上幼兒園,很多東西需要特別訓練,所以特別去要來開團。這兩套貼紙、塗色書,跟我之前開團的內容和風格完全不一樣,這兩套書是培養情商和認知的。例如這套彩虹籃子,每本書的內容看上去差不多,但其實主題都有側重。從認識數字、對比顏色,到掌控線條,內文也會引導家長、孩子如何注意這些要點。
  • 孩子的書架上都有哪些書呢?如果有這套書,孩子的童年就更圓滿了
    這句話真的很勵志,每當我為自己小時候讀書少而心情難以平復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從每一個當下的時刻堅持讀書,讀更多的書。雖然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但我不得不承認確實是有些晚了。大多數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小時候背誦過的古詩詞,印象會非常深刻,如同刻在大腦裡一般,永遠都不會忘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會不斷下降,背誦記憶變得越來越困難,學習效率也會低很多。
  • 沒讀過這套書,就別說孩子對歷史不感興趣!
    沒讀過這套書,就別說孩子對歷史不感興趣。老朋友都知道,歷史讀物是我的心頭好。碰上好的歷史類童書,總是想著要給大家第一時間上新。大家也樂於跟我交流,說說家裡娃的閱讀體會,分享娃的讀後感。就是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來說歷史,很多人是看過這套書之後,才對明史產生了興趣。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套書,和《明朝那些事兒》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我最近剛淘到的寶——《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簡直像一套故事書!
  • 歷經2年多,為了這套書,我和作者、插畫師、設計「撕」了個遍!
    在這套書裡,孩子們可以從物理、生物、化學、數學、仿生學等多重視角出發,以全科學習的思維模式來探索昆蟲和鳥類這些神奇的生命與飛行的關係,在這部科技、探索與創新的史詩中學會多角度,立體化的思考。  想到這裡,作為一個圖書編輯,回想起這2年多的打磨和碰撞,感覺真的都值了!
  • 生完寶寶後動不動就腰痛,這真的是月子病?有沒有啥治療辦法?
    很多媽媽都會有這麼一個疑問,生完寶寶後動不動就腰痛,有時還連帶著腿一起痛,懷孕的時候痛就忍了,這生完了怎麼更痛了?最讓人心塞的是,媽媽們腰酸腿痛的就夠難受了,還有人在一旁說風涼話,要麼說你矯情,要麼就是數落你「月子裡作的吧,不讓你下床、不讓你洗澡你不聽,落下病根了吧?」
  • 斷臂維納斯都進入了高考,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就用這套書!
    其實,這一題根本就不是什麼「偏、難、怪」題,只要對藝術文博知識稍微涉獵一番,就會知道維納斯的身高。 如果你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老師們常常會和你聊達·文西、梵谷等,因此具備一些藝術方面的常識,非常有必要。
  • 26歲的大姑娘,卵巢得了這個病,連男朋友都不敢找
    如今26歲的我,已和多囊鬥爭近2年,一度在找不找得到男盆友、能不能生娃之間糾結。回首青春歲月走過的那些彎路,真是一把辛酸淚。 之所以把這段經歷寫出來,是希望姐妹們提高警惕,有問題一定要找專業的醫生,可不要像我一樣「踩坑」啊!
  • 老戲骨張洪傑:拍戲帶癱瘓的病妻,被兒女啃老,如今75歲不敢退休
    老戲骨張洪傑:拍戲帶癱瘓的病妻,被兒女啃老,如今75歲不敢退休歲月在他的臉上雕刻出一道道皺紋,滿頭花白的他眉頭緊蹙,目光正視前方,若有所思,不知道他是在想他癱瘓在床的病妻,還是在想他那3個一直啃老的不爭氣子女。張洪傑出生於遼寧省公主嶺市,家庭普通的他,從小口才極佳,尤愛唱歌跳舞。年輕時候的他長得一臉英氣,妥妥的文藝青年。經過努力,他順利考上了評劇團,從此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
  • 都是認知繪本,為什麼這套書這麼招雙胞胎孩子喜歡?
    尿不溼哪個系列最能裝屎裝尿,奶粉哪個品牌吃了長胖長高,我不敢說嘢,但是你問我哪些書適合低幼的雙胞胎孩子們閱讀?哈哈,這道題,我會。常規模樣的書見多了,突然見著幾本外表獨特好看,內容又棒的幼兒童書,那真是眼睛和腦子同時亮了。可能有讀者發現了封面頂部眼熟的MY FIRST… 沒錯,今天這套書同樣來自企鵝蘭登,由它旗下的小老虎出版社創作出品。
  • 奇葩書單:20本男主身體有病/心裡有病的言情小說,你敢看嗎?
    好些人問我病嬌男主相關小說,小懶對病嬌這個詞理解的不準確,所以不好推書,索性整理了一期男主要麼身體有病要麼心裡有病的言情小說,書籍本身質量還是不錯的,類型豐富,都是芭蒔圈掃文組掃過質量不錯噠,諸君自取!1.十二年,故人戲 作者:墨寶非寶文案經年一曲故人戲,你我皆是戲中人。
  • 這套書太有料!
    我對國內校園童書的概念,還停留在楊紅櫻、鄭淵潔這兩位知名童書作家身上。前兩天很偶然看到小侄女在看一套「陽光姐姐」伍美珍的校園童書,更重要的是這套童書還教孩子如何寫作!我覺得很有意思,這不是把校園童書和寫作文結合在一起了嗎?趕緊搜過來看看!伍美珍,訪校作家、少兒閱讀及寫作推廣人,中國作協會員。
  • 這套書解決孩子99%的「為什麼」
    這個階段,他們腦瓜裡會冒出各種各樣的「為什麼」,往往能把我們大人都問懵了。爸爸媽媽們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上心,孩子有好奇心、求知慾怎麼能不滿足呢?如果為了省事而澆滅了孩子的好奇心,豈不是得不償失。但是,面對以上「五花八門」問題,僅僅依靠學校和老師,可能還無法滿足孩子疑惑的小腦袋。
  • 「這屆年輕人太自私,連娃都不生」不是不生,是生不起
    「現在的年輕人啊,太自私,不想承擔責任,連孩子都不願意生」,這是許許多多所謂的「老人」得出來的結論。只知道享受,不懂得付出,只想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生活,想抱孫子都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時候了。但是有多少人站在現在的「年輕人」角度想一想,社會生育率變低了,難道真的是帶不動這屆年輕人了?養兒防老的思想洗不動了嗎?有網友曾經算過一筆帳,從孕期到孩子高中畢業,總共至少要花掉大約70萬元,其中超過一半的金額都用在了教育支出上,但這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的水平。
  • 「獨生子」獲獎照片看哭網友:不敢病、不敢窮、更不敢遠嫁
    有的人遠嫁在千裡之外,看不見父母的一日三餐不知道父母的衣服是否夠禦寒,手機裡定位了兩個城市的天氣預報,日日夜夜的牽腸掛肚。她們總是睡不好一個踏實覺,就怕深夜手機突然響起,從只有乘坐飛機才能趕回去的家鄉傳來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