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研究院任澤平(經濟學家)發文稱: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低於預測,建議在「十四五」時期開始,儘快放開3胎政策並觀察效果。
對此,我想說:果然是專家,高高在上,不接地氣,不食人間煙火,不懂沒錢人的苦處呀。您不知道要養一個孩子得多少錢啊?沒有錢,我們連2胎都不敢生,更別提生3胎了。
有錢的人,人家何時在乎過國家的生育政策,人家想生多少生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什麼社會撫養費(就是超生的罰款),你看人家明星。再說了,人家也有的是方法,人家可以「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紅旗生2個,彩旗再一人生2個,沒多久就能湊成一個足球隊。
而沒錢的人,你就是全面放開生育,愛生幾個生幾個,我們也不敢生,因為我們養不起。如果養不起,給不了孩子一個正常的生活,就不算是合格的父母。如果不合格,能生不能養,豈不是給社會添麻煩,給國家添麻煩嗎?
我想問專家幾個問題:
1、您知道生養一個孩子得多少錢嗎?
從還沒有出生開始,就要做各種檢查,備好奶粉、奶瓶、床、被褥、枕頭等,選醫院,給孩子存臍帶血(以防萬一),孩子出生時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萬一碰上什麼新生兒疾病,那錢就是不計其數的。
等孩子出生以後,如果奶水好,孩子耐受性好,那沒問題,省了不少奶粉錢,孩子吃了這種奶生病也少。
但是,如果奶水不好,比如有的奶水特別稀,性涼,那麼孩子喝了就會拉肚子,孩子還小,腸胃功能還不健全,總拉肚子怎麼受得了,必然要得病了。小孩子生病不會說話,醫生診斷起來也很麻煩,要是住院的話,費用高昂。
我記得我兒子5個多月的時候,就在市婦幼住了4天院,花了6千多。當時,醫保是不給新生兒報銷的。
好嘛,好不容易給孩子養到會走會跑,就開始買各種書籍,得讓他們學知識學文化不是!
到了幼兒園,公立幼兒園還好,半年1-2千的消費吧。要是私立幼兒園,那就得1-2萬的消費了。
這些還都得是建立在家裡有老人可以幫忙,有人可以專門看孩子的基礎上。要是沒人看孩子,那花費就更大了。要不夫妻兩就得有一個人不上班專職帶孩子,要不就得請保姆。哪個保姆的工資低呀!
對了,對了,還有月嫂,那都是月薪過萬哪。
上了幼兒園,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別人給孩子報興趣班,咱也報,報個畫畫、舞蹈、珠心算啥的。哪個興趣班花錢少呀。
再大一些,孩子的補課費都是一二百一小時,全年算下來得3-4萬。
專家,您知道我們一個月工資才多少嗎?我發到手4500,18年工齡了。
還有很多很多我沒有提到的,比如:每年得帶孩子去旅遊吧,都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嘛,得出去走走吧。這得多少錢。
總之,把一個孩子要想養到18歲,200萬夠嗎?可那是我33年的工資呀。
現在,錢這麼毛,10萬都買不著啥大件了。就一個小縣城的房價都到8千-1萬多了。200萬是不是也養不大孩子了。
等孩子大一些了,到了結婚的年齡,得給孩子準備車和房子,人家有的,咱也得有吧,這些200萬夠嗎?
2、國家鼓勵延遲退休,老人不退,年輕的沒法入職,將來孩子們的工作咋辦?
生育政策的調整應該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可是國家又不斷鼓勵延遲退休。
就連機關事業單位來說,有的單位多少年都沒編制了,40歲的都算是單位的年輕的人了,但是又需要年輕人來工作,所以就給年輕人想了各種崗位,比如勞務派遣、臨時工和人事代理等等。可是這些崗位是沒有職業年金的,沒有晉升權限的,工資也比有編制的正式人員低,有的低很多。
年輕人誰受得了拿著1千多塊錢的工資還幹著和4-5千工資的人一樣的工作呢。再說,沒個頭,這種狀態也不知道持續到哪一年。誰願意幹呢?
3、生而不養,生而養不好,這會有什麼後果呢?
好,鼓勵我們生育,我們就生。可是孩子是生出來了,但養不了,也養不好,一個孩子都顧不過來呢,3個孩子,沒錢的人可能連飯都吃不起了。
如果養不了,孩子怎麼辦?誰來負責他長大?
生了以後,如果不會教育,成了社會的敗類怎麼辦?有的也是忙於生活,也沒空教育孩子,孩子就在不管不顧中成長。有人譴責他們不管孩子,可是沒錢的人要想管孩子,首先他得填飽孩子的肚子吧。
4、生育政策好,可是配套的政策有嗎?能跟上嗎?
我們國家老齡化嚴重是現實,但是更現實的是我們國家普通人多,沒錢養不起那麼多孩子的也多,如果沒有配套的政策,配套的政策跟不上,那麼大多數人真的想生但卻養不起。
就比如:如果一個女人在企業上班,她要想生3胎,恐怕她就只能辭職了。哪個私企能容忍一個白拿工資不幹活兒的?
請專家多考慮考慮我們普通人的感受,好不好?最後做個調查吧,您想生3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