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5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根據此前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透露的消息,廣東將探索綜合高中的發展模式。這意味著今後在一所高中學校裡,學生覺得自己可以挑戰高考那就讀高中,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可選讀中職。
綜合高中是否真的能成為普高和職校之間的綠色通道?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糅合在一起嗎?……開學之前,羊城晚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採訪,了解到全國不少城市都推行過綜合高中,但效果並不太理想,業界對這種辦學模式也有不少擔憂。
為探索點讚
為什麼廣東會提出探索綜合高中的發展模式?在廣州市南武中學校長陳祥春看來,加快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分類考試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重大舉措,綜合高中的探索正是為了與該舉措相銜接,也是廣東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辦學、多樣化辦學的思路所在。
不過,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該探索比較有熱情的是中等偏下層次的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至於重點高中則興致不高。
「重點高中的學生學術成績比較好,瞄準的是大學。但中等偏下學校的學生難以應付高考,學校才會分流學生的去向。」陳祥春說。
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表示:「實行綜合高中政策後,學生進入高中,如果能走學術的路子,就可從普通高中升上本科;如果學生對學術不感興趣,想要直接就業,那也可以直接走職業技術的路子,這也有助於學生調整人生目標」。
為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點讚的還有中職學校。「我們一直在努力嘗試中高職學校之間的銜接,但困難重重。」廣州交通運輸職業學校老師洪文娜告訴記者,由於中職生升學渠道單一,很多優秀的中職生想要繼續深造,但卻沒有機會。
「高職院校更願意跟高等院校銜接,不願接納中職學生,而且中職轉高職並不容易,要面臨包括戶籍在內的諸多限制。」洪文娜說,綜合高中的設立將會給中職學生特別是成績優秀、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了機會。「綜合高中打破了中職生的升學壁壘,能夠讓中職生曲線參加高考,從這一點上來說,綜合高中其實是一部分中職生的福音。」
師資難兼備
綜合高中可以怎麼辦?綜合高中必須同時兼備普高和職業學校兩種辦學模式,最關鍵的是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學校能做到嗎?業內人士多數認為這一辦學模式的操作有難度。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所所長張敏強說,打通普高和中職的通道挺好的,但他去年對進行綜合高中試點的佛山進行考察,發現多數都是普高的學生轉到中職,極少有中職的學生轉到普高。
「因為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課程又以實用性為主,深度和廣度比不上普高。如果轉到普高,是以高考為目的,那麼他們都適應不了。但普高的學生轉到中職會比較容易,在一些專業上進行短期的實訓就可以了,但對一些特定專業也是行不通的。」
廣東省政府督學、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李偉成也提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課程標準完全不一樣,課程表也不同,學分如何互認?「另外,高中和中職之間互相轉學是十分嚴格和困難的,如果標準不嚴格,說轉就轉,就會給後臺帶來很大漏洞,一些有權有勢而子女成績很差上不了高中的家長,可能會鑽這個空子。」
至於師資的配備上,其實職業學校的要求更高,「職業學校的老師不僅教知識,還教實操。」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招生辦老師邱啟武說,相反,如果是職業學校試點綜合高中,可能難度會小些。「職業學校只要找幾個學科老師來教高考科目就行了」。據介紹,財校現在也有重點班,學生可以參加高考考高職院校,但在高考上還是沒有優勢。
擔憂
「一校兩制」學校難管理
按照國內現有綜合高中的做法,無論是在職業學校的基礎上設綜合高中,還是在普通高中的基礎上發展綜合高中,綜合高中裡都有兩種生源:高中生、中職生。採訪發現,業界對這一新辦學模式存在很多的擔憂。
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商業與管理系主任劉小麗認為「一個學校、兩種制度」的綜合高中恐怕難以在全省廣泛推廣。
「首先,綜合高中既要做職業教育,又要開展普通教育,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要有兩把刷子,但現今這樣的管理者很少。」劉小麗說,與普通高中相比,職業教育因多樣化的專業領域,其教學和管理思維要複雜許多。「中職教育要比高中複雜,而且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和高中完全不一樣」。
在高級講師劉小麗看來,中職教育不是光拿教材、要學生做練習題就可以的。「我們要求學生拓寬視野去學習,要求他們自己動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但現在很多中學校長卻將管理重點放在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上。」
除了管理思維需轉變以外,劉小麗還說師資、生源與場地也將會是綜合高中面臨的困境。「綜合高中要有職業教育的老師,但老師從何而來並不清楚;綜合高中要有專門的教學場地和實訓場地供學生發展職業興趣、培養職業技能,但現有普通高中缺的就是這些;綜合高中的中職生源如何去開拓,如何向家長表明信心也是一個問題。」劉小麗說,雖然日前廣東即將探索綜合高中模式,但政府在探索前應該先對綜合高中推行會遇到的難題進行評估。
北京部分區縣高中擬跨校擇課 應對自選3門考試模式
高中校長:扭轉舊有教育觀念 打破唯分數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