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5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根據此前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透露的消息,廣東將探索綜合高中的發展模式。這意味著今後在一所高中學校裡,學生覺得自己可以挑戰高考那就讀高中,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可選讀中職。
綜合高中是否真的能成為普高和職校之間的綠色通道?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可以糅合在一起嗎?……開學之前,羊城晚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採訪,了解到全國不少城市都推行過綜合高中,但效果並不太理想,業界對這種辦學模式也有不少擔憂。
為探索點讚
為什麼廣東會提出探索綜合高中的發展模式?在廣州市南武中學校長陳祥春看來,加快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分類考試是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重大舉措,綜合高中的探索正是為了與該舉措相銜接,也是廣東推進普通高中特色化辦學、多樣化辦學的思路所在。
不過,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對於該探索比較有熱情的是中等偏下層次的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至於重點高中則興致不高。
「重點高中的學生學術成績比較好,瞄準的是大學。但中等偏下學校的學生難以應付高考,學校才會分流學生的去向。」陳祥春說。
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表示:「實行綜合高中政策後,學生進入高中,如果能走學術的路子,就可從普通高中升上本科;如果學生對學術不感興趣,想要直接就業,那也可以直接走職業技術的路子,這也有助於學生調整人生目標」。
為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點讚的還有中職學校。「我們一直在努力嘗試中高職學校之間的銜接,但困難重重。」廣州交通運輸職業學校老師洪文娜告訴記者,由於中職生升學渠道單一,很多優秀的中職生想要繼續深造,但卻沒有機會。
「高職院校更願意跟高等院校銜接,不願接納中職學生,而且中職轉高職並不容易,要面臨包括戶籍在內的諸多限制。」洪文娜說,綜合高中的設立將會給中職學生特別是成績優秀、想要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了機會。「綜合高中打破了中職生的升學壁壘,能夠讓中職生曲線參加高考,從這一點上來說,綜合高中其實是一部分中職生的福音。」
師資難兼備
綜合高中可以怎麼辦?綜合高中必須同時兼備普高和職業學校兩種辦學模式,最關鍵的是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學校能做到嗎?業內人士多數認為這一辦學模式的操作有難度。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師範大學人才測評所所長張敏強說,打通普高和中職的通道挺好的,但他去年對進行綜合高中試點的佛山進行考察,發現多數都是普高的學生轉到中職,極少有中職的學生轉到普高。
「因為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課程又以實用性為主,深度和廣度比不上普高。如果轉到普高,是以高考為目的,那麼他們都適應不了。但普高的學生轉到中職會比較容易,在一些專業上進行短期的實訓就可以了,但對一些特定專業也是行不通的。」
廣東省政府督學、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李偉成也提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課程標準完全不一樣,課程表也不同,學分如何互認?「另外,高中和中職之間互相轉學是十分嚴格和困難的,如果標準不嚴格,說轉就轉,就會給後臺帶來很大漏洞,一些有權有勢而子女成績很差上不了高中的家長,可能會鑽這個空子。」
至於師資的配備上,其實職業學校的要求更高,「職業學校的老師不僅教知識,還教實操。」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招生辦老師邱啟武說,相反,如果是職業學校試點綜合高中,可能難度會小些。「職業學校只要找幾個學科老師來教高考科目就行了」。據介紹,財校現在也有重點班,學生可以參加高考考高職院校,但在高考上還是沒有優勢。
擔憂
1
「一校兩制」學校難管理
按照國內現有綜合高中的做法,無論是在職業學校的基礎上設綜合高中,還是在普通高中的基礎上發展綜合高中,綜合高中裡都有兩種生源:高中生、中職生。採訪發現,業界對這一新辦學模式存在很多的擔憂。
廣東省輕工職業技術學校商業與管理系主任劉小麗認為「一個學校、兩種制度」的綜合高中恐怕難以在全省廣泛推廣。
「首先,綜合高中既要做職業教育,又要開展普通教育,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要有兩把刷子,但現今這樣的管理者很少。」劉小麗說,與普通高中相比,職業教育因多樣化的專業領域,其教學和管理思維要複雜許多。「中職教育要比高中複雜,而且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也和高中完全不一樣」。
在高級講師劉小麗看來,中職教育不是光拿教材、要學生做練習題就可以的。「我們要求學生拓寬視野去學習,要求他們自己動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但現在很多中學校長卻將管理重點放在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上。」
除了管理思維需轉變以外,劉小麗還說師資、生源與場地也將會是綜合高中面臨的困境。「綜合高中要有職業教育的老師,但老師從何而來並不清楚;綜合高中要有專門的教學場地和實訓場地供學生發展職業興趣、培養職業技能,但現有普通高中缺的就是這些;綜合高中的中職生源如何去開拓,如何向家長表明信心也是一個問題。」劉小麗說,雖然日前廣東即將探索綜合高中模式,但政府在探索前應該先對綜合高中推行會遇到的難題進行評估。
擔憂
2
學生可能「兩邊都不專」
不過,有教育界人士擔心的是綜合高中的辦學質量。
「我一聽到綜合高中,就覺得可能會陷入兩邊都不專的怪圈。」廣州交通運輸職業學校的老師洪文娜對記者表示,要想把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糅合在一起,還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並不容易。「一個校長,既要管學生成績,又要關注學生的專業技能,如果沒有非常完善的教學和管理機制,是非常難的。」
洪文娜說,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現有的說法,廣東的綜合高中是建立在現有高中的基礎上的。「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第三種教育方式,師資和教育理念只是雜糅,並不能有效融合。所以到最後,學生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夾生飯,既沒學到知識,也沒掌握好專業技能。」
背 景
各地綜合高中多數不盡如人意
據了解,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廣東並非首創。就國內而言,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廣西等地都先於廣東開展綜合高中試點工作。
作為國內較早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的城市,武漢從1999年就率先在19所中職學校試辦了普通高中與職業教育於一體的綜合高中。據悉,在武漢的綜合高中內,學生既可以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也可學習職業技術,畢業後直接就業。
與武漢在職校試點不同的是,重慶的綜合高中則是建立在普通高中的基礎之上。2012年9月27日,重慶市教委就將22所普通高中學校定為綜合高中。據介紹,綜合高中的第一、二學年開設與普通高中教育相同的課程,採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教材;第二學年增設1-2門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基礎課程,學校可以根據學生本人發展意願,分別編成普通高中教育班、中等職業教育班,對應開設與升學或就業相關的課程。
綜合高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國內各大城市,是否真的已產生良性互動的效果?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綜合高中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武漢的綜合高中雖然已有近16年歷史,且形成了不錯的辦學體制,但其實從2009年就被要求全面停止招生。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的綜合高中雖然沒有停止招生,但也不敢大面積鋪開,安徽甚至從2013年開始縮減綜合高中的招生規模。
「原因其實很簡單,綜合高中願景很好,但辦起來很困難。」對於綜合高中的探索,劉小麗認為國內綜合高中主要在中職領域開辦,而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綜合高中是獨立於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之外的第三種教育形式,不僅可以獨立發展,還可與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同臺競爭。
建 議
將文化知識和職業發展聯結起來
有學校校長坦言,不得不承認的是,國內有些綜合高中的辦學陷入尷尬,就高考而言,應試能力不如普高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動手能力又不如普通職校生,到頭來兩邊都沒討好。廣東要想探索出成功的綜合高中發展模式,就要多學習國外綜合高中的做法。
劉小麗介紹,德國的綜合高中其實採用的是學徒制,就是讓學徒在工作單位和學校中同時接受教育,學生畢業後便可進入專業的學校或者企業接受培訓。而澳大利亞的高中生在高二以後就可以分科目、分層次選課,最多可選讀80多種科目。「廣東的綜合高中要想長效穩定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廣州商貿職業學校副校長陳文暉也認為,一旦綜合高中辦起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校的管理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綜合高中要將學生的文化知識和職業發展聯結起來,並且在辦學體制上也要給政策,包括課程設置、師資等政府都必須有指導和扶持。 記者 陳曉璇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