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餐飲文化歷史悠久,菜餚在烹飪中也有非常多種流派和工藝,魯菜擅長爆、炒、烤、熘,徽菜蘇菜愛蒸、燉、燒,川菜擅長烤、煸,粵菜愛烤、焗、炒、燉、蒸,各個菜系有自己擅長的做法,也有特有的味道,但是在一種方式上卻做到了統一的喜好——火鍋。
「圍爐聚炊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火鍋作為中國人特有的一種飲食方式,取消了前菜和主菜,讓從頭到尾只有一種烹調方式,吃和烹調的過程合二為一,不講究順序,不分別葷素,做到的就是味道的雜糅,每一種食材都擁有其他食材的味道,也許這就是團圓,也是圍爐文化的真諦。
作為一個無辣不歡的江西人,對於火鍋的追求和川渝人民一樣,喜歡享受著辣而不燥的味道,每次天寒時節到父母家,都會準備一堆食材煮一鍋火鍋,既排解寒氣,又圍爐團圓,奈何家中老人胃病及孩童無法吃辣,每次吃火鍋都會變成一盆濃湯淡煮菜,實在是喜歡不起來。
也是因為我們中生代對於不辣火鍋的無感,而父母子女對於食物戰鬥力略差,每次準備一大堆的食材,最後都會變成冰箱庫存,趁著這次天涼為止,還是決定入手知吾煮的鴛鴦鍋和一個米家電磁爐青春版贈與父母,讓家庭火鍋也能做到老少鹹宜,辣淡個別。
開箱就不開了吧,說一下從我的角度去看對於我的使用場景下的小優點和小缺陷吧。
首先說下電磁爐,這一款電磁爐保留了和米家標準版電磁爐的一致的高顏值和設計,但是我個人覺得更合適吃火鍋這個場景了。
他取消了原本中間的突起的感溫傳感器,這樣使得表面更平整,清潔的時候也就更加的方便了,也就可以更從容應對火鍋的一些湯汁會小範圍的濺出的情況。在功能方面,他採用了內置傳感器,同樣可以做到無鍋自動斷火。
同時有一個很方便就可以拆卸的邊緣膠條,可以讓少量的湯汁不直接流在桌子上,同時也有一定的鍋防滑的效果。
而控制方面採用了和燃氣灶相同的旋鈕式的控制方式,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微動開關控制的電磁爐,油垢影響按鍵效果的情況。
我們在吃到火鍋過半的時候會把火力變得比較小來保持熱量,但是普通電磁爐的低檔的方式會是把電磁爐的加熱變成間歇性的,加熱一下,停一下,這樣的加熱方式其實體驗感並不是很好,而這個電磁爐的低檔加熱,是真正的持續性的低溫加熱,對於吃火鍋或者你平時的燉煮是更合適的。
而這次刻意選擇的鴛鴦鍋,也是深得我心,一體式的鍛造,讓久用也不會出現辣鍋和清湯鍋的串味的情況。
鍋蓋在運輸的時候,螺絲會反過來裝,不過設計還是很贊的,不需要用到螺絲刀就能取下和安裝回去,這個過程中其實也就知道後期怎麼去對鍋蓋的清潔了。
鍋體的耳朵位置,也有很貼心的配合了隔熱的保護套,不過使用的時候還是要注意的,如果你要明火加熱的時候,一定要把保護套取下來,他是一個矽膠材質的,不能夠明火加熱使用的。
鍋內的塗層是食品級的不沾塗層,讓你可以更好的解決餐後鍋冷,火鍋紅油附著在表面難以清理的尷尬情況。
底面的導磁不鏽鋼鍋底,搭配這些電磁加熱的電器可以達到更好的加熱效果,不過如果你要臨時在明火使用的時候也不在話下,只是底部可能會沒那麼好看了。
恰逢媳婦去火鍋之都重慶剛剛回來,帶了多種火鍋料回來。正好帶上這新買的鍋和電磁爐去父母家中拼一餐火鍋
本想直接用其中的那包番茄+麻辣的鴛鴦鍋底,頂不住老媽非要煮一鍋骨頭湯,那只能下次再來拼一單了,哈哈。
父母總是擔心在外生活的你捨不得吃,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會弄一大桌的菜,有時候也會感覺對年邁的他們會是一個負擔。而火鍋似乎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包火鍋料,一些合適火鍋的菜,打開這一鴛鴦鍋,就是一頓豐盛又美味的餐食。
熊熊烈火燒出天下美味,滾滾沸水煮盡人間佳餚。圍爐的方式驅散冬日寒冷,嘗盡人生百味,真的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百味雜陳,卻更近家庭的融洽。在外打拼的打工人,你也可以和我一樣,帶上你的器具和父母一起拼個單,一起吃一頓合我口味,又合你心意的團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