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霞」之光
地處浙江最南端的的霞關鎮,國家一級漁港,有著浙江之「天涯海角」之稱。這是一個集山、海、街、港、鎮等地理、商貿、歷史等資源為一體的特色地域。
鎮下關。
霞關漁港俯瞰。
與附近的南關、北關二島形成犄角之勢,不僅曾是水路上南來北往提供補給、避風的重要卡點,更重要的素為歷代兵家所看重。「鎮下關」這一舊地名,早在明代就上了官方的海防圖,明嘉靖年間刊行的《籌海圖編》上即有「鎮下門水寨」一名且有官兵戍守。
如今,則以「霞關」這一標準地名行世。據說,是很久以前的駐軍,因為仰可觀朝霞滿天,俯可見波光瀲灩,晚可賞落霞染遍,於是就將「鎮下」中的「下」改名「霞」,「霞關」由此叫開了。傳聞無從考證。縱觀明清至民國早期的舊輿圖,均未見「霞關」二字。上個世紀40年代繪製的《浙江省平陽縣圖》中出現了「霞関鎮」字樣,同時將其駐地標為「鎮下関」。
回溯歷史,假如真的是當年的駐軍將其改名,那得好好感謝一下。因為,他們最初的閒情逸緻,為N年後的今日霞關的發展可謂提供了思路。
二、「暇」之關
之所以在這裡取「暇」之關,讀者諸君想必不難明白,閒暇之際來霞關觀光,這裡適合用來浪費你的時光。
臨山接海的霞關,轄域內18千米的海岸線上,分布有大小沙灘四五處,足夠讓你踏浪消暑;周邊數十座島礁,景色宜人,足夠讓你隨風率性;更重要的是來霞關,海鮮不可忽視,造物主的垂青,讓毗鄰東海漁場的霞關成為各類海鮮的重要集散地,大黃魚、石斑魚、帶魚、梭子蟹等,足夠你大快朵頤。對了,「中國蝦皮」之鄉,就落戶這裡。
金沙路。
霞關的特殊地理位置,曾經形成了閩浙交界的一處重要商埠,自然有了時光的沉澱。沿山拾級而建蜿蜒曲折的老街,成了透視霞關的時光隧道。在這一條亦嶺亦街的光滑石板路上,兩旁分布著門類豐富的商號、風格迥異的建築、歷經滄桑也難免斑駁,仿佛發黃的史書,但每一頁依舊值得品味。
海濱路。
如今,當地政府因地制宜,著力升級霞關新版本,努力把漁村升格為省級旅遊風情小鎮。霞關鎮鎮長王敏說,通過文化挖掘、文脈保護和業態植入,如今的霞關,落地了「半書房」在山腰、霞關藝術文化客廳、霞關口述館等文化設施,讓霞關實現不僅美在「碧海青山、彩牆紅霞」,更美在「青階古巷,古埠商情」的追求,形神兼具。
金沙碼頭舊址。
他們在挖掘本土文化積澱的同時,也講究生態建設。在這麼一個面對大海之地,他們卻跟山區一樣推進省級森林城鎮的創建,除了園林綠地的建設,還創建了南國荔枝園及三星荔枝公園。這可是浙江最南、中國最北的荔枝產區。
王敏鎮長說,努力把漁港的霞關建設成旅遊港的霞關,不斷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甚至要提升他們的微笑指數。目前,他們正在以「五鎮聯創」的目標下努力開展工作,將任務一項項分解,一步步推進,一件件落實。前段時間,「五鎮聯創」中的建設五A級景區鎮工作,已通過有關部門的預驗收。
霞關,難道不是閒暇之際值得浪漫的一關嗎?
鳳冠亭。 老街書吧。
三、「遐」之觀
曾經的破舊小鎮,實現第一次蛻變。王敏鎮長說,通過頂層設計,他們邀請國內頂級團隊,對漁村的樓房外立面進行相應改造,並獲得了原住民和遊客的認可。把一個普通的海邊小漁村,建設成一個具有歐式風情的多彩小鎮。但他們沒有淺嘗則止,而是朝著將霞關打造成「美麗城鎮」的目標繼續前行。
海上遊客中心效果圖。
王敏先生說,規劃中的霞關,充分利用所處地理位置及資源優勢,從岸上、海上、島上、山上進行新的拓展。比如,列入2021年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計劃的「霞關海塘工程」,在沿海濱東路靠海一側建設景觀平臺,為霞關海鮮餐飲業提供規範的經營場所;計劃在南關島建設遊艇俱樂部項目,將休閒觀光、婚紗攝影、遊艇培訓、水上運動、海上垂釣等項目融為一體,豐富了旅遊內涵且突出特色;規劃中的浙江「太南了」海鮮廣場,地上一層為公共停車場,二層為休閒景觀廣場。不但極大緩解停車壓力,還提供日常休閒娛樂場所……
海上遊客中心效果圖。
如王敏所說,作為省美麗城鎮樣板創建單位的霞關,隨著諸如綠能小鎮建設,甬臺溫高速複線通車,借力產業拓展、人才引進及鄉賢回歸等一系列措施,漁港的霞關,其未來的發展前景必然可圈可點。
陶淵明曾在他的名篇《歸去來兮辭》中如此追求理想的生活:「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