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揮灑田野!這個暑假,江蘇大學生用足跡回答時代之問

2021-01-17 金臺資訊

交匯點訊 緊跟時代砥礪前行,擔當責任奮發有為,經歷過疫情風雨的洗禮,這個暑假對青年大學生別具意義。如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如何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奮力奪取雙勝利總體形勢下,江蘇3.5萬支團隊共70餘萬名大學生在祖國各地的基層一線投身「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用腳步丈量田地,以實幹書寫擔當,回答時代之問,譜出一曲與時代同呼吸的青春之歌。

聚焦價值引領,青春之我投身強國偉業

這個暑假,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沙地鎮崗上村,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大四學生於文爽和小夥伴們早上7點走訪調研、實地測繪、資料收集,常常忙到深夜。「調研發現,有些村鎮特色無法彰顯、產業發展遭遇瓶頸,我們用專業知識提供幫助。」於文爽告訴記者,她所在的「鄉村振興研學營」團隊依託南京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聚集來自建築學、城鄉規劃、法律、經濟學、社會學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南京高淳、常州經開區、江西龍南等地,從專業視角為鄉村進行未來發展規劃,並依據規劃內容進行建築改造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內容,結合VR技術等方式深度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他們完成了6個村莊的規劃設計,7場面向當地政府的成果匯報,同時設計出1款AR遊戲、3款文創產品以及預計實現雲養殖功能的「雲上芙蓉」手機APP,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與往年給社區提供志願服務不同,今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更注重「引智」注入社區,助力基層治理難題。殷巷社區是南京典型的「農民工社區」。在防疫工作的開展中,傳統的社區應急管理體制出現了不少問題。理學院的馬成偉和小夥伴們實地調研,發現該社區流動人口是常住人口的1.5-2.5倍,八月底前,大家以數學建模的方式做出社區網絡化管理模型,為社區「量身定製」了一套更科學的網絡化管理方案。南京開啟「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怎麼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才最合適?南航「淬鍊紅心」團隊聯繫南航無人機航模團隊,給秦淮社區出了個「妙招」——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拍攝小區地圖,通過觀察測量,找到最合適的垃圾投放點。像這樣「高校引智服務社區」的成功案例,正發生在南京的各個社區之中。「截至8月底,我們已深入社區調研200餘次,覆蓋社區68家。」徐小慧說。

今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大學生們掀起了直播助農熱潮,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奔小康,「直播間的各位觀眾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山裡貨'團隊,現在南京向大家推薦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一些特色產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松松和小夥伴們通過直播帶貨,為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銷售「空心李」等當地特產。7月11日,團隊組織了貴州沿河縣政府、銷售企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三方參加的「校地扶貧」首場直播,點讚人數7.8萬人次,直播付費人數超過99%同級別主播,僅一小時賣出農產品收益89萬元。

聚焦時代主題,青春之夢厚植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全省各地各高校在暑期的社會實踐中注重涵養大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假期裡,東南大學網絡安全學院「抗疫小記者」團隊分別採訪了各種職業、各種使命的人物,有衝鋒在抗「疫」一線救死扶傷的醫生,有不辭辛苦、服務他人的社區工作者……實踐團隊根據線上線下採訪和調研內容編寫了抗疫英雄普通卻不平凡的故事。

「用創意的形式抒發愛國深情,以藝術的名義講好中國故事,也許就是南藝學子對祖國最真誠的告白。」對於南京藝術學院「追夢人」實踐團負責人鮑妍來說,這個暑期特別的忙碌。「追夢人」實踐團由傳媒學院2018級影制、廣編、錄音、動畫、數媒等專業同學組成,其實踐內容聚焦我國愛國主義文化,進行全媒體的藝術創作,從而激發我國主旋律文化原創生命力,帶動相關紅旅景區經濟發展。

在這不到兩個月的暑假裡,「追夢人」實踐團180多頁的項目策劃書修改幾十餘次,近9萬字,設計了60多張原創圖表,創作了百餘件影視、音樂、設計等融媒體藝術作品。「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應該如何做,南藝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研判,社會實踐採取活動項目化、組隊線上化、調研本地化、成果可視化,讓廣大南藝學子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南京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明說,長期以來,南京藝術學院努力將社會實踐打造成學生思政課堂,通過紅色革命教育、國情社情觀察、文化藝術服務等多種形式,更加堅定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強國之行。

「我們通過『雲課堂』團支部為小朋友解決一些學習問題,這個過程特別有成就感。」這是來自鹽城師院「政港·雛燕雲課堂」的小老師徐甜爾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文字。「政港·雛燕雲課堂」項目是鹽城師院大學生發揮師範類專業的優勢,組建的多支教育實踐團中的一個縮影。針對今年疫情常態化防控,該校法政學院結對響水縣港灣村,創新實行黨建帶團建,建設臨時團支部,開展導師護航雛燕行動,教師黨員、學生團員、村第一書記共同結對留守兒童,給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單獨的4人微信群,建立檔案資料,全天候雲在線答疑解惑,傾聽「雛燕」心聲,雲端動態關注學習生活情況,填補了留守兒童無人輔導學業的空白,真正做到疫情不見面、扶智雲在線。

圖為鹽城師院大學生志願者在沂蒙山區棗園鎮鄭家莊村開展支教實踐。

今年,面對新形勢新要求 ,「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注重探索創新「網際網路 社會實踐」的新模式,團省委引導師生採取「雲組隊」「雲調研」「雲訪談」等網絡形式開展。各高校依託信息化平臺開展「向祖國報到——社會實踐雲接力」活動,學生以「打卡形式」展示社會實踐活動情況,截至8月31日,有近36000名學生參與,打卡76000餘次。

聚焦社會所需,青春之力體悟奉獻甘甜

時值盛夏酷暑,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門診樓三樓會診中心熱鬧非凡,長長的會議桌上,20多臺手機同時工作,20多位專家名醫在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協助下對著話筒「雲端問診」。而那頭連著的,是南中醫「雲聚百村」服務團大學生志願者精準聯繫的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800多名患者,其中絕大多數是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

江蘇大學財經學院的王浩文同學利用暑假時間,在家鄉兼職口罩生產工作,助力家鄉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她說:「在生產口罩的過程中,我感悟到了苦和甜。苦,在於一天十二小時保持彎背低頭的姿勢,手中不停地拿線拿片做口罩,體會到了基礎工作的艱辛。甜,在於一天五六千的產量可以保持足夠的供應量,幫助工廠恢復生產活動,滿足居民出行安全的需要,也讓我體會到服務社會的幸福與滿足。」

8月17日中午,興化市釣魚鎮試驗田揚州大學農學院黨員袁嘉琦和幾位同學頭頂草帽、身穿白大褂,開展大田實驗。袁嘉琦在釣魚鎮開展「不同播期對水稻產量影響」的實驗快三年了,近日是水稻拔節關鍵時期,必須及時取樣,才能獲得與產量相關的群體指標。揚州大學組建了百支「耘創小隊」,深入20多個縣市的農村和一線,他們把脈農作物生產問題,以科技賦能實現助農增收。

醫院藥劑師、商場導購員、社區工作者、海底撈服務員、國企行政助理……今年暑假,江蘇大學藥學院150多名學生在全國各地區開展了以「助力復工復產,重啟美好生活」為主題的「職業體驗記」返鄉實踐活動。季夢菲進行職業體驗的地點是山東臨沂市莒南縣澇坡鎮衛生院,負責藥品分類和分配工作,每一個村衛生室的藥品都會經過她的手進行分配,藥房的工作讓她體驗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

共青團江蘇省委書記司勇說,今年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是在全省人民立足疫情防控常態化,奮力奪取雙勝利的背景下開展的,我們更加聚焦價值引領,更加聚焦時代主題,更加聚焦社會所需,引導大學生紮根工農一線和村社基層,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實踐鍛鍊、奉獻服務。通過有主題、有導向、有深度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同學們過好「生活關」「勞動關」,讀好「無字之書」,在自身價值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中,根植崇高理想和家國情懷。(楊頻萍 沈崢嶸 王拓)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
    大學生村官夫妻紮根田野獻青春在王凱、陸豔心中,農村是個廣闊的空間 夏日的蒙城,太陽炙熱。清理垃圾,修建公廁,身為村官的王凱親力親為,成串的汗珠從他年輕的臉龐流下,眾多的諮詢電話讓他無暇擦拭,而對著電話那頭的村民,他的話語中總充滿了關切。
  • 想當年|《我們的田野》:白樺林中的青春之歌
    他們用理想支撐著信念,他們用身軀改造著荒蕪,他們有個響亮的名字——知識青年。1978年10月31日起,全國知識青年開始陸續回城。之後,我國出現了不少反映知青生活的影視作品。在眾多影視劇中,誕生於1983年的《我們的田野》當時以嶄新的姿態脫穎而出,在知青群體中產生極大的共鳴。這部電影還在上映20年和30年之際,兩次登上央視電影頻道《流金歲月》節目,是知青電影的經典之作。
  • 「最美的青春·遇見寧」,2020江蘇南京大學生音樂節選拔賽開唱!
    2020年7月23日,江蘇南京,「最美的青春·遇見寧」——動感地帶·2020南京大學生音樂節暨揚子江城市群高校音樂選拔賽在南京正式開唱。本次「最美的青春·遇見寧」音樂節將從7月持續至10月,打造一場線上線下的視聽盛宴。
  • 女大學生村官:樂將青春獻田野
    湘龍街道湘瑞社區組織委員、女大學生村官朱莎莎結合實際進行創新,開展了在職黨員 「365」服務活動,「這一創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動了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致力於志願者服務,用愛心扶弱助困,是女大學生村官的又一大共同特點。湘龍街道湘社區有一家康復醫院,收治了許多來自貧困家庭的腦癱患兒。現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女大學生村官蘇佳娣組織了一系列關愛這些折翼天使的活動。
  • 把青春的詩行寫在田野上———記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侯鵬華
    有人稱他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有人稱他為后稷故裡的「豬司令」。還有人說他是有知識、有能力的新一代農民。他,沉默寡言,不善言談,但談起創辦的家庭農場和創業經歷,以及科學化的豬場管理,卻總是頭頭是道。在初中及高中求學期間,侯鵬華也利用假期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對神奇的黃土地也產生了深深的迷戀之情。高考時,他毅然地在高考志願書上填報了瀋陽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並被順利錄取,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
  • 江蘇返校失蹤女大學生遺體找到
    8月12日,江蘇蘇州19歲大二女生高秋曦原定於當天回南京上學,當晚失蹤,昨晚,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發布消息稱,女孩被搶劫遇害,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王某某(男,19歲,江蘇東臺人)已被控制。  據王某某供述,其於12日在江蘇吳江桃源鎮一村道搶劫並殺害一過路女孩。警方於今日凌晨找到被掩埋的屍體,經查證被害人系高秋曦。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查中。
  • 青春自強 剛健勇毅 | 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齊聚長大!
    四川大學 郭強從放牛娃到985研究生,自強不息叩開理想之門;涉越千山播揚大愛,志願足跡遍布五湖四海。傳遞善舉,奉獻西部,他堅信「有志者奮鬥無悔」,在基層和人民中綻放青春花朵。今天我們青年人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讓我們從前輩們手中接過時代的大旗,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 暑假大學生整形排行:整形美容權威放心機構
    暑假大學生整形熱門排行--中國整形美容權威放心機構暑假大學生整形熱門排行TOP8每年寒暑假,都是學生整形的高峰期,其中不乏高中生始中生,但主要還是以大學生為多。據廣東武警整形醫院擔任人介紹,暑假期間,每天去整形美容醫院解決「裡子」問題的大學生們絡繹不續,其中大多數為大三大四年級的學生。
  •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正浩公益團隊祭掃烈士陵園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蘇州理工學院正浩公益團隊祭掃烈士陵園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8月1日上午,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蘇州理工學院「正浩公益」調研實踐小隊的七名隊員一起到水東烈士陵園開展了「緬懷抗日先烈,傳承英雄精神」主題活動。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劉彥:揮灑青春力量,捍衛空防安全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劉彥:揮灑青春力量,捍衛空防安全 2020-12-21 16:03:00來源:中國民航網T 大T 小
  • .| 中國農大師生走遍大地的足跡,是我們對祖國最好的情書@南京...
    520雲告白 | 中國農大師生走遍大地的足跡,是我們對祖國最好的情書@南京農業大學 2020-05-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揮灑青春汗水,爭做華彩少年​
    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揮灑青春汗水,爭做華彩少年》。  孫中山先生說過:「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鬥。」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奮鬥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用奮鬥鑄寫榮耀的。偉大的居裡夫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科學研究,獲得了成功。她留給後人的不僅是成功背後的榮譽,更主要的是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司馬遷一生嘗盡屈辱,但他沒有被逆境擊倒。
  • 演講比賽 | 「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跋涉出人生的意義當信念在身上匯聚年輕的身軀在潮頭昂然挺立當信念在胸中激蕩我們要用青春和熱血去澆灌家鄉這激情燃燒的土地。為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由校團委舉辦,學生會承辦,廣播臺協辦的南昌工程學院「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主題演講比賽於4月17日晚7:00在大學生活動中心拉開帷幕各學院選送的22位同學參加了此次比賽同學們圍繞「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
  • 江蘇衛視《石頭開花》描摹脫貧全景,折射時代精神
    >江蘇衛視幸福劇場,震撼開播。作為今年強勢來襲的第二部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承載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時代」旨在用緊扣脫貧攻堅政策的主題彰顯與之高度契合的時代精神;「報告」重在把取材真人真事的紀實性與影視劇創作的藝術性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全景式的敘事視野最大化拓寬脫貧攻堅的輻射廣度,同時系統性地把真實的脫貧難點分門別類進行深挖,保證了劇作現實主義的深度。
  • 這些數據告訴你,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幹啥!
    一百年後,五四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在新時代仍熠熠生輝。百年來,中國青年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勇敢肩負起歷史使命,與國家同進步、與人民齊奮鬥。他們將五四精神融入血脈,用青春之力披荊斬棘,闖關破障。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我們的新時代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 六個單元劇故事內容是什麼
    《我們的新時代》是通過單元劇的形式展現的,6個單元故事,據悉是以真人原型為素材改編的,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題,主要講述了青年基層黨員的動人故事,那麼,《我們的新時代》六個單元劇故事內容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 「指尖的愛·四尋」火熱進行 「她創時代」到來,去鄉村揮灑智慧和...
    一群乘風破浪的創業小姐姐們、帶著技術和資源回歸鄉村的返鄉創業小姐姐們,她們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她」力量異軍突起!  成都市首屆「指尖的愛·四尋」系列活動持續火熱進行,在各區(市)縣婦聯和相關職能部門單位的指導下,各行各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女性工作者,她們用勤勞和智慧凝聚起基層最堅實的「指尖力量」,在基層掀起幹事創業的熱潮。
  • 用熱血與擔當把青春點亮
    「這個世界需要英雄!」「他們應該被這個時代所銘記!」五四前夕,演員黃曉明在個人微博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心中的英雄本色——士兵梅雄》的文章,講述了海軍某部四級軍士長梅雄捨己救人英勇犧牲後無私捐獻器官的感人故事。
  • 用奮鬥書寫「最美」的青春之歌
    時代向前、青年向上。青春的樂章最動人,奮鬥的青春最美麗。2020年,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用奮鬥書寫了「最美」的青春之歌,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