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亞洲第一部手機拍攝的院線電影。
我想走在前面。」
自述 廖明毅 編輯 白汶平
《怪胎》是我第一部執導的長片,全片使用iPhone XS Max拍攝,也是亞洲第一部手機電影。
廖明毅在臺北家中接受一條視頻採訪,並以手機全程側拍
我長年研究手機攝影,我的第一部iPhone是4S,當時在網上看到一部小女孩玩火車的影片,那是用手機拍的,雖然很粗糙,但當年真的覺得很震撼,也讓我有想用手機拍電影的想法。
廖明毅的首部手機作品,以iPhone 8 Plus拍攝MV
©添翼創越工作室
2018年,我接到歌手盧廣仲MV《明仔載》的拍攝邀請,我當時就和唱片公司提出用iPhone拍攝的想法,沒想到他們非常贊成。那是我第一次用iPhone拍作品,結果拍出來的成片畫面非常精緻,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人人口袋裡面都有一臺專業攝影機,可是好像沒有很多人會用。短片《停車》運用了iPhone拍電影的規格來操作
短片主角就是《怪胎》裡的心理醫生,他本身也是強迫症患者,在停車時要非常精準地停在車格內,車子與車格間距要保持33.3公分,絕不能有絲毫誤差。成片的結果我非常滿意,iPhone確實有資格上大銀幕。
強迫症「怪胎」的戀愛故事
《怪胎》是在講一對邊緣男女的愛情故事,我給他們的角色設定是強迫症,強迫症大家最熟悉的特徵就是潔癖。男主角林柏宏演的是一位英文翻譯,平時都在家工作,因為他覺得外面的世界充滿細菌,很髒,所以每個月他只有15號那天會固定出門去繳費、採買、看醫生。出門時他會穿戴全套「防護」裝備:口罩、雨衣、塑膠手套,把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在常人眼裡,這樣打扮簡直就是「怪胎」。沒想到,他在途中遇到了另一位和自己打扮一模一樣的女孩,兩人就這樣相遇了。男女主角原本都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不會遇到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做好要孤獨過一生的心理準備,沒想到相遇後,他們一拍即合。用手機拍電影時,男女主角的演出、美術、構圖.全部都要考慮進去。所以《怪胎》它是視覺上奇幻、輕鬆、活潑的一部片。
男主角的強迫症消失後,電影構圖變為16:9
全片我使用1:1和16:9兩種構圖,前面45分鐘,兩位主角都有強迫症,那剛好正方形構圖就很強迫嘛,什麼都要對稱,方方正正的。
後來男主角的強迫症消失了,電影視野就從1:1變成了16:9,觀眾也可以從中體會到男主角心境的變化。
手機的畫面相比攝影機來講,其實很赤裸。它沒有任何景深,所以我運用很多的色塊、對比、構圖等美學去補足這方面。
我們最常用的就是外接手機拍照用的小鏡頭,因為手機本身就很輕便很小嘛,如果為了景深、廣角去裝相機用的大鏡頭,我覺得就失去手機拍攝的意義了。
拍攝從洗衣機拿出衣服的鏡頭,我們會把手機擺進洗衣機裡,如果使用電影攝影機,就要耗損一臺洗衣機把背板切割掉。
手機體積很小,所以我在片中可以不斷地變換機位和角度。
拍攝男女主角長對話時,我們就架3臺手機在現場,人全部離開,演員也可以表現得更自然。
如果是傳統電影拍攝,一臺攝影機要一位攝影師一位助理掌機,我架3機就至少需要6人,大幅減少人力就是大幅減少預算了。
推軌時為了穩定鏡頭,我們不像拍電影需要鋪軌道,我就坐在輪椅上面手持穩定器,這樣拍就很方便了。
任何攝影機都需要充足的光源,所以我們拍攝一樣會打燈。只是iPhone判別明暗度不是從光線,而是從顏色。比方說在室內,被拍攝者穿了黑色衣服,iPhone就會判定黑色的部分是暗,那就很容易會產生噪點,我們在色彩美學上也經過很多次溝通,才達到畫面平衡。拍攝時,我會用和攝影機同級別的「LOG模式」去拍。拍攝城市夜景也儘量挑黃昏的時間,那時候天空和地面的明暗度是最接近的,方便後期調整顏色。
人人口袋裡都有一臺專業攝影機
我是1980年代出生的,那時我對電影的印象是膠片藝術。但等到我2000年正式學電影的時候,電影攝影機已經是數位攝影機,後來又變成數位相機。
網上平臺Netflix推出的原創電影,打破看電影就要進戲院的認知,短短十幾年,電影的變革就這麼大,也讓我去思考:到底電影是什麼?
韓國導演樸贊鬱使用iPhone 4 拍攝短片
早在2012 年,韓國導演樸贊鬱就用了iPhone 4 拍攝短片《夜釣》,當年拿下了柏林影展短片金熊獎。2015 年,美國獨立電影《夜晚還年輕》就是全球第一部iPhone電影,當時用的是iPhone 5S。
電影《空中飛鳥》拍攝花絮
2019年的Netflix原創電影《空中飛鳥》是iPhone 7 Plus拍攝的……用iPhone拍電影的前輩有很多,我長期看他們的幕後製作,讓我自己在真正拍攝時少繞了很多彎路。我覺得電影是一個製作的態度,它不是在電影院、或者是你在手機上面看,也不是大機器、中機器、小機器去拍攝,而是一個製作什麼東西的態度,那個態度叫做電影。有些人即便拿著很專業很貴的器材,但他拍不好,也不會有人認為那是電影,但當你對每個鏡頭講究、態度端正去做時,沒有人會質疑你拍出來的東西不叫電影。手機畫質有4K,而大部分的電影院還是2K,手機拍出來的電影當然夠資格上院線。或許用手機拍片,在傳統觀感上會讓人覺得好像不那麼專業,但我覺得這是可以克服的,接下來手機攝影的技術會越來越強,所以我一直推廣手機拍攝。說不定有一天手機真的會取代電影攝影機,而我想要做那個走在前面的人。近期報導:
《多部值得二刷的國產好片再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