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錦龍:捨得之間,以民族民間樂器描繪盛世中國

2020-12-28 中北新聞網

本周由鳳凰網與捨得酒業聯合打造的時代先鋒人物深度對話節目《捨得智慧人物》迎來收官訪談,對話國樂大師方錦龍。他是B站跨年晚會上一人大戰百人樂團的大神,精通琵琶、笛、簫、二胡、骨笛等多種樂器;他是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的音樂老頑童,「臉皮」也能用來彈奏,在多個社交網站受到追捧。他說,我不排斥網絡神曲,但傳承國樂是我的使命。

作為能夠演奏上百種中外樂器的演奏家,方錦龍可能是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國樂藝術家之一,他用風趣幽默的一面普及國樂藝術,又用堅守傳統的一面演繹盛世國樂,固守華夏幾千年來的音樂之聲。

本期走近國樂大師方錦龍的音樂人生,看他如何在捨得之間訴說國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

方錦龍國樂新編貼近年輕人,一種樂器彈奏世界各國曲調

說起B站的跨年晚會,至今仍為廣大粉絲津津樂道。作為主打「年輕人文化」的B站代表作,這臺晚會上最「出圈」的表演,卻是由已經奔六、一頭銀髮的方錦龍所奉獻的。

晚會現場,他一個人切換琵琶、尺八、衝繩三味線等多種傳統民族樂器、外國冷門樂器,先後演奏出《男兒當自強》《滄海一聲笑》《牧歌》等風格迥異的音樂,和一整個交響樂團battle。剛開始他只是低調融入樂團的一份子,但為了讓大家聽到原汁原味的音樂,大膽打斷樂隊演奏,在晚會中特意加入了「脫口秀」環節。這種娛樂式的音樂表現形式令觀眾耳目一新,彈幕幾乎填滿屏幕,「請收下我的膝蓋!」

憑藉紮實卓越的技術功底和耳目一新的演繹方式,方錦龍成功「出圈」,一夜之間粉絲猛漲到六十萬,網友們給他起了「方天秀」、「琵琶精」、「武器大師」等外號,B站用戶更是以「十萬粉絲血書」要求方錦龍進駐B站。就這樣,這位63年生的白髮演奏家開始在網際網路上,向年輕的觀眾們講述著民族樂曲中沉澱的獨有魅力。

方錦龍就是這樣一個思想開放的人,他會在音樂會上彈自己的臉頰,也會演奏網絡神曲《我在東北玩泥巴》、動漫《火影忍者》的主題曲等等。面對外界對他的表演「娛樂性」批評,他表示,自己從業數十年也出過四十多張唱片,但真的火起來就是這兩年。「我覺得我們沒有貼近大眾,我們過去做的很多東西,都是大炮打蚊子的,那蚊子不需要大炮的,所以我就是想曲線救國。」讓傳統創新性發展,國樂才有生命力。這就像一瓶老酒,它可能要換到一個新的包裝,放到一個新的平臺,放到一個新的瓶子裡頭,才會突然之間讓它重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方錦龍認為,傳統音樂要貼近年輕大眾,讓他們先關注再欣賞。先貼近年輕人,才能把更多傳統音樂之美展現給他們。如果年輕人對一段好玩的短視頻感興趣,他們才有可能欣賞更嚴肅的協奏曲。因此,方錦龍並不排斥娛樂性,他認為,在「舍」與「得」之間,只有把中國文化玩起來,傳統音樂才能更具年輕活力。

傳承文化復興國樂,方錦龍復原失傳五弦琵琶

比起網絡紅人帶來的名聲,方錦龍更在意的,是這個名聲怎麼樣為國樂的傳承與發展服務。因為國樂以跨越國界的音樂語音,向世界傳遞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深邃致遠的東方智慧。

如今備受關注的他,其實早就是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從藝42年間出訪了近五十個國家,能演奏的樂器超過300種。早在80年代,方錦龍就開始在國外尋找中國歷史上遺失的樂器,並將它帶回到國樂之中。上世紀90年代初,他復原了從北宋起就斷代失傳的五弦琵琶,在我國當代音樂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

1985年,方錦龍前往日本參加絲綢之路音樂會,他第一次在電視裡見到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五弦琵琶,也是唯一一把保存至今的中國古代五弦琵琶。「那是唐朝宮廷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禮物,可是我們沒有人會彈。」方錦龍對此感到遺憾。

中國的音樂源遠流長,宛如天籟。八九千年歷史的籥,七八千年歷史的簧,五六千年歷史的陶壎,三四千年歷史的古琴,兩千多年歷史的琵琶,一千多年歷史的尺八……這些國樂樂器都凝結著古人的智慧,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個性,代表著燦爛的中國文化。華夏的音樂智慧,應該留在華夏人手中。

從日本回國後,方錦龍多了一個願望,他希望失傳已久的五弦琵琶可以重現於世。憑藉在電視上見到的印象,方錦龍開始拜訪琴廠裡的老師傅,可是他們對五弦琵琶聞所未聞,於是他又一邊查閱資料,一邊聯繫相關人士,利用部隊的探親時間,去拜訪畫家、文史家,幾經拼湊,終於在腦海中勾勒出五弦琵琶的大致輪廓。

復原工作一度遇到瓶頸,方錦龍索性先給琵琶加上一根弦,做出五弦的樣子,隨後再研究音程關係。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每遇到一個小問題,他都查閱多方書籍,想出多套解決方案。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後,方錦龍讓五弦琵琶不再只活在中國的歷史裡,日本的展覽館櫥窗裡,而是能真真切切聽得到的動人旋律。

熱愛能抵歲月漫長,帶著對音樂的喜愛,在這條漫漫的復興國樂之路上,方錦龍立足國樂,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並在世界各地尋找更多珍貴的古樂器「中華遊子」,並希望把它們傳承發揚光大,被譽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守望者,輕攏慢捻中撥動著典雅和文明,琴韻悠揚裡彰顯著民族的自信。

兩度取捨敢於清零,方錦龍42年堅守國樂路

這世上也許有突如其來的走紅,但絕對沒有突如其來的成功。B站晚會的籌備,方錦龍只用了兩個小時和導演組開會商議,但在這之前,他已經用了四十二年的時間在為這一場國樂盛宴做積累。

1963年,方錦龍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彈撥樂世家,父親是一名黃梅戲樂師,祖上是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這樣的家庭環境對方錦龍來說是傳承,是天賦,也是薰陶。6歲時,父親遞給他一把傳統的四弦琵琶,懷抱這把琵琶,音樂世界的大門緩緩向他敞開。

孩童時期的小確幸,讓熱愛更多一分。在父親的教導下,方錦龍小學就學習了十多種傳統樂器。上了初中後,方錦龍讀了文藝班,他是班裡的尖子生,學校的獨奏演員。然而,尖子生在藝考中意外栽了跟頭,班上的其他同學都考取了劇團,唯獨方錦龍沒有。面對這種極大的打擊,方錦龍把自己在家裡關了一個星期,之後他意識到,與其沉迷失落,不如奮起直追,精進技藝。

從此以後,他開始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練琴,這種生活方式整整陪伴了他一個春夏秋冬。夏天非常炎熱,方錦龍經常練著琴發現腿癢,一拍全是鮮血和蚊子;冬天為了不打擾別人,方錦龍只能到學校的操場上練習,白雪皚皚中,他的手能從凍僵彈到發熱。一年後,方錦龍參加了濟南軍區歌舞團的考試,被成功錄取。

回顧這段經歷,他感嘆,自己頭一年連當地的藝校沒考取,誰料到第二年突然考上了大軍區歌舞團,「所以一看到這個捨得啊,就是上蒼的安排,沒有當時就沒有今天。」 沒有堅持不懈的練習,就沒有如今的餘音繞梁。捨得之間,方錦龍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勤學苦練,才能有今日令觀眾拍案叫絕的「炫技」。

加入歌舞團的方錦龍逐漸從新兵成長為彈撥樂首席,並跟隨前衛歌舞團出訪歐洲。在芬蘭的赫爾辛基,方錦龍代表中國在馬拉松音樂會上進行演奏。一曲《春江花月夜》過後,雷鳴般的掌聲把方錦龍嚇一跳,當時的國外媒體稱,原來中國的春江跟我們的千湖之國一樣的美。集中精力用心聆聽,無形的音樂也可以聽出有形的景。

也是在這場音樂會上,方錦龍突破了自己在技術上的難關。在國內演奏時,他經常會在高潮部分卡殼,但那次全神貫注的演奏過後,再也沒有卡殼過。「因為我享受到這一種把東方的古老的文明,在歐洲的這個舞臺上,我一個十八歲的小夥子,用古老的樂器讓歐洲人聽得懂,我享受了這一種快樂。」

1988年,在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工作十年的方錦龍決定南下廣州,那時他25歲,開始喜歡上了港臺流行音樂和彈吉他。方錦龍跟隨時尚挑染了頭髮,穿喇叭褲,學著港臺明星唱流行歌。彼時廣州的流行音樂產業發展迅速,可以看到無數的金錢,名氣都朝著這一浪潮湧動而去。然而唱了一段時間的流行歌后,方錦龍卻覺得自己好像要把專業丟掉了。

面對擺在自己面前的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個熱鬧、繁榮,很容易成名;一個寂冷、艱難,需要自己的堅守,方錦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然而他並不後悔。「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這是方錦龍濃縮的人生智慧。

在這每個人都步履匆匆的時代,仍然有一些人,他們願意遵從自己內心,勇敢追尋生命最精彩的模樣,把人生過得如詩如畫。流行音樂也許能帶來萬人空巷的激動場面,但對於方錦龍來說,只有重新回到民族音樂,才能擔負起傳承文化的使命。

方錦龍的音樂理念也對兒子產生了影響。兒子方頌評大學時到美國學習現代音樂的編曲和創作,染紅頭髮,聽節奏感強的現代音樂。一開始方錦龍非常看不慣兒子的西式作風,但想到年輕時自己也喜歡過這些,也對兒子多了理解。與此同時,兒子也逐漸感覺到新國風的魅力,寫了《蒹葭》《靜夜思》等詩詞歌賦的譜曲。如今的方錦龍把自己定位為傳統文化的守望者,他相信,國樂經過了時間的打磨,歷史的傳承,像我們這樣一代一代的口傳心授。它就像酒一樣,放得越久的酒,倒出來越是香味四溢,新酒是做不出來這種感覺的。

時間醞釀了酒香,也打磨了樂韻。面對種種取捨,方錦龍始終堅定地選擇自己熱愛的傳統音樂,為老酒設新瓶,重燃國樂魅力。捨得酒業也是這樣一個重視文化積澱和傳承的企業,酒是陳的香,每一瓶老酒都是歲月的陳釀。

作為捨得自主打造的大型高端IP,《捨得智慧人物》延續「捨得智慧」主線,深度和人文關懷本色不改,以創新性的品牌傳播方式、顛覆性的營銷理念,傳播「捨得智慧」的核心內涵。捨得一直堅持通過與時代人物面對面走心深聊,探討「少數人」在個人和時代機遇來臨時,所表現的智慧、勇氣和果敢。

相關焦點

  • 方錦龍:捨得之間,以民族民間樂器描繪盛世中國!
    作為能夠演奏上百種中外樂器的演奏家,方錦龍可能是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國樂藝術家之一,他用風趣幽默的一面普及國樂藝術,又用堅守傳統的一面演繹盛世國樂,固守華夏幾千年來的音樂之聲。本期《捨得智慧人物》走近國樂大師方錦龍的音樂人生,看他如何在捨得之間訴說國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說起B站的跨年晚會,至今仍為廣大粉絲津津樂道。
  • 方錦龍:五弦琵琶與千年中國
    在研究的過程中,方錦龍發現琵琶的身世之謎。「琵琶是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方錦龍對記者說,「這種梨形的樂器叫『烏德』琴,是有五千年歷史的兩河流域的樂器,琵琶的真正祖先在古波斯,對歐亞許多國家的彈撥樂器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傳到歐洲變成了魯特琴,中世紀很多油畫都有描繪遊吟詩人彈唱的場景,所以歐洲人叫琵琶『Chinese Lute』。
  • 這種古老樂器可以奏出「靈魂的聲音」,方錦龍超級珍愛!
    作為國樂「骨灰級」粉絲,方錦龍不僅能夠輕鬆玩轉三百多種樂器,還特別熱衷於收藏各樣民族樂器。在《國樂大典》,他經常從「百寶袋」中取出民族樂器,為大家即興帶來驚豔感十足的國風演奏。11月13日(今晚)21:10,由國樂醬酒獨家冠名的《國樂大典》第三季,將在廣東衛視播出第三期。
  • 國樂大師方錦龍,一把琵琶能奏遍世界樂器,他憑什麼這麼火
    另外,方錦龍還利用傳統樂器模仿電音吉他等多種樂器的聲音,將傳統和流行進行了巧妙結合,生動展現中國民族樂器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其中,國樂大師方錦龍以一人之力battle一整個交響樂團燃遍全場。節目一開場,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 方錦龍只會炫技?他可連失傳千年的古樂器都給復原出來了
    節目一開場,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他被選拔進入到濟南軍區前衛民族樂團,成為一名琵琶演奏員。由於他出色的表現,方錦龍很快就被選任為彈撥樂首席。 1985年,20歲出頭的方錦龍去日本參加四國舉辦的絲綢之路音樂會,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這款琵琶在日本被奉為十大國寶之首,是唐朝送給日本聖武天皇的國禮,也是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中國古代琵琶。
  • 中國樂器大師四大天王:您都知道嗎?
    方錦龍精於五弦琵琶演奏,同時能彈奏近百種樂器,但琵琶是他的最愛,也是他揚名於外的專長。方錦龍的琵琶演奏別具一格,借鑑了許多種樂器的手法,巧妙運用,他曾現場用五弦琵琶演奏模仿各國樂器,該視頻網絡上可查。方錦龍方錦龍是安徽省安慶市人,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現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國樂四大天王」之一,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 曲目單丨方錦龍廣東音樂聆享會
    2014年10月方錦龍將《琵琶的前世今生》專題展帶到世界規模最大的樂器展覽會——「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使民族樂器之「王」琵琶走向國際樂器市場。2016年1月《絲路樂音—方錦龍樂器珍藏展》在廣州詹天佑鐵路博物館展出,成為「一帶一路」 的音樂地圖。2019年5月, 2019廣州文化周《方錦龍樂器珍藏展》國外首展在紐西蘭奧克蘭AOTEA CENTRE舉辦。
  • 能演奏上百種樂器、亮相B站跨年晚會成功「破圈」 「武器大師...
    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將於9月11-13日和大家見面,在深圳音樂廳舉辦三場音樂會,門票現已在深圳音樂廳官方售票渠道開放。 往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照片 方錦龍是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 「彈撥樂器之王」琵琶,如何用4根琴弦譜寫出盛唐歡歌
    若說最能代表盛唐靡靡之音的樂器當屬琵琶,彈撥樂器之王,用4根琴弦譜寫出了這一首盛唐歡歌。枇杷不是此枇杷,滿城簫管盡開花在中國古典樂器中,琵琶的地位首屈一指,直到今日在各大民族樂樂團中,琵琶依舊處於首席地位。在琵琶剛出現的時候,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批把」。批把出現於秦朝,一種帶著長柄的圓形樂器,當時彈奏的方法只有兩種,一種往前彈,叫做「批」,或者往後彈,叫做「把」。
  • 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精彩連連
    金羊網訊 記者李天軍報導:由深圳市福田區委宣傳部(文體局)主辦、廣州方錦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天河芳華十八藝術團執行、廣東衛視擔綱首席支持媒體的2018第四屆「方錦龍·深圳(福田)民族民間音樂周」於9月7日在深圳音樂廳拉開帷幕,連續上演三場,於9日閉幕,9月7日晚開幕式音樂會再現江南古韻,方錦龍邀請了著名昆笛演奏家曾明,著名古琴演奏家張子盛
  • 面對面 | 「白髮大俠」方錦龍:其實我們的老祖宗很時尚
    B站跨年晚上,「白髮大俠」方錦龍就秀出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他還在《韻·界》中,現場切換琵琶、尺八、衝繩三味線等多種傳統民族樂器、外國冷門樂器,和一整個交響樂團「battle」(對決),先後演奏出《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火影忍者主題曲》等風格迥異的音樂。
  • 中國民族樂器——弓拉弦鳴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弓拉弦鳴樂器!由繃緊的、振動的弦產生音響的樂器的通稱。它的五大基本類型為:拉弦樂器、豎琴、裡拉琴、詩琴和齊特拉琴。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弓拉弦鳴樂器吧!琤尼音色柔和清晰,如姑娘之輕柔吟唱琤尼,是壯族弓拉弦鳴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音色柔晰,常用於獨奏或合奏。將琴斜橫於胸前,琴首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拇指插入底板的小圓孔中,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攏插入彎月形孔中,右手執琴弓,在琴柱至琴尾嶽山弦段拉奏、磨擦琴弦發音。坐奏時,也可將琴箱斜置於左腿上。也可用手指或撥片彈撥琴弦發音。
  • 方錦龍:被譽為「武器大師」,一把琵琶能演奏世界各國語言
    另外,方錦龍還利用傳統樂器模仿電音吉他等多種樂器的聲音,將傳統和流行進行了巧妙結合,生動展現中國民族樂器的包容性與多樣性其中,國樂大師方錦龍以一人之力battle一整個交響樂團燃遍全場。節目一開場,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 方錦龍:難得音樂老頑童,為何琵琶多根弦?
    六歲時,方錦龍入選了學校宣傳隊,開始學習柳琴,後來,父親從廣州給他買來一把名為「百靈」的琵琶,那是方錦龍的第一把琵琶,他從此開始與琵琶結下深厚緣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琵琶是中國民族樂器之王,並不容易學好。
  • 方錦龍:難得音樂老頑童,為何琵琶多根弦?
    六歲時,方錦龍入選了學校宣傳隊,開始學習柳琴,後來,父親從廣州給他買來一把名為「百靈」的琵琶,那是方錦龍的第一把琵琶,他從此開始與琵琶結下深厚緣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琵琶是中國民族樂器之王,並不容易學好。的確,琵琶演奏者需要一隻手往內,另一隻手往外,彈奏協調性難度相對較大。
  • 明天開票|B站爆火的最潮國樂大師方錦龍,帶著「獨門絕技」來順德啦!​
    遊走於中西之間,一把五弦琵琶走世界「玩轉」印度樂器、二胡、尺八等眾多樂器如果你喜歡國樂,你一定知道他他就是樂迷們心目中的「方全會」他就是著名的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就在2020年元旦,方錦龍同時亮相央視、四川衛視、B站跨年晚會與虛擬歌手洛天依合作的《茉莉花》用民族器樂與百人西洋樂團「鬥」樂的《韻界》
  • 中國民族樂器——笛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民族樂器更是具有獨特魅力,今天我就帶大家來了解中國民族樂器笛子一:笛子的歷史1,遠古時期遠古時期,先輩們利用飛禽的骨骼鑽孔發出聲音,用其聲音誘捕獵物傳遞信號,這也就誕生了我國最古老的樂器——骨笛。這也是笛子最早的形態骨笛
  • 科普 | 國樂正當潮,這些民族樂器當然要認識下!
    2020跨年夜,民樂演奏家方錦龍「battle」交響樂團表演的《韻·界》,被網友譽為「神仙合奏」,B站首次舉辦的跨年晚會也因此搶走了各大衛視的風頭。廣東衛視《國樂大典》也玩轉國樂新國潮,作為一檔原創音樂類節目已成功走過兩季,很多人也守在電視機前期待第三季的開播,繼續品賞中國音樂之美。
  • |對話方錦龍
    兩代人之間的音樂對話,中西方音樂的融合,與世界各國音樂人一起齊力點亮世界音樂!| 方錦龍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琵琶行》《靜夜思》《臨安遺恨》《十面埋伏》《照亮》,中國國樂藝術家、樂器收藏家、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從藝四十餘年,出訪了近五十個國家,成功改良了當代五弦琵琶,是 「以無法為有法、惟獨秀於諸家」 的民族音樂家。
  •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笛子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中,笛子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吹管樂器之一,並且受到了世人的喜愛和大力推崇。有關我國笛子的發展歷史、制笛用材料、笛子種類等知識大全本文逐一為您詳細介紹。一、笛子基本知識概述笛子是我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樂器。笛子常常在民間音樂、戲曲、民族樂團等重要音樂形式中使用。笛子的音色婉轉而悠揚,響亮而清脆,吹奏者笛聲陣陣,令傾聽者無不醉心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