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湖南衛視的秦明團隊和孔曉一工作室出文教類精品綜藝,是國產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
這不,在繼秦明團隊早期的《天天向上》、《中華文明之美》、《放學後》,孔曉一工作室的《漢語橋》、《少年說》、《我們的師父》之後,兩個團隊聯手打造了一檔互動知識分享節目---《叮咚上線!老師好》!
這檔節目由杜海濤和靳夢佳擔任助教,打造創新的全年齡青春課堂。
一批「顏值與才華於一身」的老師上陣,以一種全新而趣味的授課方式,分享知識,寓教於樂,最大程度發揮了教師群體在知識文化方面的引領作用。
所以在這檔節目裡,我們看到了與以往老師群體不同的「知識分享官」。
他們既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到很出眾,還是一群會抖包袱、擅長寓教於樂的全能「段子手」。
徹底顛覆你對老師嚴肅、認真、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比如今天小銀子我要說的國樂大師方錦龍。
通過不同的演奏方式把國樂的魅力展現出來。讓人們對國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另外,方錦龍還利用傳統樂器模仿電音吉他等多種樂器的聲音,將傳統和流行進行了巧妙結合,生動展現中國民族樂器的包容性與多樣性。
那麼,方錦龍是誰?
小夥伴們還記得2019年12月31日晚的b站跨年晚會嗎?
其中,國樂大師方錦龍以一人之力battle一整個交響樂團燃遍全場。
節目一開場,他就秀出了最拿手的琵琶,彈指之間,悠揚的琵琶聲與虛擬偶像洛天依的歌聲來了一場跨次元的碰撞。
接著,方錦龍與音樂人趙兆、百人管弦電聲樂團合作了一段11分鐘的節目《韻界》。在《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魂鬥羅》《教父》等不同類型的音樂聲中,方錦龍演奏了琵琶、高音琵琶、衝繩三味線等多種樂器。甚至還拿出一個像「鋸」的一樣的琴,左手拿著鋸琴,右手像拿著二胡弓子一樣演奏。
不禁讓人驚呼:原來民族樂器還可以這樣玩?!
然後就是高能了,畫風瞬間一轉變得歡快輕鬆,方錦龍開始用自己的臉當樂器,每一聲的音高都不同。
網友不由得驚呼:「人形樂器實錘。」
但他說:「這一小段節目只是一個爆發點,可以說我之前用了近50年為它作鋪墊。」
1963年,方錦龍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的一個彈撥樂世家,父親是黃梅戲樂師,由於家庭的原因,方錦龍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接觸到樂器。6歲時,父親遞給他一把傳統的四弦琵琶。那是方錦龍的第一把琵琶,他從此開始與琵琶結下深厚緣分。
懷抱著這把琵琶開始學習音樂,直到小學畢業時,二胡、京胡、三弦、簫等十幾種樂器,都成了在方錦龍手裡非常聽話的玩具。
如今更有「武器大師」之稱,擁有個人收藏民族樂器之最的「錦龍國樂館」。還是當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是民族傳統文化的守望者,根據史料挖掘研製了改良的五弦琵琶,使琵琶的音色、音域更寬廣。評論家稱他演奏的樂曲既保留傳統精髓,又有時代氣息。
而且他不但精於五弦琵琶演奏,還同時能彈奏300多種樂器,但琵琶一直是他的最愛。
近兩年,隨著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意識的覺醒,國樂越來越多地受到媒體和大眾的關注。
不過幾年前,要說到鋼琴家、小提琴家,即使不是樂迷,至少也能說出郎朗、李雲迪等人的名字。但如果問你知道哪些國樂演奏家,估計很少有人答得上來。
且琵琶是冷門樂器,我周圍很多孩子都在學樂器,有鋼琴古箏架子鼓之類的,但是琵琶橫笛之類的幾乎沒有孩子在學習。而方錦龍1978年進入前衛民族樂團,從藝42年至今,其實經歷了厚積薄發的過程。
不過隨著方錦龍的「爆紅」,也引來一些質疑之聲。
但他不在乎這些爭議,他更在乎國樂的推廣和普及。
在方錦龍看來,國樂人的傳統形象必須改變,創新表演方式,與各種各樣新媒體對接,這樣才能靠近觀眾,才能被時代接受。
如今作為國樂頂級流量人物,方錦龍常常與年輕音樂人同臺合作,而他推廣國樂的理念非常的接地氣:「國樂要有創意,要讓年輕人接受,要讓世界聽見。」,因為他認為現在孩子們的耳朵都是先入為主,已經西化了,就像他們的胃一樣。所以要讓他們回歸,就要通過趣味的引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好多東西在流失。」而作為一名從事民族音樂的工作者,近年來他積極投身搶救工作,這也是他復原和改良失傳上千年的五弦琵琶的初衷。
作為彈撥樂家族的一員,方錦龍從小就接觸到各類樂器。琵琶是他的強項,不過他一直學習的是四弦琵琶。
1985年,20歲出頭的方錦龍去日本參加音樂會,這是他第一次看到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那也是一把現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一面五弦琵琶,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東大寺正倉院內。那也是當年唐玄宗和楊貴妃贈予日本天王的國禮,在日本被奉為十大國寶之首。
▲日本正倉院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
方錦龍被這把琵琶深深地吸引,從那時起,他暗下決心:復原國寶五弦琵琶、讓千年的絕響變為現實。
回國後,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尋訪制琴師傅,經過反覆的調試和改良,為四弦琵琶續上了一個低音弦,令琵琶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力。但他謙虛地說:「我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終於把延伸琵琶生命力的這根弦續上了。」
目前,方錦龍的五弦琵琶已經出到第五代,而方錦龍也成為了五弦琵琶的一代宗師。
除此之外,為了普及中國傳統國樂,他還能用琵琶來體現世界不同國家樂器的風格。因為他覺得:
只有去了解其他國家的樂器,才能從中吸取營養。
所以後來就有我們看到的網絡上過億點擊量的「五弦琵琶遊世界」。
不管網評如何,其實方錦龍對於民樂在圈外的普及,有不可否認的推動作用。我看過他的演奏視頻,給我的感覺真的很震撼。鏗鏘有力又不失細膩委婉,而且一把琵琶能演繹出世界各國各種樂器,這也是他的獨到之處。
希望有更多的國樂人才可以像方錦龍大師這樣以接地氣的方式踴躍出現,積極傳播國樂。畢竟樂器本身要讓人聽到才有意義,而不該是一個靜止的展示。
就像電影《閃光少女》裡有句臺詞很有感觸:「等你們出國了,難道不想告訴外國人,我們自己的音樂也超厲害,學你們的音樂只是因為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