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底改不跪不拜(斯3:1-6)

2021-02-23 愛真理傳真理

9月11日   末底改不跪不拜

經文:以斯帖記 3:1—6 


1 這些事以後,亞哈隨魯王使亞甲人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尊大,提升了他,叫他的爵位超過所有與他同朝的官長。2 在朝門,王所有的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但末底改不跪不拜。3 在朝門,王的臣僕對末底改說:「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4 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他們就告訴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是否站得住,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太人。5 哈曼見末底改不跪不拜,就非常憤怒。6 有人把末底改的宗族告訴哈曼。哈曼看下手只害末底改一人是小事,還圖謀要滅絕亞哈隨魯王全國所有的猶太人,就是末底改的宗族。 

作者在 1—2 章介紹了亞哈隨魯、末底改和以斯帖,到了第3章就引介一位反派人物進場,蓄意增加故事的緊張氣氛。末底改既是那位救了亞哈隨魯王免於一劫的功臣,照理應該是那位被王提升的人物。可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卻是另一位名叫哈曼的人得到提升;哈曼的擢升和末底改的忠心得不到賞賜,乃是一個出人意表的局勢扭轉。至於哈曼為何會被擢升,獲得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殊榮,作者就沒有交代。哈曼被提升一事應該不是緊隨亞哈隨魯逃過暗殺一劫之後,而是事隔差不多五年之久才發生的事,因為以斯帖被召入宮是在亞哈隨魯王在位第七年十月(2:16),到哈曼掣籤擇日謀害猶太人時,正是亞哈隨魯王在位第十二年正月。哈曼是亞甲人哈米大他的兒子,作者用兩個希伯來文的近音字,哈曼(Haman)和烈怒(hemah)介紹他,似乎暗示哈曼是一位脾氣暴躁、易於發怒的人。讀者可預視他與末底改的衝突將會愈演愈烈。哈曼被提升不單是難以理解,還有的是王吩咐眾人要向哈曼致敬,更令人困惑。波斯百姓及官員對位高權重的朝廷官員致敬是自然的事,故王的命令似乎有點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然而,亞哈隨魯就是慣常喜歡頒布無意義的命令的波斯王(參 1:8、22)。王特別下這道命令或許正意味著:哈曼的為人根本一直都不值得別人尊敬。眾人跪拜哈曼,只有末底改不跪不拜;末底改的倔強使哈曼的自尊心受挫,成為兩者之間衝突的導火線。末底改為何不跪不拜哈曼呢?作者又沒有清楚指出箇中原因,有認為是由於末底改本性傲慢,心胸狹隘,因不被提升而產生苦毒抗拒的心,但這似乎與全本書所描述末底改的個性並不相符;他被描繪為一位謹慎行事,且不太張揚和追求聲譽的人。猶太人的傳統指出哈曼的胸前或衣袖裡帶有偶像裝飾,所以末底改拒絕向他下拜。但這也是純屬推測,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更有人認為末底改是基於宗教原因,像在巴比倫的但以理一樣,不將大利烏王當神來敬拜(參但 6:1—10)。然而,向在上者下拜只是王室的習俗禮儀而已,並沒有任何的宗教意義。再且,在舊約裡對外邦君王或官員致敬,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參創 42;斯 8:3)。因此,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最可能的原因應是民族性,而非宗教性。當作者介紹哈曼時,指出哈曼是亞甲人哈米大他的兒子(1 下節)。我們若不善忘,必然記得末底改出場時,作者特意指出他是便雅憫支派的猶太人(參 2:5)。這兩人祖先的恩恩怨怨歷史,可追溯到屬便雅憫支派的掃羅王和亞瑪力人之間的衝突(撒上 15 章)。哈曼未必在血統上是亞甲人,但這個稱號已凸顯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未底改不跪不拜哈曼正正反映昔日猶太人與亞甲族人的關係充滿矛盾和怨恨。

思想:一個外表行動的底蘊可有許多原因,正如作者並沒有清晰指明末底改不跪不拜哈曼的原因,我們只能從當中的蛛絲馬跡去探索推敲。讓我們對事對人不急於妄下定論,以免誤會了別人的動機,造成深遠的影響。

往期回顧:

9月1日          故事的鋪陳背景(斯1:1-3)

9月2日          榮華背後的隱憂 (斯1:1-8)

9月3日          奢華權力的限制(斯1:9-12)

9月4日          諮詢臣僕的意見(斯1:13-15

9月5日          害死人的意見(斯1:16-20)

9月6日          適得其反的法例(斯1:21-22)

9月7日          選立新後慰藉王(斯2:1-4)

9月8日          被送入宮的女子(斯2:5-11)

9月9日          美貌與品格並重  (斯2:12-18)

9月10日         刺殺陰謀被揭露(斯2:19-23)

相關焦點

  • ◎主題:末底改不跪
    ◎今天靈修經文:斯三章◎分享:以斯帖記就像一齣戲,前兩章是文戲,現在開始的就是武戲了。
  • 【深度】末底改——榮辱不驚
    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什麼尊榮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僕回答說:「沒有賜他什麼。」【斯6:3】末底改工作的地方在書珊朝門,每天忠於職守,兢兢業業。有一天在前廳,他無意間聽到兩個太監正在密謀殺害國王,便告知以斯帖,以斯帖秉告國王,那兩人便被處死了。末底改算是救駕有功,他的事雖載入史冊,卻被國王很快淡忘了【斯6:3】。
  • 聖經講堂-末底改的勸告改變了以斯帖
    (斯4:14)聖經《以斯帖記》中記錄,亞哈隨魯王抬舉哈曼,所有人都向哈曼跪拜,唯有末底改不跪不拜,因此哈曼不僅想殺死末底改,還想把所有的猶大人都殺死。哈曼把這件事告訴了亞哈隨魯王,並且得到了王的允許,選定在十二月,即亞達月十三日,要全然剪除、殺戮滅絕猶大人,並奪他們的財為掠物。而且,用王的戒指蓋印,抄錄這旨意,頒行各省,宣告各族。
  • 進深【#815】:舊約五小卷 第廿二課|以斯帖被立為王后(斯2:1–18)
    末底改救王有功(斯2:19–23)1. 「第二次招聚處女的時候」是還沒有立王后的時候,還是立了王后以後的慶祝,尚有爭議。2. 「末底改坐在朝門」表示他是官員。儘管他是猶太人,並沒有因為是外族人而受到排斥(參斯2:21,3:2,5:9、13,6:10、12)。3. 斯2:20的意思是以斯帖在坐息飲食上,都沒有顯出自己是猶太人的身分。
  • 以斯帖記第3章逐節註解、禱讀
    【斯三2】「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斯三3】「在朝門的臣僕問末底改說:『你為何違背王的命令呢?』」【斯三4】「他們天天勸他,他還是不聽,他們就告訴哈曼,要看末底改的事站得住站不住,因他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大人。」
  • 【每日讀經釋義】20200929 斯5:1-14
    :1-14第五章以斯帖的筵席引言:上章論「末底改的忠心」;本章續論「以斯帖的筵席」。二、席間許求之經過(五6/8)本段論席間的許求分述於二:五6(一)王向王后重申應許以斯帖求來了王和哈曼來赴席,在酒席縫前,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
  • 《以斯帖記》__神在人的國中掌權!(三)
    二、哈曼的密謀與以斯帖的反擊(3-5章) 1-6
  • 【講章】末底改的"成功之道"
    斯2:7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後名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為自己的女兒。  以斯帖是末底改叔叔的女兒,也就是末底改的堂妹。她的父母都死了,她就成了孤兒。末底改收養了以斯帖,把她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養育她,栽培她。後來以斯帖蒙恩,當了波斯帝國的王后。
  • 猶太古史演義:第八十一回:末底改無畏權臣,以斯貼勇救同胞
    卻說書珊城中住著一家猶太人,名叫末底改,他原是便雅憫支派的後代。    當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約雅斤擄至巴比倫時,年幼的末底改也隨家人跟著來到巴比倫城。我們前面提過,那批被擄人之中也有大先知但以理。末底改一家後來經輾轉來到了書珊城落戶。    末底改有個堂妹叫以斯貼。以斯貼的父母雙亡後,末底改就收留了以斯貼,對外說,以斯貼是他收養的女兒。
  • 兒童生命園——以斯帖的故事(二)
    哈曼的詭計在當時的波斯王宮裡,以斯帖成為了國王特別恩寵的,但是除她以外,還有另一個人也是王所喜悅的,這人就是大臣哈曼,他非常受王器重,官職越升越高,漸漸地,他的地位超過所有的大臣,王甚至吩咐所有的臣僕,在王宮門口遇見哈曼必須向他跪拜。然而,只有一個人見到哈曼既不跪也不拜,因為他只拜獨一的真神,這是誰呢?對了,就是末底改。
  • 《以斯帖記》中的三個女人
    以斯帖是亡國奴猶大人的女兒,雖然容貌俊美,但出身卑微且幼年喪失了父母雙親,被堂兄末底改收養,從小就倍受他人歧視,是個地地道道的一個灰姑娘。  2.以斯帖謙卑順服:斯2:10以斯帖未曾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她不可叫人知道。雖然進入王宮,但以斯帖依然聽從養父末底改的囑咐。
  • 《以斯帖記》逆轉風雲第二集
    「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名叫末底改,是便雅憫人基士的曾孫,示每的孫子,睚珥的兒子。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去,末底改也在其內。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哈大沙(後名以斯帖),因為她沒有父母。這女子又容貌俊美;她父母死了,末底改就收她為自己的女兒。」(帖2:5-7)以斯帖後來做了王后,我們從21節看到:「末底改坐在朝門」。
  • 【每日讀經釋義】20200925斯1:1-22
    當亞哈隨魯(486-465年)作波斯王的第三年,廢了王后瓦實提,在第七年立猶大人以斯帖為王后,代替瓦實提。後來有亞甲族的哈曼被王升為眾臣之上,所有的臣僕都要向他下拜,朝中惟有猶大人以斯帖的叔父末底改不拜。哈曼就下手害末底改與猶大人。於亞哈隨魯王的第十二年,哈曼奏告王下旨,定於十二月十三日向波斯轄管之境內的猶大人進行大屠殺。
  • 【每日讀經釋義】20200928 斯4:1-17
    全章將末底改的忠心分述於兩段:一、為全民族悲痛(四1/6)本段論未底改為全民族悲痛,表現於二:(一)極度地為全民族哀號四1/3在哈曼的傳旨之下,末底改和各處的猶大人都這是古時表示極度哀傷,備受屈辱的舉動(參創三十七34尼九1撒下十五32)。末底改更是為全族將臨的遭遇而披麻蒙灰,痛痛哀號。歷來,教會屢遭「哈曼」的逼迫,凡忠於神家的工人,都象未底改為神家之遭遇荒涼而極度地悲痛。例如:耶利米(參哀一1/2上)、尼希米(尼一3/9)、以斯拉(參拉九5/6十1)等。弟兄姐妹;我們對神家的面臨遭遇,又是抱何態度?
  • 堅持、堅守、堅信——從末底改學習走得勝之路
    3、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處,猶大人大大悲哀,禁食哭泣哀號,穿麻衣躺在灰中的甚多。4、王后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把這事告訴以斯帖,她甚是憂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下麻衣,他卻不受。這段歷史中有兩位英雄人物,一位是被波斯王召選冊立為王后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另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末底改。「末底改」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小人物」,末底改這個人也是人如其名,他的作風一向十分低調,但是「末底改」這個名字卻在《以斯帖記》中出現了五十次之多,比以斯帖還多,可見末底改的重要。
  • 以斯帖
    【斯 2:20-22】 「以斯帖照著末底改所囑咐的,還沒有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以斯帖遵末底改的命,如撫養她的時候一樣。」【斯 2:21-22】「 當那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闢探和提列,惱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 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報告於王。」【斯 8:1】 「當日,亞哈隨魯王把猶大人仇敵哈曼的家產賜給王后以斯帖。
  • (以斯帖記1-5)
    他不只是一種神秘的力量,更是一位有主權、有位格的、又真又活的神,來引領歷史,也使得歷史中每一個細節都在永恆中被預定。所以,在以弗所書1章11節也讓我們看見,早在創世之前,上帝就隨己意按著他的美意來預定一切。有時我們很難相信說,我今天遭遇的這一切早就在創世之初上帝就有預定,而且這預定不會廢掉我自己做的決定和我的自由。這實在是非常奇妙。
  • 《以斯帖記》第一講:概論
    A 該場白與背景(1 章)B國王第一次召令(2-3章)C哈曼與末底改衝突(4-5章)X國王睡不著之夜(6:1)C』末底改勝過哈曼(6:2-7)B』國王第二次召令(8-9章)A』後記(10章)杜撰的故事:作者想借用一個古老的傳說,來解釋「普珥節」這個節期的由來
  • 以斯帖記8章
    8:2王摘下自己的戒指,就是從哈曼追回的,給了末底改。以斯帖派末底改管理哈曼的家產。8:3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腳前,流淚哀告,求他除掉亞甲族哈曼害猶大人的惡謀。8:4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以斯帖就起來,站在王前,8:5說:「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設謀傳旨,要殺滅在王各省的猶大人。現今王若願意,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若喜悅我,請王另下旨意,廢除哈曼所傳的那旨意。8:6我何忍見我本族的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