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歲的王大爺,本身患有慢性胃炎,常常吃飯不香、四肢乏力,就自己去藥店買了歸脾丸吃,吃完後症狀確實好轉很多,體力也增加了。
李大爺今年72歲,近段時間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王大爺對他說:「我和你情況差不多,我就是吃了歸脾丸之後好的,不然你也試一試?」
於是,李大爺也去藥店買了歸脾丸吃。
誰知道,李大爺吃歸脾丸過了一段時間,雖然飲食上出現好轉,但是依然失眠多夢、心慌氣喘。
李大爺只能去醫院檢查,醫生通過檢查和詢問之後,才發現李大爺這是沒用對藥,隨後就開了補中益氣丸讓他吃。
半個月之後,李大爺的病情大有好轉,心慌氣短、失眠多夢的情況也緩解很多了。
像李大爺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藥不對症」。
關於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這兩味「丸」,你了解多少?
歸脾丸
歸脾丸是由「歸脾湯」演變而成的一種藥物,歸脾湯是明代中醫薛立齋在「濟生腎氣丸」的基礎上添加當歸、遠志而成。因此,歸脾丸的成分有白朮、黃芪、當歸、茯苓、龍眼肉、酸棗仁、生薑、木香、遠志、大棗、黨參和炙甘草。
什麼情況下可用歸脾丸?
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的來源,脾虛則血虛,脾虛的人常會出現失眠、心悸、肢體乏力的症狀,而歸脾丸則適用於這類人群。歸脾丸所含的當歸和龍眼肉既可養血,又可補脾,酸棗仁和遠志則可養心安神,對於這類人群的治療,用歸脾丸再合適不過了。
歸脾丸還可用於治療脾虛腹瀉、氣虛崩漏。有些人生完大病,會出現四肢乏力、食欲不振、頭昏神疲等症狀,這些也可用歸脾丸進行調理。
除此以外,現代醫學發現,歸脾丸在治療高血壓、冠心病、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及陣發性心動過速等疾病都有很不錯的功效。
歸脾丸雖好,注意事項不能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歸脾丸並不適合感冒、脾虛溼重、氣滯血瘀者服用。另外,支氣管炎、感染性腹瀉以及出現咽喉疼痛、牙齦腫痛時,也不宜服用歸脾丸,而將歸脾丸用於治療高血壓、心臟病、腎病等慢性病時,也應當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防出現不良反應。
說起歸脾丸,人們難免會想到補中益氣丸,這兩味「丸」存在相似的地方,但補中益氣丸與歸脾丸又有所不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最早出現於金元時期,是李東恆根據《內經》的「虛者補之」、「陷則舉之」所設出的方劑,由炒白朮、當歸、升麻、炙黃芪、炙甘草、柴胡、陳皮、黨參八種藥材組成。
該藥以黨參為主,其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配以益氣健脾的甘草、白朮,和胃的陳皮,養血的當歸,以及升舉陽氣的升麻、柴胡,適用於因中氣不足、脾胃虛導致的頭痛、氣短、惡寒、脫肛、胃下垂等症狀。
補中益氣丸「老藥新用」的功效
口服補中益氣丸,能夠增強腸道平滑肌的功能,對脫肛具有很好的療效,也能治療白細胞減少症、褥瘡、腸易激症候群和眼瞼下垂等問題;此外,補中益氣丸還能治療老年氣喘感冒。
幾類人不宜服用
雖然補中益氣丸用處很多,但若有感冒發熱、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或肝病等情況,則不能服用。此外,在服用補中益氣丸的時候,一定不能喝酒、抽菸,忌油膩辛辣食物。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都常用於調理脾胃,它們之間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調理脾胃,兩味「丸」怎麼選?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雖都是調理脾胃的藥物,但前者在補氣的時候,還會恢復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後者則多了養血的功能,在補氣補脾的同時,能夠養心養血,起到安神的作用。
一些名醫在給脾胃虛弱的人開藥時,會讓患者白天服用補中益氣丸,將陽氣向上提;晚上用歸脾丸,幫助安神養心,促進睡眠。
由此可以看出,對症下藥有多重要。雖然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有相同的地方,但畢竟是不同的兩種藥,再加上每個人的病情不同,選用哪種藥物才能治好,還得「辯證用藥」。
參考資料:[1]歸脾丸:心脾同治 氣血雙補[J].家庭醫藥,2018,0(5): 32-35.[2]顧超.歸脾丸可以治療失眠麼[J].中醫健康養生.2019-12[3]韓德承.補中益氣丸:補脾胃,昇陽氣[J].醫食參考,2017(9):22-2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