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為何晉江石獅黃金新娘遍地? 看看媒人怎麼說

2021-02-18 咱是閩南人

  屋裡四個媒人,不分男女都穿得一身紅豔豔,一邊往杯子裡灌水,一邊扯著嗓子對喊,像一頭頭憤怒的公牛,就快把十平米不到的辦公室炸了。「31歲和25歲哪裡搭?正好差六歲,差四歲七歲才好!」「再有錢,也得看能出多少嫁妝,又不是獨女!」「好看?什麼樣算好看?各人有各人眼光……」


黃金新娘(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個小小的酒店房間,是福建省石獅市的一個「媒人協會」,由十個媒人組成。平日,他們就在這間辦公室給手頭的客戶配對。

  黑牛清了清嗓子大聲說:「十萬元的那單錢到了。」頓時,辦公室安靜下來。

  這單生意是黑牛和彎彎兩個媒人合作的。彎彎有個客戶是大集團的公子哥,離異過,不缺錢,想找個漂亮的老婆。黑牛手頭正好有個合適的人選。

  兩個媒人把男女雙方拉到這個房間見了一面。黑牛介紹說,姑娘23歲,在做會計,家境不是特別好,住的是石頭房,只有兩層高,父親是個車夫。「不是那麼門當戶對,但你們來了就互相了解一下,既然有心,姻緣事就要努力去追。」黑牛像個產品推銷員。

  第一次相親,媒人們一般都在場。見完面之後,他們會問自己的客戶有沒有看上對方。如果相戀了,他們偶爾打個電話問候一句:「相處得怎麼樣呢?要好好走下去啊。」給予鼓勵。「沒成啊?那我再給你介紹一個。」不拋棄不放棄。

  沒成想,這兩個客戶一見鍾情,兩個多月就把婚結了。結婚那天,男方家裡送了20斤的金條給女方,作為聘禮。20斤金條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200多萬元。除此之外,他們豪爽地付了黑牛和彎彎十萬元媒人費。

  這顯然是一筆快錢,其他媒人露出羨慕的眼神,嘴上也沒閒著:「還是要龍配龍鳳配鳳,門當戶對」,「什麼人能行什麼人不能行,大概心裡會有數,做起來自然快」。

  在福建的石獅、晉江等城市,媒人是個龐大的職業群體,他們賺錢的方式是從聘金或嫁妝中抽取提成。儘管是小城市,彩禮的數額卻往往大得驚人。媒人們一年能成四、五筆大買賣。運氣好的時候,一筆就能賺幾十萬元。當然,他們選取的客戶大都是有錢人,「沒錢的很少做,要做就做大戶,也不缺大戶。」彎彎說。

  黑牛68歲,過去是靠海吃飯的漁民,長得黑被喚成「黑牛」。年紀大了沒辦法再出海,偶爾幫人牽線拉姻緣,發現這行當賺錢不錯還有趣,漸漸成了職業媒人。

  媒人們的名片略顯浮誇地印著「國內外婚姻,18-80歲」。福建閩南地區被譽為僑鄉,不少僑胞早已生根落地在國外,卻希望給下一代找個老家人成家,他們把這希望寄托在媒人身上。

  媒人們識字不多,出入背著一個大包,包裡儘是各種名片、記事本、聯繫方式,男的一本,女的一本,離婚的一本,國外的一本,上面只簡單記錄著年齡、住址、父母雙方的電話,完全不像婚介網站上,有一長篇的個人經歷性格介紹。黑牛說,幹這個行業20多年,每天鑽研人,「什麼人什麼樣的條件什麼樣的喜好」,哪個公司的公子要娶妻,哪條街的小姐有多少嫁妝,都裝在他的腦子裡。

  白天,媒人們去探門看人。「有的人要來找姻緣就非常實在,我要給多少嫁妝,我家裡做什麼的,有哪些實業哪些房產,一五一十會說清楚。也有人不說,但我們根據住的地方、職業、穿著打扮,大概都能估計出身價來。」黑牛預估完客戶身價,就回到酒店的辦公室。

  在晉江、石獅,婚姻對象的財力是許多人看重的條件之一。「一般家庭再差的農村人,沒有個幾十萬也嫁不出女兒。」黑牛說完,又重複了一遍加以肯定。嫁女兒雖說賠錢,但有錢人的婚禮現場,往往像一場炫富的演出,現金在豪宅裡碼開,房產證亮出來,黃金通通擺出來,跑車停在顯眼地方,就為了讓光臨的人由衷讚嘆一句。更有甚者,不惜借錢、借黃金充門面。

  吳毅31歲,是全球頂尖投資銀行的股票分析員。在北京金融街放眼望去,移動著的滿是他這個年齡的單身漢。但在福建老家,當地人在吳毅這個年齡,二胎都早生完了。

  吳毅的家在距離泉州市區六公裡的郊區。他並不是獨子,哥哥早就完婚生子,母親現在的頭等大事就是解決他的婚姻問題。父母對兒媳的要求是:必須是本地人,還要生肖八字合拍。

  在上海讀大學時,吳毅的外地同學經常半開玩笑,求他介紹一個閩南姑娘:「聽說隨便娶個閩南的姑娘都有幾百上千萬的嫁妝,再差也有房子車子,這和搶銀行什麼區別?」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這個沿海城市正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許多人都在改革開放中分得紅利。吳毅通過中學同學認識了這個城市底下原本不知名的各個鎮子:來自晉江陳棣鎮的同學,家裡通通都是製鞋的,晉江磁灶鎮的肯定是做瓷磚生意,石獅的多半在做服裝,南安水頭鎮都在做石材生意,南安侖蒼鎮是做水暖的,德化的陶瓷,惠安的石雕,安溪的茶葉。

  這些同學的父母叔嬸們,從一開始的家族小作坊,或者依靠僑親的投資啟動事業,很快在對外貿易的順風口中吹上天。在短短幾年時間裡,變成有規模的家族企業。從貼牌生產到自主品牌,有的還成為了上市公司。這些鎮子的支柱產業也漸漸走在全國的前列。

  父母一輩出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六十年代的農村,少有文化,吳毅和同學們理所當然是家族裡第一批受過教育的人。暴富後的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成為這個時代的精英,儘管他們已經不需要改變命運。

  許多人上完大學,出完國,就被父母攆著結婚。閩南人的傳統思想是先成家後立業,結婚生子是件非常著急的事情,25歲已經屬於晚婚。還在上中學時,吳毅聽一位女同學說,她的爸爸不會允許她嫁出自己的鎮子。一些婚姻更是當地企業的強強聯合。這些婚禮的風光程度,也受到年輕人的抗拒,但絕大多數還是掰不過一輩子在尋求財富的父母,最終舉行了一場黃金燦燦的傳統婚禮。

  吳毅老家主打的產業是汽車配件的生產和銷售。他和哥哥也是村子裡第一代大學生,哥哥在做醫生,吳毅原本要繼承父親的產業,最終選擇了北上工作。在滿村親戚的熱心牽引下,吳毅通過媒人認識了大學畢業後在泉州工作的一個姑娘。

  兩人異地戀了不到一年,決定結婚。新曆1月2日這天,吳毅家的男人們,父親、哥哥和伯伯們一起出動,去女方家裡提親。唯獨母親不能去,吳毅沒問為什麼。從他出生起,耳濡目染本地的重男輕女,他知道這不過是其中一項傳統慣例。

  母親事先準備好一隻公雞,讓他們帶去提親,按照這裡的習俗,公雞是帶路者。他們還要帶上四色水果,柚子代表有來有去,蘋果意為平安,橘子在閩南語中是吉祥,鳳梨則是旺的諧音。

 三

  母親雖說是一家紅白事的百事通,但遇到兒子結婚這種大事,她還是需要請教村子裡的喜娘,在當地被稱為「老人媽」,她們一般是世襲媒婆。


黃金新娘(圖片來源於網絡)

  「老人媽」蔡姨在30歲時跟嬸母學紅白事,嬸母是村子裡年長的「老人媽」,見蔡姨平時做事細緻有禮節,所有的四字句吉祥話她學一遍就能記住,似有這番緣分,便教導她成為「老人媽」。傳統儀式繁瑣到極致,結婚之日,「老人媽」會站在男女雙方邊上,教導他們該做什麼。

  吳毅母親在廟裡問好了幾個良辰吉日,最終和女方父母選定,訂婚的日子為正月初八,三天後正式結婚。

  日子定下來後,吳毅家裡就要準備去下聘。需要一整車的聘禮,裡面裝有紅燒肉罐、面線、魚、豬肚、喜糖喜餅、豬腳、花苞、綠豆餅。每一樣都代表了一種含義,如豬腳的俗稱為洗屎袋,為的是孝敬女方母親把女兒帶大。古時候,這些東西要全部裝進「盤擔」,也就是竹籃,用扁擔挑到女方家中,女方負責把這些聘禮分類,送給遠近親戚們。根據女方家報出的數目,吳毅的母親將以上每樣準備了近兩百份,交給新娘家去分發。

  下聘的重頭還是聘金。蔡姨說,錢多錢少都是為了一個「禮」字。在泉州的喜慶場,蔡姨見多了結婚之時炫富、為錢撕破臉的種種。她曾經主持過一場晉江婚禮,雙方說好,男方給女方500萬的聘金,當地的習俗是女方要給出雙倍的嫁妝。結婚當日,嫁妝一到,男方家人立馬現場點驗現金,發現根本不足1000萬。當場就翻臉婚也不結,派婚車直接把新娘送回母家。

  在閩南的傳統裡,外嫁的女兒不再繼承家庭的財產,因此對嫁妝極其重視。蔡姨提及,本地的報紙上曾經報導了一則新聞:男方父母為了得到更多的嫁妝,借了500萬元高利貸當聘禮,結果媳婦進門後,死守嫁妝錢,一分也不肯讓出來,老兩口被追債,不得已喝農藥自殺。

  「這還算是衝錢去的婚姻。」蔡姨遇到過一對自由戀愛的戀人,男孩是一名醫生,兩人戀愛三年,直至談婚論嫁之時,男孩對女孩說,我弟弟結婚時女方給了300萬嫁妝,我是家裡長子,也是唯一的大學生,肯定不能少於這個數,不然就是給家族丟臉。女孩回家和老父母一起摳了摳家底,根本拿不出這個錢,兩人只能分手。

  「有錢、嫁妝厚並不代表婚姻能幸福。」蔡姨常常告誡新人父母看淡這些,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更不需要計較嫁妝與聘禮,更何況大多還都是婚前財產,按照《婚姻法》,不計入夫妻共同財產。但是習俗和觀念很難改變。吳毅的一名女同學曾在結婚的當天,聽見婆婆背後議論她的嫁妝太薄。第二天回門,姑娘把所有金器和能拿到的現金全部裝進弟弟的盤擔裡讓他拎回去,結束了這段「奇葩」婚姻。

  「沒有個幾千萬的還談什麼嫁妝?」現在的晉江人常常用這句話來反諷看重並炫耀嫁妝的家庭。想高調又不想過於「土」豪的家庭,便增加了婚禮現場慈善捐贈的環節,找來慈善機構和報社記者大肆渲染一番。

  吳毅的母親權衡再三,選擇了體面又不失禮的做法。她拿出家裡的金塊,去找金匠打了五個金戒指,兩條金鍊子,三對金鐲子,一對金耳墜,總共四斤多重。這些金器折合人民幣也要五十萬元,再加上三十萬元現金,裝進寫著喜字的紅紙袋。

  金器,在近幾十年一度風行。吳毅的爺爺用賣一頭豬的錢娶了老婆,母親進門時買了一輛自行車當嫁妝,隨著人們越來越富有,黃金是他們守得住、穿戴得起來,又根深蒂固認為是能保值的方式。除了佩戴黃金首飾外,還可以將一兩一個的金磚用紅線成一串戴在腰上,或者把一斤一塊的金條摞在箱子裡抬出來。

  在吳毅的同學中,有的女孩每年生日,媽媽都送一樣金飾給她,滿月一周歲16歲生日,全家親戚也都會送金飾。結婚時,母親把這些金子打成了一個八斤重的鳳冠。那時候正值金價高峰,八斤重的鳳冠價值接近160萬元。而近幾年,結婚還流行起寶石套裝,幾百萬一套藍寶石、紅寶石也成了聘禮或嫁妝的擺設。

  訂婚日,吳毅和哥哥、表哥拿著首飾和聘金到女方家裡,新娘穿著偏紅色的衣服坐在客廳裡,吳毅要把帶去的黃金首飾一樣樣戴在新娘身上——這只是新娘在結婚前的小部分飾品。在閩南,嫁女兒時親戚們有「添妝」的風俗,每個親戚都要送上一份黃金首飾,常常有體重不過百的新娘帶著十幾斤重的金器扶牆出嫁。有些家庭甚至和親戚同鄉們借金器,或者去金店裡租金器讓女兒出嫁裝扮。「有的是為了炫富,給生意夥伴親戚朋友們看,有的是為了女兒將來在婆家更有地位,給她長面子。」蔡姨說。

  等吳毅戴完,給女方父母敬茶,女方父母回禮,送給吳毅一條手指粗的黃金項鍊。女方家人要在祖先神位前燒香點燭,告知先人,閨女即將出嫁,然後把魚、肉分一點裝回男方帶來的盤擔裡。按照規矩,盤擔不能空著回去。


  四

  訂婚宴席在女方家的院子裡擺了45桌,請酒店的廚師來做飯,一桌按照六、七千元的標配安排。「老人媽」曾建議宴席以不浪費為主,但結婚此等人生大事,大多數人想的還是風風光光。

  蔡姨曾給一個做石頭外貿的商人做「老人媽」,結婚當天在高級酒店包了38個包廂,每個包廂10桌,開桌龍蝦一人一隻,鮑魚一人一隻,菜量大到不行。宴席結束,主人招呼說照顧不周,擔心蔡姨沒吃飽,讓打包回去。蔡姨說:「都吃不完,怎麼會沒吃飽?」

  一場喜事的忙碌,「老人媽」往往會換回一個「隨禮」,通常的價格是500-1000元。

  在男女雙方準備訂婚之時,媒人會談好價格。黑牛說,如果客戶是新郎,就抽取聘禮的10%;如果是新娘,「嫁女兒本來就倒黴,是個費錢事,會收少點」,也就是收取嫁妝的5%。但如果嫁妝是聘禮的兩倍,黑牛其實一點兒也不虧。而黑牛的價格,也是晉江石獅的媒人們的標準價格。

  媒人費只看三樣東西:房子、車子、現金。黃金首飾和家具都不在媒人費的計算之中。這三樣,不僅媒人看得見,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能看見。房產價格證明裱在相框裡。車子停在顯眼的進門處,並掛出價格。現金一摞摞擺放出來。這一兩年,銀行考慮到自己存款不足,會關懷地提示需要提取大額現金的新人們:可以辦理存單,銀行將免費贈送一個紅雙喜的結婚相框,把存單裱起來。

  媒人費一般在訂婚時就會交齊。在閩南的農村,新人訂婚後往往不著急結婚領證,他們要先生孩子,有些要生到男孩為止。假如領證後再生孩子,計生部門就會三天兩頭到家裡拜訪。

  彎彎去年做了一單,是講好結婚才交媒人費。男方家裡開工廠,房產也不少,女的是家族企業。訂婚日,男的送了50斤的金條作為聘禮,女方當天退還後又加了兩斤金磚,一輛寶馬車作為回禮。

  彎彎的客戶女方家長說,他們會在今年年底生孩子,到時候就會完婚。「如果嫁妝4000萬,會給我20萬作為媒人禮,如果嫁妝到不了4000萬,也會給15萬。」彎彎的口吻像個風險代理的律師。她今年57歲,大字不識。她說自己如果去給別人打工,一個月也賺不到2000元。做媒人,說點喜慶話就能賺到不少錢。

  媒人們講起一個曾經做過的客戶:逃計生沒領證的兒媳進門,頭胎生兒子,滿月時公公送了12套房子作為孫子的賀禮,讓兒子兒媳領了證。兒媳二胎又生了兒子,公公一高興,送了二孫子17套房子。「生兒子才有這些,生女兒不但沒有,估計還要看白眼。」媒人們說。

  「我什麼都不知道,都是父母在操辦。」許多年輕的閩南新娘對傳統儀式一概不知不曉,但也許幾年之後,家族裡所有的敬祖祭拜之事都要由她們張羅。

  閩南的女子顯然是最有分寸的,她們在外往往對自己的家事守口如瓶。帶著幾分家族責任感,也有幾分「輪不到我說話」的悲哀。

  「我們婚禮都是很簡單,沒什麼好說的。」一位新娘說。事實上,這場婚禮有五六個鮮花拱門,場面大得令人咋舌。

  「我先生是公職人員,肯定不能講。」另一位新娘帶了3000萬元的嫁妝嫁到夫家。據婚禮現場的婆婆對來賓炫耀說,光黃金就有1000多萬。

  有個新娘對記者說,小時候,每當家裡有貴客到來,她和買菜做飯一天的媽媽、姑姑們總是退到廚房,把飯桌讓給那些高談闊論的男人們。

  「晉江女人真的犧牲太多太多了。」這個新娘大學畢業後,依從父親的意思,沒有嫁出自己的鎮子。父親做瓷磚加工,新娘就嫁給了做瓷磚銷售的鄰居——一個從小就認識的玩伴。她生了兒子,訂婚五年之後才領的結婚證,風風光光地舉行了一場婚禮。

  她並沒有參與家裡的生意,弟弟們將來會繼承父親的產業,丈夫則全國各地東奔西跑。她開了一個服裝小店,就在自己的小鎮裡,守著丈夫、兒子和這個家。

  這樣的故事在閩南,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做一個賢妻良母,也許不是絕大多數閩南新娘的人生願景,但在最傳統的家庭裡,生活最終造就了她們的賢惠與沉默。


  作為一個閩南男性,吳毅將來也會肩負起自己的家庭。但現在,他還在父親的掌控中。相親娶妻、異地生活、等生完孩子再領證,這些奇怪的生活規矩和他周圍的職場精英們看起來格格不入。在結婚前夕,吳毅家圍繞他該不該回泉州大戰了一場。

  這幾年正趕上吳毅的農村改建為工業區,他們家的廠房和石頭房都要被拆除,拆遷補償了家裡一整棟七八層高的商品樓。錢是不缺的,吳毅想回來,有個正常完整的家。母親和哥哥,以及親家一家老小都支持他,父親卻反對。父親認為,「男人就應該在外打拼,只有女人才守在家裡。」最終父親一個人戰勝了所有人。

  和絕大多數閩南家庭一樣,父親是不可忤逆的一家之主。吳毅的父親出生在中國最貧困的時期,當過混混,開過賭場,蹲過局子,做過供銷社,是一段「血色浪漫」的青春。

  改革開放之後,吳毅的大伯、父親的長兄抓住機遇開始做汽配生意。十幾年時間父親和大伯一起,把汽配做到了全國各省地。等到吳毅這一代長大後,父親把汽配生意交給了吳毅的堂兄堂弟們,獨自南下菲律賓重新創業。

  出國淘金和僑親回國投資,是這個城市藏富於民的兩大秘密。在建國初期,這個城市的許多人依靠海外親戚的僑匯渡過貧困生活。改革開放初期,城市的政府官員們跑香港,下東南亞,找華僑回家鄉投資。海外的材料引進來,本地企業負責加工出口,逐漸規劃出各個鎮子的支柱產業。

  2000年初,吳毅的父親還屬於菲律賓南部第一批淘金者。那裡的貴金屬礦含量豐富,下雨時鎳和鉻就隨山巖沙石齊下,只需找來當地人洗沙就能淘出礦產。父親剛到時,不需要跑馬圈地,用大米和當地村長換礦,修路開港口,一年能運回國兩三船礦產,一船鉻能賺300、400萬美元的利潤。

  第一年回家,父親就買了一輛奔馳車,村裡人看到紛紛跟隨而去。父親開始自己開礦,去的人多了,利潤並不如先前高,但一個月還是能有一船貨。吳毅畢業後,先是幫忙打理家裡的汽配生意,後來跟著父親去菲律賓歷練。

  剛到那裡,他發現根本不是他想像的富家公子生活。那裡沒有一條完整的馬路,全是泥地,也沒有豪宅,普通人連溫飽都成問題。父親就棲居在不能再簡陋的辦公室裡,常常有光著腳的菲利賓工人來鬧事。父親只會簡單的菲語,交流不來。工人撒潑打滾,父親拔槍恐嚇。

  那是另一種野蠻生長,和父親當年走過來的路一樣。半年後,吳毅被父親趕回國。父親告訴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在生意社會裡打滾,他知道這條路太苦太殘忍,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走一條更體面的路。

  正月十一,吳毅九點不到就戴上丈母娘送的手指粗金項鍊,和家族親戚出門迎親。母親在廟裡問過,不得晚於十點鐘到達新娘家裡。她一宿都沒睡,凌晨三點去祖廟祭拜列祖列宗,直到天快亮才回家。

  吳毅去新娘家前,必須先去祖廟祭拜。他們在鄉鄰們的圍觀下,點燃了30、40米的長鞭炮,鞭炮聲要足夠熱烈,讓所有人讚嘆。同一時刻,家族中的其他女眷正代替吳毅一家,到這個城市的其它五個廟裡點香祈禱。

  新娘的姐妹們正守著門,等待著新郎。新娘穿著一身紅色婚紗,金器早已穿戴整齊,婆家送的,娘家送的,每條都要戴出來,顯示對他們的尊敬。滿脖子的金項鍊,半隻手臂全是金手鐲,十個手指都戴滿了金戒指,有的手指還戴了好幾個,頭上戴著黃金鳳冠,腰上繫著金磚繩。還有很多耳環、小戒指、細手鍊無處可戴,就穿在項鍊上。

  十點鐘,新郎在守門人的各種考驗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黃金新娘。這對新人在「老人媽」的教導下,用力關上了娘家的門,遮起紅傘,丟下一把扇子。新娘家人撿起它,頭也不回地跑回去,放進房間裡。扇是「散」的諧音,意味著分散,而分散就不要留戀。

  新娘在弟弟和伴娘們的陪伴下,帶著豐厚的嫁妝和家具等生活用品出嫁了。在閩南的傳統裡,男方出門迎親的人數要求單數,迎親回去則是雙數,是成雙成對的好兆頭。

  到了吳毅家,新娘要先過風火爐驅邪。此時房間裡的長輩們都躲避起來,新娘回新房,親戚們再出來。「老人媽」在邊上教導新娘和親戚們不要正面相見,大家先背靠背,再正面敬茶。新娘給女性長輩們戴上紅花,女性長輩們則要每人給新娘戴上一枚黃金戒指。

  這一天,吳毅家裡一共擺了七十多桌宴席。晚上,新人們要趕在12點前回新房。前一天晚上,那張新床已經請了家族裡屬龍的兄弟幫忙睡過。馬上要到正月十五點燈日,新娘家送來了一白一紅兩盞紙雞燈,在裡面點上蠟燭。白雞先燃燒,寓意是生男孩,紅雞為生女孩。娘家人老早就把白雞裡的蠟燭掰彎,讓白雞先於紅雞燃燒。

  新人的一天終於結束,但需要遵守的傳統還在延續著。吳毅很快回到北京工作,新娘需要在那張新床上和他的衣服共眠一個月。

 (吳毅為化名)

來源:頭條網

相關焦點

  • 「黃金新娘」背後心酸:新人借黃金撐門面 媒人按聘禮取抽成
    在百度上輸入「天價嫁妝」、「黃金新娘」、「晉江新娘」等字眼,一下子就搜到大量的相關報導。「晉江新娘」、「石獅新娘」、「泉州新娘」被貼上了財富和「高價婚娶」的標籤。  據稱,在泉州晉江、石獅一帶,有一些新人辦婚禮時聘金、嫁妝動輒百萬、千萬乃至上億元,新娘渾身上下掛滿各種珠寶金飾,成為許多人眼中的「黃金新娘」。  這種「黃金婚嫁」到底是民俗還是陋習?
  • 女報調查|揭開「黃金新娘」嬗變的面紗
    一些新人結婚時聘金、嫁妝動輒百萬、千萬乃至上億元,新娘渾身上下要佩戴項鍊、手鍊、手鐲、戒指、腳鏈等黃金珠寶首飾,禮服也刻意選擇有金色條紋的樣式,遠遠望去整個人就像是被黃金包裹出來的,因此被稱為「黃金新娘」。在福建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搶銀行,不如娶個晉江新娘」,甚至有些家長為了獲得高額嫁妝特意委託媒人給自己的兒子介紹個晉江女孩。「晉江新娘」已經被貼上了「黃金財富」和「高額嫁妝」的標籤。
  • 石獅離異富二代百萬聘禮迎娶美嬌娘,媒婆講述閩南黃金新娘背後的故事
    除此之外,他們豪爽地付了黑牛和彎彎十萬元媒人費。這顯然是一筆快錢,其他媒人露出羨慕的眼神,嘴上也沒閒著:「還是要龍配龍鳳配鳳,門當戶對」,「什麼人能行什麼人不能行,大概心裡會有數,做起來自然快」。在福建的石獅、晉江等城市,媒人是個龐大的職業群體,他們賺錢的方式是從聘金或嫁妝中抽取提成。儘管是小城市,彩禮的數額卻往往大得驚人。媒人們一年能成四、五筆大買賣。
  • 黃金新娘 正午
    沒成想,這兩個客戶一見鍾情,兩個多月就把婚結了。結婚那天,男方家裡送了20斤的金條給女方,作為聘禮。20斤金條換算成人民幣,也就是200多萬元。除此之外,他們豪爽地付了黑牛和彎彎十萬元媒人費。這顯然是一筆快錢,其他媒人露出羨慕的眼神,嘴上也沒閒著:「還是要龍配龍鳳配鳳,門當戶對」,「什麼人能行什麼人不能行,大概心裡會有數,做起來自然快」。
  • 媒人送新人禮物 媒人給新人送什麼回禮
    謝媒禮是新人給的,看他們的習俗習慣和能力了。二、感謝媒人的禮物1、有些地方送豬腿,這種送法看起來很鄉村,但是卻很實在,而且一直是許多地方一直以來的結婚送媒人什麼東西的首選。因為它寓意著媒人為了新人的婚事奔走於兩家之間,所以現在送只豬腿給媒人補補腳力。
  • 身臨石獅奇幻世茂茂險王樂園,漫步黃金海岸,迷失永寧古衛城.
    當你跨進城隍廟後,請抬頭往上看,那巨大的算盤正是城隍廟的一大特色,時時告訴人家,人生道路前進中要往回看看曾經走過的路是否值得你回頭看看。完行程安排:第一天:抵達石獅世茂茂險王主題樂園--午餐(樂園)--永寧古城--黃金海岸--晚餐--入住石獅明昇鉑爾曼酒店第二天:離開酒店--參觀姑嫂塔(觀石獅全景)--午餐--六勝石塔(觀泉州灣大橋)--抵達石獅博物館(閩石獅文化,博物館講解,贈送石獅宣傳畫冊)--行程結束.
  • 福州八縣市婚禮習俗各不相同,未婚的長樂年輕人得看看!
    7.舊時請三日後,新郎回家,新娘留在娘家住一個月,舊稱歸寧。現在改成當日或隔日與新郎一起回來。1.長樂的聘金數也是需要帶3,不過比福州地區的其他地方要高出許多,2015年長樂禮金市場價一般是33萬3,金峰甚至要63萬3至133萬3了。2.對黃金的要求:要三金(金戒指,金項鍊,金手鐲)3.長樂訂婚儀式男方在出發前先祭祖,祈求姻緣美滿。
  • 婚俗與媒人,結婚紅娘之謝媒禮習俗講究,新人父母須知
    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悅的,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
  • 看看這些黃金新娘
    新娘戴70個金手鐲  2014年5月23日晚上,中山一場婚禮上,新娘全身穿戴了重達幾十斤重的黃金配飾
  • 訂婚要謝媒人多少錢 訂婚要給媒人多少紅包
    現如今很多新人都是通過相親走在一起的,媒人作為兩位新人走到一起,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的媒介,在其中牽線搭橋,可謂是起了重要作用。在兩位新人結婚訂婚的時候就要準備答謝媒人了,那麼在訂婚的時候答謝媒人要多少紅包多少錢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一、媒人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
  • 柞水農村習俗:男女婚嫁6個必經步驟,第6步很講究
    在柞水農村,受傳統習俗深遠影響,男女間婚俗習慣一直被保留著。從看上別人家姑娘開始到最後成為自己的新娘要經過六個步驟,分別是「請媒人、看家、合婚、訂婚、送報日、結婚」。
  • 上海結婚習俗大全 個性獨特的嫁娶習俗
    雙方相看滿意後,還要挽請德高望重者來作媒人正式說合,由於此媒人實際並不擔任介紹作用,故被稱作「現成媒人」,從中亦可見「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證」之舊俗的影響。女家表示同意後,男家便要行「小禮」,俗稱「裁紅」,其中便要送上未來姑爺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當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盤禮」,並宴請親友,藉此向親鄰告之婚事已定。
  • 還沒有結婚的情侶們快來看看,超完整訂婚流程、儀式、習俗全攻略
    在法律上,婚姻雖不以訂婚為形式條件,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以此表示對婚姻的慎重。當天流程大概如下:1.男方在家稟告祖先、祭拜神明,2.禮車出發前往女方家,3.女方迎納鳴炮,4.女方迎賓,5.媒人介紹雙方親友,6.聘金聘禮納徵,7.新娘奉茶給男方親屬,8.吉時互帶戒指,9.祭拜女方祖先,10.女方回禮,11.舉行婚宴,至此訂婚流程可告結束,以下有更完整說明。
  • 新娘必須知道的七大婚禮禁忌一起來看看網友是不是怎麼說
    看看一起來網友都是怎麼說:網友1:很多事情可能只是巧合,因為我在婚禮那天被安排在酒店上,所以我在化妝時幫我裝飾房間,當我把快樂的話貼在床頭的時候,一邊的快樂的話突然掉了下來,這也可能是一個非常軟的原因,當我倒下的時候,公正就變成了一個團體,當時,我因為婚前的種種事情很不舒服,原因也有點跟婆婆家矛盾,看到這樣的場面,我不禁有點難過
  • 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農村結婚習俗,為何新娘婚後第3天要「回門」,知道有何深意嗎?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我們國家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同樣也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在我們國家上千年來,無論大到皇親國戚,下到普通平民百姓,都有著很多的文明禮儀和習俗。就拿男女結婚的事來說吧!在我們國家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就都有這樣一個婚嫁習俗,就是新婚夫婦婚後第3天要「回門」的習俗。
  • 任志強微博炮轟「黃金新娘」:直接埋了吧
    黃金作為泉州婚嫁習俗中不可或缺的傳統之物,被誤會成炫富之舉後,不少泉州人表示太委屈。事件泉州黃金新娘又火了 「大V」稱「直接埋了吧」上周日,微博上加V帳號「班主任的課」發出了一條微博:「高大上的福建泉州新娘嫁妝,大家感受下。」
  • 【福建·大田】大田後生仔的婚嫁習俗
    小編聯繫:17895988554今天我要嫁給你啦,大田後生仔的婚嫁習俗,和你家鄉的一樣嗎?閩中的大田後生仔們,在漫長的歲月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婚嫁習俗。現代雖有所革新,但主要傳統習俗仍然沿襲下來。由男方父母借同媒人到女方父母家商定聘金、聘禮、酒股等事宜。聘金,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沒有標準。商定後,由男方父母、婚男、媒人、親戚、親人若干人,隨帶預交聘金、女兒衣裳錢、聘禮,用紅紙封包放入簍筥、青布袋,到女方父母家行聘。同時婚男婚女互換信物。
  • 四川傳統結婚習俗有哪些 四川結婚流程 四川嫁娶文化盤點
    四川傳統結婚習俗有哪些 四川結婚流程 四川嫁娶文化盤點摘要:四川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自由戀愛而結合的例子,但是當時最為重要的婚嫁途徑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這種說媒的方式稍稍有別於古裝影視劇中的形式。那麼如今四川的結婚習俗都還有哪些呢?四川傳統的結婚習俗又是怎麼樣的呢?
  • 臨沂婚嫁習俗
    合年命一般由媒人將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轉遞給對方,有的由男女一方請陰陽先生測算,有的雙方各自請陰陽先生測算,測算結果也通過媒人互相告知。陰陽先生測算生辰、八字收取一定的費用或禮品。這種延續了千年的舊習俗,無疑是封建迷信的東西,是需要禁止的。但是目前在有些地方不可能短時間內禁止住,應當大力宣傳唯物論,宣傳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積極引導群眾自覺破徐迷信,崇尚科學,走出天命論的誤區。
  • 媒人婆不怕饒舌!訂婚、結婚「簡易版」吉祥話語錄大公開
    現代人因為生活繁忙,因此在婚禮上許多比較傳統的習俗都已省略,大部分都已雙方講好為主,但「文定儀式」這部分,相信還是許多朋友結婚的時候不可或缺的代表性,甚至這個儀式讓外國新人都覺得非常特別,文定儀式如果講究的話非常繁雜,相信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說完,應該是要講三天三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