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機構內部環境。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後,不少人將洗牙這件事提上日程。9月20日全國愛牙日到來前夕,新京報記者分別來到北京5家私立口腔機構,從其服務項目、防疫措施、洗牙醫生資質等方面進行體驗,為消費者洗牙提供參考。
防疫嚴格程度大相逕庭
此次體驗的口腔機構分別為:維爾口腔八裡莊店、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瑞泰口腔豐臺醫院、維恩口腔亦莊店和泰康拜博口腔青年路店,團購價格為100元-150元。
在服務項目方面,5家口腔診所項目中均包含全口檢查、超聲波潔牙、精細拋光護理、數碼全景片、口腔健康檔案、一次性器械盒等項目;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瑞泰口腔豐臺醫院洗牙套餐中包含牙周藥物護理項目;維爾口腔洗牙套餐中包含全口噴砂項目。
在防疫方面,新京報記者發現,儘管每家口腔診所進門處都設有防疫登記臺,但其嚴格程度卻大不相同。其中,維爾口腔八裡莊店、瑞泰口腔豐臺醫院、泰康拜博口腔青年路店防疫措施相對嚴格,每位患者進店前都需通過健康寶掃描二維碼進行個人信息登記,由工作人員進行測溫,並指導患者填寫相應表格進行身份證等信息的登記。
不過,在維恩口腔亦莊店,多人同行僅需一人掃描即可。門口的預檢分診臺上雖然擺放著登記本,但工作人員並未要求患者進行書面登記,桌上擺放的免洗消毒洗手液也並未要求使用,未戴口罩也未被提醒。
9月8日,新京報記者前往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接待護士遞上一次鞋套便領著患者去往診臺,既未要求出示健康碼,也未登記身份信息,更無測溫等防疫措施。
在洗牙體驗方面,醫生耐心程度以及操作規範度均得到記者的認可,且洗牙過程中,5家口腔診所均未出現推銷產品及其他服務的現象。只有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護士在記者結束洗牙後,要求記者在大眾點評上給予醫師五星好評。
洗牙醫生資質遭到質疑
在洗牙醫生資質方面,新京報記者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查詢顯示,瑞泰口腔豐臺醫院、泰康拜博口腔青年路店、歡樂口腔正畸中心廣渠門店為記者洗牙的醫生具備執業助理醫師資質,其他2所機構的醫生資質存疑。
其中,維爾口腔八裡莊店中的醫生胸牌顯示為助理,記者在詢問其資質時並未得到明確答覆。洗牙結束後,記者通過維爾口腔八裡莊店負責人了解到,該洗牙醫生剛畢業不久,雖已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但成績尚未顯,也還未取得相應證書。
維恩口腔亦莊店的洗牙醫生告知記者其姓名為「陳某某」,但記者並未在國家衛健委網站中查詢到「陳醫生」的相關資質。隨後,記者撥打電話至該門店前臺,前臺查詢後表示,為記者提供洗牙服務的是郭醫生,且該門店沒有陳姓醫生。記者在團購網站的評價中發現,並非記者一人被「陳醫生」服務過。此後,記者又幾次撥打前臺電話求證,但一直「無法接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2009修正)第三章執業規則規定,執業助理醫師應當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其執業類別執業。業內人士亦告訴記者,為患者進行牙周潔治的醫生應當具有助理醫師資格證或執業醫師資格證,護士不可進行操作。
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洗牙的風險性小,醫生資源缺乏,相對簡單的醫療操作往往會交給護士,一些醫院的口腔科也不例外。這種情況在行業裡比較普遍,是亟需規範的地方。此外,有的醫生具備醫師執業資格,但在北京執業時並未進行登記,也屬於不規範的地方。
洗牙小知識了解一下
多久洗牙一次比較合理?
北京世紀壇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曹佳:通常所說的洗牙是指將超聲潔治器械放在牙齒表面,通過高頻的震蕩將牙齒表面的牙結石震下來。牙結石通常黏著在牙齒表面,是由鈣化的細菌以及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磷酸鹽結合形成的。儘管是否需要洗牙是由牙結石的多少來具體判斷的,但大多數人被建議半年洗一次牙。
為何有人洗牙時會出血?
曹佳:牙結石分為齦上牙結石和齦下牙結石,常規洗牙針對的是齦上牙結石,該牙結石呈淡黃色,粘貼在牙頸部,即牙冠和牙齦的中間位置。因此,牙齒潔治時,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牙齦,如果牙齦有炎症,則可能會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生牙齦出血的情況,從而導致洗牙患者體驗不佳,這也是因人而異的。
洗牙後應注意哪些問題?
曹佳:洗牙後,牙結石被清洗掉,部分牙根表面會暴露出來,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牙齒敏感,一般會自行消失,但要儘量避免食用過冷或過燙的食物。此外,經常抽菸、喝茶等牙面上色素重的患者通常會被醫生建議噴砂,噴砂後1-2周內儘量不食用咖啡、紅茶等色素重的食物,否則很容易導致色素再次附著在牙齒上。
三甲醫院洗牙檢測哪些?
曹佳:很多三甲醫院不僅對醫生的資質有要求,對病人同樣有要求。以北京世紀壇醫院為例,病人洗牙前,需進行核酸、血常規、抗體三項以及B肝表面抗原的檢測,以保證病人不存在血源性傳播疾病。這既是對患者的保護,也是對醫生的保護。
洗牙之後能馬上拋光嗎?
曹佳: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定。對於牙周狀況比較好的患者而言,可在潔治完成後馬上進行拋光;對於牙周狀況不太理想的患者,潔治後,醫生會對其牙齦進行上藥,通常會建議其間隔幾天後再進行拋光。
5家口腔機構服務對比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