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發去參加閨蜜的弟弟,我的同學的婚禮。下午閒暇之餘,抽空看了電影《姜子牙》。說說我實際的觀影感受吧,想去看的小夥伴酌情瀏覽哈。
整體感受:未達預期。雖然電影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還是很值得思考的,而且以目前的票房來看,觀影人次相當可觀,但還是不能消除我心中對電影的不甚滿意。我想了下原因,可能有三點原因。
一是對人物的改編與原著差距較大。網上不是有一個說法麼,是所謂的「原著黨」簡直堪比邪教,容不得一點點影視劇對原著的改編。其實我自認是一個對影視劇改編原著還算寬容的讀者,因為藝術的呈現有時確實需要改編。比如它的前作——《哪吒》,雖然與原著也有差異,但整體故事充滿人情味、幽默風趣,也比較好玩。
我個人覺得《姜子牙》改編較為離譜的地方是,九尾狐、妲己和元始天尊的人物設定。妲己在歷史上口碑確實不是很好,但歷史終究不應只怪到一個女人的頭上。電影中的妲己變成了與狐妖命運休戚相關的人物,九尾狐變成了能夠挑起三界紛爭的厲害角色,姜子牙為了解救凡人妲己,不惜與自己的師父和整個靜虛宮為敵。這一整套故事比較完整,但我接受不了。我心中的元始天尊不可能是壞人,九尾狐也只是當年軒轅墳的一隻成了精的小狐狸,論能耐,想要以狐族對抗神、人兩界,她還差得遠。
還有一個地方,就是姜子牙的出場。離我心中仙風道骨的姜太公形象相去甚遠。可能是先入為主吧,我心中的姜子牙還是藍天野老師在《封神榜》中的白髮白鬍子的道長形象。
二是畫面偏陰暗,觀感較為壓抑。可能因為故事中的較多妖族、怨魂、戰爭的因素,電影整體畫面留給我的印象是陰森森、霧沉沉的感覺,很多夜晚或妖魔出沒的場景,白天比較少,所以畫面確實看下來陰暗暗的,壓抑感較強,不是很舒暢。我們本來是帶著小朋友一起看的,我妹說,她中間已經開始打盹,還是被她兒子叫醒的。
三是《哪吒》珠玉在前,難以超越。這個我覺得很可能是大多數觀影者不太滿意的最主要原因吧。小哪吒魔童轉世的故事,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故事、畫面、人物都不錯,票房一路高歌,走到了國產動畫的第一個巔峰。《姜子牙》前期宣傳與《哪吒》有關聯,但正劇中並沒有哪吒什麼事,在電影的最後以彩蛋的方式讓哪吒出現,略有點硬凹造型的感覺,感覺應該是哪吒火了以後加上的。小朋友們觀影時,也一直在問:哪吒什麼時候出現?
《姜子牙》之於我的感受,可能跟經典作品被翻拍、拍續集等都無法與第一部的呼聲相提並論的原因一樣,但這些也只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每個讀者或觀影的朋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對這部電影有很大的期待,不妨自己到影院一觀,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