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偶然機遇下,了解到了《未聞花名》這部動漫,當時一位朋友說,他一個男生看完都忍不住留下淚。
那時我就對這部作品產生了一些興趣,畢竟我自認為人冷淡,喜怒不形於色,這種能引起人內心柔弱的東西都對我有著一定的誘惑力,不過因為學業上的壓力沒有空餘時間一口氣看完整部,最後就不了了之了.
前幾天正好有了些空閒的時間,就在一個下午,泡了一杯茶,一直看到了黃昏褪去夜色降臨才作罷。摘下耳機,視線變得有些模糊,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些許滴落在桌面上,沒有語言能形容內心的傷痛,只是默默地哭著。
這是一部關於友情、親情、和年幼時青澀愛情的青春動漫,很短,只有十一集,劇情也很清新平淡,給我的感覺卻意外的回味悠長,傷感中帶著溫暖。
十年前六個小夥伴組成了「超和平busters」,將山間小屋當成了他們的秘密基地。他們十分要好,每天都聚在一起到處玩。有一天,喜歡仁太的安鳴和喜歡面碼的雪集想試探仁太對面碼的心意,當眾人都在的時候,安鳴問仁太你是不是喜歡面碼,不擅長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仁太好面子地回答,誰喜歡這種醜八怪,然而愛哭的面碼並沒有像預想之中的那樣哭出來,而是強顏歡笑。
受到刺激的仁太覺得自己做錯了,卻又不知道怎麼去道歉,一氣之下跑了出去,冷靜下來之後決定好好向面碼道歉,但面碼在找仁太的路上,失足落水死了。
那個明天再也沒法到來。
所有人都覺得面碼的死是自己的錯,悲傷又懷著愧疚,「超和平busters」也因為面碼的離去而支離破碎,所有人都走了,從此變得疏離。
面碼離開了人世的五年後,突然以幽靈的形式出現在了仁太的身邊,而且只有仁太能看到。她想讓仁太幫助她完成一個願望,具體是什麼她也不記得了,只知道是不將兒時的的同伴們集合在一起就無法實現的願望。
一起組成「超和平busters」的兒時夥伴早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雪集變得高傲冷淡;鶴子變得冷漠刻薄,伶牙俐齒;安鳴與一群小太妹混在一起;波波從最瘦小的變成了最高大的,沒讀高中而是選擇了去環遊世界,雖然整天還是笑嘻嘻的,不過不難看出為人變得圓潤,而且似乎在逃避著什麼;曾經的孩子王仁太從那以後變得頹廢,不去上學,把自己關在家裡面,連跟陌生人說話都變得有些困難。
一切都沒變的似乎只有成為幽靈的面碼。
為了幫助面碼,仁太不得已去找過去的朋友們幫忙,雖然一開始都以為他是壓力太大精神有些失常,但在經歷了許多事情之後相信了面碼的存在,為了幫助她順利轉世,這期間他們嘗試了種種辦法,最後認為最有可能是願望的煙花飛上了天,面碼還是沒有消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有因為目睹當年失足落水的面碼卻不知所措沒能救下面碼的波波的愧疚;有嫉妒仁太和雪集都喜歡面碼想讓她早點離開轉世的安鳴和鶴子;有妒忌只有仁太能看到面碼的雪集;而仁太,卻不想面碼再一次離他而去。
他們意識到了自己並不是為了面碼去完成她的願望,而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動機不純。當天晚上聚在了一起,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檢討,他們痛苦懊悔,想真心去完成面碼的願望,從罪惡感之中得到解放。
面碼的願望不過是想讓大家像小時候那樣真誠相待,一直和睦友好下去,還有仁太媽媽臨走前與她做的約定,希望仁太能不要把所有事藏在心底,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面碼的願望實現了,她要離開了。臨走前,她說來一起玩捉迷藏吧,就像小時候那樣,她想做最後的道別。
面碼撕下以前的日記本,對每個人寫了一句話:
給鶴子,我最喜歡善良的鶴子了
給雪集,我最喜歡努力向上的雪集了
給波波,我最喜歡有趣的波波了
給安鳴,我最喜歡踏實可靠的安鳴了
最喜歡仁太了,對仁太的喜歡是希望能做仁太新娘子的那種喜歡
其實大家的本心都沒變。
在臨走前的最後一刻,所有人都能看見面碼了,當曙光穿透她的身體,仁太終於說出那一天未曾說出口的話:
我最喜歡你了, 面碼。
這是一個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救贖的故事。
活著的人在為逝去的人悲傷,逝去的人也在掛念活著的人。活著的人被逝去的人束縛,逝去的人在為活著的人擔心。
沒有誰能真正放得下誰。生死間的距離是什麼都比不了的。面碼變成幽靈回來,與其說是讓大家幫她完成願望,不如說,是她在完成大家的願望,解開這麼多年大家一直隱瞞在心靈深處,想要逃避的心結。
相比《未聞花名》這個名字,不知道我為什麼更喜歡它的另一個譯名《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明明是第一個名字讀起來更有詩意,更朗朗上口,但我還是喜歡第二個.說不出來什麼優點,只是覺得,更自然。
之所以會看完之後痛哭流涕,不只是因為劇情有多麼感人,更重要的是,只有有過同樣經歷,才能引起共鳴。倒不是說在我小的時候也發生了作品中好友逝去的這種狗血劇情,而是在那之後的事。
一樣的普通上學,一樣的與同伴漸行漸遠。
從有記憶開始,第一次有像小團體一樣的朋友應該是在老家與堂哥和堂弟。
小的時候,每次過節回爺爺奶奶家玩,總能玩的特別開心。與他們扮成漫畫裡的魔法師一樣嬉戲;在山間穿行,拿著摔炮木棍這樣的小玩意;每天上午追著電視放柯南的時候坐在沙發上邊聊邊看,在房屋的地下室搭建一個臨時的小基地,玩著當時比較火的植物大戰殭屍以及一些其他的遊戲,周圍堆著厚著臉皮問父母要來的零食,度過一個夜晚。
不過隨著一天天長大,各種壓力襲來,每年也就過年的時候可能會回去一下,在臨海的堂哥和堂弟因為經常能碰面所以交情還不錯,不過我與他們的關係就漸漸變得疏遠了。這倒沒有什麼不能接受,地域的差距是必然會導致這種結局的,等到察覺的時候我自己也早已看淡這道關係了。
人生就是不斷長大,不斷告別。
現在每年回去可能也就是有的時候會組隊玩一些遊戲,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與每個人笑臉相向,心裡已經有些形同陌路了。
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朋友應該算是我的表弟了,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些幼兒時的夥伴,可能只有失去了最單純的感情之後,才會讓人倍感珍惜吧.
與他的互動我快忘得一乾二淨了,就像是和很多幼兒園時候的同學一樣,玩玩玩具,去去公園。可我永遠也忘不掉,就是每次送他回家的路上,或者送進站口的最後一刻,我的眼淚總會不爭氣的掉出來,想讓他多待一會,不想與他分別。哪怕是現在回想起分離前的場景,我的眼睛也會不自覺地被溼潤.
小學的生活應該是我在學習生涯中最為深刻的了,很多人的性格都還記得,名字也能叫出個大概。每次下課的休息時間總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大家在教學樓與操場之間追逐,玩著一種電腦上改編下來,和捉迷藏有些類似的生化遊戲:一個人當殭屍,等一分鐘其他人藏好之後去追他們,被抓到的也變成殭屍,繼續去抓其他人。最後一個沒被抓住或者在上課鈴聲響前還存活的人就算贏。雖然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總能找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躲避殭屍的追趕,贏的次數也不算少.
學習這方面除了容易調皮搗蛋和運動不算優異之外,有的時候也算是別人家的孩子了。每次對考試都不躲避相反還比較喜歡考試,因為考得好不僅能獎勵一些錢,還能有一些遊戲的時間,當時電腦管控的特別嚴格。
考試當中最喜歡數學,倒不是因為有多熱愛,而是莫名其妙點在數學上的天賦讓我幾乎考一次能拿一次獎,畢竟只要我願意,開學沒幾天就能做完這個學期的所有習題,當時還因為這個被老師叫家長批評了一頓,雖然我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小學時候是我第一次有了懵懂的喜歡的感覺,關係有點像片中的那樣。我有一個一開始就喜歡的人,可我也知道她喜歡著別人,就總想盡辦法吸引她的注意力,可是直到最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
在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的一次郊遊上,我第一次無意間親口聽到了,一個女孩子說她喜歡我,當時就有些害羞,她挺可愛的,就是有的時候會比較調皮。不過當時我的心思除了學習大部分在動漫和遊戲上,也就沒怎麼在意,後來因為初中的關係她要提前轉學,這件事也就沒有了下文。現在想起來倒是蠻有趣的。
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真正意義上的分離,是在小學畢業典禮上,六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曾經以為可以永遠的關係,也真的只是以為而已。在那一天見到的,和往常一樣的朋友們,之後的第二天開始,就聯繫的越來越少,到最後,淡出自己的世界,不過是一絲平淡的回憶罷了。
到了初中之後,也是因為一些原因,整個人變得渾渾噩噩,每天回去就是玩,到夜深才開始動筆完成學校裡沒做完的回家作業,因此每天上課困得不行,學習也一落千丈。在學校裡和同學的關係也沒那麼深厚,大部分的交情都是停留在表面,少部分比較深的也更多是因為相同的興趣。詳細的情況這裡就不說了,感興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寫的那篇。
後來的兩三個月我也像片中的仁太一樣每天就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打打遊戲看看電視來過日子難得出門個一兩次,不跟陌生人交談也不怎麼跟父母交談,吃飯的時間也是待著房間裡。整個一年的初中生涯在友誼方面可以說是沒多少的。
來了書院之後也沒有太大的好轉,對周圍的人還是會提不起什麼興趣,社交活動方面因為心疼可憐的零花錢而沒怎麼參與,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對於人的交往能有更多的興趣,不說打遊戲看書,就算是喝喝茶,在冬天曬曬太陽,也比跟一些人打交道來得有趣得多。
雖然文老師一直覺得是電子產品在這方面限制了我,不過我自己心裡清楚,哪怕沒有這些電子產品,可能也更願意躺床上睡覺而不是花錢和一些人出去玩。可能經手這方面的個案比較多在這方面她有些限制性信念了吧。畢竟沒有誰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除了兒時的友誼,片中雖然不多但異常深重的親情也是讓我潸然淚下的原因之一。仁太的爸爸,自從仁太媽媽生病去世之後就一直一個人帶著他,對於仁太在面碼死後,一直在家裡沒有去讀高中的事完全是放任的,他真正地相信仁太,相信他自己知道該怎麼選擇,而且無論怎樣都支持他。
與其說心大,我倒覺得他是真正愛仁太的,他知道仁太是個好孩子,只是需要一個契機,生硬的打罵很多時候只會起到反作用.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母,自從我不想上學在家之後,他們沒有逼著我打罵我一定讓我上學,也想在通過學習一些心理學之後能懂得我的感受,如果不想上學也給了我很多別的選擇。我當然知道從一個思維轉變成另一個是很困難的,但我並沒有辦法做什麼,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我知道了他們是真的愛我,只是之前的形式會讓我難以接受。
在那段仁太媽媽坐在病床上跟面碼約定,讓因為媽媽重病而只能一直假裝堅強的仁太哭出來的時候,我內心的一部分真的被觸動到了,哪怕是快要死了,心裡還十分惦記著自己的孩子,甚至面碼變成幽靈回來完成當年的約定,我的眼淚在那個時候真的控制不住的流淌。
如果按照現實來發展,這幾個孩子進入了不同的「世界」裡,最有可能的是老死不相往來,或者只是簡單的聚一聚。而不會是像片中的這樣,發生這麼多的故事。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這可能就是我喜歡動漫的原因吧,它是美好的,是純真的,不會有那麼多所謂的勾心鬥角,更多的,是守護住你內心寶貴的一樣東西。
身邊的朋友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換了一批又一批,自己也越來越不像從前那個自己了。生活中並沒有像面碼一樣的存在來幫你想起自幼內心裡的那份美好,我能做的,只有盡力保持住本心。
用片中最後一段仁太的內心獨白來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我們會變成大人
流轉逝去的四季和那路邊不斷綻放的不斷變換著模樣的花朵
在那個季節綻放的那朵花究竟叫什麼名字呢?
小小的一朵隨風搖曳
碰觸它的話,指尖會傳來微微的刺痛
湊近聞的話,仿佛有種青澀的陽光的香氣
漸漸的,那香氣越來越淡
而我們也慢慢地長大成人
但是,那花一定還在某處繼續綻放著
是的,我們無論何時都會實現那朵花的願望
這個暑假,資深音樂人三哥和明睿音樂小才子安東將一起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音樂夏令營!
明睿書院2019年夏令營招募中,詳情請點擊以下連結:
一如山水間的少年|明睿書院2019年音樂夏令營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