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朋友說最近想把《未聞花名》給看了,要一起看嗎。朋友深吸一口氣說:「我還是想留著一點眼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各個場合被安利過這部作品,每次被「強推」之後還會順帶知道她們哭溼了多少紙巾,我就想這麼悲傷的片子不能用來下飯,得找個合適的時間看,還得環境氛圍、心理情緒都到位才行。大概朋友們的遭遇多少幫我做了一點心理準備,我的眼淚算是留住了。
沒哭也不代表我沒有被觸動,唯一被觸動的地方好像是在第三集,雪集隨手一指說在某個方向看到面碼了,波波和面碼歡呼著往那個方向跑去,片尾曲合著歡呼響起來。我覺得這個場景很可愛、很天真,大概他們小時候每次冒險都是這樣熱鬧的,但是bgm像是回憶的口吻,兩個合到一起,bgm的聲音逐漸增大,人物說話聲逐漸變低,就好像我從童年的某個場景中被慢慢拉出來,從第一人稱視角切換為第三人稱視角。過去的時光越是讓我感受到美好,心情就越悲傷。
但是這種體會後來再沒出現了。
我以為第三集是開了個頭,隨著劇情劇情展開,後面插敘更多美好童年的回憶。結果各位主角們的情感漸漸浮出水面後,我只覺得他們在小時候一起玩的時候真是各懷心事啊,當時真的很快樂嗎?真的是好友嗎?他們的友誼體現在哪裡啊。可能面碼、仁太、波波還蠻開心的?
給我的感覺就是,面碼單方面地覺得小時候非常快樂,大家的感情很好,所以想讓長大後失落的好友重新走到一起。
小時候仁太說自己不喜歡面碼、面碼發生意外那段好像是一切的導火索,但我覺得他們這個小團體哪怕沒有這件事也會漸漸疏遠,因為沒有哪部分劇情讓我覺得他們有特別強特別純粹的友情紐帶,反而貌合神離、各懷心事。
所以最後哪怕大家說開了、又叫回了小時候的綽號,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也沒有讓我產生「美好的一切回來了」的感覺。
主角團最後的大哭,就好像中學時期我們聽關於親情的講座,當下哭得稀裡譁啦的,隔了幾天以後該怎樣還是怎樣。(治標不治本(。
對我來說可能是鋪墊還不夠吧,所以情緒沒有被帶動起來。看的時候腦子裡出現得最多彈幕是「沒必要沒必要這樣」(。
大概是我過於冷淡被室友吐槽:「我看到你這裡的時候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了……」
後來我問她,讓她哭的點是什麼。
她說:「我可能本來就是比較感性,看劇很容易哭,我一開始覺得這麼可愛美好的女孩子已經死了我就哭了。」
🤔嗯,好吧,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淚點高且奇特的人吧哈哈哈哈哈哈。😂
非常主觀啦。每個人感受不同,看了才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