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傳回地面的國旗展示影像,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閃耀月球!隨即,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這面「『biu』一下彈出來的可可愛愛的五星紅旗」在網絡刷屏。
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也是第一面在沒有溫控的嚴酷環境條件下的紡織品「織物版」國旗成功在月球上展示。
而這面「飛月」的五星紅旗是「安慶造」。它由華茂集團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等單位歷時八年、經歷了無數次試驗研製而成,並由安慶華茂獨立製作完成。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
背後的故事更讓人動容
八年無數次試驗
成功申報15項國家專利
「特別激動!作為承擔這項任務的安慶企業,我們為這面國旗能在安徽、在安慶、在華茂生產製作而自豪。」12月4日,記者在華茂集團見到集團董事長倪俊龍時,他難掩心中的激動之情。
8年前,華茂集團接到航天部門關於製作登月五星紅旗的任務。「需要我們製造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但難度也很大。」倪俊龍說。
從接到任務開始,華茂集團就把這項工作命名為華茂「一號工程」,絕對保密,幾乎整個集團的所有部門、分廠都參與其中。自此,華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響了為期8年的「攻關」戰。
由於月球表面電磁輻射強,環境惡劣,溫差可達正負150攝氏度,這就決定了普通五星紅旗在月球上無法使用。「如果把地球上使用的國旗放在月球上,它的顏色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褪色、串色。」倪俊龍說。
如何生產出既能保證國旗展開時保持平整又不褪色、串色的五星紅旗,選材成為第一道難題。為此,華茂聯合武漢紡織大學等單位聯合攻關。經過1年多的反覆比選、試驗,科研團隊最終挑選出二三十種纖維材料,然後通過熱匹配性、耐高低溫、防靜電、防月球塵埃等多項物理試驗,最終決定採用某新型複合材料。
材料選好,只是第一步。在隨後的紡紗、織布、染色、縫紉等「一條龍」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又一個難題需要克服。
染色就是其中一個難題。「材料選好了,但是因為纖維上色率低,難以染上鮮豔的顏色。」華茂紡織染整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關輝介紹,為解決染色的問題,科研團隊反覆研究,發明了適應高低溫上染的工藝方法,並在此過程中申報了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最後一道看似簡單的工序——裁剪縫紉,也是技術難題。「對平整度的要求特別高,必須要找到合適的裁剪手法。」關輝說,當時一名裁剪工人通過反覆琢磨、試驗,終於找到了這種手法。「整個過程從她談戀愛、結婚到懷孕,旗幟成型的那一天,我們開車把在家待產的她接出來,完成了製作。」關輝說。
8年間,從紡紗、織布、染色、縫紉的每一個工序環節,華茂人都經歷了無數次試驗,並依靠嚴格的品質管控技術,採用特殊生產工藝技術,攻克了紡紗生產難關,解決了鮮豔度、粘性、縫紉平整度等技術難題,滿足了近於「苛刻」的質量要求,保證了國旗的航天品質,終於成功研製出符合登月要求的第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
而華茂也成為這面「全國唯一」五星紅旗獨立生產企業。因為這面小小的五星紅旗,華茂成功申報了15項國家專利,其中5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
為什麼是安慶華茂?
8年奮戰,華茂不辱使命。
但回過頭來想,全國有成千上萬的紡織企業,為什麼偏偏是安慶華茂?
「因為我們是標杆。」倪俊龍驕傲地說。「這次五星紅旗的製造對品質的要求特別高,所以要求生產企業有長期穩定的品質,我覺得這是華茂為什麼能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始建於1958年的華茂集團,迄今已創造了連續46年盈利的業績,先後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和工信部「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等多個獎項,連續多年躋身「中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20強企業」……
不僅如此,登月五星紅旗的研發製作是一項特殊任務,需要由一家企業獨立製作完成。而華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擁有棉花、紡紗、織造、面料、服裝、無紡布等紡織產業鏈,正好滿足這一條件。
「多年來,安慶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紡織產業發展,為我們成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倪俊龍表示。
8年前,華茂是全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標杆企業,所以有了登月五星紅旗實現「安慶造」。
8年後,特別是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華茂通過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智能化轉型等實現了快速發展,繼續保持全國紡織行業排頭兵地位。
產自安慶華茂的五星紅旗,也見證了安慶華茂的發展,也折射出中國製造的發展。
面向未來,華茂還將推動「5G+智能製造」深度融合,打造全國乃至全球首個智能紡紗工業園,繼續夯實華茂在紡紗領域的領先地位。「我們將趁著月面國旗的東風,聚焦主業,聚力發展,為實現製造強國而繼續努力。」倪俊龍說。
| 編輯:葉瀟
| 審核:吳程程
| 終審:盛媛
| 來源:安慶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江月 通訊員 張建良
【來源:安慶之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