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花開別樣紅 爭奇鬥豔助振興——大連3名選派幹部駐村紀實

2021-01-12 中國發展網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

大連市一角遠景

近年來,遼寧省大連市選派1000餘名優秀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其中,被選派到大連「北三市」的3名駐村幹部——遼寧省大連市發展改革委選派的徐濱、普蘭店區紀委監委選派的牟鑫和大連市自然資源局西崗分局選派的樊哨東,懷揣鄉村振興的使命,在自然稟賦、歷史條件各不相同的地域,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導向,發揮各自優勢,「爭奇鬥豔」,演繹出了幾種精彩駐村故事,頗具特色。

徐濱:讓香菇持久飄香

來自大連市發展改革委的徐濱,被選派到莊河市荷花山鎮河東村任第一書記。剛上任不久,他就遇到了麻煩事:該村2018年初多方籌資,投入130多萬元建設30個冷棚種植香菇32.5萬棒,原本預計年底增收約130餘萬元,然而收穫頭一茬香菇時就遭遇「當頭一棒」——村民發現自家種植的香菇長不大就「開傘」了:「根本賣不上一個好價錢,而且這種開傘狀況還不是個例。」

大連市發展改革委選派到莊河市荷花山鎮河東村的第一書記徐濱

通過調查研究,徐濱發現,出現這樣的情況的原因就在於種植技術出現了問題。村民在建大棚時「偷懶」減少五六米長度,同時又「勤快」加密間距,多放置了幾百棒菌棒,香菇棚內通風差、溫度高、溼度大而菌棒含水量又低,「開傘」就不奇怪了。香菇種植戶們少收了一茬香菇也算交了「學費」。對此,徐濱總結:「我們村香菇種植戶以前多數種植玉米,從簡單粗獷的玉米種植轉型到技術含量較高的香菇栽培,需要改變勞作習慣,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難點。」

找到了「病根」,徐濱開始了積極行動,進行「尋醫問藥」:首先,是協調幫扶單位大連市供銷合作社把技術專家請到香菇大棚裡,實地現場指導種植戶;其次,徐濱和村兩委協助村民立即擴建大棚,加強通風降溫又重新調整菌棒距離。經過前後一個月的努力挽救,河東村的香菇種植漸回正軌。

2018年的這場香菇「開傘」風波,讓徐濱意識到脫貧攻堅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2019年5月底,荷花山香菇完成了「有機香菇」認證,成為莊河地區的第一張有機香菇認證證書。荷花山香菇質量過「硬」了,更需要知名度,打開銷售市場。徐濱又一次主動擔當,四處尋求推廣荷花山香菇的機會。主要舉措有:荷花山有機香菇登陸2019大連夏季達沃斯年會「大連之夜」文化晚宴,擴大了知名度;聯合莊河市其他幾位第一書記,把包括有機香菇在內的幾個低收入村的農產品送到了大連市內最大的果蔬批發市場,這些莊河特色農產品很受歡迎,很快銷售一空……

為了提高香菇產品附加值,荷花山鎮黨委和鎮政府決定將「荷花山有機香菇」打進大商超市,徐濱則被鎮黨委和鎮政府委以重任——授權負責與大商超市洽談。在洽談過程中,徐濱提出香菇精包裝後直接從產地農戶到店面交貨,採用「成交量比率支付貨款」。這種「別出心裁」的營銷方案對大商超市來說,也算是個新鮮事兒,商家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貨損也不用門店負責。這樣的好事大商超市自然不會拒絕,「荷花山有機香菇」由此開始登陸大商集團旗下5個生鮮超市。上市之後,「荷花山有機香菇」在這些生鮮超市賣得非常理想,有的店甚至出現了斷貨。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徐濱的駐村工作面臨新的考驗——河東村香菇種植農戶遇到銷售危機,因為量少、運輸成本高,收購商一再壓價。通過努力協調,大商集團決定在生鮮超市開設第一書記專櫃,河東村精品香菇從莊河市眾多村申報的農產品中脫穎而出,擺上大商鮮生的第一書記櫃檯;同時,精品香菇還走進大商步行街農產品展銷、第二屆大連國際消費品牌博覽會;此外,經過多家媒體宣傳報導,目前河東精品香菇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市場競爭力,走出了品牌化經營之路。

在徐濱看來,竭盡全力推銷河東村香菇是必須的,否則「對不起大商集團、媒體等社會各界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支持和對第一書記的厚愛,現有的香菇種植戶也很有可能留不住。」

幫助所駐村留住了香菇種植戶,也讓有機香菇香飄更遠,持久飄香,可以說是成績斐然,但徐濱卻低調地表示:「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我並不是要贏,只是不想輸而已。」他以此來對自己兩年多來的駐村工作、對經歷過的挫折和艱辛進行了總結。

樊哨東:不負韶華一路向「東」

溜達到花生地裡,他蹲下來幫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媽起花生。有些生疑的大媽問:「你是誰?」樊哨東不知道怎麼介紹自己,只好說「我是共產黨員」。在攀談中,樊哨東了解到這對老夫妻自食其力,每年老兩口光吃藥就要花費幾千元。於是樊哨東要來藥名,給老兩口買了近千元藥送去——這是大連市自然資源局西崗分局選派到莊河市慄子房鎮任黨委第一副書記兼大十間村第一書記的樊哨東駐村兩年多時間中的一個生活片段。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兩年多來,在距大連市區250公裡的「東大門」慄子房鎮,樊哨東滿腔熱情,不負韶華,一路向東,使美麗鄉村發生可喜變化。

大十間村是一個農業型村莊,村集體經濟薄弱,光靠輸血解決不了村莊發展的問題。從一進村開始,樊哨東就探尋強村富民的路子,幫助他們尋找持續發展之路。

為扭轉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樊哨東積極聯繫相關單位爭取資金10多萬元對老舊村委會和黨員活動陣地進行升級改造,和大連市有關部門協調辦公桌椅一整套,價值6萬餘元,做到了黨員活動有陣地,黨課教育有場所。在2020年建軍節之際,樊哨東聯繫慈善機構為慄子房鎮15名抗美援朝老兵送來慰問物資和現金,共計3萬餘元。

同時,樊哨東協調大連市自然資源局爭取到大十間村綠化工程,項目總投資180餘萬元,已完工的項目既美化了鄉村環境,又在施工過程中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收益。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大十間村集體收入增加了5萬多元,貧困戶實現了穩定脫貧。

大十間村共有900多戶,針對一些「邊緣戶」,樊哨東積極聯繫各個愛心機構,兩年多來共為400多戶貧困戶送去扶貧物資價值20多萬元。樊哨東個人也為生活貧困的群眾買藥、買米等花銷3000餘元,為全鎮困難群眾送物資計1000餘戶次,合計價值50餘萬元。

兩年多來,樊哨東先後參加大連市、莊河市組織的農產品展銷會共計5次,通過線上線下為農戶想辦法、搞促銷,先後賣過大米、地瓜、花生油給大連市政府、大連市自然資源局及友鄰單位。他成功地利用展銷會和其它宣傳手段將農產品變為商品,把以前每斤賣8毛的地瓜增值到每斤2元。

慄子房鎮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辦學條件相對滯後,樊哨東了解到鎮中心小學缺少教學白板的實際情況後,與友鄰單位積極溝通協調,共爭取到10套白板,價值25萬元。同時,還為大十間小學三年級的徐升爭取到5萬元的愛心助學資助,擬從小學到大學每年定額對其實行資助。今年9月1日開學之際,樊哨東和其他第一書記聯繫大連天城公司為中心小學148名新生的每人都送了一個書包和其他學習用品,價值約3萬餘元。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農村鄉鎮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防火防汛防疫防臺,每每關鍵時刻,樊哨東都衝前頭。

樊哨東和慄子房鎮及大十間村當地幹部群眾關係非常融洽。最令其感動的是大十間村69歲老書記張延貴。「村民家門口都修上柏油路,而張延貴家門前至今仍是土道,老書記永遠都是先人後己。」

前一段時間,張延貴因病住院,由於疫情防控不方便探視,樊哨東託人捎去2000元慰問金。「雖然因年齡原因,老書記即將卸任,但他目前仍戴著老花鏡在村裡搞人口普查。」從平凡而閃光的老書記張延貴身上,樊哨東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第一書記的崗位上,樊哨東認真踐行「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理念,真情投入,真心融入,為振興大連「東大門」貢獻力量。

牟鑫:「小學生」寫興農「大文章」

80後、研究生畢業、紀檢幹部、從沒有過鄉村生活和工作經歷,牟鑫從普蘭店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位置上被選派到普蘭店區石固社區。但他以年輕人少有的沉穩和紮實,像「石固」這個名字一樣,信念如磐,務實篤行,譜寫產業興農的「大文章」。

從普蘭店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副主任位置上被選派到普蘭店區石固社區的牟鑫

牟鑫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至今還記得駐村前領導的一句告誡:「即使是一個博士到了村裡都是一個小學生,一切都要從頭學起。」為了使自己這個「小學生」變成說清農事的「優等生」,牟鑫從衣食住行開始進行改變——牟鑫堅持吃住在社區,田間地頭,串屯入戶,他甚至坐到炕頭與群眾拉家常;牟鑫學說農村話,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並且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老百姓逐漸和他熟絡起來,親近起來,開始認同牟鑫是石固的一員。現在,村民有心事和訴求就願意和牟鑫嘮扯嘮扯,村民間有解不開的「疙瘩」,也願意找牟鑫幫忙掰扯掰扯。「俺現在也是石固一分子」,牟鑫自豪地說。

除了努力融入社區,牟鑫始終沒有忘記肩頭還擔負著鄉村振興的重擔,駐村工作幹得有聲有色:他在社區兩委支持下,綜合利用現有資源,確定了「支部領頭、黨員帶頭、社會認養、農戶參與」的發展思路。在普蘭店區紀委監委和街道黨工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牟鑫建設了認養農業示範基地,構建了「黨建+認養+扶貧」的新模式,將黨支部、村集體、認養人和農戶四者聯繫在一起。居委會從農戶手中流轉10畝土地,整理成小菜地,「兩委」班子負責運營。認養農場作為黨員的活動基地,每月25號的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進行義務勞動,激發黨員幹事創業的熱情。這既增加了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又讓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在農場裡務工,不出村就能幹活增收。認養農場創建的第一年,就有20多位村民嘗到了甜頭。而認養人收穫到健康的蔬菜,體驗到農耕的樂趣,「四方」形成了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要想讓農村富,必須要有產業帶動。」石固社區有很好的花卉種植傳統,經過多年的經營,形成了佔地900餘畝的花卉園區,300餘個花卉大棚。為了進一步開發市場,實現精品化產業化,牟鑫帶領花農參加中國花博會,到全國宣傳石固花卉品牌。同時,他還和花農們一起到青州花卉基地學習先進經驗,改變經營思路,豐富花卉品種。

為了讓石固花卉走出去,牟鑫主動聯繫大連電視臺等媒體,與他們合作,開通線上直播帶貨,收到很好的效果。2019年,石固花卉終於迎來了市場的春天,花卉遠銷到福建、山東、北京等地,銷售額大幅度提升,達到5000餘萬元。不但花農富了,周圍的村民也通過在園區打工,增加了收入。

花卉產業已初現規模,但牟鑫不滿足於此,他又把目光投到另一個產業增長點上,即種植檸檬。在走訪調研中,牟鑫了解到,檸檬市場附加值高,但因為北方氣候寒冷等原因,檸檬種植在北方個是空白,而大連在緯度和氣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適宜種植檸檬。經多方考察,牟鑫引進龍頭企業,建起了大連第一家檸檬種植園。

2019年,大連本地種植的檸檬即石固檸檬正式進入市場銷售,年產檸檬3萬多斤。但在大連本地,檸檬畢竟屬於小眾水果,種植戶擔心不好銷售。牟鑫挺身而出:「既然把這個種植戶招來,我們必須『送上馬扶一程』。」為了打開市場,擴大宣傳,牟鑫想盡辦法,如抓住各種展會的機會,申請展位;積極和大商集團溝通,力爭能進入大商集團的商場和超市銷售;通過積極申請,通過大連新聞集團為檸檬進行宣傳等。

經過一年的經營,石固檸檬以極高的品質獲得市場認可。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儘管石固檸檬建立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但由於客戶進不來,銷售遇到了瓶頸。牟鑫開通了「書記農情」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以第一書記為信譽保障,打造一個精品農產品的銷售平臺。「為石固花卉和石固檸檬代言,進行網絡銷售,也是為種植戶紓困解難,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復工復產。」牟鑫說。

牟鑫通過電商平臺,短短幾天就銷售了近百單,「幫種植戶紓困解難,他們掙到了錢,真的比自己掙了錢還高興。」而更讓一心為石固社區產業謀發展的牟鑫欣喜的是,在檸檬園的帶動下,更多的村民願意加入到檸檬種植中來。

初到農村還有些怯場的「小學生」牟鑫談到產業興農,覺得自己這篇「大文章」大致框架和思路有了,但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填充的內容。三年雖短,力爭完美,不留遺憾,「以我的努力和付出,要讓石固社區像我的名字一樣富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牟鑫對此充滿信心。(本版圖片均由大連市發展改革委提供)

END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責編:王希學

審核:李振

相關焦點

  • 一樣花開別樣紅 爭奇鬥豔助振興
    ——遼寧省大連市3名選派幹部駐村紀實  近年來,遼寧省大連市選派1000餘名優秀幹部到鄉鎮和村工作。其中,被選派到大連「北三市」的3名駐村幹部——遼寧省大連市發展改革委選派的徐濱、普蘭店區紀委監委選派的牟鑫和大連市自然資源局西崗分局選派的樊哨東,懷揣鄉村振興的使命,在自然稟賦、歷史條件各不相同的地域,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導向,發揮各自優勢,「爭奇鬥豔」,演繹出了幾種精彩駐村故事,頗具特色。
  • 張家界市開展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駐村鐵軍」踐初心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市堅持「選優、訓強、嚴管、激活、減負」原則,把「擅長打硬仗」「敢啃硬骨頭」的幹部選派到貧困村去,確保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市委書記虢正貴把桑植縣水田坪村作為「聯鄉包村」脫貧責任點,市長劉革安聯繫深度貧困村桑植縣倉關峪村,36名市級領導幹部每人幫扶1至2個深度貧困村。
  • 「海東市」出實招讓年輕幹部在「大熔爐」中磨鍊成長
    「對在『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等方面勇於擔當、敢啃『硬骨頭』、且實績突出、群眾滿意度高的年輕幹部,在提拔重用、職級晉升上重點傾斜。」海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說,自去年以來,海東市大力選派年輕幹部到任務繁重一線歷練成長,在社會「大課堂」中增長智慧、在基層「大熔爐」中施展才幹,樹立在基層一線培養提拔使用年輕幹部的用人導向。海東市委組織部採取「查、看、聽」的方式,對六縣(區)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在疫情防控一線現實表現進行紀實,動態掌握宣傳引導、摸排管控、綜合保障等一線優秀幹部,作為提拔重用的依據。
  • 衛生戰線「老兵」「把脈」助力鄉村振興
    劉軍多次利用休息時間到村裡對完善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提出了好的建議和意見,並把當地村醫安排到大連進行培訓學習。劉軍戰友所駐村的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在遼寧省起到示範作用。遼寧省有關部門對義縣農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工作向全省推廣。客觀上,劉軍很早參與或引導了全省農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這或許是他較早的鄉村扶貧情結。
  • 「小蜜桃」撬動鄉村振興「大夢想」——浙江聯通結對幫扶紀實
    一年多前,浙江聯通的一場水蜜桃網絡直播,帶動對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1萬元增加到40餘萬元:如今,浙江聯通制定的一系列戰「疫」助農計劃,再次讓對山村煥發新生,集體經濟再創新高!這條路,是浙江聯通結對幫扶之路,孕育著浙江聯通人攻堅克難、助力鄉村振興的承諾和決心。
  • 北京東城設立「駐企專員」制度 將選派幹部脫產駐企服務
    原標題:北京東城設立「駐企專員」制度,將選派幹部脫產駐企服務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 實習生 謝雁冰)9月21日,北京市東城區舉行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東城區設立「紫金駐企專員」制度,將選派幹部脫產駐企服務。東城區委書記夏林茂在大會現場表示,「紫金駐企專員」制度將選派優秀幹部脫產到重點企業報到,全天候駐在企業,專職為企業服務。他還在會上向各企業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不要把駐企專員放到單獨辦公室,要一起辦公;第二,不允許駐企幹部回單位上班;第三,不許挖走駐企專員。」
  •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這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她重新拿出了鄉鎮幹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工作作風,堅持吃住在村,進村入戶,始終和群眾打成一片,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宣傳到每一個農家小院、田間地頭。通過多次入戶,與群眾交談,召開全村村民代表大會等多種形式,村黨支部決定,將蜂產業、花椒種植、勞務輸出作為該村主導產業加快培育。
  • 貴州畢節給年輕幹部補好「基層課」 攻堅一線礪青春
    「郝守軍同志講政治、顧大局,脫貧攻堅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好,在黔西縣大關鎮擔任黨委書記期間,團結帶領幹部職工苦幹實幹順利脫貧。我覺得他出徵『納威赫』是能打勝仗的,可以作為推薦給市委的人選。」這是貴州畢節市委組織部選派副縣級年輕幹部到納雍、威寧、赫章3個深度貧困縣擔任鄉鎮黨委書記動議環節中發生的一幕。
  • 創建結碩果 花開別樣紅丨安陽市郵政分公司創建全國文明單位紀實
    該公司黨委認真按照「四同步、四對接」要求,持續加大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黨員下派支局、大學生黨員下沉支局鍛鍊力度,近3年共發展黨員17名,選派21名年輕優秀黨員掛點無黨員支局,實現了所有農村網點黨的工作全覆蓋;以道德講堂為抓手,把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項目化、實踐化,開展先進人物評選活動,在公司上下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開展「文明科室」「文明職工」和「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徵文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員工文明素質
  • 奔走在山間田野,譜寫鄉村振興樂章——東航扶貧幹部群像
    當然,也離不開一任接著一任在這片熱土揮灑青春與汗水的東航扶貧幹部們。揚新帆:艱苦付出之後是收穫滿滿的甜蜜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航前前後後選派了60餘名掛職幹部前往全國各地扶貧點,到扶貧點開展幫扶的員工超過了2000人次,有力助推全國扶貧縣脫貧摘帽。
  • 舞陽縣莊羅村駐村第一書記鮑文博把「龍鬚溝」變成人居環境整治...
    「老鮑」名叫鮑文博,是漯河市委辦第五批選派到舞陽縣孟寨鎮莊羅村駐村第一書記。今年3月份,面對疫情,鮑文博抱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毅然逆行而上駐村堅守,與村民共築疫情防控堅固堤壩,用真心澆灌鄉村振興之花,用真情譜寫駐村幫扶之歌。
  • 扎魯特旗:堅持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以村社換屆為契機,採取從現任幹部中挑、從後備幹部中推、從在外務工經商能人中引、從本嘎查村走出去的機關單位退休幹部中聘等辦法,堅持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熟悉「三農」工作的人員選進班子,確保換出新氣象、邁出新路子。並不斷優化村級班子結構,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組織基礎,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落地落實、見到成效。
  • ...助企八條」:近50 萬家企業迎來駐企服務員,攜手走過至暗時刻
    好在有幹部駐企服務,助企業順利挺過復工難、訂單銳減、反彈後再遇招工難等波折,經營業績逆勢上揚。企業是「六穩」「六保」主戰場。應對生死攸關的危機,組織力量是定海神針。疫情期間,浙江省委組織部立足職能、發揮組織優勢,及時出臺「助企八條」,整合下沉幹部資源到企業一線,7.7萬名駐企服務員蹲點聯繫服務企業49.3萬家,打出組織部門服務復工復產化危為機的一記重拳。
  • 曾記畔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華:做優特色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村民王登存和王登全為駐村工作隊贈送錦旗。王登存、王登全是曾記畔村的2名建檔立卡戶,這兩年,2人靠著種植大棚蔬菜實現了穩定脫貧。很多朋友不僅購買,還熱心地在朋友圈轉發幫助宣傳,僅一天,駐村工作隊就幫著賣出去了130餘份「蔬菜禮包」。通過駐村工作隊的努力,「蔬菜禮包」售出500多份,為群眾挽回損失15000餘元。張華與駐村工作隊員一起幫助村民銷售蔬菜。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書寫為民情懷|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坑邊村駐...
    作為一名出生於農村的基層幹部,到基層開展扶貧工作是我長期以來的一個夢想。「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多為農村、農村做貢獻。」當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到白水鎮坑邊村駐村時,我第一時間報了名。彭琳(左二)進村入戶協調解決困難矛盾剛上任第一書記幾天,我和駐村工作組商量著,和村支兩委深入農戶家進行調查摸底,晚上又一起到村辦公室討論村子的發展方向,依次對每一個貧困戶致貧原因進行剖析,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一戶一檔
  • 高志宏:坐在貧困戶炕頭上的駐村書記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汪險峰報導:2019年8月,鞍山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將高志宏選派到岫巖縣清涼山鎮清涼山村。從成為駐村第一書記那天起,高志宏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脫貧攻堅工作中,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以最嚴謹的工作態度、最飽滿的工作熱情、最紮實的工作作風將清涼山村乃至清涼山鎮的整體脫貧攻堅工作助推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他也因此贏得了廣大鎮、村幹部和村民的一致讚譽,被稱為坐在貧困戶炕頭上的駐村書記。
  • 駐村幹部切莫「一派了之」
    但是,極少數地方對駐村工作隊存在「一派了之」現象,讓「年輕幹部鍍金、老幹部充數」的思想,對駐村隊員跟蹤管理和關心關愛力度不夠,導致駐村隊員成「脫韁馬」,產生消極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工作成效。因此,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駐村工作隊切莫「一派了之」,要確保下得去、穩得住、幹得好。 選優配強促精準,確保下得去。
  • 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直播帶貨 為脫貧致富開拓新路子
    臺山市海宴鎮五豐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金燦說,通過第一次直播帶貨小試牛刀,他對踐行好第一書記的「使命」信心更足了。為了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生動實踐和喜人成果,以及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中的核心作用和動人風採,去年5—12月,我市組織開展了8場「我們村裡的新鮮事」暨駐村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20多位駐村第一書記變身「網紅」,掀起了一場直播帶貨熱潮。
  • 河曲在汾陽賈家莊 舉辦專題培訓為選派(墩苗)幹部「充電提能」
    為全面提高選派(墩苗)幹部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全縣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河曲縣在創新形式、豐富內容上下足真功夫,於11月9日至12日在賈家莊基層幹部培訓基地,舉辦了為期四天的選派(墩苗)幹部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
  • 安順市民族中學幫扶關嶺沙營鎮 傳好駐村「接力棒」 盡銳出戰「拔...
    結對至今,該校黨委陸續選派3批12名精銳力量開展幫扶,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關嶺自治縣產業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