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緣」的意義
說到「化緣」,人們往往想到是「要錢」而心存輕視;但實際上「化緣」非常神聖崇高,而且意義深廣,涵蓋了佛陀的一生,乃至整個佛教發展的歷史。
人生一切,窮通夭壽,苦樂禍福,無不取決於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處樂享樂,逢苦受苦,故說「緣起性空」。因為性空,故可轉化;因為緣起,故有法則。
如果沒有佛法,世間所有只是輪迴之緣,眾生永遠沉沒於苦海。佛陀出世的目的, 在度化眾生解脫成佛, 這就必須給眾生解脫成佛的緣,轉化眾生輪迴受苦的緣,最終到達成佛的彼岸。所以佛陀的一生可說是化緣的一生,整個佛教的歷史可說是化緣的歷史。
化有三種:一、財物之募化。二、法義之教化。三、念佛之度化。
由向眾生募化財物,讓他在佛門中積福德,種善根,由此植下得度的因緣;這是第一步的化緣,從無到有。
既有得度因緣,須加佛法教化,使他懂得佛法的道理,護念他的信心, 堅定他的修行, 由此增長強化其得度的因緣; 這是第二步的化緣,由弱而強。
善根既已增長,信心也已堅固,正可以告訴他專修念佛求生西方,究竟成佛;這是最終的化緣, 攝雜歸專。至此則眾生成佛, 化緣事畢。
現在人們對化緣一詞的理解,多局限於財物的募化,大概是因為募化是最初建立眾生得度因緣的緣故,既植得度因緣,則續後的增長、成熟自在其中,如同種植莊稼以播種為第一。
財物募化的事項很多,如供僧、建寺、造佛、印經等;如果藉由此等募化事業,讓眾生直接結上阿彌陀佛的緣,無疑是最高妙的化緣,眾生獲得的利益也最快、最大。
善導大師說:「正由不遇好強緣,致使輪迴難得度。」好中最好、強中最強的緣便是阿彌陀佛的緣。念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有「親緣」「近緣」「增上緣」,蒙受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不舍;又有「滅罪」「護念」「見佛」「攝生」「證生」五種增上緣,必定往生成佛。
《無量壽經》第二十願說: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聞我名號, 繫念我國, 植諸德本, 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這是阿彌陀佛的「結緣願」。
「植」,是種植。「本」,是本因。「植諸德本」:修行種種善事功德而種下得度的因緣。「果」,是結果;有二種:一世間福樂果,二淨土成佛果。「遂」,是達成。
也就是只是聽到阿彌陀佛,曉得極樂世界,而於佛門修善植福,但因為本心不是為了解脫, 所以今生未能解脫, 僅種下未來得度的因緣。這樣的人,阿彌陀佛發願加持他來生回心願生我國,而且一定要令他最終往生成佛,所以說「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因而此願名「三生果遂願」,亦名「繫念定生願」。
所有與阿彌陀佛結緣的人,因為有阿彌陀佛的果遂願,快則三生必生淨土,此等利益,何可思議!
佛門中點滴諸善,皆功不唐捐,終將獲果,然而以與阿彌陀佛結的緣成熟最快,果報最高。同樣結緣建寺,建彌陀道場功德最大;同樣捐資造佛,造阿彌陀佛像感應最速;同樣布施印經,印送淨土的經書法寶利益最深。就是因為第二十願的作用。
凡是佛弟子,遇到佛門中的善事功德,知恩報恩,積福累德,自會傾心奉施;然而如果從化緣——「度化眾生締結佛緣」的立場來說,更要把這種難得的機緣盡力介紹給一切有緣的眾生,尤其是與我們親近的人。
化緣,是給眾生一個種福田的機會。真愛親友者,不可令親友失去這個難得的福田。
化緣,是給眾生一個解脫的機緣。真愛親友者,豈忍令吾親吾友錯過這樣的機緣。
化緣,是給眾生一個成佛的前途。悲心利物者,必願一切眾生盡結佛緣,盡成佛道。
化緣,看似索取,實為給予,給其幸福之緣故。
化緣,不是化錢,而是化心,化其誠心向佛故。
化緣,非為圖財,而是圖人,圖其畢竟成佛故。
人越多,緣越大;所化眾生,多多益善。
心越誠,緣越深;誠敬緣深,利益無邊。
願所有念佛人, 皆成為阿彌陀佛的化緣人, 從身邊化起, 由近及遠, 由親及疏, 化億萬佛緣, 度億萬眾生, 如薪火相傳, 令佛種不絕。
開示:淨宗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