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鈴聲響起,「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蔣大為的歌聲,聽上去那樣熟悉。通完電話,72歲的作曲家許鏡清呵呵一笑,「自己寫的歌,喜歡聽!」
兩年前,許鏡清曾通過微博求助,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辦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直到不久前,懷揣著這個夢想的他才終於迎來一絲希望的曙光,但看起來依然並不明朗。
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跌入失望,這位曾為100多部影視劇配樂的作曲家,似乎已經習慣了等待。
七八十萬元難倒作曲家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我想開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不知怎麼辦?我一生低調,不登大雅,不善交際,無人問津。百餘部影視音樂,樂隊作品,新老版《西遊記》作曲。常暗自悲嘆不知天下誰肯助我,何日能了此心願。望有誠意的,善意的,願意的朋友及公司聯繫我。」2012年4月7日,在經過一番字斟句酌之後,許鏡清發出了這樣一條微博。
很快,這條微博被轉發了3000多次。轉發者中有很多人是許鏡清的「粉絲」,他們最初是為此事感到驚訝,繼而又替這位老作曲家鳴不平。他們無法理解,那麼有名的作曲家,一個曾經為《西遊記》插上音樂翅膀的人,一個用他的作品影響了幾代影視觀眾的人,只不過想辦一場音樂會,竟然是如此之難。
「原因就是一個字——錢。」許鏡清說,他曾算了一筆帳,要想辦這麼一場音樂會,場地、燈光、音響、歌唱家出場費、歌曲重新編配……林林總總算下來,怎麼也得七八十萬元,這筆錢他根本負擔不起。後來還是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才嘗試了微博求助。
兩年時間,許鏡清的求助微博被轉發了5000多次,不過真能幫上忙的人卻寥寥無幾。一個星期前,四川省演出公司、女子民樂團「天姿國樂」向他拋出橄欖枝,雙方在北京見了面,不過一番商討下來卻沒有定論。緊接著,一位來自無錫的藝術經紀人也找上門來,說是要個人出資15萬元,再幫他拉些贊助。「誰知道能不能成呢?等等看吧。」許鏡清淡然地說。
知名好歌曲被人潑冷水
其實早在2008年,許鏡清就有了辦音樂會的想法,還曾為此四處「化緣」。當時,有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家企業的老闆,對方說對這事很感興趣,要他把作品拿來聽聽。為此,許鏡清傾盡所有,花了近20萬元,把《西遊記》的音樂重新錄了一遍。沒想到,請老闆來的那天,對方喝了些酒,聽著聽著快睡著了,最後起身甩下一句「我再考慮考慮」,從此再無音信。
去年,有家外地的文化公司對這件事表示出濃厚的興趣,說是要把《西遊記》的歌翻譯成英文,還要舉行全球巡演。許鏡清和這家公司前後談了將近三個月,到真正要落實的時候,他卻只得到一句回覆:「暫時不辦了」。這讓他又一次陷入失望。
對於許鏡清的這個願望,周圍很多人感到納悶:《敢問路在何方》《女兒美》《天竺少女》《豬八戒背媳婦》……86版《西遊記》裡的這些音樂作品,傳唱度那麼高,隨便拿出哪一首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何況現在一到寒暑假,各家電視臺就會重播這部經典劇目,何必還非要辦一場音樂會來證明自己呢?
「在電視裡或是大街上聽,和在劇場、音樂廳裡欣賞自己的作品,感覺完全不一樣。」許鏡清說得慢條斯理,「舞臺是音樂藝術的最佳展示場合,有崇高感、儀式感。可以說每一位作曲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坐在舞臺下靜靜欣賞自己一輩子創作精華的展示。」
版權費最多一年掙八千
讓許鏡清沒有料到的是,自己的那條「化緣」微博,還引發了一場口水戰。
當時,不少「粉絲」在支持許鏡清的同時,將矛頭瞄向了《敢問路在何方》的演唱者蔣大為。有人翻出蔣大為曾以25萬元出場費演唱這首歌的事情,質問為何曲作者「窮得連一場個人作品音樂會都辦不起來?」還有人為許鏡清支招:「起訴蔣大為,找他要版權費!」而蔣大為的歌迷則針鋒相對,甚至向許鏡清發私信,說一些威脅的話。
好在許鏡清和蔣大為是多年老友,彼此解釋清楚,並未留下心結。他心裡很清楚,「即使要版權費,也找不到蔣大為頭上啊!而且,他說每次演出,演出方都說交了錢給相關版權管理協會。」可是,如果算一算許鏡清自己從這個版權管理協會拿到了多少版權費,則又是一件尷尬的事情。
許鏡清記得,自己拿到的最高一筆版權費是在2008年,約有8000元,來自40多家網站,其中一家網站只給了2.7元錢。「我都不知道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太有意思了!」而在此之前,他基本上沒有收到過版權費。還有一件事他不明白:「有一陣子彩鈴下載很火,我看媒體報導,我的《敢問路在何方》收益至少是1000萬元,但為什麼版權費就少得可憐?」
擺在眼前的這筆糊塗帳,讓他越來越感到國內音樂版權保護體系的不健全,他甚至覺得現有的一些做法簡直是在「保護盜版,打擊正版」,「為什麼這麼說?不保護正版,其實就是打擊正版;不打擊盜版,其實就是保護盜版!」
有位日本朋友曾對許鏡清說:「要是在日本,你一定是億萬富翁。」他唯有苦笑:「我是一萬富翁!」
「西遊」揭秘
片頭曲:
靈感來自民工敲飯盒
為給86版《西遊記》作曲,許鏡清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一集250元稿費,一共掙了6250元,「片方給一集,我寫一集,你們注意到沒?每一集的音樂都不一樣,絕對不重複。」
不過,當時因為自己大膽地在曲子中加入了電聲音樂,許鏡清的這些作品險些被「槍斃」。「當時人們覺得,這種源自國外的音樂類型是西方資產階級音樂,用在《西遊記》這樣的中國古典名著裡,非常不合適。後來多虧了導演楊潔的堅持。」他回憶說。
「我的創作就是沒有條條框框。」在許鏡清看來,音樂創作得從藝術需要出發,「我加入電聲音樂,是因為《西遊記》的故事天馬行空,上天入地,降妖伏魔,雲遊八方,而這種音樂帶給人們的聽覺體驗就是充滿想像力的。再比如說《豬八戒背媳婦》,我借鑑了二人轉的音樂元素,詼諧幽默,這樣才能勾畫出豬八戒的滑稽相。」
觀眾可能想像不到,《西遊記》片頭曲靈感,竟來自農民工開飯時叮叮咚咚敲飯盒的聲音,配合著孫悟翻著跟鬥橫空出世的畫面,聽起來很給力。許鏡清說:「我的音樂來自生活,來自環境,技法一點兒不複雜,旋律簡單明快,容易上口,因為是給大眾聽的,而不是給專業人士聽的,要想辦法靠近大眾。」
主題歌:
蔣大為撿李雙江的「漏」
老版《西遊記》曾於1983年試播,當時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由女歌唱家張暴默演唱的。1986年該劇正式播出時,這首歌改由蔣大為演唱,同時也變成了全劇的主題歌。鮮為人知的是,許鏡清最初寫這首歌,其實是為歌唱家李雙江量身打造的。
「這首歌的調性、速度,當時都是李雙江依據自己的聲音條件定的。」許鏡清說。不過,當這首歌創作完成時,剛好趕上李雙江的嗓子出了問題。直到1986年,李雙江的嗓子有了明顯好轉,有一次他到許鏡清家,伴著卡拉OK錄音磁帶試唱了一遍。「他唱得很棒,還說要等自己的嗓音狀態恢復到九成以上,來正式錄這首歌。」許鏡清回憶說。
誰知道,就在那年冬天,《西遊記》馬上就要正式播出,李雙江卻突然「失蹤」了。許鏡清怎麼找,也聯繫不上他,只得找了蔣大為來救急。事實證明,選擇蔣大為唱這首歌是正確的選擇。不過許鏡清說,直到現在,李雙江都還為此事抱憾不已。本報記者 李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