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伏》中,吳敬中絕對是BOSS級的存在。他善於用人,制衡有術,在派系林立的軍統內部,靠著自己的努力與周旋,緊緊地抓住了天津站的大權;他看破世事,大肆貪墨,最終又能全身而退。在風雨飄零的亂世,能夠做到這一步,真是厲害之極。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老狐狸吳敬中究竟厲害在哪裡?他的為人處事之道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呢?
用人有道,制衡有術
天津站成立之初的人事構成魚龍混雜,派系林立。站長吳敬中是復興社時期的老人,也是戴笠的心腹;而情報處長陸橋山卻是戴笠「政敵」——鄭介民的同鄉;行動隊長馬奎是毛人鳳安排進來的,雖然此人也算是戴笠一派的,但畢竟不是吳敬中的「自己人」。這只是天津站高層的基本情況,至於其他人的關係背景,那就更不可深究了。
可以說,在整個天津站的高層,吳敬中是比較孤立的。他想要迅速地掌控天津站的大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吳敬中是怎麼做的呢?
調「自己人」助陣,形成相互制衡之勢。雖然我們知道,站長向戴笠點將餘則成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餘充當自己貪墨的代理人。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吳敬中此舉還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可以很好的制約陸橋山和馬奎,使情報處(陸橋山)、行動隊(馬奎)、機要室(餘則成)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自己可以居中調和。第二,可以很好地向戴笠表明自己的立場,當時的餘則成正是戴笠眼裡的紅人,而吳敬中此時選擇餘則成來天津委以重任,可以很好地向戴笠表明忠心。不得不說站長真是厲害。
以副站長的職位為誘餌,讓馬奎與陸橋山相互競爭,無暇算計自己。副站長的職位之爭,一直是本劇的故事主線之一,不管是前期馬奎與陸橋山的暗中較量,還是後期陸橋山與李涯的明裡拆臺,都對天津站的前途命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站長吳敬中。
不管是陸橋山還是馬奎,我相信吳敬中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讓這兩個中的任何一個上位副站長。原因很簡單,一個派系不和,一個離心離德。他只是以副站長的職位,引誘著馬奎與陸橋相互內鬥,從而確保了自己「裁判員」的身份。
洞悉世事,明哲保身
看完《潛伏》之後,很多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吳站長到底有沒有發現,餘則成的臥底身份?其實在小編看來,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雖然,在初到天津之時,吳敬中讓人暗中調查過餘則成。可是後來,戴笠死亡,吳敬中失去了最大的靠山;袁培林被殺,天津站從「露臉」變成了「露屁股」,可以說,這時候的吳敬中在仕途上已經沒有希望了。
本來已經參悟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吳站長,在這個時候,就個更加地「沒有原則」了。所以,對站長來說,餘則成是不是「內奸」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只要他忠於自己就行了。
而且,從餘則成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站長以前的心路歷程。餘則成在南京孤身殺敵,戴笠等人卻在私運個人財物,一個熱血青年的心,就是這樣慢慢被澆滅的。我們不難想像,吳敬中從一個勵志復興中華的熱血青年,變成一個圓滑貪墨的蛀蟲政客,也正是看透了內部的腐敗。他知道,大勢如此,國運如此,與其不合時宜,不如明哲保身。
在劇中,吳站長不止一次地說過,那麼多陸軍上將都沒有辦法,那麼多的大城市說丟就丟,僅憑我們在這裡抓一兩個人,會有什麼作用?可以看出,吳敬中早已看破世事,看破人生。
圓滑周道,待人有禮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絕對是官場生存中的大學問。吳站長在這一點上,做得可謂完美。對待戴笠,吳站長又敬又怕,忠心不二;對待毛人鳳,則儘量靠攏,卻進退有度。對陸橋山、李涯的窩裡鬥,他從來不拉偏見,凡事講求證據;對待「自己人」餘則成,則見者有份,分贓均勻。對待平級(北京的喬站長),則好吃好喝,大禮相贈。
可謂八面玲瓏,處處修路。所以,不管是陸橋山還是李涯,明知道吳敬中偏袒餘則成,卻拿出不什麼證據;在袁培林被殺後,吳敬中更是串通喬站長,使自己躲過一劫。
人精,只能用人精來形容這個人了!
縱觀吳站長的種種,可以說這是一個潛伏於大時代的利己主義者,而且是一個完美的「潛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