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篇關於介紹攝影的文章,叫《漫漫器材發燒路》,講述了關於攝影發燒的幾個階段,頗有意思。鄙人玩攝影不久,玩耳機卻有些年份,故仿照該文,為各位看官獻上這篇《漫漫耳機發燒路》,歡迎各位燒友對號入座。
(本文章比較淺顯,也有些搞笑的成分,僅供娛樂,大家別當真,有錯誤還望指出。)
可能最開始是吃了朋友的安利,或者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你開始越來越在意生活品質。聽歌作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你開始想要一條音質相對比較好的耳機。第一個映入你眼帘的品牌肯定是廣告滿天飛的BEATS,不過你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評價BEATS的音質很差,只是樣子好看,漸漸對它失去了興趣。面對琳琅滿目的耳機,你無從選擇,於是只好求助懂行的好友。
好友會拋出這樣幾個問題:你一般都聽什麼類型的歌呀?你有什麼喜歡的牌子嗎?你預算多少?
聽什麼類型的歌?大多數人自然是聽流行歌為主。一般剛入燒的朋友對品牌比較在意,森海塞爾,鐵三角,索尼,舒爾等國際知名大牌最能抓人眼球。預算多少?想要比手機原配的耳機好,至少不能太便宜吧,畢竟蘋果自帶的小白兔還要228呢!又不捨得買太貴的,找個外形好看些,懂行的人普遍說音質還不錯的入手(往往這時候你並不能準確聽出耳機之間的差別,也沒有判斷音質好壞的標準),價格1k~1k5.
第一次聽HIFI耳機,感覺就是比手機配塞好多了!你開始在網上看一些評測,對耳機的定位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了耳機有動圈動鐵之分,知道了有的耳機適合聽流行歌,有的耳機適合聽交響樂,也懂得了解析,聲場,高中低頻這樣一些相對淺顯易懂的概念。在和一些朋友的接觸中,你聽到了其他更好的耳機,而且你很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可以明顯聽出不同耳機之間的差別了。雖然你還沒有完全樹立自己的聽音觀,對好壞也沒有明確而清晰的判斷,但是好耳機和你手上的那條一千多的塞子確實有差距!
價格即正義,昂貴即合理!你慢慢開始意識到自己手上的那條塞子雖然比手機原配耳機好,但在HIFI耳機裡也不過是個入門的低端貨色。你想要升級下耳機,結果發現中端耳機正是廠家的發力點,選擇更豐富,你又只好去問身邊懂行的好友。
又是那三個問題!前兩個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會變,只是預算提高了,姑且買個2k5左右的吧,至少不會再被別人說是低端貨色了。
現在你手上有兩條HIFI耳機了,你剛開始時會很有興趣對比著聽,仔細琢磨兩者之間的差異,感嘆到「這錢果然沒花錯」。你發現兩者之間的解析,聲場都有不小的差距,你也明白了這些差距叫做素質上的差距,那是不是還有其他差距呢?沒錯,還有聽感上的差距。素質差不多的兩條耳機為什麼有的更好聽呢?
你開始了解到調音這個概念,優秀的耳機不僅僅素質更高,而且調音更加成熟。原來2k5不是終點,而是下一階段的起點。你開始知道原來買耳機除了商場和京東,還有專門的HIFI耳機店,而且店裡有眾多型號可以試聽。你開始經常去耳機店,而且一坐就是一個下午,體會對比不同耳機的樂趣。這時候你的聽音觀逐漸趨於成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聲音了。
很湊巧,時代在進步,2k5價位的耳機已經不再是旗艦了,各家都有了價格5k左右的新旗艦可供選擇,而且素質和聽感都能夠令你滿意。「在追尋自己喜歡的聲音的道路上花錢是必不可少的」,你現在終於這麼想了,有了這個理由,你不再猶豫,理所當然地為旗艦買單,價格5k。
更重要的是,隨著你聽歌逐漸變多,你發現手機的容量似乎不太夠了,況且手機音質也不太行,有沒有更專業,音質更好,容量更大的播放器呢?順著童年的記憶,你猛然想到一個英語單詞:Walkman。沒錯,那玩意兒一定比手機更適合欣賞音樂。你打開索尼官網,本來以為在手機行業如此包羅萬象的今天,walkman會像導航儀,mp3一樣退出市場,萬萬沒想到索尼竟然還沒有放棄。把網頁拉到底部看了下價格,4k~22k不等的價格讓你大跌眼鏡,不就是個播放器嗎,竟然比iPhone還要貴這麼多!然而超越CD的Hi res高品質音頻,Smaster數字放大技術,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框架和鍍金銅質底盤,時鐘優化等專業術語讓你不明覺厲。再看下實用功能,128G超大容量,長達60小時的播放時間,安卓系統操作方便,側面還有功能按鍵,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價格有些略貴,不過咬咬牙還能接受,就決定是它了!
於是,你入手了一臺中端walkman,價格5k,還有一條旗艦耳塞,同樣價格5k,總計10k。
某次看演唱會之後,你發現歌手戴的耳機好像和自己的不太一樣,甚至亮閃閃的。這個時候你應該已經是貼吧或者論壇的會員了,進去一看,這不正是大家討論得正火熱的定製耳機嗎?雖然不少人說定製耳機主要是歌手監聽用的,專業性很強,並不一定適合民用,但在定製成風的大潮流下,誘惑越來越強。你看了看價格,想讓自己冷靜下來,從5k價位的旗艦升級上來的你,自然不願意去買低端的定製。和預料中的一樣,高端定製的價格基本在10k+。你告訴自己不要去碰這種奢侈品,但私人定製,純手工製作,完美音質和個性化的外觀讓你夜不能寐。
你終於下定決心,卻再次無從選擇。原來生產普通耳機的品牌一般都不生產定製,生產定製耳機的品牌一般不生產普通耳機,定製耳機被少數幾家高端品牌壟斷。
那就看看藝人們一般用什麼牌子吧。羅技?不是做滑鼠鍵盤的嗎?原來羅技旗下的子品牌U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最精準專業的,最老牌的,也是藝人使用最多的定製品牌,阿妹,周董都在用。可是聽說UE的聲音專業性太強,不適合欣賞音樂只適合監聽,而且美國貨做工粗獷,又有些廉頗老矣的感覺,還是算了吧。你漸漸了解到當前最流行的幾個定製品牌是德國VE,美國1964ears,日本fitear等,甚至國產的UM,qdc也評價很高,價格還實惠。
最終,你去西門子助聽器取了耳模,交了定金,經過1~2個月的等待,你的定製耳機終於從遙遠的異國他鄉飛到你手中。
有了頂級的定製耳機,之前那臺walkman似乎又有點不夠看了,好在韓國還有一個叫艾利和的牌子,專門生產頂級播放器,索尼大法也發布了新品,竟然還是鍍金的!價格自然是很感人,but who cares?既然上了定製,自然要配齊一套最頂級的。
你高興地抱回了一臺艾利和的AK380或者索尼金磚,價格18k,加上一條頂級定製,價格10k,總計28k。
一直聽老燒說耳塞都只是玩玩,上臺才是真正的歸宿,你一開始還挺不相信,自己一萬塊的定製難道真的比不過大耳嗎?直到你偶然地聽過了某個老燒的臺機系統,你才被深深地震撼,原來大耳和耳塞之間真的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這時候你接觸耳機一般至少有三年以上了,所有的概念你都早已熟記於心,哪怕是中端的大耳,聲音竟然也是那麼寬鬆,那麼自然,解析可能一般般,但聲場比耳塞開闊了太多,而且相比耳塞,開放式的大耳聽久不累,對聽力的損害也比耳塞小。那就搞一套臺機吧,嘗試下新鮮事物也沒什麼錯,就算不為了好聽的聲音,也要為自己的健康著想啊。
你習慣了播放器+耳塞的模式,覺得剛開始接觸臺機系統不要弄得太複雜,就決定入一套解碼耳放一體機,外加一隻旗艦或者次旗艦大耳。
你發現,相比耳塞,大耳的選擇似乎還少了點兒,畢竟技術含量高,且銷量較少,大耳幾乎只有傳統的耳機四大廠在做,一套拜亞動力,森海塞爾,或者索尼大法的西裝套輕鬆拿下,總計22k。
大耳和臺機的魅力果然很大,除了外出,在家的時間你都幾乎不去碰你的隨身播放器和耳塞了。此時你玩耳機至少五年有餘,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生活品位和審美情趣也比年輕的時候高了很多,你越來越不滿意張惠妹,梁靜茹等等流行歌手,覺得歌詞總是堆砌辭藻,又那麼蒼白無力,你開始從聽歌向聽音樂轉變,而且大多數是Hans Zimmer,梶浦由記的配樂,你甚至開始聽莫扎特,貝多芬,這種大編制的交響樂,在恢宏的氣勢中,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厚度。
不過相比流行音樂,交響樂的製作更為複雜,樂器更為豐富,自然對耳機的要求也更高。隨著了解的深入,你驚訝地發現原來西裝套竟然不是最好的搭配,因為耳機四大廠只是生產耳機,解碼耳放並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越到高端,越講究專業的細分,比一體機更好的選擇當然就是購買單獨的數字轉盤,解碼,加耳放。好在國產在這方面又是走在前列,聲韻和曠世這兩個牌子在燒友口中廣為流傳。聲韻的東西造型優美,名字還好聽,白羊座,織女星,金牛座在你腦中揮之不去。
一般來說,森海塞爾,拜亞動力這種大廠都是走旗艦適合聽交響,次旗艦適合聽流行的分工路線。如果你之前就買了諸如森海塞爾,拜亞動力的旗艦,那耳機倒是不用換了,如果你之前為了聽流行只買了次旗艦,那升級是在所難免的了。
我常說,聽交響的耳機和聽流行的耳機聲音走向不同,很難有真正雜食的耳機,一隻耳機總是不夠用的,不論是從實用角度還是收藏角度,旗艦總要有那麼兩三隻。
而且,除了這種普通的動圈耳機,從換能方式的角度分類,還有一種高端耳機叫靜電耳機。靜電耳機因為其獨特的高解析,透明度而受到發燒友們的追捧。比較麻煩的是,靜電耳機所搭配的耳放和動圈耳機不同,不得不額外購買。
買吧!反正這一步遲早都要來的,你已泰然自若,好歹咱們還是支持國貨呢!一套數字轉盤+解碼+耳放價格32k,三個旗艦大耳價格23k,一套靜電耳機+耳放系統價格35k,總計90k
你以為這就到頭了嗎,答案當然是no!因為國產之上必然有國外的奢侈品品牌,法國勁浪——一個世界前五的音響品牌,最近開始進軍耳機行業,德國極致——一個專注小眾市場的特立獨行的品牌,英國和弦——英倫皇家風範,恰巧這兩年都出了不少新品,比如勁浪著名的大小烏託邦。
更可怕的是,線材竟然對聲音會有影響!沒錯,所有的耳機線,轉盤到解碼的USB線,解碼到耳放的信號線,甚至解碼和耳放的電源線都會改變音質,別忘了還有種東西叫濾波插座和再生電源。你仿佛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盡頭。
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計算價格,因為一條線的價格可能從2k到200k不等,你沒看錯,是200k,這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就按中檔的算吧。大烏託邦28k,一套和弦的數字轉盤+解碼+耳放200k,一條usb線6k,一對信號線10k,三條電源線30k,一個濾波排插6k,再生電源鄙人也不甚了解,就免了,總計280k。
最殘忍的總是時間,不知不覺你已經到了不惑之年,漸漸跟不上年輕一代和器材更新的腳步。
就我剛開始玩耳機的年代,大概是09年到10年的時候,還沒有那麼多選擇,高端耳機市場無非就是森海塞爾,鐵三角少數幾家公司,現在新的廠家層出不窮,無論是國產還是國外品牌。我去年曾有半年左右沒有關注耳機市場,沒想到一回來就看到qdc和黑黃鸝風生水起,大殺四方。
你發覺自己已經折騰不動了,便想要化繁為簡,怎麼做呢?大概森海塞爾的頂級經典靜電系統奧菲斯二代是最好的選擇,頂級音質,在德國用大理石打造的奢華工藝,一言以蔽之——無敵。花費,428k。
當然這一步一定是所有耳機發燒友的夢想,但是想實現還是相當有難度,諸君請努力吧!
讓我們粗略地算一下:
入燒1.5k,
進階2.5k,
第一條旗艦+中端播放器10k,
第一條旗艦定製+旗艦播放器28k,
初次上臺22k,
高端臺機系統55k,
高端靜電系統35k
總計:154k,(大部分人將會在這兒止步)
頂級臺機系統280k,
頂級靜電系統428k,(會到這兩步的只有極少數土豪及樂於折騰的人)。
當然,我的文章就在這兒止步了,在耳機之上是遙不可及的音箱系統。別以為商店裡買的幾千塊的藍牙音響就不錯了,幾乎所有的藍牙音響和有源音箱都只是玩具而已,真正的無源音箱,那還真是10w以下聽個響。
看到這兒,你正準備合上電腦,打開臺機,戴上耳機安靜地聽上那麼一會兒,正好手機鈴聲響起。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年輕的聲音,仿佛當年的自己,讓你無法拒絕,問道:「大哥,有啥好耳機給推薦個不?別太貴就好。」
你想了一會兒,心中突然有了答案,於是會心一笑,拋出了那三個你也曾聽過無數遍的問題。
你一般都聽什麼類型的歌呀?你有什麼喜歡的牌子嗎?你預算多少?
∣用心·分享·聆聽·態度∣
Earphones & Chatting
耳機與雜談
不止談耳機
長按,識別二維碼,一起發燒。
合作請聯繫微信
10023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