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又名盧桔,枇杷因葉子的形狀與樂器琵琶相似而得名。與其他水果的不用之處在於:枇杷是在秋天或初冬開花;至春天至初夏時,果實成熟,所以又被稱作「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
枇杷
枇杷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營養素。其中胡蘿蔔素的含量尤為豐富,僅次於杏和芒果,在水果界排名第三。其功效包括:
(1)潤肺止渴:清肺生津止渴。枇杷歷來是當作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喘的良藥,用於治療肺熱和咳嗽、久咳不愈、咽幹口渴及胃氣不足等病症;
(2)預防流感:因富含上述的多種營養素,能夠有效地補充身體的營養成分,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能起到防止流感的作用;
(3)調理脾胃:枇杷葉歸肺、胃經,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等功效,有抗感染、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利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鎮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前一段時間,因在治療流感有特效而走紅美國,被譽為「神秘東方液體」的川貝枇杷膏,便是主要以枇杷葉、川貝母製作而成的。
川貝枇杷膏
此外,枇杷的花、核也可入藥,可以說渾身上下是寶:
枇杷花:除了富含硒、鋅、鎂、鈣、鐵等礦物質,還含有類黃酮、類胡蘿蔔素、酚酸類及胺基酸等生物活性成分。《本草綱目》中記載枇杷花具有「止渴下氣、利肺、止吐逆、去上焦熱、潤五臟」等功效,枇杷花龍骨湯止咳,確實有效;枇杷核:性味苦、寒、平,入腎、肺、肝和脾經,含苦杏仁苷、胺基酸、脂肪酸和游離的氫氰酸等,其中含有氰甙類物質,與水分解後有一定毒性,故不宜食用。需要經過特殊炮製,去掉大部分毒素後才能入藥。
枇杷花
不過,枇杷「味甘,寒,無毒。」《隨息居飲食譜》中也提及:「多食助溼生痰,脾虛滑洩者忌之。」是說多吃枇杷容易生痰;其次,其屬於性寒之物,對於脾虛便溏(大便不成形狀)者,不宜多吃 ,不然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