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食罐是我國瓷器歷史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上千年觀賞鳥飼養史裡讓養鳥人津津樂道的一個配件。看似不起眼的鳥食罐,背後卻涵蓋了不同朝代中的圖騰文化、工藝特點和不同鳥兒的飲食習慣。
鳥食罐的背後是我國古代養鳥文化中,體現人們智慧和審美的重要縮影。養鳥的朋友都知道一個道理:好鳥配佳籠,所謂的佳籠,不僅有籠鉤、蓋板、跳槓這些配件,還有重要的「食罐」。靛頦五件套,繡眼三件套都是什麼?鳥食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鳥搭配不同鳥食罐的原理是什麼?看似不起眼的鳥食罐背後卻有很多快要失傳的用法,今天小編就帶各位走進《鳥食罐背後的秘密》。
縱觀中國養鳥史,瓷器食罐是如何興起的?了解下古代「致用」的器物設計規則
中國的鳥文化,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從出土的青銅器、玉器和甲骨文中就常見「鳥圖騰」可以知道,當初人們崇尚鳥兒,是充滿了對自然的敬重和未知事物的憧憬。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徵服速度飛速前進,從最開始對鳥的崇拜和敬畏,轉化到對鳥的馴養和觀賞。尤其進入唐宋以後,社會發展迅速,鳥形象逐步融入了娛樂當中,成了人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白居易《鳥》
中國在唐朝開始就具備了豐富的鳥馴養和飼養知識,鳥兒一開始是皇宮貴胄賞樂之用,所以與鳥有關的所有用品,無不體現著講究和高貴。到了清朝時期,鳥兒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開始了井噴似的發展。
無論是閒來無事提籠架鳥閒談於茶館酒肆,還是獨自陶醉於院裡的鳥鳴,但凡有雅好之人都源於他們悠然自得的人生態度和寄情於花香鳥鳴的閒散悠然。
隨著漢代鳥文化的起源,我們開始流行了六種常規的鳥食罐的材質:
木質骨質竹製牙質瓷質金屬其中骨質和牙質的鳥食罐多為牛骨虎骨和象牙,屬於貴族專用,並未普及民家。瓷質鳥食罐,憑藉其優秀的可塑性、抗氧化性和低廉的製作成本、適中的重量,成為了流傳最廣的鳥食罐。所以現在優秀的常見鳥食罐皆為瓷質。
到了現代,不鏽鋼、玻璃和塑料材質也被生產出來,除了不鏽鋼食罐在飼養鸚鵡時常見,其他材料則不被講究的養鳥人所接受。
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要是高品質的瓷質鳥食罐。鳥食罐顧名思義,是鳥兒飲食的工具,一般的鳥兒,有一個水罐和食罐即可滿足日常使用,這就是所謂的「鳥食罐兩件套」。可實際上,給你的愛鳥搭配鳥食罐可不是這麼簡單,鳥食罐有兩件套、三件套、五件套,還有陶瓷浴缸,每一種食罐套裝又與其中所放的糧食類別分成不同種類,也會依據其外形區分不同用途。
那麼哪些食罐是放乾料?哪些食罐是放溼料?鼓腰型食罐高低不同對應哪些不同的鳥兒?蔬菜罐和蟲罐又有什麼區別?下面就為鳥友們進行最細緻的鳥食罐講解。
全種類鳥食罐的解析,附帶不同鳥兒的食罐搭配原理
鳥食罐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飲食,那麼就不得不提到鳥兒要食用什麼食物?籠養觀賞鳥涉及到的飲食有:
水源(飲用水源並非洗澡水源),對應水罐。乾料,對應乾料罐。溼料,對應溼料罐。蟲,對應昆蟲罐。果蔬,對應果叉和菜罐。從作用上來說鳥食罐分為以上5種,從外型上來說鳥食罐又分為:圓筒型、方形、鼓腰型、雞心型、缽型、瓜形、瓶型、水盂型和橫向竹節型雙罐。
而這五件套鳥食罐,對應的正是鳥兒的五種飲食需求,注意:浴缸和沙杯不在傳統五件套之中。接下來我們一一介紹。
1.乾料罐。又叫粟米罐。主要用來放置穀物類乾料,如穀子、小米、蘇子、菜籽等,或穀物的乾粉。長喙部的鳥兒,乾料罐一般為深鼓腰形狀,短喙部為矮腰或者方、圓型。例如畫眉的食罐是高腰的,而繡眼鳥、柳鶯的食罐可以用矮腰的或乾脆用小方罐。
2.飲水罐。飲水罐提供飲水並非洗澡用(有額外配置的浴盆此文不做詳細介紹)。一般的鳥兒用鼓腰型高罐,為了防止繡眼鳥出現掉眼圈的現象(因為繡眼經常把頭放進水杯洗頭),所以繡眼鳥的飲水罐則用水瓶狀或水盂狀代替。最基礎的配置就是食罐+水罐,就可以足夠鳥兒維持生命。可是我們的鳥文化可絕對不局限於此。
3.溼料罐。又叫溼料盆。這種食罐的出現,是為了滿足鳥兒食用溼料的需求,多為碟式或缽式。溼料碟當初是為了麻鳥(雛鳥)短喙時食用人造鳥糧,例如蛋炒米和乾粉狀鳥食和水調和後食用。待麻鳥長成後,溼料碟可以去掉,也可以用來繼續在換羽期、發情期補充額外的營養用。溼料罐可大可小,下圖是小溼料罐,還有碟狀溼料盆,待麻鳥長大後也可以用來代替浴盆使用。
4.蔬菜罐。鳥兒對蔬菜和水果有需求,水果的餵食使用果叉,而蔬菜的位餵食講究用菜罐。菜罐的形狀最原始為瓶狀,它的形狀像一個小花瓶,所以又叫「花插」。把蔬菜插到菜罐中,罐內放水保持蔬菜的新鮮度。菜罐和其他食罐最明顯的區別是比其他罐要細要高,更方便存水和插入青菜。下圖中中間的食罐就是一個古典的菜罐。
5.蟲罐。蟲罐是部分鳥兒必備的一種食罐,尤其靛頦、畫眉、貝子對蟲罐需求最高。蟲罐的外形和食罐相似,可能鼓腰的弧度更大一些,防止蟲子逃出。古時也有很多元寶型蟲罐,但是漸漸失傳了。
畫眉這種有戲水習慣的鳥,以前也會有配置戲水罐代替浴盆,百靈可能會放置一個沙罐。但實際上,戲水罐和沙罐並非傳統五件套之內的物品。我們了解了常規鳥兒的五件套都是什麼,那麼我們就要學會為自己的鳥兒配置最傳統最符合鳥兒需求的食罐。
給鳥兒配置食罐,遵循什麼原理?想準確給鳥兒配置食罐,鳥友們要充分了解鳥兒的習性和飲食需求。給鳥兒搭配鳥食罐是傳統養鳥生活裡非常有門道的一個學問,鳥文化最盛行的時期,往往茶樓的鳥迷們看一眼對方的食罐配置,就能基本猜到這張籠裡飼養的是什麼鳥。比如五件套單跳槓的籠,裡面是一隻靛頦;五件套雙跳槓,可能是一隻貝子;三件套官印籠,養的是繡眼等等。
隨著傳統鳥文化的流失,現在已經沒有人去為了鳥搭配一套合適的食罐了。曾經的鳥中貴族靛頦,之所以配置五件套是因為靛頦從來都是富養,而現在靛頦已經少有人飼養了(禁止個人飼養),即使飼養,也用三件套代替傳統五件套了。以前餵鳥是看不上自動餵食器這種東西的,但現在很多塑料材質的自動餵食罐也慢慢被人們接受了。尤其是鸚鵡飼養人群增多,不鏽鋼矮食罐變得流行起來了。
不過我們也不妨了解一些最傳統的鳥食罐配置方法。
長直喙配高腰食罐。以畫眉紅子黃雀為例,這種鳥兒的乾料食罐往往採用高3cm肚直徑4cm以上的鼓腰食罐,而小型鸚鵡,繡眼,柳鶯主食罐高度一般為2.5cm以下。水罐同理。多件套什麼時候用?養富貴鳥或者大籠子。靛頦是富貴鳥中的代表,這類鳥食性複雜飼養難度較高,罐的種類便需要多配置一些。或者畫眉大籠,也可以配置五件套,雖然繡眼從道理上來說也需要多件套,但繡眼籠很少見配置五件套的原因是籠子略顯擁擠,影響美觀,所以以三件套為多。蟲叉大多數時候能替代蟲罐。手持蟲叉餵鳥,觀賞其食蟲也是一種樂趣,所以蟲叉很多時候可以代替蟲罐。對於百靈、畫眉這種需要吃蟲但需求不高的鳥兒,就可以用蟲叉代替蟲罐。對於黃雀這這種穀物為主的鳥兒,則對蟲罐沒有必須要求,但最好配置個菜罐。鼓腰縮口式和垂直式的區別。鼓腰食罐最明顯特徵是上口和下底小於腰部,這類食罐要配置給八哥、鷯哥這種愛刨食的鳥兒,用作粒料罐或蛋米罐使用,防止淘食。吃飯安靜的鳥兒,就可以用垂直的圓杯形狀。
總結:瓷質鳥食罐的造型結構和功能性關係
我國古代設計思維講究的「天時地利人和物宜工巧」在鳥食罐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南齊的繪畫理論名著《六法論》,就提出了「應物象形」這個設計觀念,這些都共同構建了我國器物設計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
古時南北的材料和工藝也不同,宋朝時,南方以龍泉和青白瓷窯係為主,所以在鼓腰式的鳥食罐上會留下明顯的拼接狀痕跡;北方以磁州系窯為主,不見拼接痕跡。
還有設計巧妙的形狀,例如上圖竹節狀的雙罐結構,不僅容量大而且滿足兩隻鳥兒同時進食的需求。
從上一章節我們也可以知道,鳥食罐是我國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內涵豐富多變,蘊含著人們對鳥兒的嚮往和喜愛,也蘊藏著古人的智慧和審美。林林總總的鳥食罐外形、大小,都是在儘可能得適應鳥兒的飲食葷素需求,適應鳥兒的體型、大小、喙部結構。只不過這種文化在如今,已經慢慢淡化。
課外知識:鳥食罐的固定方式,為何用鑲嵌代替了系環?
最原始的鳥食罐,用的是系環的固定方式來實現食罐和籠具的銜接。鳥食罐一般會在一側燒制兩個大小相等的圓形結扣,再用絲繩綁到籠絲上。這種設計的優勢是可以適用於各種籠絲間距的籠具,現在也有少量這種固定方式。
但結扣的燒制在製作和使用過程中,並不堅固耐用,所以後來便更多採取鑲嵌的工藝,藉助杯託來調整高度,用木質或竹質嵌板來固定食罐。這樣的優勢是堅固耐用,更為美觀。缺點是要根據不用的籠絲間距選擇不同型號的嵌板和杯託,一定要嚴絲合縫才可以。
鳥食罐的產生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囊括了各個時期、山水人物、瑞獸花鳥,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小食罐,背後卻映照著我國綿長的養鳥歷史,凝聚了先人的高超手藝和智慧,體現了人們對鳥兒「愛屋及烏」的喜愛和人文關懷,實在是讓後人驚嘆。
這也難怪,當大多數鳥兒變成保護動物不能被飼養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鳥類玩家開始轉向了「玩籠子」,其實也是一個好現象:即能保留傳統的文化,又能保護生態。
更多觀賞鳥歷史和飼養知識,歡迎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