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材料》:為了提高電池性能而意外發現稀有玻璃態金屬

2020-12-20 量子認知

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的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探索如何提高電池性能的研究中,意外發現了一種稀有的玻璃態金屬。這一驚人的發現,可能為更好的電池、更快的催化劑和其他材料科學的飛躍打開了大門。該最新發現研究結果論文,題為:「用於高性能可充電鋰電池的玻璃鋰金屬陽極」,發表在今天的《自然·材料》雜誌上。

論文第一作者為華人學者Xuefeng Wang,論文作者中還包括其他9位華人學者。如圖所示為了提高電池性能而發現的稀有玻璃態金屬,該項新的研究描述了在電池充電過程中沉積在電極(黃色)上的納米結構鋰原子(藍色)的演變。

研究團隊仔細研究了鋰的最早充電階段,並了解到緩慢的低能充電會導致電極以無序的方式收集原子,從而改善了充電行為。過去從來沒有觀察到這種非晶態的「玻璃狀」鋰,傳統上很難形成這種非晶態金屬。

研究結果提出了微調充電方法的策略,以延長電池壽命,並且更有趣的是,為其他應用指出了製造玻璃狀金屬的新途徑。

充電已知,得到未知

鋰金屬是高能可充電電池的優選陽極。然而,在原子水平上還不清楚充電過程(將鋰原子沉積到陽極表面)。鋰原子沉積到陽極上的方式可能在一個充電循環到另一個充電循環之間變化,從而導致充電不穩定和電池壽命縮短。

研究小組想知道,充電方式是否受到前幾個原子最早的聚集的影響,這一過程稱為成核。該論文主導作者之一、愛達荷國家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戈拉克·帕瓦爾(Gorakh Pawar)說:「最初的成核作用可能會影響電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看著鋰胚胎形成

研究人員將強大的電子顯微鏡中的圖像和分析與液氮冷卻和計算機建模相結合。低溫電子顯微鏡使他們能夠看到鋰金屬「胚胎」的產生,並且計算機模擬有助於解釋他們所看到的。

特別是,他們發現某些條件會產生結構化程度較低的鋰,該鋰為非晶態(如玻璃)而不是晶體(如金剛石)。

論文主導作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納米工程教授、新加坡華裔學者、孟英(Ying Shirley Meng)表示:「這項工作展示了低溫成像發現材料科學新現象的能力,」成像和光譜數據常常令人費解。 「真正的團隊合作使我們能夠自信地解釋實驗數據,因為計算模型有助於破譯複雜性。」

她領導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開創性的低溫顯微鏡研究,是聖地牙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可持續能源與能源中心以及材料發現與設計研究所的所長。

如玻璃似透亮的驚喜

以前從未觀察到純的非晶態元素金屬,它們極難生產,因此通常需要金屬混合物(合金)以實現「玻璃狀」結構,從而賦予材料強大的性能。

在充電過程中,玻璃狀鋰胚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更有可能保持非晶態。在研究哪種條件有利於玻璃狀成核時,研究團隊再次感到驚訝。

帕瓦爾說,「我們可以在非常溫和的條件下以非常慢的充電速率製造非晶態金屬,」 「這實在是很令人驚訝。」

這樣的結果是違反直覺的,因為過去專家普遍認為緩慢的沉積速率將使原子能夠找到有序的結晶鋰。然而,建模工作解釋了反應動力學如何驅動玻璃狀形成。該團隊通過創造出玻璃狀的四種反應性金屬來證實這些發現,這些反應性金屬對電池應用具有相當前景。

該研究結果將幫助實現Battery500聯盟的目標,Battery500聯盟,英語:Battery500 consortium,是由美國能源部資助的一項研究計劃。該聯盟旨在開發商業上可行的電動汽車電池,其電池級比能為500 Wh/kg。另外,這種新的認知可能會導致更有效的金屬催化劑、更堅固的金屬塗層以及可從玻璃態金屬中受益的其他許多應用。

參考:Xuefeng Wang et al. Glassy Li metal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29-1量子認知 | 簡介科技新知識,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InfoMat:巧用應力,點「石」成「金」應力調控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相變
    稀有金屬由於其優越的催化性能與穩定性,一直以來都是電催化領域的熱門研究對象。然而,若想實現燃料電池等新能源裝置的大規模應用,稀有金屬的活性仍需要被進一步提高。最近,稀有金屬納米材料的相位調節成為了納米工程中的研究熱點。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目前, 國內外研究者採用歧化反應、複合化、預鋰化和多孔化等手段對SiOx基負極材料進行改性研究, 對提高材料的循環性能、首次庫倫效率和倍率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2.2.2.1 歧化處理 利用SiOx歧化反應改變材料內部的結構, 提高循環性能。
  • 物理所發現金屬冰川玻璃
    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具有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非晶合金的形成液體屬於簡單原子體系,近年來,該體系中有關液液相變的工作常被報導,但缺乏對液液相變產物——金屬冰川玻璃態的研究。一些研究認為它具有「超穩定」性質,也有研究認為這是納米晶效應。
  • 從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解析鋰電池低溫性能改善
    另外,軟碳或硬碳材料的層間距比石墨大,在負極上包覆一層軟碳或硬碳材料有利於鋰離子的擴散,降低SEI膜阻抗,從而提高電池的低溫性能。通過少量Ag的表面包覆提高了負極材料的導電性,使其在低溫下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Li等開發的Fe/Fe3C-CNF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溫性能,在-5°C循環55周後仍保持250mAh·g-1的容量。
  • 金屬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
    金屬材料一般按其化學性質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1)黑色金屬以鐵或以鐵為主而形成的物質,稱為黑色金屬。它包括碳素鋼、合金鋼和鑄鐵等。(2)有色金屬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稱為有色金屬。按照它們的特性不同,又可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和放射性金屬等。
  • 技術:異質結電池商用TCOs:優化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與當今廣泛使用的鈍化發射極和背接觸(PERC)電池技術相比,SHJ太陽能電池的一個關鍵差異點是使用了透明導電氧化物(TCO),這種材料給電池性能和成本帶來了挑戰,但也帶來了機遇。 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並展示使用直流濺射沉積TCOs以降低成本並提高電池效率的潛力。
  • 星際戰甲新手玩家為不認識材料而發愁,材料掉落物品圖片送給你
    而經常「肝」的小夥伴都知道,有時可能為了某個東西刷個幾天幾夜,這都是常有的事,遊戲前期很多新手玩家對於遊戲中的材料知道在哪刷,但是卻不知道長什麼樣,以至於很多時候因為不認識導致擦肩而過,只能重新再刷一遍。下面小夥伴們就不用擔心這些事了,小編專門將遊戲中常見的材料掉落物品整理髮布出來,就是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新手玩家,讓他們在刷材料的途中不再錯過。
  • 北京大學侯仰龍團隊Nano Energy:鋰金屬部分合金化製備穩定鋰金屬負極
    與初始鋰不同,Li/C/Sn複合負極表面可以觀察到嵌在鋰金屬中的一些鋰合金顆粒。EDS元素分析表明C和Sn均勻分布(圖h)。鋰金屬的沉積和脫出不均勻是導致多次循環後鋰枝晶生長的主要原因。而鋰在鋰合金中處於離子態,它可以誘導鋰金屬的沉積,減少鋰的枝晶。因此,在改性鋰金屬負極中,LixC和LiySn合金的存在可以促進鋰金屬的均勻沉積,抑制鋰枝晶生長。
  • 北理工《AM》:精巧設計,大幅提升鈉離子電池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對材料的微觀結構精心設計,巧妙地在二硫化鎢納米棒上複合硫化鋅以形成硫空位和異質結結構,大幅提高了材料在鈉離子電池(SIBs)中的離子擴散能力,從而在極大電流密度下也表現出較高的容量和循環穩定性。該研究為後續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發提供了良好的設計思路。
  • 玻璃纖維是什麼材料 玻璃纖維英文怎麼寫
    玻璃纖維(英文原名為:glass fiber或fiberglass )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製造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米個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 1/20-1/5 ,每束纖維原絲都由數百根甚至上千根單絲組成。
  • 玻璃房頂選擇什麼材料比較好?
    大面積天井上加蓋各種形式和顏色的玻璃採光頂,構成一個不受氣候影響的室內玻璃頂空間,人們不僅能享受自然光照射,又能觀望晴空,因此倍受市場歡迎。玻璃作為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要使它作為屋面或屋頂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這就涉及到玻璃的分類及選擇問題。對於不同的建築物,其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那麼,玻璃房頂選擇什麼材料比較好?
  • CSP推出輕量化多材料電池外殼 比鋼製電池盒輕15%
    我們可以減輕重量,同時提高耐久性和乘車安全,這些都是自動駕駛、聯網和電動汽車的關鍵功能。」該中心利用全新蜂窩製造工藝,生產超輕質A級面板。這是一種夾層複合材料,含有輕質蜂窩核心,用天然纖維、玻璃纖維或碳纖維外皮包覆,並用PUR樹脂接合。通過這一成型工藝,有可能形成複雜形狀和鋒利邊緣,提供重量很低但硬度很高的面板。
  • 手把手帶你認識鋰離子電池
    作為電池技術的一種,鋰離子電池的相關理論研究,近年來也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材料、配方、工藝等方面,也就是如何提高產業化的程度,研究出性能更優異的鋰離子電池(存儲能量更多,用的更久)。
  • 視頻|中國稀有稀土新材料應用論壇開幕——鏈條聚力期待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0月17日,2020年中國稀有稀土新材料應用論壇在淄博開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健就稀有稀土新材料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提出三點建議。他建議加強稀有稀土新材料基礎理論研究,提高稀有稀土新材料國產化替代和應用水平,促進稀有稀土新材料上下遊的協同與合作。希望通過該論壇的召開,能夠促進科研院所與上下遊企業的交流與合作。
  • 科學家意外發現靠吃金屬為生的細菌,其生命體如何形成?人類未知
    科學家發現一種細菌會從金屬中攝取熱量並進食,因為他們懷疑它們存在了一百多年,但從未證明過。現在,來自加州理工學院(或加州理工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在進行不相關的實驗後,使用一種類似粉筆的類型的錳(一種常見的化學元素)意外地發現了這種細菌。
  • Advanced Materials: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有機檸檬-硫
    目前,基於鎳和鈷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低(小於250 mAh g-1), 同時鎳和鈷資源緊缺,環境毒性較大,因此傳統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和環境毒性大等缺點
  • 動力電池的無鈷化思考
    1)鈷元素對於三元材料動力學性能的增益無論是脫韁野馬還是鋼鐵洪流,人們對快的概念都會有一個普適的評判標準:速度。用戶們對於電動汽車的考量也是基於速度:充電速度、加速度、啟動速度、最高時速等等,而從主機廠的需求逐步滴定到電芯廠後,電池的一個指標脫穎而出:功率性能。
  • 有機高分子材料具有的特點及其發展!
    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簡稱高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又稱高聚物,與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並稱三大材料。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以下特點: (1)力學性能:比強度高,韌性高,耐疲勞性好,但易應力鬆弛和蠕變。(2)反應性:大多數是惰性的,耐腐蝕,但粘連時要表面處理,加聚合物共混時需要表面處理,另外,有的高分子材料容易吸收紫外線或紅外線及可見光發生降解。
  • 8種常見金屬材料及其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從最初簡單的解碼傳輸,到後來在複雜的現代通訊應用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種具有延展性、橘紅色的金屬一路伴隨著我們發展進步。銅是一種優良的導電體,其導電性能僅次於銀。從人們利用金屬材料的時間歷史這一點來說,銅則是僅次於金的為人類利用最悠久的金屬。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銅礦很容易開採,而且銅業比較容易從銅礦中分離出來。
  • 第二節 金屬材料
    Al65Cu23Fel2是二十世紀發現的幾百種擬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優良物理性能。汞合金補牙材料中除了水銀外,還有鋅、錫、銅等金屬。,鋁礦很難還原B.銅礦顏色較深,易發現;鋁礦顏色較淺,不易發現C.礦石在地下埋藏,銅礦最淺,容易開發,鋁礦埋得深,難開發D.銅比鋁相對原子質量大12.碲鋅鎘(Te—Zn—Cd)晶體可以用於製造紅外探測器的基礎材料,下列有關它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它是由Te、Z n、Cd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無固定的熔沸點 B.它易導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