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類金剛石碳膜的應力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索比光伏網訊:類金剛石薄膜材料(diamond-like carbon,簡稱DLC)作為一類非晶碳膜材料的統稱,主要由sp3 鍵(金剛石相)和sp2 鍵(石墨相)的三維交叉網絡混合而成,依製備方法不同可含有一定量氫,具有高硬度、低摩擦係數、高紅外透光性、良好化學惰性和生物相容性等諸多優異性能,在海洋、航空航天、生物醫用、微機電、汽車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
說說真應力真應變
在《材料力學》中,應力和應變分別定義為:單位面積上的內力和單位長度的改變量(應變僅以線應變為例),以衡量構件所能承受的內力及其發生變形的能力,用公式表示分別為 假設有A和B兩種材料,用材料A做成直徑20mm的圓棒試樣,材料B做成直徑為10mm的圓棒試樣,材料A在50kN的拉力下被拉斷,材料B在45kN 拉力下被拉斷,但我們並不能說材料A的承載能力就比材料B的承載能力高,但是求其最大應力可得
-
一文帶你搞懂應力集中
構件中產生應力集中的原因主要有:(1) 截面的急劇變化。如:構件中的油孔、鍵槽、缺口、臺階等。(2) 受集中力作用。如:齒輪輪齒之間的接觸點,火車車輪與鋼軌的接觸點等。(3) 材料本身的不連續性。如材料中的夾雜、氣孔等。
-
「彈」然自若的智能新金屬
獨闢蹊徑 喜獲突破人工智慧的發展,對金屬材料也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智能金屬材料成為國際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受制於合金中的金屬鍵作用及線缺陷的易動性,傳統金屬材料的彈性極限一般不會超過1%。研究發現,這種奇異的零滯後彈性形變的起源不同於傳統應力誘發的馬氏體相變晶格突變機制,其宏觀彈性形變來自於應力作用下的晶格連續畸變。其產生的物理機制源於一種新型的「原子尺度的有序無序糾纏結構態」所導致的微觀連續相變,而這種新型無滯後超高彈性就是一種「超臨界彈性」。
-
寬禁帶半導體材料SiC和GaN 的研究現狀
在接近平衡態的條件下,當退火溫度分別為1200℃和2000℃時,3C-SiC 會發生相變,部分轉變為6H-SiC 和4H-SiC,其中3 種晶型的鍵能大小順序為3C-SiC<6H-SiC< 4H-SiC,鍵能越小越不穩定,在外界條件影響下越容易發生相變。所以,通過改變外界條件,3C-SiC 可以發生相轉變,變成其他晶型。
-
計算疲勞時要不要考慮壓應力?
我們先來看看ASM international(世界上最大的以材料為中心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協會)是怎麼說的:疲勞是漸進的、局部的、永久性的一種結構變化,這種變化發生在承受波動的應力和應變的材料中,這些應力和應變可能會在足夠數量的循環次數後導致裂紋或斷裂。
-
正應力與剪應力悽美愛情故事
正應力在前,剪應力默默跟著。在摩爾圓上行走。剪應力很早就知道,在摩爾圓上,有一個地方,剪應力會變為零,它千萬不能去:但是正應力從小的理想,就是為了到一個地方,成為主應力。但是,有件事剪應力一直不知道怎麼開口,因為正應力成主應力的地方,就是剪應力變零的地方。
-
【閒扯】金屬材料(九):再結晶
往期連結:【閒扯】金屬材料(一):相和組織【閒扯
-
Nature Communications:局部應力放大引起的下地殼地震成核
Nature Communications:局部應力放大引起的下地殼地震成核陸內地震大多為上地殼的淺源地震,下地殼的地震很少(30-40 km),因為下地殼的巖石變形以緩慢的蠕變為主,但下地殼也可以發生地震,為了解釋這一現象,目前學者們提出的機制包括:因熱逸散導致塑性失穩,脫水反應導致的流體壓力增加或局部應力重新分布
-
這種夢想的「隱形」應力波鬥篷!
它可以很好地引導地面上的應力波,比如爆炸產生的應力波,繞過建築物等物體,使它們「不可觸摸」。儘管對幾十篇關於「彈性動力」隱身的理論論文提出了質疑。但喬治亞理工學院的這項新研究作者並不認為土木工程師應該完全放棄它,而僅僅是放棄理想隱身衣的想法。有限的遮蓋仍然可以為建築物增加一定程度的保護,特別是對地震中常見的一些應力波。
-
材料頂刊: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
磁性材料是發電、輸電、能源轉換和信息等電力電子產業的核心材料。提高磁性材料的飽和磁化強度和軟磁性能可促進器件向小型化、安靜化、高效化和低能耗化方向發展。近日,香港城市大學劉錦川院士、王安定研究員和新疆大學李強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種新的納米晶合金設計和結構調控概念,即設計不含促進形核和抑制擴散元素的新型合金,通過在臨界冷卻速率下快淬預製高密度的形核點,並通過類金屬瞬態富集界面以細化晶粒,獲得了均勻細密的納米晶結構。作者通過巧妙設計,僅以4.6wt.
-
合金材料的「慢性殺手」,破壞力驚人,飛機上這些部位一定要注意!
應力腐蝕,也稱為應力腐蝕開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SC)一般是指受到拉伸應力作用的金屬材料在某些特定的介質中,由於腐蝕介質和應力的協同作用而產生滯後開裂或滯後斷裂的現象。
-
進展|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
現代微電子器件不僅要求這些超薄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透光性,還要求它們能夠具有更為豐富的物理特性,例如磁性、熱電性、延展性和抗腐蝕性等,為設計下一代移動智能多功能器件提供備選材料。過渡金屬氮化鉻(CrN)就是集這些優良物性於一身的理想材料之一。在室溫下,CrN塊材呈現金屬性,其載流子濃度約為1020cm-3,遷移率約為100cm2·V-1·s-1。
-
機械工程師須熟知的材料性能
從屈服點到抗拉強度之間的塑性變形又叫應力硬化,抗拉強度之後的變形因為是不均勻變形,所以叫縮頸。圖5:應力應變區域及階段圖,藍色區域是彈性變形區域,黃色區域是塑性變形區域。變形過程依次經過:比例極限A(胡克定律適用於此點之前的變形),彈性極限B/屈服點,低屈服點C,抗拉強度D,斷裂點E。
-
液態金屬技術:合成更好的壓電材料!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壓電效應是指對壓電材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電位差(正壓電效應);反之施加電壓,則產生機械應力(逆壓電效應)。通過壓電材料,我們可以利用機械形變產生電場,也可以利用電場產生機械形變,它為機械能與電能之間相互轉化提供了一種途徑。
-
第四類結構材料問世?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纖維素基結構材料,性能遠...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結構材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常見的金屬、陶瓷和聚合物基結構材料都有明顯的優勢和缺點。作為結構材料使用的CNFP的每一個性能指標均接近甚至高於金屬、陶瓷和聚合物材料中的最高值。因此在Ashby相圖中呈現出第四類結構材料的特性。研究結果顯示CNFP優異的綜合性能來源於其內部的多級微納結構以及纖維素纖維之間強的氫鍵作用。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對纖維素凝膠進行預處理,使纖維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強之後,CNFP的強度和韌性還可以進一步增強。
-
手機納米注塑的十條軍規!老闆掌握了不虧
和普通注塑不同,納米注塑注射壓力較高、注塑時間較短、流動行程長,而且還需要和金屬件結合;在納米注塑過程中,這些相關參數就需要更加重視了,下面列出十條軍規,歡迎在留言處補充!圖:手機金屬外殼納米注塑 軍規1:
-
透水螢光石地面_上海石跨新材料
透水螢光石地面,上海石跨新材料,上海石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憑藉領先的技術能力和多年的行業經驗,依託專業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及一批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幹和優秀的施工隊伍,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道路鋪裝服務,在公司成立以來為850家客戶提供施工材料及鋪裝服務,以良好的商業信譽,完善的服務以及身後的技術力量,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
《自然·材料》:為了提高電池性能而意外發現稀有玻璃態金屬
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 )的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在探索如何提高電池性能的研究中,意外發現了一種稀有的玻璃態金屬。這一驚人的發現,可能為更好的電池、更快的催化劑和其他材料科學的飛躍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