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

2020-12-20 中科院物理所

超薄導電材料在透明顯示、柔性電子皮膚、可穿戴光伏器件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是應用材料領域爭相角逐的前沿領域。現代微電子器件不僅要求這些超薄材料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透光性,還要求它們能夠具有更為豐富的物理特性,例如磁性、熱電性、延展性和抗腐蝕性等,為設計下一代移動智能多功能器件提供備選材料。過渡金屬氮化鉻(CrN)就是集這些優良物性於一身的理想材料之一。在室溫下,CrN塊材呈現金屬性,其載流子濃度約為1020cm-3,遷移率約為100cm2·V-1·s-1。當溫度低於10℃時,CrN的晶體結構從立方相轉變為斜方相,其磁基態也將從順磁性轉變為反鐵磁性,同時伴隨著電阻率突變。CrN這種天然的反鐵磁金屬性使其既沒有雜散場,也不易受外磁場幹擾,能夠用於製備超快、保密、高密度和低能耗磁存儲器件。然而,長久以來,製備高結晶質量和化學組分均一的氮化鉻單晶塊材和薄膜卻極具挑戰性。一方面,氮化鉻單晶的合成普遍需要超高溫和超高壓的極端環境。另一方面,氮空位和氧摻雜都將對氮化鉻薄膜材料的物理特性造成巨大影響。因此,多年來,對於氮化鉻薄膜到底是金屬相還是絕緣相,是順磁相還是反鐵磁相,一直是國際上爭議的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金橋在郭爾佳特聘研究員的指導下,與金奎娟研究員、谷林研究員、朱濤研究員以及南方科技大學的王善民助理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楊洪新研究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活性氮原子源輔助的脈衝雷射沉積技術成功製備了準確化學配比的高結晶質量的CrN薄膜。單原胞層厚度的CrN的高分辨掃描透射電鏡圖和單晶X射線衍射結果均表明製備的CrN薄膜具有極高的結晶質量(圖1)。X射線吸收譜也證實了CrN中的Cr離子保持+3價,沒有探測到氮空位,具有準確化學計量比。研究團隊利用磁交換偏置和極化中子反射技術測量了Ta/Co/CrN多層膜,證實了CrN薄膜保持其反鐵磁特性。進一步的研究結果表明,與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普遍在5至6原胞層出現電子態轉變不同,CrN超薄膜在厚度小於30原胞層時才會發生金屬—絕緣體相變,同時伴隨著CrN晶胞體積增加、原子密度和載流子濃度急劇下降(圖2)。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團隊發現單原胞層厚度的CrN薄膜仍然呈現出電阻率為1Ω·cm的良好導電性。該導電薄膜的厚度遠遠低於絕大多數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的臨界厚度,為該材料在製備透明導電電極方面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1. 超薄CrN單晶薄膜的結構和磁性表徵。(a)CrN晶體結構示意圖。(b)單原胞層CrN薄膜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圖。50原胞層CrN薄膜的(c)X射線衍射曲線和(d)倒易空間矢量圖。(e)Ta/Co/CrN多層膜的極化中子反射譜。(f)Ta/Co/CrN多層膜的密度和磁性隨薄膜厚度的分布圖。

2. CrN的電輸運特性隨厚度的變化規律。(a)厚度從1至500原胞層CrN薄膜的電阻率隨溫度的變化規律。(b)聶耳溫度隨薄膜厚度的變化關係。(c)不同厚度CrN薄膜的電導率隨T-1/3的變化關係。(d)密度和體積、(e)室溫電阻率、(f)遷移率和載流子濃度隨CrN薄膜厚度的變化規律。

研究團隊系統研究了薄膜與襯底之間的晶格失配應力對CrN電子態的影響。當薄膜承受張應力時,CrN保持良好的金屬性;當對薄膜施加微弱壓應力時,CrN發生金屬—絕緣體轉變,電阻值極劇增加。為了去除襯底應力作用,研究團隊利用水溶性Sr3Al2O6薄膜作為犧牲層,在浸泡水溶液後,CrN單晶薄膜從MgO襯底剝離,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自支撐氮化物超薄層材料(圖3)。該自支撐材料在去除了襯底應力作用後,其電子態從絕緣性恢復為金屬性,說明了本徵應力是誘發電子態轉變的關鍵因素。在實驗上,研究團隊利用X射線線偏振譜(圖4)證明了晶格應力將高效改變晶格場,改變t2g和eg軌道之間的能級劈裂的程度,進而調控CrN中巡遊電子的數量。研究團隊開展的第一性原理計算(圖5)結果表明,CrN的間接能隙隨著薄膜厚度減小和面內應力增加而增大。該變化趨勢與實驗觀測結果完全一致。

3. 20原胞層厚度的自支撐CrN薄膜製備和表徵。(a)自支撐CrN薄膜製備過程示意圖。(b)受應力調製和自支撐CrN薄膜的電阻率-溫度變化曲線。(c)受應力調製和自支撐CrN薄膜的氮K邊和鉻L邊的X射線吸收譜。

4. CrN薄膜中受應力誘導的金屬-絕緣體轉變。(a)隨失配應力變化的室溫電阻率。三種應力狀態下CrN薄膜的(b)X射線吸收譜和(c)X射線線性偏振譜。

5. CrN的能帶結構隨薄膜厚度和面內應力的變化趨勢。(a)4至16原胞層CrN薄膜的能帶結構演化圖。(b)無應力和(c)受2%面內張應力作用的CrN能帶圖。(d)能隙隨CrN厚度的變化關係。(e)無應力和受2%面內張應力的CrN能隙對比。

本研究結果不僅提供了高質量氮化物單晶薄膜的製備方法,而且觀測到氮化物的電子態隨厚度和應力改變的變化趨勢,同時首次獲得了不受襯底應力影響的自支撐氮化物薄膜,為具有相似結構和物性的過渡金屬氮化物薄膜的精細能帶結構預測、宏觀物理特性調控和多功能器件設計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實驗參考。相關內容以「Strain-mediatedhigh conductivity in ultrathin antiferromagnetic metallic nitride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金橋。王善民助理教授、楊洪新研究員、金奎娟研究員和郭爾佳特聘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本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先進材料與結構實驗室張慶華副研究員、谷林研究員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ManuelRoldan博士在高分辨透射電鏡方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工程中心的朱濤研究員在極化中子反射測量方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嘉鷗研究員在X射線吸收譜方面以及鄭州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郭海中教授在輸運測量方面的支持。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2019YFA0308500和2020YFA03091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974390,52025025和52072400)、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Z191100001119112)、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202060)、中國科學院B類先導專項(XDB33030200)等項目的支持。該工作利用的國內大科學裝置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多功能中子反射線站、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W1A和4B9B線站以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14B1線站等。

編輯:前進四

1.

相關焦點

  • 二維本徵鐵磁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東團隊與山西大學、中科院金屬所、長沙理工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一種少數層本徵鐵磁二維半導體中,利用固態門電壓調控手段,實現了電荷與自旋的雙重雙極全電操控
  • 「天河一號」助力相變存儲器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相變隨機存儲器(Phase-change random-access memory,PCRAM)是最成熟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然而商用PCRAM器件在反覆可逆相變操作過程中,Ge2Sb2Te5(GST)材料組分逐步偏析乃至出現較大孔洞,其非晶相具有本徵的電阻值隨時間顯著漂移特性,且在結晶化時亦存在較大的隨機性,致使多數據態存儲操作時各態電阻值波動較大,導致高密度存儲陣列的單元間與單元內反覆多次操作一致性
  • 進展|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2薄膜中的高自旋霍爾電導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
  • 進展|紅外光譜研究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電子關聯導致平帶取得進展
    然而,鐵磁體Co3Sn2S2中的電子間關聯對其外爾半金屬態的具體影響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EX1組諶志國特聘研究員指導碩士研究生徐越山,與西南科技大學趙建洲博士等合作者開展了磁性外爾半金屬Co3Sn2S2中電子關聯效應的紅外光譜研究。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亞穩超硬材料的相變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結構與缺陷研究部陳春林研究員、馬秀良研究員、葉恆強院士與東京大學Yuichi Ikuhara教授、NIMS谷口尚教授等人合作,利用像差校正電子顯微術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纖鋅礦型氮化硼中的缺陷結構及其對材料相變的影響,發現材料中的三維缺陷網絡可顯著提高該亞穩超硬材料的穩定性
  • 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
  • 凝聚態材料中的拓撲相與拓撲相變——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戴希
    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還發現隨著溫度的變化,這一體系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的相變。在相變溫度以上,存在著自由運動的渦旋,從而破壞了超導/超流的長程相位有序;而在相變溫度之下,不同手性的渦旋只能兩兩配對形成束縛態,這時候存在著波函數相位的「準長程序」,也就是說相位關聯隨距離按冪函數而不是指數函數衰減。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三維拓撲絕緣體因其具有新穎的表面拓撲電子態,具有不同尋常的電荷和自旋的輸運性質,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用強雷射電場驅動拓撲表面態中的非線性電子動力學過程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理論研究工作表明,強場驅動的高次諧波的產生過程敏感地依賴拓撲非平庸相,但目前,拓撲態產生高次諧波的實驗現象尚未見報導。
  • 對滷化鉛鈣鈦礦材料的高溫激子態及其捕獲行為的研究
    導讀: 研究發現,激子的輻射和俘獲過程與陷阱態密切相關,並表現出物相依賴行為。對於正交相,激子可以在皮秒量級內被捕獲,而產生強的缺陷態輻射。對於四方相,這一過程是被顯著抑制的,獲得了低至10-18 cm2量級的電荷俘獲截面以及長達數百納秒的載流子壽命。
  • 進展|基於Bi2O2Se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大面積的單層和多層Bi2O2Se薄膜已經被成功合成,且在場效應管、光電電晶體等電子學和光電子器件中顯示出優越特性。然而,Bi2O2Se還存在著一維納米線形態。相比於二維薄膜形態,納米線形態由於具有大的表面體積比,將可能展現出更奇特的性質。同時,基於這種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構建超導複合器件,預期可實現拓撲超導態。
  • 水聲超材料研究進展
    按照具體要實現的聲功能,這些水聲材料可分為吸收型、去耦型、反聲型、隔聲型、透聲型等。水聲材料包括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金屬、橡膠、塑料、泡沫塑料、增強塑料等,可為天然均質材料,也可根據需求或工作頻率來加工定製。其中,吸收型水聲材料通常由橡膠或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組成,用於增加艦艇結構表面吸收的聲能量,提高其隱蔽性。
  • 輕鬆理解凝聚態中的拓撲 諾獎深度解析 (之一)
    與之類似,二維超流/超導薄膜的集體運動也可以由一個二維標量場來刻畫,即平面坐標(x,y)點處的波函數相位θ(x,y),由於超流/超導相變破缺了U(1)對稱性,當不存在集體激發時,刻畫超流/超導體的波函數相位在空間各處是固定在一個值上的,可以假設為θ(x,y)=0。我們可以用圖二中每一點的單位矢量與x軸的夾角來形象地演示相位場θ(x,y)。
  • 物理所預測非常規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基因
    對它們的超導機理的研究是凝聚態物理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工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研究員胡江平的研究組總結了過去一系列研究工作,提出要統一解釋這兩類超導體中的配對對稱性,必須認定只有超交換引起的反鐵磁交換耦合導致了超導配對,其他的磁交換作用不會導致超導配對。
  • 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實際電化學嵌鋰是晶態矽與非晶亞穩態LixSi共存的過程。研究發現, 在低充電電位<0.5 V時, 矽鋰合金化後最終形成相常見的是Li15Si4, 對應的理論質量比容量為3579mAh/g。矽在常溫下充放電過程如下式(1)~(3)所示:式(1)和(2)表示嵌鋰過程; 式(3)表示脫鋰過程; 式中a代表無定型, c代表結晶態。
  • 加一層薄膜,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增加近2倍
    LiF作為電子傳輸層和陰極之間的薄夾層,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s)的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LiF效應背後的機理仍有待於充分理解。來自多倫多大學的最新研究中,作者通過實驗和計算相結合的研究,從中將LiF夾層的優點歸因於離解的Li遷移到陰極,離解的F遷移到陽極。
  • 《ACS Nano》:材料和納米科學研究中怎麼用冷凍電鏡?崔屹教授來支招
    固態電解質薄膜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從正極溶解的金屬離子(例如Ni2+、Mn2+)會造成容量損失,藉助冷凍電鏡和EELS技術,研究者就可以精確定位SEI中這些金屬離子的空間分布,並揭示負極相間結構和化學成分的局部變化。鋰硫電池中的穿梭效應會造成容量衰減,Nazar和崔毅等人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了多硫化物在正極處的溶解過程,建立了SEI的結構-性能的關係。
  • 中科大《Adv Mater》突破性進展!等離激元學研究新成果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羅毅教授、張群教授、江俊教授研究團隊在基於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的等離激元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採用新發展的電子-質子協同摻氫策略,實現了類金屬的超高自由載流子濃度,從而獲得強且可調的等離激元效應。
  • 第五屆國際碳材料大會暨產業展覽會 ——金剛石及碳基薄膜論壇
    另外,金剛石以其優異的的性能在消毒殺菌、健康醫療、發電儲能等領域大放光彩,成為研究熱點。此外,疫情也加速了通訊時代的步伐,對半導體和導熱散熱材料的需求日益突出,金剛石被譽為終極半導體,該如何抓住機遇與迎接挑戰?  同時,以金剛石薄膜為代表的碳基薄膜,以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在高端製造業如精密工具、耐磨零件、切削工具、光學元件塗層、電子產品配件加工等領域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