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召開2020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一季度稅收收入和減稅降費相關情況,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韓國榮、新聞發言人付樹林就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穩定外貿基本盤、助力鄂企產銷對接等熱點問題一一回應。
圖片來源: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
來看會議要點:
1、今年一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34826億元(已扣出口退稅),同比下降16.4%。預計二季度稅收收入降幅將會較一季度明顯收窄。
2、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實現減稅降費7428億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020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182億元;二是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2020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減稅降費4246億元。
3、全國企業復產復銷逐周向好,目前銷售收入已接近去年可比水平的95%。製造業近一半行業超過去年可比水平。高技術產業新動能新業態加速成長。國內貨物運輸基本恢復正常。實物消費實現恢復性增長。
4、在疫情防控期間,稅務部門先後分3批推出了54項辦稅繳費服務舉措。
5、全國範圍內將5月納稅申報期限延長至5月22日。
6、稅務部門通過「提率」「擴圍」「網辦」和「容缺」四措並舉,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7、稅收大數據助力鄂企對接合作項目5093個,累計成交金額46.4億元。
一季度全國累計實現減稅降費7428億
蔡自力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累計實現減稅降費7428億元。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2020年新出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182億元;二是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在2020年繼續實施形成的減稅降費4246億元。最近,國家還陸續出臺了擴大汽車消費、延續實施普惠金融和西部大開發優惠等稅收政策,多措並舉幫助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蔡自力表示,受上述減稅降費政策減收和疫情帶來稅基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一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34826億元(已扣出口退稅),同比下降16.4%。隨著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不斷顯現,我國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預計二季度稅收收入降幅將會較一季度明顯收窄。
「今年受疫情影響,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明顯加大,但壓力越大越要堅持依法依規組織收入的底線。」 蔡自力介紹,稅務總局已於近日專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 堅決防止違規徵稅收費的通知》,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依法依規組織收入、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四個方面對各地稅務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堅持依法規範組織收入原則不動搖,切實維護國家稅收安全。
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已接近去年可比水平的95%
增值稅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增值稅發票開票金額,可以較好反映企業復產復銷、復商復市情況。
蔡自力表示,疫情發生以來,稅務總局運用增值稅發票大數據,按日統計企業銷售收入情況,反映復產復銷進程。稅收數據顯示,復工以來,全國企業復產復銷呈現五個方面積極特點:
一是全國企業復產復銷逐周向好,目前銷售收入已接近去年可比水平的95%。2月10日復工以來,全國企業銷售收入與去年可比口徑相比,呈逐周向好態勢。第一周(2月10日-14日)為20%,處於較低水平,2月底提升至62.2%,3月底進一步提升至82.3%,過去一周又達到94.8%,逐步接近去年可比水平。
二是製造業復產復銷相對較快,近一半行業超過去年可比水平。全國製造業銷售收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99.1%,環比三月底提升21.8個百分點,快於總體水平4.3個百分點。其下31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行業超過100%。其中,食品製造、農副食品加工最高,分別為113.1%和116.1%;鋼鐵、有色金屬、通用設備、專用設備分別為107.5%、107.6%、105.8%和108.9%。
三是高技術產業引領復產復銷進程,新動能新業態加速成長。高技術製造業銷售收入相當於去年可比口徑的102.6%,其中電子通信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製造、信息化學品製造分別達110.6%、122.4%和105.8%。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104.8%,其中研發與設計服務、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分別為114.7%和111.2%。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催生新業態快速發展,居民電信服務、網際網路服務、數字文化服務銷售收入分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138.3%、116%和105% 。
四是國內交通物流總體恢復較好,貨物運輸基本恢復正常。交通物流業銷售收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96.6%,其中郵政快遞業、水上運輸業和倉儲業分別為122.5%、106.6%和101%,超過去年可比水平。佔交通運輸比重近50%的道路貨運業銷售收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98.7%,反映道路貨物運輸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由此拉動貨車銷售較快增長,4月份以來全國貨車銷量同比增長37.9%。
五是居民消費潛力加速釋放,實物消費實現恢復性增長。超市便利店、食品飲料、醫藥零售業銷售收入分別為去年可比口徑的105.6%、117.6%和121.1%。家用電器、文體用品批發業銷售收入環比上周快速提升12.6個和12.9個百分點,分別達86.6%和96.2%,反映復商復市加快推進,居民實物消費正在全面恢復。
蔡自力表示,上述數據表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中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經濟運行逐步趨於正常。下一步,稅務部門將進一步用好稅收大數據,密切關注企業達產復銷情況以及國際疫情蔓延影響,助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力落實「六保」任務,促進經濟恢復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
3批54項服務舉措切實提升納稅人、繳費人便利度
韓國榮介紹,在疫情防控期間,稅務部門先後分3批推出了54項辦稅繳費服務舉措,大力推廣「非接觸式」服務,積極開展「銀稅互動」活動,切實提升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便利度,助力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非接觸式」辦稅成主流。今年3月份開展的納稅人辦稅繳費與疫情防控涉稅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納稅人對「非接觸式」辦稅渠道認知度高,對全程網上辦的知曉度達96%;「非接觸式」渠道成為納稅人辦理涉稅業務的首選,92.65%的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辦理業務;各類涉稅事項網上辦理功能獲得納稅人廣泛認可,網上辦稅繳費滿意度達97.3%。
二是「銀稅互動」活動結碩果。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對於此次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稅務總局聯合銀保監會專門出臺文件,積極發揮「銀稅互動」作用,助力小微企業緩解資金難題。今年一季度,稅務部門向銀行推送了600多萬戶重點幫扶的企業名單,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銀稅互動」貸款75萬筆,超過2019年度的一半,小微企業獲得「銀稅互動」貸款金額1800多億元,對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延期申報繳稅解難題。為進一步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便利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辦理申報納稅事宜,稅務總局在連續延長2月、3月、4月申報納稅期限之後,綜合考慮疫情影響和「五一」假期安排,在全國範圍內將5月納稅申報期限延長至5月22日。稅務機關對延期申報的納稅人採取不加收稅款滯納金、不給予行政處罰、不調整納稅信用評價的措施。
韓國榮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持續落實好深化稅收領域「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兩個五年工作方案,把「便民辦稅春風行動」「銀稅互動」等各項舉措落實落細,同時進一步拓展電子稅務局功能,擴大「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範圍,持續提升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和獲得感。
「提率」、「擴圍」、「網辦」、「容缺」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疫情影響,我國外貿發展面臨多年來未有的嚴峻挑戰,付樹林表示,稅務部門通過「提率」「擴圍」「網辦」和「容缺」四措並舉,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提率」,就是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聯合制發《關於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提高146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並第一時間配套發布出口退稅率文庫,實現政策調整與退稅管理的無縫銜接。調整後,除「高耗能、高汙染和資源性」產品外,所有出口產品的退稅率均與徵稅率一樣,實現了出口產品零稅率,有效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擴圍」,就是擴大有關優惠政策試點範圍,助力企業減負擔。一方面,擴大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範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46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對綜合試驗區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貨物實行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等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擴大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範圍,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自2020年4月15日起,將內銷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試點範圍,擴大到所有綜合保稅區,進一步減輕加工貿易企業負擔。
「網辦」,就是實行出口退(免)稅業務網上辦,提高退稅效率。疫情期間,出口企業通過電子稅務局等網上渠道提交申報電子數據,即可辦理出口退(免)稅備案、證明開具和退(免)稅申報,無需提交紙質資料。稅務機關審核電子數據沒有問題的即可辦理相關事項。截至目前,有近1萬戶出口企業通過「非接觸式」方式開具證明19萬份;近27萬戶出口企業通過「非接觸式」方式辦理退(免)稅3200億元,約佔同期辦理退(免)稅總額的九成以上,有效保證了出口企業疫情期間安全、快捷辦理出口退(免)稅業務。
「容缺」,就是推行出口退(免)稅實地核查「容缺辦理」,加快退稅速度。稅務部門對新辦出口企業首次退(免)稅申報等風險可控的出口業務,在限額範圍內先行辦理退(免)稅,待疫情結束後再補辦實地核查手續。截至目前,全國7500餘戶新辦出口企業享受到了「容缺辦理」的服務紅利,取得退(免)稅超過36億元,有效減緩出口企業資金壓力,獲得企業的普遍好評。
稅收大數據助力鄂企上下遊產銷交易達46.4億元
目前各類企業正在有序復工復產,但各地區、各行業復工復產進度有快有慢,特別是湖北地區受疫情影響最嚴重,上下遊產銷對接等方面困難較多。
針對湖北的情況,韓國榮介紹,稅務總局於4月5日專門制發《關於運用稅收大數據助力湖北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並成立專項工作組截至4月28日,通過稅收大數據供需匹配,各地上下遊廠家與湖北企業積極對接,疏通購銷堵點,已達成合作項目5093個,累計成交金額46.4億元。
具體而言,韓國榮表示,稅務總局在三個方面助力湖北企業復工復產。一是聚焦購進難,積極幫助湖北企業拓寬原材料來源渠道恢復生產。比如,浙江省溫嶺市稅務局在得知轄區內剛泰機械配件廠因上遊供應斷檔,無法保障湖北隨州市豐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復工復產所需的泵機齒輪後,通過開展稅收大數據分析,幫助剛泰機械找到2家符合其產品標準的鍛打機械廠商,恢復上遊供應,很快生產出1000套泵機齒輪交付給豐源汽配公司,保障了湖北企業順利復工復產。
二是聚焦銷售難,發揮數據搭橋作用助力湖北企業打開銷路。比如,新疆區哈密市伊州區稅務局依託稅收大數據平臺,為新疆湘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湖北範圍內匹配到5家供貨商,並通過湖北稅務部門了解到湖北萬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正常發貨並有供貨意向後,將相關信息上門送至湘晟新材料公司,為雙方搭建了互通橋梁,最終達成購銷意向。
三是聚焦融資難,藉助「銀稅互動」為湖北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比如,廣東省稅務局根據篩選梳理出的廣東省內對湖北企業有採購關係的重點企業名單,推動「銀稅互動」合作銀行向企業融資,幫助341戶企業取得信用貸款11億元,保障對湖北企業的貨款及時足額支付。
韓國榮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繼續發揮好稅收大數據的優勢,不斷優化拓展服務,盡力幫助企業來解決實際困難,助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