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億,被觀眾寄予厚望,好萊塢第一科幻神作,終於解禁上映

2020-12-20 騰訊網

親自編導輾轉七個國家拍攝總成本超過2億美元

時隔3年,好萊塢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帶著自己嘔心瀝血的超級巨製回歸大銀幕。

比《星際穿越》更科幻,比《記憶碎片》更燒腦,比《盜夢空間》更顛覆。

耗資2億,被觀眾寄予厚望,好萊塢第一科幻神作,終於解禁上映:

《信條》丨Tenet

在全球電影市場緩慢復甦之際,諾蘭的《信條》無疑是一部被寄予厚望的頂級大片。

毫不誇張地說,它絕對是迄今為止諾蘭最燒腦的電影,沒有之一。

而作為科幻片中最核心的主題之一,影片這次又將時間「玩」出了新花樣。

一、時間的「造夢者」

對於時間的探索,在影史上有著很長一段的歷史。

最早的呈現方式,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時間旅行」,也就是穿越。

「回到過去,改變未來!」

由此想法,催生出了一系列的故事,從而也出現了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

後來,隨著人類思想的創新和進步,又多了一種想像:時間循環

《前目的地》、《忌日快樂》、《恐怖遊輪》、《原始碼》......

雖然兩者的叫法不同,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繫。

而諾蘭對於時間的探索,不僅體現在不同形態上,還精確地呈現了時間這個「概念」的本身。

2010年,在《盜夢空間》裡,諾蘭製造了5層嵌套式結構的夢境,將時間完美地放縮。

2014年,在《星際穿越》裡,諾蘭又打破了種種常規的限制,將時間具象化。

而這次的《信條》,諾蘭更是劍走偏鋒,呈現出時間的逆流。

這裡改變時間的流向,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倒流,而是引入了一個叫「熵」的概念。

簡單來講,就是徹底顛覆世界萬物的發展規律。

二、完美的視覺掌控

請大家仔細看一下海報上的片名——TENET

TENET直譯過來有很多意思,比如宗旨,信條,原則。

這個拉丁文單詞,最早出現在龐貝古城遺址的一塊石碑上,正好處於最中間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TENET」這個單詞屬於來回文,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又或是傾斜,它的意思都是一致的。

在中文裡,就好比「上海在海上」一樣。

說實話,這樣的單詞並不罕見,但是諾蘭對其的利用,讓人感到驚嘆。

可能將片名取為《TENET》,是暗示時間的正反對調,會形成一個完美閉環。

該怎麼理解這個概念?

其實很簡單,你可以把現實中的世界萬物,將它們的規律都調轉過來。

比如,蘋果是從腐爛變成新鮮;子彈不是射出去,而是接住它;你想打別人,就得在做出「收拳頭」的動作.....

反正,你所有的行為和思想,都得跟現實「反」過來。

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可能會十分的困難。

比如正常的夫妻生活,你是不是要....好吧,請大家自行體會。

而為了方便觀眾很好區分兩個世界的不同,諾蘭按照慣例引入了事物作為參照。

就好比《盜夢空間》裡的陀螺,《星際穿越》裡的手錶。

而在《信條》裡,則是這兩個事物——顏色和口罩。

顏色,在片中的世界裡,兩個完全不同世界,分別以紅和藍代替。

口罩,「順向」世界裡的人,去了「逆向」世界是無法正常呼吸,所以需要氧氣罩。

而凡是跟時間有關的燒腦神作,往往會衍生出許多哲學上的議題。

乍一看,《信條》跟《原始碼》有些類似,好像是在講述一個主人公穿梭於未來和過去,最終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是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影片不僅打破了時間的線性敘事,而且還加入循環、放縮、加減等細節呈現,以及對人類記憶的整理。

總之,《信條》不是看一遍就能看懂的電影。

三、諾蘭對電影的執著

眾所周知,諾蘭是膠片的狂熱愛好者,和他合作的演員來來去去就是那麼幾個熟面孔。

而大部分情況下,他都會選擇實景拍攝。

這樣一來,燒錢是在所難免。

據說,《信條》的攝影團隊用了160萬英尺的膠片,完成了絕大部分場景的拍攝。

該片的劇組總共500人,其中有250人需要飛往世界各地。

從東半球到西半球,從北美洲到歐洲,從波羅的海東岸到義大利阿馬爾菲海岸。

而這麼多年來,華納一直苦口婆心勸說諾蘭,想要縮減電影的成本,結果每次都無功而返。

《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炸毀整個醫院、《盜夢空間》把火車開到了大街上、《星際穿越》種植3000畝玉米地.....

這次,諾蘭乾脆讓一架價值造價3億的波音747飛機橫穿一棟大樓,最終將它炸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滿足實景拍攝的要求,給予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

在開拍前,每位演員都經過嚴格且周密的訓練。

片中逆時空的打鬥場面,全部都是演員親自上陣,所以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要真的學會倒著演動作戲。

評分8.7,燒腦只是噱頭,好萊塢頂級科幻片,將載入影史成為經典。

總之,《信條》非常值得去電影院一「看」究竟。

可能諾蘭所有的作品,都將以《信條》為中心,形成了一種近乎的完美交互。

最後,它將是那個影史的圓心,完成對電影的終極倒放和正反打。

相關焦點

  • 耗資2億,被觀眾寄予厚望,好萊塢第一科幻神作,終於解禁上映
    親自編導,輾轉七個國家拍攝,總成本超過2億美元。耗資2億,被觀眾寄予厚望,好萊塢第一科幻神作,終於解禁上映:《信條》丨Tenet在全球電影市場緩慢復甦之際,諾蘭的《信條》無疑是一部被寄予厚望的頂級大片。
  • 《八佰》票房破20億,上映前被寄予厚望,票房表現不負眾望
    昨天電影《八佰》的票房就已經突破20億大關,成為2020年度全球範圍內首部單地區過20億的影片,同時也是中國影史第20部票房過20億的電影,目前票房和上座率依然遙遙領先,總票房佔比75%沒有對手,如果按照這樣的熱度能持續到「十丶一」國慶檔,票房過30億沒啥懸念,畢竟《八佰》已經上映了12天了
  • 先輸給林超賢又輸給喬杉,這部耗資13億的好萊塢大片輸得是真徹底
    12月檔期被影迷寄予厚望,爭先上映的大片和待映的佳作成為大家這個月最多的談資,但沒想到的是從《如果聲音不記得》開始,這個12月中上旬的電影市場就走了下坡路。
  • 盤點好萊塢十大片酬電影,阿湯哥《碟中諜》系列狂瀾2.9億美元
    《黑衣人3》,影片在拍攝期間經歷了許多波折,劇本多次修改導致中途停機,預算也超2億美元,但影片在上映後拿下了6.24億美元票房和6000萬美元的家庭錄像帶銷售,而主演威爾·史密斯除了2000萬固定片酬外,還拿到了巨額分紅,總計金額早已過億。
  • 盤點好萊塢十大片酬電影,阿湯哥《碟中諜》系列狂瀾2.9億美元
    ,1994年上映的《生死時速》就讓她賺到荷包鼓鼓,2003年科幻巨製《地心引力》更是讓她盆滿缽滿,2000萬美元的固定片酬附加15%的片方收入,讓她可以從票房、家庭錄像和電視播映等渠道獲取收益,一舉讓她拿下了7700萬美元的片酬。
  • 看不懂的《信條》,看得懂的好萊塢科幻大片
    第2928期文化產業評論《信條》終於上映了,但評論似乎沒有預期的好、預期的高,但這並不阻止《信條》成為全球媒體和觀眾關注的焦點,而《信條》的熱映又能給國產科幻電影什麼樣的啟發呢?《信條》國內上映,上映兩日票房超1.11億元,貓眼預測內地票房為4.55億。
  • 喜劇之王新片解禁,上映後獲觀眾認可,這部好萊塢大片,值得一看
    電影院剛復工不久,好萊塢大片已經陸續上映。拋開重映的電影不談,一共有《多力特的奇幻冒險》、《喋血戰士》、《喬喬的異想世界》、《刺蝟索尼克》四部好萊塢電影供大家選擇。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刺蝟索尼克》,憑藉著「情懷」,成為了目前的最大贏家。截止於目前,全球票房已經突破3億。
  • 喜劇之王新片解禁,上映後獲觀眾認可,這部好萊塢大片,值得一看
    電影院剛復工不久,好萊塢大片已經陸續上映。拋開重映的電影不談,一共有《多力特的奇幻冒險》、《今年2月順利在北美上映後,斬獲1.46億美元的票房,打破了遊戲改編的開畫記錄。而爛番茄上爆米花指數高達94%,激起了不少觀眾的童年回憶。
  • 單日票房63萬,耗資14億的好萊塢大片在這個國慶檔輸得很徹底
    《奪冠》票房破6億,《急先鋒》票房破2億,上映時間最遲的《一點就到家》5天時間票房堪堪破億,整個國慶檔也算是喜憂參半。這個國慶檔自然也沒少了好萊塢大作的身影,尤其是耗資15億的大製作電影《信條》。,而且是他導演的又一部科幻力作,全新的故事燃爆的特效,再加上時間倒轉的先進設想,讓這部電影響徹全球。
  • 捷報《拆彈專家2》上映3天超3億《晴雅集》上映2天1.9億
    今年的賀歲檔可謂是競爭激烈,之前寄予厚望的,香港導演林超賢導演的《緊急救援》和好萊塢大片《神奇女俠1984》皆接近尾聲,《神奇女俠1984》的票房估計會止步兩億之內,目前林超賢導演的《緊急救援》每天仍有幾千萬的進帳,目前總票房已達四億之多,估計最終票房會5億往上。
  • 花了2億美元,用了160萬尺膠捲,《信條》卻全球票房遇冷
    在還未上映之前,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就被寄予厚望,被譽為是救市之作,但這部大片全球上映後,票房表現卻低於預期,而且,就目前票房情況來看,《信條》能不能回本都是個問題。耗資2億美元製作,耗費了160萬尺膠捲,真炸飛機,作為一部大製作電影,《信條》票房遇冷,著實令人意外。
  • 花了2億美元,用了160萬尺膠捲,但《信條》卻全球票房遇冷
    導演的新作《信條》就被寄予厚望,被譽為是救市之作,但這部大片全球上映後,票房表現卻低於預期,而且,就目前票房情況來看,《信條》能不能回本都是個問題。2億美元製作,耗費了160萬尺膠捲,真炸飛機,作為一部大製作電影,《信條》票房遇冷,著實令人意外。
  • 好萊塢耗資20億拍出了最爛《花木蘭》外國人對我們有什麼誤解?
    9月院線片,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好萊塢大片《花木蘭》。耗資2.9億美元(約19.85億人民幣)。是目前迪士尼翻拍電影中的最大投資。可以說是被寄予厚望。不過從實際成果來看,似乎一敗塗地。這也增加了國內觀眾對「美版花木蘭」的認可度。可在真人版翻拍時,卻意外敗北。
  • 《我和我的家鄉》10天破20億票房,但吳京耗資4億的大片來了
    伴隨著國慶假期的結束,國慶檔的票房熱潮也逐漸褪去,目前上映的幾部大片票房情況已定,假期過後當然也不會再有再打的波動,就連票房最高的《我和我的家鄉》單日票房想要破億也是不太可能了。截至目前國慶檔上映的幾部大片中,《我和我的家鄉》以21億的票房登頂國慶檔,原本被觀眾寄予厚望的《姜子牙》卻有些不盡人意,上映11天累計票房14億。
  • 日票房跌至9萬,上映25天被趕出前8,這部耗資13億好萊塢大片實慘
    前不久上映的新片《送你一朵小紅花》,雄踞票房榜首長達12天,拿到了10.52億的總票房,成為2021年開年第一部突破10億的電影,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 日票房跌至9萬,上映25天被趕出前8,這部耗資13億好萊塢大片實慘!
  • 《信條》爭議中熱映, 好萊塢科幻大片為何屢成焦點?
    《信條》終於上映了,但評論似乎沒有預期的好、預期的高,但這並不阻止《信條》成為全球媒體和觀眾關注的焦點,而《信條》的熱映又能給國產科幻電影什麼樣的啟示。 2020年9月4日,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大片《信條》國內上映,上映兩日票房超1.11億元,貓眼預測內地票房為4.55億。
  • 好萊塢難借中國市場回暖
    雖然好萊塢因為北美疫情而陷入停工斷檔11月13日,兩部好萊塢影片《熱氣球飛行家》和《野性的呼喚》同時在中國上映,再加上11月9日上映的《地獄男爵:血皇后的崛起》和定檔12月4日的恐怖驚悚片《隱形人》,這些早在大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在歐美上映過的影片,如今年底扎堆中國影院,更多還是片方在商業上的考量。「好萊塢指望這些疫情前推出的影片能在中國市場回款」,《綜藝》雜誌10日如此分析。
  • 《信條》爭議中熱映,好萊塢科幻大片為何屢成焦點?
    第2928期文化產業評論《信條》終於上映了,但評論似乎沒有預期的好、預期的高,但這並不阻止《信條》成為全球媒體和觀眾關注的焦點,而《信條》的熱映又能給國產科幻電影什麼樣的啟發呢?《信條》國內上映,上映兩日票房超1.11億元,貓眼預測內地票房為4.55億。
  • 《勇敢者遊戲2》內地票房遇冷,好萊塢電影沒有吸引力了嗎?
    截止發稿時《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峰》內地上映6天,票房僅為2.12億,縱觀12月份以來,目前正在熱映的電影,沒有出現一部爆款,全是半死不活的狀態,即便是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兩隻老虎》上映13天,票房也只是兩億出頭。很奇怪這是觀眾不願意看電影了,還是真的沒有好電影。
  •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2】9月6號上映,印度最貴的科幻電影
    2010年上映的第一部,以3500萬美元的成本獲得了1億美元的票房。這也是讓我看了三五次的印度片,主要是看其特效,蠻好看的!這部影片製作成本創下印度影史之最,視效更加狂暴,原班人馬再度回歸,收到資訊將在9月6號內地上映,非常期待。第一部就是神作,真·腦洞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