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動畫IP《哆啦A夢》的最新劇場版《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近日在國內上映,12月16日,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林品受邀做客《今日影評》節目,解析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作為該系列50周年紀念作品之新意的同時,也與觀眾朋友就主角大雄的成長軌跡展開討論。
《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這部以《哆啦A夢》50周年紀念形式問世的作品,是《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第40部作品,講述了大雄和他的朋友們為尋找雙胞胎恐龍小啾和小咪的同伴而經歷的冒險故事。
1980年和2006年,《哆啦A夢》系列就曾分別推出兩部與恐龍相關的劇場版作品。這一次的《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究竟「新」在哪呢?林品總結出兩點新意:其一,主角大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而且還成了某種意義上的「母親」,令影片類型由單純的子供向擴展為親子向的合家歡電影;其二,影片情節融入了世界系動畫的潮流元素,像《你的名字。》或《天氣之子》般書寫了末世背景下人物間的情感羈絆。
作為50周年紀念劇場版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配得上這樣的意義嗎?對此,林品指出,至少在兩點上,影片配得上這個稱號:一是其後半段展現出日本動畫工業既有先進技術水平帶來震撼視聽,同時也用蛇頸龍皮助等彩蛋照顧到了老觀眾,足顯誠意;二是除大雄外,胖虎、小夫、靜香等其他角色也有了成長變化。
此外,林品也表示,以前更依賴於科技、心態更自私自利一點的大雄,在這部電影中似乎已經經歷一個成長曆程,影片整體雖然在很多方面改編自40年前的那部電影,但這樣的成長還是帶有50周年紀念特色的。
《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中,主角大雄與恐龍小啾可視作一對鏡像。在觀片之後,《今日影評》主持人瑤淼感受到了恐龍小啾的成長,但對於大雄的成長仍存有邏輯及情感上的疑問,認為大雄升級「媽媽」的鋪墊不足。對此,林品也表示贊同。
他坦言,「雙主角」中弧光更飽滿的是小啾而非大雄,這是電影的一個遺憾,即沒能看到大雄成長躍遷後的情感積累。對於大雄將作為成年人走入成人世界的創作思路,林品直言確實是主創所面臨的挑戰,即如何有效地繼續激發觀眾共鳴。
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