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2021-01-08 電影派

前幾天,「散裝衛生巾」衝上了熱搜。

腥風血雨不少。

被20元100片衛生巾低價震出來的,還有一組數據。

「全球有400萬女性正在經受月經貧困」。

評論區有「好心」勸告的,「建議大家買牌子的,這麼便宜的三無也敢買?」

買家沒回懟,只是無奈,「我有難處」。

有人覺得,這是女生在窮講究。

甚至有這樣的評論,「少喝一杯奶茶就有了」。

「不懂衛生巾哪貴,15塊就能買一包」。

且不說買奶茶的人存不存在買不起衛生巾的焦慮。

能槓得那麼自由自在。

就說明發言男性,根本不懂月經到底是什麼。

月經期時間長的,能到一周。

更別說,還有頻繁的更換。

如果今年是23歲,大概已經用了2600片衛生巾。

15元的一包,可能只是一天的花銷。

有女生吐槽,學生時代生活費300,要從飯錢裡扣。

算日用1塊5,夜用2塊,來一次6天左右。

每月,就要用到90~100。

這,還沒計算進一些特殊情境。

有人重病,每天需要用大量衛生巾。

從那時候,開始瞞著家人,在網上訂購散裝衛生巾。

直到去世後,才被家人們發現。

窮人家,沒有選擇的權利。

不差這份錢的,也因為「家庭主婦的顧家思想」,不想拖累家庭,能省一點是一點。

到這時候,很多人才明白過來,印度女性的苦,並不是一種奇觀。

是女性群體尷尬的縮影罷了。

在印度,每100名女性,有12人用過衛生巾,就不錯了。

有人不知道怎麼用。

年輕女學生甚至只是「電視和故事裡看過」。

她們用的,是「月經布」。

穿舊的衣服扯下一塊,就是經期裡,用在私處的唯一遮擋。

《護墊俠》中。

拉克希米第一次看到妻子的月經布時。

慌了,認定髒到「擦自行車都不會用」。

而在這之前,身為一個已婚成年男子,都不知道「月經」是什麼。

買來衛生巾,妻子又要求他退掉。

家裡還有兩個妹妹。

如果都用衛生巾,他們就買不了豆腐牛奶。

保全她的生理健康,就要犧牲全家口糧。

55盧比,能換一包衛生巾。

印度貧困區每人日均生活費,卻僅有32盧比。

而90%不用衛生巾的女性,冒著什麼風險呢。

患病、不孕,甚至死亡。

70%患上生殖器疾病的印度女性,都是因為月經期衛生。

一名印度女性因為用月經布,一隻昆蟲爬進了陰道,感染而死。

有的,「月經布」都用不起。

爐灰、樹葉、草紙,都可以成為替代品。

月經從一種正常生理現象,變成奪走印度女性健康的惡魔。

為什麼沒人站出來改變?

因為在宗教國家,月經被視為「不潔」的象徵。

僅僅提起,就很「羞恥」。

來月經的女性進入寺廟,是「玷汙神跡」。

老人會對正在祈禱的女性說,「神不會保佑你們」。

別覺得魔幻,這是2019年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月經革命》中的真事。

問誰來了月經,女學生要不低著頭。

要不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男老師一句「月經是正常的」,能把女學生搞哭。

因為異味重和不便更換,不少女學生,選擇退學。

對月經衛生的將就,引發了健康危機。

國家對待月經的陳舊習俗,也改變她們的人生軌跡。

來月經那幾天,不能靠近男人,只能呆在屋外就寢生活。

以5天為周期計算,有2個月,什麼都做不了。

用得起衛生巾的女性,也很難讓生活不被影響。

不少男性體驗過「來月經」。

墊上衛生巾,用血漿袋和導管向私處均勻擠壓液體。

坐著沒吃幾口漢堡,就發現座位處被淋溼。

褲子也一片狼藉。

趕著替換,又發現衛生間前面的隊伍是如此漫長。

「又溼又潮」,「感覺沉甸甸的」。

走路時搖搖晃晃,精神壓力也很大。

總覺得別人看自己的眼神,有點異樣。

不能劇烈運動,不敢做大動作。

為了研究衛生巾的製作方法,拉克希米也用血漿模擬經血。

在他騎單車上街時,突然血崩。

羞恥得只能跳河。

即使在床上躺著,也有側漏的風險。

因此,沒有多少人能撐完原定的實驗時間。

計劃24小時的,6小時就熬不住了。

但在他們的實驗中,還漏掉了最關鍵的一點,痛感。

有多痛呢。

《破產姐妹》的蘇菲說,「像子宮裡有臺拖拉機在亂攪一樣」。

還會腦袋發脹、拉肚子、全身酸軟......

沒誇張。

有二胎媽媽因為不堪忍受痛經,直接切除子宮。

對她來說,「每個月都像經歷一次分娩」。

被頂到最高的留言說,「我有想過,沒想到真有人實施了」。

最無法還原的一點是什麼呢。

他們算好了時間,墊著大型創口貼等著「止血」。

女生的「大姨媽」,往往是突然造訪。

可能是高考時、工作面試時、和暗戀男生第一次約會時。

體驗「月經」的男生,覺得難以想像。

不知道女性是怎樣忍著持續的疼痛,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

覺得應該給她們「月經假」。

但目前來說,別提「月經假」。

作為一項急需用品,衛生巾甚至很難在公眾場合找到。

就拿我們周圍來說吧。

派爺觀察到,大街上能看到很多保險套販賣機。

卻從沒看過衛生巾或棉條販賣機。

難道,需要衛生巾的女生,不比需要避孕的情侶多?

被困在廁所的女生們,運氣好的,向周圍人借到。

實在不行,就硬著頭皮,讓身邊男朋友去買。

或者,以最快速度奔向就近便利店。

部分男性對女性的痛苦,是想要嘗試理解的。

那為什麼,月經,還是成為了禁忌話題。

女性對月經帶來的所有痛苦,只能「忍」呢。

答案明擺著。

因為主流媒體上,少有人敢大聲談論。

拉克希米憑藉「自製衛生巾」,在創新大賽上獲得「最佳發明獎」。

拿著獎章的合照,放在外封。

發明長什麼樣,卻要翻到第九頁才能看到。

《護墊俠》上映,被改名成《印度合伙人》。

手中的自製護墊,因有人投訴「對小孩影響不好」臨時換成演講稿。

《想見你》引入內地視頻網站時,經過了大量刪減。

和同性戀、自殺、吻戲等情節一起消失的。

還有極其隱晦的一句話。

原版

刪減版

挺魔幻吧。

「你那個」,也能被當成禁忌情節。

好像真是什麼不能提的「髒東西」。

主流媒體集體緘默,只能任由「月經不潔論」繼續橫行。

這一點,不止在印度等宗教國家,是全球都存在。

一位英國婦產科醫生向母親求問。

得到的回覆是,「這骯髒且羞恥,我不應該談論」。

傳播自上而下,成了街坊鄰裡的談經色變。

甚至最該知曉的女性,也蒙在鼓裡。

我國女生第一次來大姨媽時。

往往不是覺得「得了癌症」,就是染上了「嚴重婦科病」。

@知乎網友

攜帶衛生巾,也時刻緊張。

一不小心,就會成社會性死亡現場。

做操的時候,衛生巾從兜裡掉出來了想撿,但是看到大家的眼神,以及同伴好心把我拉走我莫名感覺做錯了事但是我還是想說,月經不羞恥 希望有一天,衛生巾可以和口紅一樣平常

這不是個別現象。

因為性教育的不明朗,從發覺身體發育的那一天開始,女生會在長時間內陷入自卑情緒。

月經羞辱,更是校園霸凌中最常見的手段。

所以,看到陳念座椅上的紅墨水時,派爺抽了口氣。

因為這種殘忍,實在太熟悉了。

《少年的你》

彈幕有一絲習慣後的淡然。

「很真實的事情,從小就看慣了」。

在家長的失聲,媒體的禁播情況下。

能發聲的,只剩下個人。

印度用「姨媽巾大挑戰」聲援女性

最觸動派爺的,是《摩登家庭》一幕。

莉莉來了初潮,她不見任何人,把自己關在房間。

男媽媽愁壞了頭,請來左鄰右捨出主意。

女鄰居很興奮,說這是「特別的時刻」。

帶來了捧花,祝賀莉莉,"正如花般盛開」。

派爺敢說,我們沒有幾個家長這樣做。

很多女孩初潮時,都是被媽媽或女性長輩單獨拉到一個小房間。

像諜戰片的臥底一樣,壓低聲音說話。

科普的月經知識,仿佛是敵國情報。

遞交的衛生巾,像極了毒藥地雷。

來月經,好像真挺「不正常」的。

像男媽媽這樣,能注意到女性此時的脆弱和敏感。

表揚「你在長大」,說「我們會陪著你」的,真的太少了。

她們是「宇宙創造者」,沒有她們,就沒有我們。

因為生育所付出的昂貴代價,有理由被尊重。

「散裝衛生巾」事件有了新進展。

因為盜用相關證件,商品被下架。

是管制衛生巾市場的解決途徑,也是一個新的困境——

便宜衛生巾沒了。

這些有難處的買家們,又要去哪解決問題?

派爺不希望這次「下架」,變成「月經貧困」討論的終點。

如果可以大聲喊出創可貼和衛生紙。

那談論月經,使用衛生巾,也不該成為一種羞恥。

這不是什么女權主義,是一種人權。

派爺想對鍵盤俠們說一句。

能自由生活,是你的幸運。

但,別嘲笑那些沒你運氣好的人。

在病床上呻吟的病人有多痛苦,在沙灘上打排球的人懂不了,這正常。

但請別覺得他們一動不動的樣子很好笑。

用你高傲的言論。

讓深陷「月經貧困」與「生理羞恥」的女性處境,繼續雪上加霜。

相關焦點

  • 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這或許源自每次有同學忘帶衛生巾時羞怯的聲音:「那個,你帶姨媽巾了嗎?」在公共場合說起時,她們習慣了壓低聲音。「為什麼不能把生理期變成可以掛在嘴邊的事情?」郭瑾秋意識到,月經本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在2020年卻依舊是件很難說出口的「羞恥」事。  文淵樓C區的女廁所出現「衛生巾互助盒」一周後,同校外國語學院的鄭彤參與了進來。
  • 全球有4000萬女性買不起衛生巾,髒襪子也成替代品……
    月經貧困,泛指女性因為買不起衛生巾等用品,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嚴重時女孩甚至會因此輟學。撰文 陳薇沁2020年8月,一名中國網友上傳的21.99元100片的散裝衛生巾照片,意外在網上引起熱議。輿論風向從一開始的「這樣的三無衛生巾不安全」,轉到「一杯奶茶錢就能買到一個月份量的衛生巾,為何會有人買不起?」最終,點讚超過1000的評論「生活難」、「我有難處」,一下子平復了廣大群眾的嘲諷。
  • 撿別人用過的衛生巾?為何偏遠山區的女生還用不起衛生巾?
    來源 | 熔財經買不起衛生巾乾脆絕經啊!散裝衛生巾也敢買,不怕爛屁股嗎?因為,我有難處在網上看到有關「散裝衛生巾」的話題時,我馬上就點進去看了,當我還在發出和網友同樣疑問的時候(用在私處的東西也敢亂買?)看到了買家的回答,我才發現散裝衛生巾背後是一群人說不出口的心酸.
  • 4000萬女性都買不起衛生巾,到底為什麼那麼貴?
    能擁有一包幹淨又舒適的衛生巾,是難以想像的奢侈!衛生巾為何那樣貴?衛生巾到底有多貴?下面這組調查數據,給出了最直接的答案。將常用衛生巾按照價格劃分,低檔大都不到一元一片,中檔1-1.5元,高檔則1.5元以上。一元一片,看上去衛生巾並沒有多貴。
  • 拒絕月經羞恥,俏妃衛生巾互助盒助力長沙醫學院發起月事榮耀活動
    拒絕"月經羞恥",從衛生巾互助盒開始據相關報告顯示,"月經羞恥"的表現依然比較明顯。超過九成女生在月經來臨時,面臨著言行上各方面的不自由。具體行為上,"攜帶衛生巾時小心翼翼進行遮掩"排名首位,佔比接近70%;'用"親戚""大姨媽"等詞彙代替、"不敢大步走路、坐下不敢站起"分別排在第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擔心遭到他人的異樣目光"佔比超過26%。
  • 一生近7年的月經期,女孩「買不起」衛生巾,網友:一杯奶茶錢而已
    今年的疫情應該讓很多公司倒閉,很多人失業,在疫情期間有很多人甚至買不起口罩,用舊衣服、橘子皮、礦泉水瓶等等製作口罩,或許這是我們最近一次意識到貧困有多無助。疫情期間很多女孩買不到衛生巾,但你知道嗎?即使是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全世界也有千萬人買不起衛生巾。
  • 都2020年了,還在「月經羞恥」嗎?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不知道何時開始,月經成為了不能公眾大方討論的話題,變成了讓大家覺得是有點羞恥的行為。拒絕"月經羞恥",從衛生巾互助盒開始據相關報告顯示,"月經羞恥"的表現依然比較明顯。超過九成女生在月經來臨時,面臨著言行上各方面的不自由。
  • 對話高校衛生巾互助盒推動人:破除月經羞恥有助女生建立自信
    許璐鳴還特意將互助盒放在衛生間外的公共洗手池位置,想藉此反對「月經羞恥」。許璐鳴將自己的做法投稿給梁鈺後,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形成了連鎖反應。從發起到現在,不過4天時間,超過40所高校參與其中。這個速度讓梁鈺震驚。
  • 「男老師為女學生買衛生巾被罵」月經羞恥,在孩子面前可以停止了
    但是,卻有人留言說:「男老師敢送,女學生敢拿,真的不知羞恥」。男老師幫女學生買衛生巾,是正常的人文關懷我們從生理角度上講,月經是女性生殖細胞發育成熟,周期性會出現的子宮內膜脫落的出血。它是生育期的女性,最常見的生理現象。
  • 廣西支教男教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月經羞恥話題何時休?
    12月15日,一則有關「衛生巾」的新聞上了熱搜。一個在廣西山村支教的老師楊非凡做了件大事,給女同學發衛生巾。他說,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月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 這則新聞讓我不得不提起「月經羞恥」這個話題。
  • 這個國家很貧窮,女人們經期買不起衛生巾,竟自己動手製作!
    在非洲,每10個女人裡就有1個月經期間用不上衛生巾。因為她們買不起衛生巾,每個月來例假時只能在家休息,都不敢出門。 衛生巾對她們來說都非常奢侈,普通女性工作一天賺的錢才夠買一片。所以她們想盡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用了各種材料代替,但是仍然面臨著細菌感染的問題。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愛善天使關注的不僅僅是衛生用品的匱乏
    事實上,有一種貧困,叫「月經貧困」,指的就是女性由於經濟負擔能力不足而無法在經期得到足夠的衛生用品從而導致的繼續貧困,這世上還有很多人買不起衛生巾。有數據顯示,在英國每年有超過13.7萬名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用品而輟學」,女學生平均缺勤時間為5天。就連發達的美國,也仍有五分之一的美國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巾被擋在校園門外,大量女性正在遭受月經貧困。也就是說,「月經貧困」正在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全球女性的生活。
  • 全球數千萬女性仍身陷月經貧困,最懂衛生巾的卻是愛善天使張帆?
    事實上,有一種貧困,叫「月經貧困」,指的就是女性由於經濟負擔能力不足而無法在經期得到足夠的衛生用品從而導致的繼續貧困,這世上還有很多人買不起衛生巾。有數據顯示,在英國每年有超過13.7萬名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用品而輟學」,女學生平均缺勤時間為5天。就連發達的美國,也仍有五分之一的美國女孩因為買不起衛生巾被擋在校園門外,大量女性正在遭受月經貧困。也就是說,「月經貧困」正在從方方面面影響著全球女性的生活。
  • 全球4千萬女性正在經受月經貧困,20元買100片衛生巾,真的不算啥
    今年五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披露的一組數據更說明了,雖然已經有不少女性能夠負擔得起衛生巾,但是仍有很多人處於貧困線上,衛生巾是生活必需品,但他們是真的買不起。這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這6億人中有多少是女性?
  • 散裝衛生巾:「都2020年了,怎麼還會有用不起衛生巾的女人?」
    我也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關於這個話題的博文,討論了一下關於現市場上衛生巾價格較高的問題,引來了1000多萬人的圍觀。有網友在我的微博下評論說:(1)都2020年了,不會還有人連10多塊錢一包的的衛生巾都還買不起吧?
  • 「散裝衛生巾」引發熱議,4000萬女人,沒有衛生巾自由……
    還有更多的人,連這樣便宜的衛生巾也買不到、買不起,目前,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佔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有些貧困女孩甚至會用棉襪來代替衛生巾,待生理期結束後把襪子又穿在腳上。月經貧困,是遺落在角落裡的傷痛和無助。
  • 衛生巾上的阿姆斯特朗
    因為新婚妻子用不起衛生巾,只能用破布湊合,「那塊布破得都不願意擦車」。這個14歲就輟學,當過農民和電焊工的男人決定自己做衛生巾給妻子用。  他用足球內膽當子宮,在膽壁上戳幾個洞,往裡面灌羊血,再加上一些防止血液迅速凝固的藥劑。墊著自製的衛生巾,他把自製的「子宮」掛在下身,模仿女性來月經。他掛了5天,走路、跑步和騎車的時候都帶著,深入了解用戶需求。
  • 散裝衛生巾,全球女性的共同難題
    在印度,只有十分之一的女性在月經期使用衛生巾,因為她們沒有這個意識和需求,更因為這個國家沒有生產出足量的、便宜的衛生巾供女性使用。 果然,平地一聲雷,一個印度男人站出來拯救整個國家的女性健康了——他發明了廉價衛生巾製造機,並且開始教印度婦女怎麼做衛生巾。 他叫阿魯納恰拉姆·穆魯根南特姆,他的願望是讓所有印度女性都能夠用上衛生巾。
  • ...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伏地魔的名字
    這個活動再次將衛生巾議題帶入輿論漩渦。有網友認為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也有人質疑將衛生巾互助盒放在廁所外是否真的能改善月經羞恥文化。關於衛生巾互助盒及其背後的月經羞恥、女性權益,界面新聞對該活動發起人梁鈺進行了專訪。她認為,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女性集體發聲去克服月經羞恥,也讓大眾在公開討論衛生巾的過程中,消解了對於衛生巾的敏感。
  • 為什么女孩子遞衛生巾仿佛是大型秘密組織接頭現場?
    但實際上,「月經羞恥」並不總是以這麼極端的面目出現。恰恰相反,它也許普通得你甚至意識不到。就連衛生巾廣告都是以詭異的藍色液體代替經血出現。原因無非是藍色象徵著乾淨、清爽,會使人聯想到醫療用具。 「月經羞恥」正在潛移默化地侵入你的生活 或許你會覺得,「既然月經羞恥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影響看上去不是特別嚴重,那還有必要這麼強調它嗎?」但實際上,這種羞恥感的持續性遠超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