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多所高校現「衛生巾互助盒」,告別「月經羞恥」,我們還要走多遠

2020-12-28 網易

  這本是最基本的女性生理用品。前些日子,「衛生巾」因「散裝」兩個字引發討論,如今再登熱搜,則與一個被安放在衛生間的小盒子有關聯。而這一切都源自一條微博。10月14日,博主@梁鈺stacey分享了一位中學女教師的留言,這名女教師在教室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忘帶衛生巾的女生使用。梁鈺以「衛生巾互助盒」為話題鼓勵大家一起行動,隨後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4日,全國有296所高校參與其中,在濟南也有近10所高校響應。


  鄭彤放置的「衛生巾互助盒」

  當然,這場行動也伴隨著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也有人質疑活動的可行性及是否真的能改善月經羞恥。面對網際網路上的各種聲音,該活動發起人梁鈺卻很坦然,她告訴記者,有爭議是好的,「沒有人討論才是最糟糕的,看見才是改變的開始。」她希望,月經羞恥能隨著一次次的討論「脫敏」。

  把衛生巾擺進廁所的濟南女大學生

  「應急用,拿一片放一片,共同維護,放回品牌不限。」10月23日,山東師範大學大四學生郭瑾秋在微博熱搜上看到了「衛生巾互助盒」的話題,那時,這個活動已經形成了連鎖反應,高校的女孩們相繼行動了起來,並將本校的情況反饋到微博上。「我們學校是不是也可以有?」她第一時間想到了效仿。


  這並非郭瑾秋的第一次就與「月經」相關話題做出行動。當「散裝衛生巾」成為熱點時,她便繪製了一幅漫畫發到社交平臺,試圖呼籲大家關注「月經貧困」。而與圖像闡釋觀點不同,這次的「衛生巾互助盒」則需要她實際行動起來,她有些顧慮,「擔心盒子被保潔人員清理掉,也不敢貼在廁所外面,怕被人撕毀。」直到她去列印海報,工作人員看到後鼓勵她,這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為什麼覺得必須要去做些什麼?這或許源自每次有同學忘帶衛生巾時羞怯的聲音:「那個,你帶姨媽巾了嗎?」在公共場合說起時,她們習慣了壓低聲音。「為什麼不能把生理期變成可以掛在嘴邊的事情?」郭瑾秋意識到,月經本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在2020年卻依舊是件很難說出口的「羞恥」事。

  文淵樓C區的女廁所出現「衛生巾互助盒」一周後,同校外國語學院的鄭彤參與了進來。她先是與同學討論了初步策劃方案,又聯繫了學院團委老師,得到「支持」的答覆後,10月30日一早,兩個乾淨漂亮的小盒子便出現在文淵樓B區二樓和三樓的女廁門口。盒子裡除衛生巾,還有免洗洗手液、溼巾、便利貼等物品。鄭彤還留了言,詳細介紹了活動情況和互助盒的使用方法。

  沒多久,鄭彤的朋友圈裡就多了很多女孩的分享圖:「我們學校也有衛生巾互助盒了,超棒」。這個不大的透明盒子很快引起關注,讓鄭彤意想不到的是,女孩們甚至把這變成了打卡地,她還不忘用便利貼寫下「正視女孩最正常的生理現象」,貼在互助盒旁,給女孩們「加油」。

  得到女孩們的接受只是第一步,鄭彤和小夥伴們不希望這個活動淪為一場形式,她們正在研究後續的維護方案,努力打造「互助和自助購買相結合」的運行模式。

  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老師孫豔琳關注到了這個現象,她很佩服女孩們超強的行動力。她坦言,衛生巾互助盒是有意義的,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以平常心看待,「它很溫暖,並不媚俗,不應該成為敏感話題」。

  「爭吵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議題被關注」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由熱搜話題「衛生巾互助盒」發起的這場有關消除「月經羞恥」的活動,濟南已有近10所高校響應,包括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女子學院、濟南大學等,其中帶有「山東財經大學衛生巾互助盒」的微博話題已有65.6萬的閱讀量。而隨著「月經羞恥」這一話題的發酵,上述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關於「衛生巾互助盒在濟南高校的落地情況」,同學們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記者就此話題做了問卷調查,在收到的回覆中,除了個別的「不清楚」「不太懂」等中立態度外,大多同學表示「贊成」「很棒」,其中還不乏持支持態度的男生,例如這樣一則回復,「身為男生,依然覺得這很有必要。這實在是很多女生難以啟齒、困擾的事情。」

  不過,在實際運行中,「衛生巾互助盒」也遇到了些小麻煩。郭瑾秋一共做了3個互助盒,分別放置在文淵樓C區的3個女廁所。她不定時去看使用情況。「有一個正在使用,有兩個被放在了洗手臺上,看樣子是粘貼的不牢固,脫落了。而且其中一個盒子裡的衛生巾明顯少了。」她打算抽個時間維護一下,但她也坦言,僅靠自己有些孤掌難鳴。同樣的,鄭彤也遇到了有人直接拿走了一包卻一片也沒放回來的情況。

  對於互助盒這種形式,學校和部分行動參與者都抱有顧慮:無法確認是否有用心不良之人,放進對人體有害的東西。「我們發現互助的形式不是很好,可能會考慮由志願者定期去補充。」有的高校志願者表示,目前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線上線下,也有人對此事發出質疑。首先,有些學校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互助盒和海報被撕毀。另外,有人覺得這是女權主義在作秀,有人對活動的可行性、產品衛生和質量問題提出了憂慮。還有人打起跟「衛生巾互助盒」的擦邊球,例如搞起了「香菸互助盒」,甚至有人以此為創業項目,試圖盈利。

  「爭吵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議題被關注」,對此,該活動的發起者梁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沒有討論才是最糟糕的,看見才是改變的開始。任何事情都會有爭議,這是很正常的。互助盒的活動本就是一個超越金錢概念的行為,「這是簡單的事,源自互助,女孩們並不是買不起,我們最好不要把它變味。」

  關於互助盒的後續發展問題,梁鈺認為需要慢慢摸索。「它是一個新鮮事情,剛剛起步,肯定有不完善的,這是一個共同的課題,我也在探索,各地參與的女孩們也在討論。大家不要想著抄作業。」她說,關於「衛生巾互助盒」項目的後續,她跟團隊也在想辦法,讓它持續發展起來。「例如我們接洽知名的衛生巾品牌,看看能如何藉助他們的力量再做點什麼。」

  告別「月經羞恥」這只是其中一小步

  這並非梁鈺第一次發起與衛生巾相關的活動。今年2月,她發現援鄂醫療隊女性缺乏衛生巾,率先在微博上發起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募捐了一百多萬份生理期用品。之後,她又發起了「月經安心行動」,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女孩免費提供衛生巾以及生理衛生教育。

  而「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發起,也源於梁鈺的一條微博。但她也坦言,自己只是做了宣傳的工作。「提供海報、一個信息平臺。女生們分享她們的經驗,我們可以幫她們轉發出來,或者幫助大家對接。然後我們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地圖。我們沒做什麼,就只是幫忙宣傳,女孩們的行動力讓人吃驚。」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衛生巾互助盒從最初一個簡單樸素的小紙盒,發展為具備帶殼塑料盒、防潮袋、說明標籤的衛生設施。

  梁鈺也表示,最開始,「衛生巾互助盒」的話題是沒有的,因為衛生巾、月經都是敏感詞。她跟團隊和新浪爭論了很久,後來參與的人多了,他們把這個話題放了出來,也正因為這個話題,更多人參與了進來。在整個社會環境中,月經和衛生巾是很少被提及的,很多人用「大姨媽」「倒黴」這些詞彙來替換它。現在對「衛生巾互助盒」的關注、衛生巾互助行動的關注,哪怕是在爭議的情況下,也算是在公眾空間中的更多提及。

  梁鈺也強調,「衛生巾互助盒」本不僅針對高校,只是在高校發展得最為迅速,「這大概跟高校女生之間每天朝夕相處,更願意互幫互助有關,現在也有一些中學加入了進來。」

  正如媒體人在評論這件事上說的一樣:正視女性處境、爭取女性平等和權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看見「她問題」、打破所謂的禁忌、為「月經羞恥」脫敏、幫助貧困地區女性擺脫「經期貧困」……這都是解決的開端。

  來源:濟南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對話高校衛生巾互助盒推動人:破除月經羞恥有助女生建立自信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日,高校衛生巾互助盒行動上了熱搜,先是華東政法大學,接著中國政法大學,隨之各大高校接連響應。推動者梁鈺也沒想到,互助盒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到40餘所高校支持。梁鈺是靈山慈善基金會「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公益項目發起人。10月14日,她注意到一位中學女老師在自己學校做了衛生巾互助盒,便發了微博。
  • 拒絕月經羞恥,俏妃衛生巾互助盒助力長沙醫學院發起月事榮耀活動
    很多人對此感到驚訝,表示一個女生竟然在全世界的鏡頭下大方地談論月經,簡直就是破倫常、沒尊嚴的事情。不過她這一舉動也讓很多女性有了勇氣去正視月經這件事,包括後面很多明星呼籲女性可以光明正大的將衛生間放在透明袋中堂堂正正地拿著外出,才讓女性健康得到重視。拒絕"月經羞恥",從衛生巾互助盒開始據相關報告顯示,"月經羞恥"的表現依然比較明顯。
  • 都2020年了,還在「月經羞恥」嗎?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拒絕"月經羞恥",從衛生巾互助盒開始據相關報告顯示,"月經羞恥"的表現依然比較明顯。超過九成女生在月經來臨時,面臨著言行上各方面的不自由。衛生巾互助盒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很多高校的響應。對於這個舉措,很多人表示非常認可,一是互助盒能夠為女生提供便利,因為月經的周期並不是穩定的,提前或延後是常有的事情,女性並不是每次都能做好萬全準備,常會陷入月經突然到來但身邊沒有衛生巾可以使用的尷尬局面。如果身邊沒有熟人,或者熟人也未帶衛生巾,加上售賣衛生巾的店又不在附近的話,就更難處理了。
  • ...互助盒發起人梁鈺:我們談論衛生巾,就像哈利波特說出伏地魔的名字
    衛生巾互助盒的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女生的響應,她們在經過校方許可之後於女洗手間設立衛生巾互助盒。截至10月29日,共有來自206所高校的學生自發參與其中。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衛生巾互助盒從最初一個簡單樸素的小紙盒,發展為具備帶殼塑料盒、防潮袋、說明標籤的衛生設施,甚至還有高校製作了衛生巾自動售賣機。
  • 瑰蝠標誌,讓我們跟月經羞恥說拜拜
    拒絕月經羞恥前段時間,有不少高校女生自發發起的衛生巾互助盒活動被送上了熱搜頭條。最初,這是上海華東政法大學女生於10月21日所發起的一個個例活動,但很快受到了很多同學和網友的關注和支持,進而風靡全國各地的高校。從衛生巾互助盒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經羞恥」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深受到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
  • 378所高校廁所裡的衛生巾革命|她們的冒險
    看客看客inSight"女孩從不應該為月經羞恥,要知道每一次月經,都是月亮對潮汐和你的牽引"。隨著第一個衛生巾互助盒在高校落地,越來越多的學校自發響應。一場高校廁所裡的衛生巾革命,正在席捲全國。受訪者供圖「衛生巾互助盒」的點子最初來自一位大學老師,她定下規則,「拿一片放一片」,供教室裡的同學應急使用。10月14日,微博博主梁鈺(曾策划過「姐妹戰役」行動和「月經安心行動」,為一線女性醫護及處於貧困狀態的未成年女性送去經期用品)收到她的投稿,「衛生巾互助盒」正式進入公眾視野,之後,公益組織「予她同行」迅速跟進,倡導為校內女性提供便利、打破月經羞恥。
  • 科普 | 潔淨與危險:民間文化中的月經羞恥
    這些禁忌參雜著濃厚的宗教、父權的色彩,因而讓月經變成一個不能夠直說的詞語,需要用一些象徵性的詞語掩飾。而民間文化對月經的「另類」陳述,只會間接讓月經和女性遭受汙名化和歧視,甚至會讓女性更加厭惡自己的身體、厭惡自己。我們發起「衛生巾互助盒」目的之一是為了打破月經羞恥,而這種羞恥其實反映了月經這一正常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有意或無意地隱藏和迴避。
  • 調查| 衛生巾互助,為什麼這麼難?
    衛生巾互助盒的出現,不只是女孩們的愛心互助,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一種對「月經羞恥」觀念的反對。對月經這一生理現象的正視和重視,根本上是對女性的生理和人文關懷。女性一生中會經歷約450次月經,每次2-8天,並伴隨著痛經及種種不適。在難堪和尷尬時,來自他人的善意和溫暖關懷將或多或少減輕生理上的不適和無可避免的孤獨感。
  • 林依輪表態獲網友盛讚,月經羞恥還要遮掩到幾時
    痛經本來就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應,羞於談論月經,本質上是月經羞恥的一個表現。如果男人都能像林依倫這樣,很自然地看待女性的生理期,能大大方方地與男女朋友討論有關月經的一切,才是真正地理解女性,有利於消除羞恥,促進男女平等。正如林依輪所說,月經只是人類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帶什麼羞恥的性質。但是我們生活的觀念和環境,卻賦予了女性以月經歧視。
  • 請不要拿你的性快感,來類比我的月經痛苦
    近期,由華東政法大學女生發起的、旨在幫助生理期女性解決臨時尷尬的「衛生巾互助盒」活動,引起了廣泛關注,並在各大高校獲得了熱烈的響應。與此同時,博主@梁鈺stacey 卻發博指出,中國政法大學的男衛生間裡,有人隨之發起了「衛生紙互助盒」。
  • 特別策劃(三) | 《印度合伙人》:向月經羞恥說「拜拜」
    這段時間,出現在各大高校教學樓女生廁所中的衛生巾互助盒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於「月經羞恥」的思考,這也讓我想起了那一部印度電影:《印度合伙人》《印度合伙人》由印度知名草根企業家阿魯納恰拉姆•穆魯加南薩姆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印度男人——拉克希米,為了妻子的健康
  • 浙商大發起「衛生巾互助盒」行動,這也太暖了
    ,不少進入教學樓的女生會發現女洗手間內多了一個「衛生巾互助盒」。 大二女生劉宇暢同樣來自公管學院,對學長的行為豎起了大拇指:「我們學院男生人數不多,但沒想到平常看著有點木訥的男生也有這麼貼心溫暖的一面,忽然感覺好幸福!」
  • 廣西支教男教師給女同學發衛生巾,月經羞恥話題何時休?
    12月15日,一則有關「衛生巾」的新聞上了熱搜。一個在廣西山村支教的老師楊非凡做了件大事,給女同學發衛生巾。他說,光明正大地發給孩子們,是為了讓她們知道,這(月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用害羞。 這則新聞讓我不得不提起「月經羞恥」這個話題。
  • 買不起衛生巾,很羞恥?
    為了研究衛生巾的製作方法,拉克希米也用血漿模擬經血。在他騎單車上街時,突然血崩。羞恥得只能跳河。即使在床上躺著,也有側漏的風險。因此,沒有多少人能撐完原定的實驗時間。計劃24小時的,6小時就熬不住了。但在他們的實驗中,還漏掉了最關鍵的一點,痛感。有多痛呢。
  • 蘇格蘭成世界首個免費提供衛生巾地區,「月經平權」還要走多遠?
    對女人來說,每個月那幾天,你要確保有足夠衛生巾或衛生棉條,如果沒有,就得找一個臨時解決辦法,控制疼痛和不適。女性經期平均時長為2535天,這相當於女性一生中,有7年時間耗在經期中掙扎。全球各地,許多女孩都被迫穿上帶血的褲子,為沒有足夠的經期衛生用品而煩惱,為「月經來潮」感到尷尬和羞恥......
  • 「男老師為女學生買衛生巾被罵」月經羞恥,在孩子面前可以停止了
    男老師幫女學生買衛生巾,是正常的人文關懷我們從生理角度上講,月經是女性生殖細胞發育成熟,周期性會出現的子宮內膜脫落的出血。它是生育期的女性,最常見的生理現象。男老師幫班裡女學生買衛生巾,也是出於對孩子們的關懷,避免她們來月經時,沒有處理不好,出現尷尬,影響社交,威脅生理健康。
  • 火遍世界的博物館,揭開了女性「羞恥的秘密」:無知才可怕
    月經不髒前不久,國內許多高校紛紛發起了一項暖心活動:在廁所顯眼的位置設置「衛生巾互助盒」,方便女性應急使用。不僅如此,學生們還呼籲大家打破「月經羞恥」:「女孩從不應該為月經羞恥,要知道每一次月經,都是月亮對潮汐和你的牽引。」活動立刻得到了廣大女性同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