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環境、行為和代謝危險因素均為可通過幹預改變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為了降低我國居民的心血管死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環境及表觀遺傳與高血壓、冠心病早期幹預」合作課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於3月19日至3月21日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榮市社區衛生院、革新社區衛生院及道裏區正陽社區衛生院正式啟動。在哈醫大一院心內科主任田野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在三位社區衛生院主任的全力配合下為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240餘人進行了頸動脈彩超、四肢血壓等檢查,評估其心血管風險並將進行幹預。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的專家全程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
近幾年來,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區防治部以「心血管病社區防治技術服務平臺」為依託,通過遠程會診等助力提升社區心血管病防治分級診療落地,結合網際網路、移動終端和可穿戴設備進行幹預,進而評價幹預效果並推廣,為國家制訂行之有效的心血管疾病早期幹預策略提供依據。
哈醫大一院心內科主任田野教授強調,其團隊前期工作已完成黑龍江省重要心血管病人群預警及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本項目將更側重於預警技術的驗證與完善,更側重於提升幹預的效果。通過對入選的高危對象進行健康評估、隨訪,幫助患者及時獲取健康知識、提醒不合理用藥、關注自身狀況、改善生活方式、加強自我管理、進行評價幹預,最終實現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早期幹預是當下公認的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減輕醫療負擔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