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奶奶高壓超200,心衰老人進入搶救室,探訪北京同仁醫院夜班急診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昨晚8點,高溫依然沒有退卻。記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急診部,探訪夜班急診的醫生護士們。大樓燈火通明,當晚總值班醫生王晶結束急診病房的巡診,就在白大褂外面套上一層防護服,快步走進了急診內科診室。「晚上來看急診的病人病情相對較重,我們一定不能放鬆。」

護送心衰老人進搶救室

「我母親老感覺憋氣,檢查過血象也不太好……」73歲的閆奶奶被女兒推進診室,她的額頭上冒著豆大的汗珠,呼吸困難,說不出話。「我先給您做個查體,測個心電圖。」急診內科醫生吳蒙耐心地對老人說。閆奶奶躺下後,吳蒙一邊聽診,一邊詢問:「肚子疼嗎?」老人搖搖頭。「躺著覺得憋嗎?」老人又搖了搖頭。「坐著好點兒是嗎?」老人點點頭……根據閆奶奶的發作症狀、體徵和心電圖結果,吳蒙和王晶判斷老人是心功能不全。

「老人的情況需要進搶救室。現在先帶老人去做CT,做完就趕緊回來。」王晶囑咐家屬。很快,老人做完CT,被推進搶救室,吳蒙和王晶也跟著走了進去。「因為老人患有腎功能衰竭,我們在搶救室進行監護觀察,如果有指標危及生命,下一步咱們再考慮轉ICU。」家屬連聲道謝。

92歲老人血壓終於恢復正常

安頓好閆奶奶,回到診室,還來不及喝口水,下一位患者已經被家屬推了進來。「大夫,我家老太太92歲了,這兩天老不愛睜眼睛,高壓200多,可把我嚇壞了……」老人兒子語氣中透著焦急。

「您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嗎?」吳蒙靠近老人問。「頭疼。」老人「呼嚕呼嚕」喘著氣答道。吳蒙扶老人躺下,為她檢查身體。

「血壓太高了,需要排查一下有沒有腦梗、腦出血,我還聽老人有點喘,咱們再查一下肺功能。」吳蒙一條一條地慢慢解釋著,「我給開了兩種應急的降壓藥,兩種藥放在嘴裡各含一片,然後去護士站抽血化驗,在地下一層做CT,檢查報告出來您再來找我。」

一個小時過去,吳蒙和同事秦超做好交接,終於可以吃口晚飯。此時,老人的檢查報告出來了,結果顯示老人的心肺、肝腎功能都沒有問題。秦超又給老人複測了血壓,「現在高壓已經降到150了,對這麼高齡的老人來說,算是正常值了。咱們回去還是堅持正常吃降壓藥,也別過於擔心,您看您92歲了,頭髮還是黑的,身體棒著呢!」秦超的一席話逗樂了老人。

急診小高峰出現在晚9點以後

晚上9點至10點多,急診外科迎來一波小高峰。急救車送來一名50多歲的女士,她的右耳被紗布裹著。原來,這名女士在家不小心滑倒,右耳郭的軟骨裂開了一道口子,救護車送她去過另外兩家醫院,都沒有接診。「我們醫院的耳鼻喉科有名兒,經常會遇到其他醫院處理不了送到這裡的情況。」當晚耳鼻喉科的值班醫生任磊說,這名女士的聽力沒有受到影響,「比較擔心的是,軟骨外露一旦感染,可能會造成化膿性的軟骨炎,甚至影響耳郭的外形。趕快處理傷口,縫針。」創傷手術室裡,無影燈下,任磊埋著頭,麻醉、清創、止血,縫合傷口……半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耳鼻喉科和眼科診室前的走廊裡,候診的患者和家屬越來越多。晚上10點35分,一對年輕夫婦抱著1歲半的寶寶走進了眼科診室,寶寶在媽媽懷裡哭鬧。「醫生,我不小心把驅蚊水濺到寶寶的眼睛裡了,馬上用水衝洗過,您給看看傷到眼球了嗎?」年輕媽媽說。

「來,寶貝,往叔叔這兒看,咱們看個動畫片好不好?」眼科值班醫生鄧光達輕輕打著響指,寶寶被吸引,停止了哭鬧,看向儀器,「睜眼睛……真棒,來,這邊也讓叔叔看一下……」為寶寶仔細檢查後,醫生舒了一口氣,他為這對小夫妻點讚:「因為你們處理得及時,寶寶沒什麼事。開個眼藥水,五天之後再來看看。」

近幾天,北京一直處於高溫「炙烤」中,醫院急診科的工作也比平時明顯增加。今早8點,已經連續值班24小時的王晶終於結束了夜班工作,她告訴記者,昨天同仁醫院急診科24小時接診量為270人,夜班共接診近百人。高溫之下,急診醫生穿著一身「裝備」,即使是在有空調的室內,也是一動一身汗。「對我們來說,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解暑劑。」

(原標題:同仁醫院夜班急診 昨晚救治患者近百名 「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解暑劑」)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祺瑤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視頻】冬至後記者親歷瑞金醫院急診搶救室:收治數創新高,搶救室...
    伴隨救護車叫囂的鳴笛聲,短短半小時內,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診了第三名患者。「有沒有核酸檢測報告?我們先測一下生命體徵。」搶救室鐵門外的通道裡,護士忙而不亂地與家屬、急救員對接,一旁的家屬等候區幾乎坐滿。「今天上午又突破新紀錄:24小時滯留人數達到43人。」
  • 5月起,北京這些大醫院看急診先「定級」
    簡單來說,到急診看病,誰的病情重,誰先看病;誰的病情相對穩定,誰的等候時間就長。大醫院「急診不急」成常態醫院急診科是搶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場所,承擔著24小時不間斷的緊急醫療救治任務。近年來,隨著我國急診醫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三級醫院急診量逐年增長。目前,本市市屬三級醫院的年急診量已達235萬人次。
  • 5月起,北京大醫院看急診能「插隊」了
    看病排隊,分先來後到;看急診,按病情輕重分級,危重者優先「加塞」。從5月1日起,北京友誼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等20家三級醫院實施急診預檢分診,急診患者不再按照「先來後到」排隊就醫,醫療機構根據生命體徵首先救治危急危重患者。
  • 北京同仁醫院: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是醫院的生命線
    張羅:安全為基 推進醫療服務品質新升級北京同仁醫院是一所百年老院,自己已在這裡工作與生活了26年,從醫學生成長為一名知名專家,深刻意識到肩上的責任。2016年初,北京同仁醫院實行眼科和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不限號,醫院瞬間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外界擔心專家號被「熔斷」,醫生被「累劈」。
  • 北京同仁醫院崇文門院區門診量將逐步減少,產科等已遷亦莊
    今天,北京同仁醫院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亦莊院區)新門急診樓正式啟用。作為北京市政府的惠民服務工程之一,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新門急診樓啟用後,醫院醫療主體陸續南移,將有效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動醫療資源合理布局。
  • 第一次搶救急性左心衰竭
    老病號已經開始急診血液透析,並鼻導管吸氧。我看了下心電監護:血壓200/130mmHg,心率150次/分,呼吸30次/min。她坐在透析病床前大口喘氣,面色灰暗,看樣子非常痛苦。主任指示:單超500ml,硝普鈉50mg,5ml/h微量泵泵入,西地蘭0.4mg靜推。主任指示後說:小張,聽聽患者心肺。我一臉茫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聽診心肺,我還是拿著聽診器無知地做了一通樣子。主任說:聽到了什麼?
  • 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新門急診樓今啟用 未來該院醫療主體將南移
    嶄新的門急診大樓、人性化的就診流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11月2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以下簡稱「北京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新建成的門急診樓正式啟用,迎來了開診的日子,無論是硬體設施、儀器設備,還是軟體條件,新樓內的配置將更為先進。
  • 我們是英雄的急診——記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魏捷
    「白天搶救室20個危重患者,日間留觀4人,上呼吸機6人次。病人直接排到門診大廳門口了。最後擔架車沒了,監護儀沒了,氧氣罈子沒了,輸液架沒了,插線板也沒了……晚上7點走時,留給夜班16個病人,4個上著呼吸機,還有4個可能要上無創呼吸機。今晚又是一場惡戰!」
  • 爭分奪秒,急診醫生明確病因; 精誠合作,耄耋老人重獲新生
    >9月27日15:24,隨著疾馳而來的120救護車,一位高齡昏迷患者被緊急送入市六金山分院急診搶救室。經詢問家屬得知,患者91歲,當天從樓下取報紙回三樓住處後出現胸悶氣急進而進入昏迷狀態,既往身體「健康」。而此時患者呼吸微弱,全身紫紺,生命垂危。搶救室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搶救,吸氧、監護、開通靜脈、採血送檢、氣管插管機械輔助呼吸……患者全身很快轉紅,10分鐘內神志轉清,能眨眼示意。
  • 民航總醫院現場:急診分診臺增安保 搶救室有人值守
    12月24日,北京民航總醫院發生惡性傷醫致死事件,引起輿論高度關注。12月29日下午,霧霾籠罩北京。民航總醫院正常接診,不斷有患者出入。急診分診臺旁,新增一名保安值守。急診樓裡的搶救室門口,也有保安專門值守。急診分診臺旁,新增了一名保安值守。醫院內外擺放著弔唁楊文醫生的鮮花,醫院也在急診入口處設有供大家獻花的地點。
  • 如果搶救室也有靈魂……
    沒有了大雪的消息,對於我和趙大膽來說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在平穩的天氣裡搶救室裡不會出現爆滿的情況。 每當天氣驟變,尤其是降溫之時,會有許許多多的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集中發病,而這些患者往往都會首先集中在急診和急診搶救室。
  • 每天兩包煙,不抽完不下夜班!30歲網約車司機心肌梗進了搶救室
    上周三清晨,杭州市紅會醫院急診科醫生賀曉旭看著窗外的朝陽,稍微放鬆了緊繃了一夜的神經。還來不及多看幾眼美景,預檢護士過來喊他:「來了一位小夥子,說自己胳膊痛!」賀醫生連忙去查看患者小周(化名)的情況,30來歲,體型適中。「沒有發燒、咳嗽症狀,呼吸平穩,就是心率偏快,測量出有中度高血壓。」
  • 同仁醫院這一新設門診由國內知名專家領銜
    上海市同仁醫院重症醫學科(心衰專科)新開設心衰心肌病專病門診,開診時間為:每周一、三、五上午。患者可以通過「上海市同仁醫院」微信公眾號預約掛號。眾所周知,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發病率高,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最後戰場之一。
  • 孕婦突發胎盤早剝,緊急手術後休克和心衰
    夜班急診醫生接診後,立刻急查彩超,結果顯示,小芳有胎盤早剝可能。急診醫生立即啟動綠色通道程序,第一時間聯繫手術室、婦科、產科等相關科室做好搶救準備。凌晨4點,醫生為小芳進行了緊急手術。
  • 北京醫院拒接急診患者將降級:不能容忍推諉病人
    新京報訊 (記者魏銘言)北京市衛生局擬於近日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急診工作的通知》。「急診新政」將對推諉急診患者的醫院向社會公開通報批評,對不能勝任和承擔急診搶救工作的醫院,衛生行政部門要重新審核該醫療機構的能力和級別,對達不到要求的醫療機構「降級、降等」。
  • 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發熱急診新大樓啟用
    為充分發揮「哨點」作用,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20年7月,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感染疾病科開始進行改造。經過4個多月的擴建、修整,2020年11月16日,感染疾病科發熱急診新大樓正式啟用。
  • 省立醫院東院發現一棄嬰,目前正在重症監護室搶救
    12月11日晚9點多,在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內,保安巡邏時發現一名棄嬰。據了解,該嬰兒疑似剛出生,性別暫無法確定。目前,嬰兒已被送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詳細情況還在調查當中。12日上午10點多,記者來到了省立醫院東院區兒科門急診。
  • 致敬醫者|2020年,請記住北京同仁醫院這些閃亮的名字
    北京同仁醫院慶祝2020年「中國醫師節」大會表彰名單向所有醫者致敬!「北京優秀醫師」稱號1、援鄂醫療隊隊長、呼吸內科金建敏2、援小湯山醫院醫療隊長、體檢科陳東寧四、獲得東城區「優秀醫師」稱號1、「最佳先鋒獎」——頭頸外科房居高2、「最佳敬業獎」——西區急診科 丁寧
  • 超暖心~97歲奶奶慈愛地親吻小男護士,因為他打針不疼
    半島記者 王鑫鑫近期,在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監護室發生了暖心一幕:97歲的於奶奶為了褒獎男護士徐帥打針不疼,像親吻自己的孫兒一樣親吻了小徐的臉頰,這深情的一幕,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鬧情緒」的老奶奶於奶奶入住急診監護室,雖然97歲高齡,但思維清晰,耳聰目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在老奶奶家得到充分印證,子女們個個孝順,對老人言聽計從。因基礎疾病的疼痛,於奶奶經常被折磨的鬧情緒,家人都要一直哄著她,儼然成了「老小孩」。
  • 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一名高鉀血...
    膠東在線消息,12月7日晚8時許,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腎內科、血液透析室聯合成功搶救一名嚴重腎衰、高鉀、心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這也是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完成的首例急診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