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點,高溫依然沒有退卻。記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急診部,探訪夜班急診的醫生護士們。大樓燈火通明,當晚總值班醫生王晶結束急診病房的巡診,就在白大褂外面套上一層防護服,快步走進了急診內科診室。「晚上來看急診的病人病情相對較重,我們一定不能放鬆。」
「我母親老感覺憋氣,檢查過血象也不太好……」73歲的閆奶奶被女兒推進診室,她的額頭上冒著豆大的汗珠,呼吸困難,說不出話。「我先給您做個查體,測個心電圖。」急診內科醫生吳蒙耐心地對老人說。閆奶奶躺下後,吳蒙一邊聽診,一邊詢問:「肚子疼嗎?」老人搖搖頭。「躺著覺得憋嗎?」老人又搖了搖頭。「坐著好點兒是嗎?」老人點點頭……根據閆奶奶的發作症狀、體徵和心電圖結果,吳蒙和王晶判斷老人是心功能不全。
「老人的情況需要進搶救室。現在先帶老人去做CT,做完就趕緊回來。」王晶囑咐家屬。很快,老人做完CT,被推進搶救室,吳蒙和王晶也跟著走了進去。「因為老人患有腎功能衰竭,我們在搶救室進行監護觀察,如果有指標危及生命,下一步咱們再考慮轉ICU。」家屬連聲道謝。
安頓好閆奶奶,回到診室,還來不及喝口水,下一位患者已經被家屬推了進來。「大夫,我家老太太92歲了,這兩天老不愛睜眼睛,高壓200多,可把我嚇壞了……」老人兒子語氣中透著焦急。
「您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嗎?」吳蒙靠近老人問。「頭疼。」老人「呼嚕呼嚕」喘著氣答道。吳蒙扶老人躺下,為她檢查身體。
「血壓太高了,需要排查一下有沒有腦梗、腦出血,我還聽老人有點喘,咱們再查一下肺功能。」吳蒙一條一條地慢慢解釋著,「我給開了兩種應急的降壓藥,兩種藥放在嘴裡各含一片,然後去護士站抽血化驗,在地下一層做CT,檢查報告出來您再來找我。」
一個小時過去,吳蒙和同事秦超做好交接,終於可以吃口晚飯。此時,老人的檢查報告出來了,結果顯示老人的心肺、肝腎功能都沒有問題。秦超又給老人複測了血壓,「現在高壓已經降到150了,對這麼高齡的老人來說,算是正常值了。咱們回去還是堅持正常吃降壓藥,也別過於擔心,您看您92歲了,頭髮還是黑的,身體棒著呢!」秦超的一席話逗樂了老人。
晚上9點至10點多,急診外科迎來一波小高峰。急救車送來一名50多歲的女士,她的右耳被紗布裹著。原來,這名女士在家不小心滑倒,右耳郭的軟骨裂開了一道口子,救護車送她去過另外兩家醫院,都沒有接診。「我們醫院的耳鼻喉科有名兒,經常會遇到其他醫院處理不了送到這裡的情況。」當晚耳鼻喉科的值班醫生任磊說,這名女士的聽力沒有受到影響,「比較擔心的是,軟骨外露一旦感染,可能會造成化膿性的軟骨炎,甚至影響耳郭的外形。趕快處理傷口,縫針。」創傷手術室裡,無影燈下,任磊埋著頭,麻醉、清創、止血,縫合傷口……半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耳鼻喉科和眼科診室前的走廊裡,候診的患者和家屬越來越多。晚上10點35分,一對年輕夫婦抱著1歲半的寶寶走進了眼科診室,寶寶在媽媽懷裡哭鬧。「醫生,我不小心把驅蚊水濺到寶寶的眼睛裡了,馬上用水衝洗過,您給看看傷到眼球了嗎?」年輕媽媽說。
「來,寶貝,往叔叔這兒看,咱們看個動畫片好不好?」眼科值班醫生鄧光達輕輕打著響指,寶寶被吸引,停止了哭鬧,看向儀器,「睜眼睛……真棒,來,這邊也讓叔叔看一下……」為寶寶仔細檢查後,醫生舒了一口氣,他為這對小夫妻點讚:「因為你們處理得及時,寶寶沒什麼事。開個眼藥水,五天之後再來看看。」
近幾天,北京一直處於高溫「炙烤」中,醫院急診科的工作也比平時明顯增加。今早8點,已經連續值班24小時的王晶終於結束了夜班工作,她告訴記者,昨天同仁醫院急診科24小時接診量為270人,夜班共接診近百人。高溫之下,急診醫生穿著一身「裝備」,即使是在有空調的室內,也是一動一身汗。「對我們來說,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解暑劑。」
(原標題:同仁醫院夜班急診 昨晚救治患者近百名 「患者平安就是最好的解暑劑」)
流程編輯:t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