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
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
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而這個羅漢床背板居然有50公分寬!換算一下,原料的樹的直徑最少不能低於80公分。80公分的樹,得長多少年才能這麼大啊!
從原材料來說就已經非常珍貴難得,而且整個板面的花紋非常好看,即便這床是光素的,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一個價值!更何況這個羅漢床上鑲嵌百寶構成了一幅「二龍戲珠」圖,本身寓意就非常好!上面還鑲嵌有不少象牙、松石、硃砂、珊瑚等名貴珠寶,外形華麗工藝精湛,價值非常高!
在古代人們睡覺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大睡(睡眠)用的臥具如架子床、拔步床,另一種就是兼具坐臥功能,可用於小睡和待客的榻和羅漢床。我們在很多古畫當中都能看見古人以榻或羅漢床為中心待客的場面,例如非常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中就多次出現羅漢床的影子。
羅漢床是明式家具中臥式家具的典型代表,是最具陳設性與觀賞性的家具,也是四大類床具中經濟地位最高的一種,被王世襄先生稱之為「最理想的臥具」。
早期的羅漢床,圍欄的形式基本與建築欄杆一樣,再往後,圍欄變得封閉,有了擋風的作用。明代後羅漢床從樸素向華麗演變,逐步強調自身裝飾。受這種家具形式影響,明清時期的皇帝寶座,都是以羅漢床為原型設計,只是尺寸上面比羅漢床小很多。
羅漢床可坐可臥,中間放一張炕幾,可以品茶讀書,觀賞古玩,累了又可以在上面小憩一會,好友來了還能用來招待客人,所以常被文人士大夫放在書房內使用,使用功能跟今天的沙發差不多,墊個軟墊子坐臥更加舒適。
明代的羅漢床有束腰和無束腰兩種形式,有束腰多為鼓腿彭牙大挖內翻馬蹄,無束腰則為直腿式。羅漢床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圍子的做法上,最簡捷樸質的只有三塊光素的整板,正中一塊稍高,或有的整板加一些浮雕花紋,另一種是圍子四周有邊框,中部用短材攢接出各種各樣的花紋。
而清代的羅漢床則在保持明代形制上,用料越加厚實、裝飾越加奢華。清代羅漢床大多鑲嵌珍貴的奇珍異寶,像玉石、瑪瑙、大理石、琺瑯、螺鈿、象牙等等,在裝飾手法上無不盡其用。這個是清紅木嵌螺鈿理石羅漢床在造型、用材、工藝各方面都體現著皇家富麗華貴的宮廷韻味。
螺鈿是廣作一絕,鑲嵌材料之多、工藝之精達到了極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這張存於狀元坊的紫檀嵌螺鈿大理石羅漢床,用料厚重尺寸甚大。全榫卯結構,做工精細打磨光滑。此床的圍檔用五面雕嵌精美的屏風組成的,面上嵌滿各種精美複雜的螺鈿紋樣,看起來格外華麗。
尊貴大氣、可坐可臥的羅漢床不知道大家喜歡嗎?歡迎留言互動交流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