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可謂集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精髓的中華古地,尤其是周秦漢唐盛世王朝,發端於此,統治「天下」。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
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不過近些年,數字媒體的發達,作為宣傳的手段,陝西歷史博物館也參與了一些電視節目的錄製。尤其是參與央視節目錄製之中。
《國寶檔案》節目,曾錄製過一系列以《鎮館之寶》為題的短片,其中提到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件精品。「鑲金獸首瑪瑙杯」、「多面體煤精印」、「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鎏金銅蠶」。這四件國寶,在短片中,被冠以「鎮館之寶」的頭銜。這應該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默認的「鎮館之寶」。
一、鑲金獸首瑪瑙杯。
此物出土於「何家村」,何家村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而且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代表性展廳。此件文物更是「何家村遺寶」的代表之一。大唐時,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此器則是明顯的帶有外域特色。它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十八件國寶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第一批嚴禁境外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在紙質的門票上經常會看到它的身影。
二、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這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印章,最奇特之處自然是其有26面。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獨孤信這個人,他的七個女兒,有幾個都嫁給了皇帝。他的女婿最顯赫者莫過於隋唐開國之帝楊堅和李淵。」天下第一嶽父「,他當之無愧。
三、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此爐本是漢武帝劉徹御用之物,後來賜予他最敬愛的姐姐陽信長公主。此爐背後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武帝與姐姐的姐弟情深,陽信公主的坎坷婚姻等等。而「博山爐」這一燻爐樣式自西漢之後廣為流傳。
四、鎏金銅蠶
中國是最早養蠶的國家,西漢「絲綢之路」將中國絲織品帶往域外。此件銅蠶可以說是「絲路文化「的傑出代表。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上,還是以其為代言者,訴說千年」絲路情懷「。
央視《百家講壇》也錄製了一檔叫《鎮館之寶》的節目,通過講座的形式,講述精品文物背後的故事。裡面提到了兩件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精品文物——章懷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圖》和「鎏金銀竹節銅燻爐」。主講人是當時還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的楊瑾教授,她自然是代表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這算是陝歷博正式公開承認的兩件「鎮館之寶」。
六、《客使圖》
出土於唐章懷太子的墓葬之中,反映的是唐代外域使者到中國交流的情景,圖中右面的三位外使節的身份仍存在爭議。而墓葬的主人太子李賢,作為武則天的兒子,自然是命運多舛。
2017年年末,央視聯合九大博物館(院)錄製了《國家寶藏》節目,陝西歷史博物館提供了三件精品文物,但節目中並未提到這三件是「鎮館之寶」。
而在隨後的官網新聞《陝歷博<國家寶藏>特展暨2018春節系列文物惠民活動》中提到「我館鎮館之寶唐墓壁畫『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這應該是其正式承認的又一「鎮館之寶」。
七、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特色之一,設有專門的展廳——「唐代壁畫珍品館」。此件墓葬壁畫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墓的主人同樣生活於武則天時代,作為皇族,19歲即為武則天所殺。
所謂」鎮館之寶「本無一個確定的標準。這所謂的名分不過是我們後世之人評定的。無論是明面上的還是暗裡的評判,無需較真,你喜歡誰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