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2020-12-23 文蘊人生百態

陝西可謂集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精髓的中華古地,尤其是周秦漢唐盛世王朝,發端於此,統治「天下」。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

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不過近些年,數字媒體的發達,作為宣傳的手段,陝西歷史博物館也參與了一些電視節目的錄製。尤其是參與央視節目錄製之中。

《國寶檔案》節目,曾錄製過一系列以《鎮館之寶》為題的短片,其中提到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件精品。「鑲金獸首瑪瑙杯」、「多面體煤精印」、「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鎏金銅蠶」。這四件國寶,在短片中,被冠以「鎮館之寶」的頭銜。這應該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默認的「鎮館之寶」。

一、鑲金獸首瑪瑙杯。

此物出土於「何家村」,何家村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而且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代表性展廳。此件文物更是「何家村遺寶」的代表之一。大唐時,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此器則是明顯的帶有外域特色。它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十八件國寶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第一批嚴禁境外展出的國寶級文物。在紙質的門票上經常會看到它的身影。

鑲金獸首瑪瑙杯,唐代,1970年出土

二、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這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印章,最奇特之處自然是其有26面。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獨孤信這個人,他的七個女兒,有幾個都嫁給了皇帝。他的女婿最顯赫者莫過於隋唐開國之帝楊堅和李淵。」天下第一嶽父「,他當之無愧。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西魏,1981年出

三、鎏金銀竹節銅燻爐

此爐本是漢武帝劉徹御用之物,後來賜予他最敬愛的姐姐陽信長公主。此爐背後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武帝與姐姐的姐弟情深,陽信公主的坎坷婚姻等等。而「博山爐」這一燻爐樣式自西漢之後廣為流傳。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西漢

四、鎏金銅蠶

中國是最早養蠶的國家,西漢「絲綢之路」將中國絲織品帶往域外。此件銅蠶可以說是「絲路文化「的傑出代表。現在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上,還是以其為代言者,訴說千年」絲路情懷「。

鎏金銅蠶,漢代,出土於1984年

央視《百家講壇》也錄製了一檔叫《鎮館之寶》的節目,通過講座的形式,講述精品文物背後的故事。裡面提到了兩件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精品文物——章懷太子墓出土的《客使圖》「鎏金銀竹節銅燻爐」。主講人是當時還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的楊瑾教授,她自然是代表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這算是陝歷博正式公開承認的兩件「鎮館之寶」。

六、《客使圖》

出土於唐章懷太子的墓葬之中,反映的是唐代外域使者到中國交流的情景,圖中右面的三位外使節的身份仍存在爭議。而墓葬的主人太子李賢,作為武則天的兒子,自然是命運多舛。

客使圖,出土唐章懷太子墓

2017年年末,央視聯合九大博物館(院)錄製了《國家寶藏》節目,陝西歷史博物館提供了三件精品文物,但節目中並未提到這三件是「鎮館之寶」。

而在隨後的官網新聞《陝歷博<國家寶藏>特展暨2018春節系列文物惠民活動》中提到「我館鎮館之寶唐墓壁畫『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這應該是其正式承認的又一「鎮館之寶」。

七、唐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

唐墓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特色之一,設有專門的展廳——「唐代壁畫珍品館」。此件墓葬壁畫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墓的主人同樣生活於武則天時代,作為皇族,19歲即為武則天所殺。

闕樓圖(西壁)

所謂」鎮館之寶「本無一個確定的標準。這所謂的名分不過是我們後世之人評定的。無論是明面上的還是暗裡的評判,無需較真,你喜歡誰就是誰。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是稀世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館藏文物達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是展現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 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知道嗎?
    博物館,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 一段歷史最好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 是西安代表性博物館之一 一年多以前爆火的 紀錄片《國家寶藏》第四集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一段歷史最好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西安代表性博物館之一,早前被熱追的紀錄片《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集就介紹了陝歷博的三件國寶。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在今年5月18日,也就是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由互動百科上萬網民,票選出了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於首都北京不同的博物館,每一件都說是價值連城甚至不可用金錢來衡量的珍品,你認識其中幾件?作品以長卷的形式,生動的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社會階級的生活狀況,是一幅難得一見的名畫,如今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保利藝術博物館的神面卣保利藝術博物館從香港收購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神面卣」,這件青銅器一反商周青銅器上習見那種獸面紋的神秘、嚴肅的面目,令青銅器專家們嘆為觀止,驚為藝術奇珍。
  • 陝西博物館的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號稱「能買下半個香港」
    其藝術和歷史價值都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唐朝文物,1970年出土於西安。該文物不允許出境展出。此壺造型、紋飾別具匠心,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風採,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鎏金銀竹節銅燻爐:1981年出土於陝西,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堪稱鎮館之寶。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文物中隱藏的有趣歷史,也是我們喜歡上它們的重要因素。05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 宮廷「廚師長」秘聞一塊祭肉也能平天下?」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與大孟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以周秦漢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70萬件(套)展品,十八件(套)國寶級文物,每一件都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燦爛的剖面。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陝歷博十八件鎮館之寶之一: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然而對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跨越百萬年的館藏而言,它們僅是冰山一角,等待著你們去探索哦!
  • 國際博物館日 探訪廈門博物館鎮館之寶
    6000年前的陶梟、德化白瓷的代表達摩彩像、陳嘉庚先生的寶劍……拂開歷史的塵埃,穿越時空,經歷風雨,往日光彩奪目的寶物如今靜靜坐落在博物館的展臺上,仿佛等待著與誰的相遇。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探訪廈門市各個博物館,搜羅鎮館之寶和館藏精品,介紹它們的故事——希望下一個與它們相遇的人會是您。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千年「魔壺」
    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壺。這件閃爍著古代「智慧之光」的瓷壺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記者帶你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揭開「鎮館之寶」——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的神秘面紗。:(029)85253806陝西歷史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穿梭在奇珍異寶之間,仿佛穿越到歷史上那些光彩奪目的時代。
  • 盤點:全國 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鎮館之寶》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可惜的是,紀錄片中只選取了十件器物,上癮卻不能過癮。今天就盤點一下全國 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次有機會路過,不妨去看看。1.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雲遊雁塔——細數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幾大鎮館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用一個字概括陝西文化,那就是「雄渾」。
  • 【陝西文物覽】青銅器——大克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51年7月26日,大克鼎與大盂鼎同時被潘氏後人潘達於捐贈於上海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大盂鼎被徵調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即現中國國家博物館)。2004年2月28日,是潘達於老人100歲生日,上海博物館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百歲壽星潘達於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使得這對闊別近半個世紀的寶鼎再次在上海「聚首」。
  • 國際博物館日,見識一下這些鎮館之寶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著眾多遊客的目光。1959年,這尊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為一尊昂首挺拔的駱駝,駱駝背上七位樂手圍坐一圈,中間是一位豐腴婀娜的女子。
  • 逛大英博物館必看的30件鎮館之寶
    往往大家去博物館的時候,會有一種時間很緊迫,找不著頭緒的感覺。
  •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記者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
  • 國博七大鎮館之寶,全都禁止出境展覽,兩件曾被當成雞食盆和馬槽
    不論是大博物館也好,還是小博物館也罷,幾乎每個博物館都有屬於自己的鎮館之寶,當然,雖然同樣是鎮館之寶,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跟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相提並論的。比如說縣市級的博物館,能有一件二級文物都算是很了不起了,而對於那些省級以上的大型博物館來說,能被稱作鎮館之寶的文物,最起碼都是國寶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