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雁塔——細數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幾大鎮館之寶!

2020-12-23 陝西文旅

陝西歷史博物館位於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用一個字概括陝西文化,那就是「雄渾」。這座館舍為「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唐風建築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錯落有致,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館區佔地 65000平方米,館藏文物多達 370000餘件,上起瘋狂原始人的簡單石器,下至晚清遺老的奇技淫巧,時間跨度百萬年。

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滿目風光旖旎、精品薈萃。今天就讓我們了解陝西歷史博物館中的國寶級文物。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唐朝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釐米,口徑2.3釐米。銀壺的造型採用了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馬鐙的綜合形狀。在壺身的兩面,以模壓的手法各捶出一匹翹首鼓尾、銜杯匐拜的舞馬。提梁、蓋及舞馬紋飾均鎏金,燦燦金色與灼灼銀光交相輝映,色調分外和諧富麗。此壺造型、紋飾別具匠心,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風採,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

《舊唐書》中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勤政樓設宴聚會時,常使「蹀馬」(也就是會跳舞的駿馬)昂首甩尾,按著音樂的節拍縱橫舞動。唐人鄭處誨寫的筆記《明皇雜錄》中記載,玄宗曾經命人訓練舞馬「四百蹄」,即一百匹。這些舞馬還被分為左右、部目,用繡花的綢緞、金銀絡頭和珠玉裝飾它們。當舞馬的表演到達高潮時,他命壯士舉一榻,讓馬在榻上起舞,而穿淡黃衫、系玉帶的少年樂工立於左右前後。《舞馬乾秋萬歲禾府詞》的詩中說:「更有銜杯終宴曲,垂頭掉尾醉如泥。」恰恰是那件鎏金銀壺上駿馬的姿態。

三彩駱駝載樂俑

唐朝文物,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通高58釐米,長41釐米。此造型新穎浪漫,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迴樂團。駝背部架一平臺,鋪方格紋長毯,上有樂舞俑8個,7男樂俑1女舞俑。樂俑環坐平臺四周,分別執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於7個樂俑中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後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雖經地下埋葬一千三百多年,出土時仍光彩奪目。它是唯一一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的唐三彩。

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釐米,口徑5.6釐米。唐鑲金獸首瑪瑙杯由紅、棕、白三色相雜的瑪瑙雕成,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圓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動優美。杯呈彎角形,狀若一尊伏臥的獸頭,有渾然天成之感。口部鑲有籠嘴形金塞,可以卸下,內部有流,杯裡的酒可自流中瀉出。(介就是一個高級漏鬥啊)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熠熠生輝。這件瑪瑙杯不但是一件極其珍罕的古玉雕藝術品,也對我們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價值。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

唐朝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通高24.2釐米,口徑14.4釐米。

錘擊成型,花紋平鏨,通體裝飾,圖案繁複華麗。以魚子紋為地,腹部正、背面各以鸚鵡為中心,四周繞以折枝花,組成團形圖案;左、右兩側以鴛鴦為中心,飾折枝花,餘白填單株折枝花草。頸部與圈足飾海棠形四出花瓣。蓋頂中心為寶相團花,周圍飾葡萄、石榴和忍冬卷草紋。提梁上飾菱形圖案。紋飾皆鎏金。蓋內有墨書二行「紫英五十兩」、「白英十二兩」,表明為儲存藥物之用。此提梁罐造型雄渾典雅,紋飾富麗堂皇,銀罐採用了錘擊、澆鑄、切削、拋光、鏨刻、塗金、焊接等7種工藝完成,是一件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稀世珍品,唐代金銀器中的精品。

皇后之璽玉印

西漢時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狼家溝村。高2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

江青素來對呂后十分欣賞,她曾評論說「呂后也了不起。她對漢高祖劉邦的事業起了很大作用。」1974年,江青聽說前些年發現的「皇后之璽」是呂雉之物,便將玉璽索借進京,如獲至寶,遲遲不還,直到粉碎「四人幫」之後,這方「皇后之璽」才得完璧歸趙返還陝西省博物館收藏。1991年6月20日,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大雁塔西北不遠處建成開放,這方歷經滄桑曲折的國寶,從此在這座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藝術殿堂中正式陳列,公開展出。

漢·鎏金鋈銀銅竹節燻爐

鎏金鋈銀銅竹節燻爐,通高58釐米、口徑9釐米,底徑13.3釐米,重2.57公斤,1981年陝西省興平縣茂陵1號陪葬墓出土藏,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其狀為高柄竹節豆形,蓋如博山,通體鎏金鋈銀(鎏銀),圈足底盤透雕兩蟠龍,均以頭承託盤腹,盤腹下部有十組三角形,內雕飾蟠龍紋,龍首回顧,龍身從波濤中騰出,線條流暢,造型奇妙,爐蓋外側刻有「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共重十斤十一兩,四年內宮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字樣,底座外圈刻有「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漢武帝時稱「陽信」者惟其姊陽信長公主。陽信家當為漢武帝姐姐陽信長公主家,它原為未央宮之物,後來被賞賜給陽信家。

via.雁塔旅遊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知道嗎?
    博物館,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 一段歷史最好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 是西安代表性博物館之一 一年多以前爆火的 紀錄片《國家寶藏》第四集
  • 陝西博物館的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號稱「能買下半個香港」
    其藝術和歷史價值都很高,被列為國家級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唐朝文物,1970年出土於西安。該文物不允許出境展出。此壺造型、紋飾別具匠心,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尤具風採,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鎏金銀竹節銅燻爐:1981年出土於陝西,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堪稱鎮館之寶。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一段歷史最好的地方。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西安代表性博物館之一,早前被熱追的紀錄片《國家寶藏第一季》第四集就介紹了陝歷博的三件國寶。
  • 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是稀世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那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知道哪些呢?第九名:黑釉油滴碗黑釉油滴碗,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國寶級文物之一。釉碗大口小足,胎質灰白,通體施黑釉。油層表面布滿了大小不一,稱金屬光澤的小圓點,這些圓點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樣,因此被成為」油滴釉「。油滴釉是釉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屬於結晶釉。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文物中隱藏的有趣歷史,也是我們喜歡上它們的重要因素。05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 宮廷「廚師長」秘聞一塊祭肉也能平天下?」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與大孟鼎、毛公鼎並稱為「海內青銅器三寶」。
  • 國際博物館日 探訪廈門博物館鎮館之寶
    6000年前的陶梟、德化白瓷的代表達摩彩像、陳嘉庚先生的寶劍……拂開歷史的塵埃,穿越時空,經歷風雨,往日光彩奪目的寶物如今靜靜坐落在博物館的展臺上,仿佛等待著與誰的相遇。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探訪廈門市各個博物館,搜羅鎮館之寶和館藏精品,介紹它們的故事——希望下一個與它們相遇的人會是您。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民眾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梁婷攝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以周秦漢唐四朝文明定鼎天下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有170萬件(套)展品,十八件(套)國寶級文物,每一件都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燦爛的剖面。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便是陝歷博十八件鎮館之寶之一: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然而對於陝西歷史博物館,跨越百萬年的館藏而言,它們僅是冰山一角,等待著你們去探索哦!
  • 國際博物館日,見識一下這些鎮館之寶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唐三彩駱駝載樂俑作為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吸引著眾多遊客的目光。1959年,這尊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在西安市西郊中堡村的唐墓中出土。其形為一尊昂首挺拔的駱駝,駱駝背上七位樂手圍坐一圈,中間是一位豐腴婀娜的女子。
  • 盤點:全國 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鎮館之寶》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可惜的是,紀錄片中只選取了十件器物,上癮卻不能過癮。今天就盤點一下全國 30 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下次有機會路過,不妨去看看。1.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千年「魔壺」
    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壺。記者帶你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揭開「鎮館之寶」——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的神秘面紗。:(029)85253806陝西歷史博物館有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穿梭在奇珍異寶之間,仿佛穿越到歷史上那些光彩奪目的時代。
  • 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  新華社記者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帶你看各地文物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聽背後精彩的故事,體味華夏如「滿天星鬥」的璀璨文明。
  • 【陝西文物覽】青銅器——大克鼎: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克鼎出土伊始,就受到了收藏家的重視,一時炙手可熱。當時藏有大盂鼎的著名收藏家潘祖蔭曾長期託人在陝西扶風附近尋覓古董,但卻沒有率先獲得此寶,而是被一位天津金石名家柯劭愍捷足先登,收藏了大克鼎。就連另一金石收藏大家、官位高至直隸總督的端方也只收到一些較小的古物,與大克鼎失之交臂。潘祖蔭獲悉後急與這位同僚商量,希望他能出讓此鼎。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這10件珍貴文物被評為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12月13日,歷時一個月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10件珍貴文物脫穎而出,當選省博十大
  • 來呀 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
    這是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唐三彩駱駝載樂俑(3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題:來呀,來看博物館的「C位」——博物館日話說鎮館之寶(上)新華社記者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
  • 細數哈爾濱免費的博物館
    1.黑龍江省博物館群力分館  地址:景江西路與群力第五大道交口  精心遴選出307件極具地域代表性的珍貴館藏文物用於展館陳列。《蠶織圖》、《九歌圖》、《鬥漿圖》、《瑤池醉歸圖》、《西域輿圖》等一級藏品極具研究價值,鄧散木、潘天壽的宏幅巨作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北大荒套色版畫等都是現代畫作精品。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六大鎮館之寶6、人面魚紋彩圖陶盆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1955年陝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釐米、口徑39.8釐米。5、大盂鼎西周,清道光年間陝西郿縣禮村出土,通高101.9釐米 口徑77.8釐米 重153.5千克。4、三星塔拉玉龍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後期紅山文化,1971年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高26釐米。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