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女教師與兩名學生三角戀,高三學子因感情嫉妒生日第二天殘殺好友,兩個年輕的生命因此凋謝,學校聲譽受損,而老師本人也被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這不是小說,這是曾經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就算事情已過去多年,茶餘飯後,人們聊起來也感到細思極恐。
如果你問一個老貴陽人,曾經某知名中學是否發生過一件離奇的命案,他都會對你侃侃而談,並對那位曾經所謂的老師唾罵不已。
事情發生在2008年2月20日,貴陽中院審理了一起簡單的刑事案件,起訴書只有兩頁,但就是這起簡單的刑事殺人案件背後,卻隱藏了極為驚人的內幕和複雜關係。
犯罪嫌疑人——孟某,受害人——何小利(化名),這二人曾是好兄弟,可到底是什麼讓這兩個曾經的好兄弟演變成了後來的生死仇人呢?一切的源頭還得從他們共同的女班主任兼情人王某說起。
孟某三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從小體弱多病,到了12歲才有所好轉,隨父親長大,父親是當地一名普通公務員,從小帶他很辛苦,父親本打算等他成年後再再婚。由於從小缺乏母愛,一次違反課堂紀律,和班主任王老師的一次談話中,他找到了從未體驗過的母愛,對他來說,王老師就是母愛,這種感情迅速升溫,最終變成了熊熊烈火。
而王老師也是離異,雖然有一個男朋友,但似乎感情生活相當空白。這師生二人,一來二去中,相似的遭遇讓兩人擦出了火花,乾柴烈火一相遇,迅速就演變成了地下不倫戀情,原本這也頂多是違背了人倫道德,被人唾棄,可瘋狂的事往往都是以更加瘋狂的結局收尾。
一個男孩的加入打破了這種平靜。那就是孟某的好兄弟何小利(化名)。何小利的父母感情似乎不和,爸媽也不管他,在班主任王某那裡,他也得到了久違的愛,可他不知道的是,正是這樣的愛,讓他年輕的生命因此消逝。然而,據後來內幕的不斷挖掘,我們才發現,其實他和班主任王某的不倫戀早在孟某高二轉學過來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而孟某的出現,只是充當了第三者而已。
每當孟某和王老師在一起的時候,他都痛苦極了,還多次揚言要自殺。在王老師與二人的相處中,為了維持目前的關係,她心中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了,在情竇初開的二人的愛中,她只能靠著謊言互相隱瞞,遊走在二人之間的刀刃上。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二人在不斷地相處中,兩個 血氣方剛的男孩,從原來的的好兄弟已經變成了生死仇人。
終於,2007年9月28日,孟某經過了周密的計劃,本想和何小利先談一談,但此次談話在彼此的互相威脅中沒有達成結果,於是趁何小利不備,孟某抽出他收藏的一把30多釐米的的刀,從何小利背部刺了進去,何小利轉身奪刀過程中,胸部又被刺了三刀,就此倒地一動不動……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在法律的制裁下,孟某也最終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事件中的始作俑者王老師,雖然她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但師德的敗壞,也讓她從此被踢出教師隊伍之列,學校相關部門也因此受到處分。我們相信,瘋狂的結局之後,她也被釘在了人倫的恥辱柱上,餘生也將在自責和悔恨中度過,正是她那致命的愛,毀了兩個原本前途光明的年輕孩子。
通過這個事件,我們不難發現,家庭教育能成就一個孩子,同時也能毀掉一個孩子。事件中消逝的兩條年輕的生命,就算是殺人兇手孟某,他也並非是什麼十惡不赦的人,他也只是一個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可憐孩子。而分析一下二人的家庭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愛的缺失,正是將他們推向深淵的劊子手。孟某,從記事以來就沒有媽媽的關愛,而何小利父母不和,也沒有得到家人的關愛,因此,當他們二人遇到了關心他們的王老師時,就都深深的陷進去了,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那我們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首先,對孩子的愛是最重要的。多年來,由於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感情生活也隨之變化,無數的家庭矛盾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當我們家庭矛盾升級的時候,往往會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此,家庭因素一直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實,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呵護,長期缺乏愛的孩子,他的內心是殘缺的,這種殘缺導致了他情感的飢餓,當他年齡稍長之後,他就會去外界尋求,只要找到一丁點兒的愛,他就像沙漠裡乾渴了許久的人,奮不顧身地去汲取了,於是早戀甚至戀母情結就理所當然的就形成了,而我們文章事件中的兩個男孩都屬於這種類型。
其次,愛他但不要縱容他。我們有的父母正好相反,對孩子的愛那簡直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只要孩子喜歡的,不管合不合理,都會一味地去滿足,從不拒絕。這也會導致孩子認為,只要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得到,從不用考慮他所要的東西在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當他年長之後,父母再也無法滿足他的要求,於是他就選擇啃老,吸家裡的血。一不順心就對父母不滿,態度惡劣。等有一天家裡也被吸光了,為了滿足欲望,就成為了社會的蛀蟲。
再有,理解孩子,教育適度。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有的父母確實也做到了前兩點,但正是因為大量無私的愛和付出,導致了他們對孩子的期待相當的高,因此,只要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一味的指責打罵,這也會導致孩子人格的缺失,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天生會有一種自卑感,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出錯。因此,理解並不斷鼓勵孩子,必要的時候為他們糾錯,並講明原因,才是讓他們茁壯成長的關鍵。
最後,我們要知道,任何瘋狂的行為,終究都會以更大的瘋狂收尾。而有些瘋狂,我們原本是可以從源頭阻止的。
文末分享:微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孩子不知不覺中變得自律,成績飛快提高。每天讓孩子至少提一個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