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師生關係有多複雜?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太常寺協律郎 博物館丨看展覽

今天我們常用來稱讚教師的一句詩「桃李滿天下」,出自唐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這裡的令公指的就是宰相裴度,意指裴度的門生遍布天下,他所住的綠野堂哪怕不種花,也是桃李芬芳,花香滿園了。

裴度一生中並沒有當過任何國家地方教育機構的教師,又是死後才獲贈太傅,何來的門生呢?

這是因為裴度一生禮賢下士,為國家舉薦過多位濟世之才,受他推薦之恩的人才數不勝數。

由此可見在唐代,師承關係不僅僅只固定在學堂中的師生。科舉中你的主考官、行卷時的文學大家,社會名流、仕途中提攜幫助過你人等等,都可以稱之為老師。

01

座主和門生

唐代最為普遍,也極其重要的一種師生關係便是座主和門生。所謂座主便是知貢舉的主考官,決定了唐代士人及第與否的攸關大事,而當年為其錄取的考生,則終生成為他的門生。

一旦唐人踏入仕途,這種關係便無法拆散,柳宗元曾說過:「凡號門生而不知恩之所自者,非人也。」

門生在官宦生涯中必須時時記得座主,得意時報答座主知遇之恩,失意時也能與依附座主和同年的朋甲。

開元二十四年後,原本主考的考功員外郎改為品級更高的禮部侍郎(正五品),座主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出生貧寒,中年才得以中第的杜荀鶴就寫過一首《辭座主侍郎》,感恩之情溢於言表:「一飯尚懷感,況攀高桂枝。」

門生中舉之後要先去拜見和感謝座主。

《唐語林》記載:每歲選升進士三十人,以備將相之任。是日,自狀元已下,同詣座主宅,座主立於庭。一一而進曰:『某外氏某家。』或曰「甥」,或曰「弟」......又有同宗座主宜為侄,而反為叔。

門生們先依序拜見座主,再各敘家族淵源,盡其所能和座主攀上一點關係。

這之後,座主還將帶領門生們拜謁宰相,這一流程稱作過堂。隨後而來的大量的期集酒宴、賦詩交遊更是緊密了門生與座主之間的關係。

有時,座主還會帶領自己的門生去拜見自己的座主,頗有帶著自己高徒回母校看望老師的意思了。

貞元十六(800)年,禮部侍郎高郢知貢舉,他就帶領門生去拜見了自己當年的座主蕭昕,這群門生中有個叫白居易的還特意作詩一首記錄此事。

唐人極為看重門生與座主之誼,除去政治上的便利,有時還情同父子。

晚唐曾寫有《開元天寶遺事》的王仁裕知舉時年事已高,兒子大多早已去世,每次門生來拜訪他,他與夫人就像待自己兒孫一樣對待那些門生,他夫人還會用親手調製的飲品招待他們,「甚於慈母之親嬰兒也」。天氣和暖之時,王仁裕就會和在京城的門生燕遊終日,歡醉題詩,抵夜方散。

不過這樣深厚的感情卻也為唐王朝的政治帶來了弊端。門生與座主之間的相互結黨依附,實在是晚唐黨爭的一大根源。

牛李黨爭橫貫憲宗至宣宗六個皇帝,牛黨的主要幹將牛僧孺、楊嗣復、李宗閔都是權德輿的門生,故而「情義相得,進退取捨,多與之同。」牛僧孺又讓同學楊嗣復多次擔任科舉的座主,為牛黨培養新生力量。

牛僧孺的政敵李德裕就在給唐武宗的奏疏中要求廢除謝恩、曲江宴遊等助長結黨之風的行為,並說門生和座主之間「懷賞拔之私恩,忘教化之根源.......自謂門生,遂成膠固。」

然而牛黨上臺之後,宣宗又下敕:「自今進士發榜後,杏園任依舊宴集,有司不得禁制。」直到宋代,殿試的選拔權回到皇帝手中,所有中第的人都是天子門生,唐代盛行一時的門生與座主之誼才不復輝煌。

關於門生和座主,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唐僖宗乾符年間,禮部侍郎崔沆錄取了一位叫做崔瀣的考生,從此崔瀣便認崔沆為座主。而「沆瀣」本就是一個詞,指夜間的水汽,故而時人將這互為師生的兩人稱作是「沆瀣一氣」。後來這個成語演變出的意思就人盡皆知了。

02

知遇之恩

出則連轡馳,寢則對榻床。

搜窮古今書,事事相酌量。

有花必同尋,有月必同望。

為文先見草,釀熟偕共觴。

這首詩中相伴交遊,為文飲酒的場景並不是形容兩名好友,而是唐代的一對師生:張籍和韓愈。有趣的是,老師韓愈比學生張籍還小了兩歲。

在唐代,文人士子們四處遊學,師承關係並不固定,在寫文賦詩上提出意見,或有提攜知遇之恩的,都能成為老師。

張籍家貧,年少時便四處遊歷求學,滿懷才情卻久久不遇伯樂,將近而立之年的張籍寫下:

骨肉望我歡,鄉裡望我榮;

豈知東與西,憔悴竟無成!

字字皆是心酸。

直到德宗貞元十三年(797)的隆冬,經由孟郊介紹,張籍與韓愈相識。後來韓愈在《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中回憶說: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

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我名屬相府,欲往不得行。

思之不可見,百端在中腸。

兩人相識後,「連延三十日,晨坐達五更。」兩人相見恨晚,每晚都要聊個通宵。韓愈留張籍在他的私塾中讀書,時時對其指點輔導。張籍終於不負眾望,在貞元十五(799)年進士及第。

師生之間的相處不乏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韓愈說自己這個人「不專一能,怪怪奇奇。」崇尚雄怪駭奇的文風,喜歡用奇字險韻,他頗為得意的一句便是: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而張籍的詩文則更為平易曉暢,與白居易,王建一起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張籍絕不一味奉承,討好自己這位老師,在《上韓昌黎書》中說近來見韓愈「尚駁雜無實之說」,希望他能戒掉賭博,棄無實之談。

韓愈並不認同張籍,在《重答張籍書》中回應:「昔者夫子猶有所戲......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說張籍總是緊繃著一根弦,間接駁斥了他在文學上的觀點。

《調張籍》一詩裡,韓愈還寫道: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意思是說,讓張籍別古板地站在地上,鑽研那些故紙堆,跟他自己一起在天空中翱翔不好嗎?

韓張雖然觀點不同,在險惡的官場上卻一直並肩作戰。韓愈時時不忘提攜自己的學生張籍。《舊唐書·韓愈傳》載,韓愈「小時與洛陽人孟郊,本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於公卿間。」

張籍中舉後,整整十年都在正九品的太祝上原地不動,沒有升官,最後蒙韓愈推薦才任國子助教。韓愈任國子祭酒後,又再次舉薦張籍,稱「張籍,學有師法,文多古風。沉默靜退,介然自守,聲華行實,光映儒林。」

兩人生活上也惺惺相惜。

張籍一直體弱多病,在太祝任上眼疾愈發嚴重,幾乎失明,而他又家境貧寒無錢治病,好友孟郊稱他是「窮瞎張太祝」,言語中充滿了惋惜。

韓愈心疼自己這位學生,代他寫了一封信,向當時的浙御史中丞李遜借錢治病。

為了把張籍從繁忙的公務中解救出來,韓愈屢次邀約張籍遊春踏青,都被張籍以公務推辭,韓愈便特意寫有兩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文昌啊(張籍的字),你別再苦大仇深地埋在公文裡了,工作太忙就會丟了初心,我極力邀請你到江邊看看,柳色如今又深了幾分?

而韓愈自己失意官場時,在《詠雪贈張籍》裡發了一通牢騷,最後他寫道:

惟子能諳耳,諸人得語哉。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張籍才能懂我。

韓愈與張籍一生亦師亦友,相伴長達28年。直到韓愈生命的最後一刻,張籍仍陪在他身邊。

長慶四(824)年,韓愈去世,張籍在《祭退之》中回憶韓愈死前的一言一行,他遣散了僕從,只留張籍一人在房中。

門僕皆逆遣,獨我到寢房。

公有曠達識,生死為一綱。

及當臨終晨,意色亦不慌。

贈我珍重言,傲然委衾裳。

這樣的師生情誼,在今天讀來仍摧人淚下。

03

學堂之師

唐代更為正式意義上的教師則遍布於全國的國子監、崇文館、弘文館、太學、州學、鄉學、私學、家塾等等。

體制內的教師的收入待遇十分可觀,既有月俸、食料、祿米還有職田、收入,每月學堂結餘和派發的副食品等等。

開元年間,地方官學的教師俸祿也開始由國家撥給。而在基層的村學,教師收入則較少且不固定,主要是「求食於牧豎」,靠自己的學生吃飯。

這些中央地方官學和民間學堂的教師構成了唐代最龐大的教師群體。

在唐代還出現了正式的女教師。

唐憲宗元和年間,《女論語》的作者宋若莘五姐妹都詩文絕佳,是當時名震天下的才女。

她的妹妹,也就是為《女論語》做注的宋若昭就曾做過尚宮,在德宗時進宮成為了內學士,宋若昭還擔任過太子穆宗的老師,宮內的嬪妃、公主和駙馬皆呼她為先生。

在皇家的教育上,唐太宗極力推崇尊師重道之風,還特意制定了太子見三師(太師、太傅、太保)之儀。

太子需「迎於殿門外,先拜,三師答拜」;「每門讓於三師,三師坐,太子乃坐」。與三師寫信前,太子前後要自稱名字,必稱「惶恐」。

然而禮儀雖是如此,在皇家的威嚴之前,師生情誼最終要讓位於君臣之禮。太宗即位後,對曾教授自己的老師張後胤說:「聯昔日受大誼於君,今尚記之。」

聽了這話,張後胤嚇得趕忙叩頭說:」陛下生來就知道所有的道理,自己不敢搶奪上天的功勞。」太宗聽了之後十分受用,還給張後胤升了官。「

而在民間,鄉間學堂雖然只是簡陋草舍,老師的質量也都良莠不齊,師生關係則更為緊密和輕鬆。

在唐人的筆記中常可以看到學生夜宿村學的記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這句膾炙人口的話最早就出自唐宋之際的童蒙讀物《太公家教》,這本書曾一度失傳,直到清代光緒年間才在敦煌石窟中發現唐人抄本。

「終生為父」也說明相較將來在仕途上遇到的老師,小小學童與學堂老師之間的關係在生活上更為密不可分。

現存的敦煌遺書和吐魯番阿斯塔那的墓葬文書中,仍可以看到不少當年民間學堂中,學童留在抄經文或是課本背面的詩句。

這些學郎詩中,有的字裡行間充溢對老師的感恩之情(S.6204號敦煌文書):

數年讀誦何得曉,孝養師父求立身。

有的也埋怨老師明明是假日,為什麼還不放我回家(阿斯塔那363號墓文書):

竹林清鬱郁,

伯(百)鳥取(趨)天飛,

今照(朝)是我日,

且放學生歸。

千年前讀書郎的點滴心思凝固在泛黃的紙卷中,調皮戲謔,甚是有趣。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後臺回復關鍵詞「投稿」

可查看約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唐代的師生關係有多複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悅佟大為是師生關係嗎?關悅的豐胸近照
    人的感情生活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玄妙和神奇的東西,人之所以能成為食物鏈的最頂端,往往就是因為它是具有情感,他能夠因為自己的情感而去處理更多更複雜的事情,因此,談愛情感情,往往能令人津津樂道,特別是對於娛樂圈當中的夫妻和感情生活,更是大眾喜歡交頭談論的東西。
  • 師生三角戀:兄弟殘殺,離奇命案背後隱藏的複雜關係
    涉事學校事情發生在2008年2月20日,貴陽中院審理了一起簡單的刑事案件,起訴書只有兩頁,但就是這起簡單的刑事殺人案件背後,卻隱藏了極為驚人的內幕和複雜關係。涉事女教師孟某三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從小體弱多病,到了12歲才有所好轉,隨父親長大,父親是當地一名普通公務員,從小帶他很辛苦,父親本打算等他成年後再再婚。
  • 初中道德與法治《複雜多變的關係》教案
    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複雜多變的關係》這一框題的教學設計,希望對考生有所啟發,有所收穫。一、教學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明白國際競爭的實質和規則,增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的意識。【能力目標】能夠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覆雜多變的國際關係,樹立全球觀念。
  • 鄧婷:唐代燕樂與雅樂關係考論
    但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樂並非雅樂,而是燕樂。從史料看,唐代燕樂與雅樂並行當世且自成體系,都被文獻作為獨立的音樂門類予以記述,但若仔細推敲,會發現二者的內容存有交集。有人據此陷入對唐代音樂品類劃分的探討或爭論,如胡震亨言:「唐樂惟十二和、二舞為雅樂。」
  • 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美國高校師生關係也存在灰色地帶和諸多問題,但總體而言,講求公私分明、人格平等。這種師生關係不僅約定俗成,而且受到制度保障。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唐代的繼嗣制度,何以維繫?
    當然繼嗣的情況也是比較複雜的。有的是因為成年卻沒有結婚,有的娶了妻子卻沒有生下孩子,有的是孩子已經去世了等,這些情況都是唐代的繼嗣制度發展起來的原因。首先說男子成年未婚,這是是造成無子的一個原因。未成年而未婚?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因男子成年早卒而未娶,是促使上層社會的家庭無子立嗣的主要原因。
  • 師生稱呼的變化,詮釋了師生關係的微妙變化,有些稱呼會笑死人
    學生對老師稱呼的變化,客觀上往往折射出師生關係的變化,反映出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角色地位,教師與學生情感程度的變化。受封建社會師道尊嚴的影響,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老師」這個稱呼是帶著很強的敬畏感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導致師生之間的稱呼也在悄悄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看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正在悄然形成。
  • 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怎麼樣: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
    原標題:聚焦美國高校師生關係:教授不能讓學生幹私事師,教書育人;生,尊師重道。師生,特別是導師和研究生,應該是一種互信、傳承、教學相長的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師生關係扭曲蒙垢的現象。
  • 見過勢均力敵的師生關係嗎?簡直讓人羨慕的不行!
    「勢均力敵的愛情」令人豔羨,但是在生活中很多關係其實都與此同理,父母、朋友乃至師生,其實都不應該是一方面單純壓制的關係,平等尊重才能獲得讓人舒服的生活。今天要介紹的這位榮老師就是在師生關係中能夠做到平等尊重的一位老師,「勢均力敵的師生情」是什麼樣子的,讓小編慢慢為您道來。   ☆師說·榮玉桃
  • 上下鋪的關係可以有多複雜?
    但佐知子的主動讓僕開始產生興趣,他們在擁擠的宿舍發生關係,汗水滴進每個毛孔,血液準備隨時沸騰。夜晚的夏天也隨即開啟,劇情在北海道函館上演,輕盈、自由、疑惑不停地碰撞出「火花」,只為留存一絲絲的愛。導演把這幅年輕人的生活畫卷定格在北海道函館,描繪了當下日本年輕人灑脫的生活狀態。
  • 有一種悲傷,叫做唐代邊塞詩中的羌笛
    (李頎《塞下曲》)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羌笛不僅民間性特點非常突出,而且多活躍於邊地、邊塞。羌笛作為意象,出現在唐詩中的頻率不算低。究其本質,與其特有的音色及其主要曲調所擅長表達的情緒不無關係。無論是成群的牛羊,還是悠揚的音色,羌笛所出現的背景就給人以和平寧靜的感覺,同時又帶有一種淡淡的哀傷情感。
  • 唐代有200多首三國詩,寫孫權的卻寥寥無幾!他為啥被「拉黑」?
    「紫髯桑蓋此沉吟,很石猶存事可尋」是作者追憶此地,曾有孫權、劉備這兩位這位霸主;「漢鼎未安聊把手,楚醪雖滿肯同心」兩句,是作者懷想吳蜀兩國,為了對抗曹操,進而選擇結立同盟;「英雄已往時難問,苔蘚何知日漸深」,是說兩位國主雖然都是一代英雄,卻仍隱沒在時間的洪流中。可見,這首詩雖有感嘆之意,但對於孫權的霸主地位基本上是肯定的。
  • 姚淳耀大搞師生戀!複雜關係糾纏不清,激吻少女一整天
    另外甫拿下金鐘視帝的姚淳耀飾演的是一位1999年的學校詩社老師,這也是當初在電影版中沒有出現過的角色,戲中更與李玲葦飾演的「劉芸香」有段糾纏的師生戀。而姚淳耀也透露自己當過表演老師也參加過詩社,因此在角色詮釋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困難,至於是否有激情戲碼?姚淳耀礙於保密劇情僅透露:「有一段壓抑的師生戀,光是穿著衣服親吻的戲就拍了一整天。」
  • 那些和唐代小說有關的事——《傳奇中的大唐》
    和今天比起來,唐代考試對人生的改變,是大還是小?從《鶯鶯傳》到《西廂記》,渣男怎樣變成情聖?犧牲愛情,是成為學霸必須付出的代價?成為學霸,才是實現的愛情的辦法?狐狸精和女鬼,硃砂痣與白月光的千年之爭,和古代社會的階層變遷有什麼關聯?
  • 唐代青銅鏡有沒有收藏價值呢
    在當時這被認為是銅鏡市場升溫的一個開端,其實作為一個專項收藏的門類,銅鏡算是一個有傳統的門類。但是由於我國對青銅器的交易有嚴格的法律控制,所以建國後銅鏡的收藏市場一直不是很受關注,但是從2004年開始,大家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空間的投資的空間。也確實從此,中國的古銅鏡收藏市場日漸活躍。2008年秋拍,中國嘉德的銅鏡專場中一件元代《纏枝花卉鏡》估價55至今70萬,就拍出了100.8萬元。
  • 師生之間的關係不是貓和老鼠,更不是簡單的僱傭和被僱傭
    我們不排除那位老師有做法不當的地方,然而,這樣的師生關係,著實讓人寒心。當然還有不少沒有出校門就和老師幹架的事情。2010年4月23日上午11時35分許,廣東省陸豐市甲子鎮甲子第一中學,因制止考試中不守紀律的學生,該校一範姓語文教師被數名學生和家長群毆導致昏迷,左眼幾近失明,身體軟組織嚴重挫傷。
  • 《通天狄仁傑》任嘉倫闞清子演唐代"史密斯夫婦"
    新版狄仁傑裡沒有元芳,但主演任嘉倫闞清子在劇中關係複雜,堪稱唐代「史密斯夫婦」。
  • 薛紹墓中的天井是用來做什麼的,為什麼唐代有這麼多天井墓
    每兩個天井之間會有一個過洞,因為過洞的數量和天井的數量是有所聯繫的,即天井的數量越多,過洞的數量也越多。帝王的墓中的天井畫著兩壁屋楹柱和列戟等,與古代的宮室制度類似。在學者李求是的論文《談章懷、懿德兩墓的形制等問題》中曾經論述道「唐代由外及裡依次把門分為京城門、皇城門、宮城門、宮門、殿門幾個類別,又有『凡太廟、太社及諸宮、殿門各二十四戟』的規定。
  • 一次拉近師生關係的「語C」式教師節祝福
    其中,有一個祝福與眾不同,更是在全網掀起了熱議。  一位學生為了給自己的老師送出別具一格的教師節驚喜,跑到老師的QQ空間深度「考古」,意外發現了老師15年前對《仙劍奇俠傳1》悲劇結局的意難平。於是,他聯合本班的學生一起「策劃」了一場QQ群「戲」,胡歌曾經扮演過的角色紛紛上線,與老師對話並助力「李逍遙」逆轉時光、改變歷史,為老師「語C」圓夢,送上教師節祝福。
  •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做好以下幾點,師生互動學拼音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互動學拼音「愛」,是一種情感,是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也是讓小學生活潑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應把對小學生的愛帶進課堂,創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處於愉快、輕鬆的心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