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出名豬怕壯,人紅是非多,即使不紅也會礙人眼。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不能直視,一個是太陽,另一個,便是人心。
人心如同驕陽,是我們不可直視的東西。
盜墓筆記裡吳邪的三叔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一個愛指責別人過錯的人,自身也必然有過錯,甚至是相同的過錯。
一個嘴巴上總是是非的人,內心多數也是渾濁的。
我們希望自己過的好,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希望自己過的好。
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人也是如此。
當我們身邊的朋友、親人或者是同事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對方的生活或者是事業還不錯,多少都會有些羨慕。
然而有的人會出現極度的心理不平衡,所謂心理失衡,那麼有點酸酸的嫉妒了,再往後那麼有可能是羨慕嫉妒恨。
關於這樣的心理現象,更多的可能是因為自卑引起的。
嫉妒是包含自卑、敵意和怨恨在內的情緒合體。
羨慕是抽離了敵意的善意嫉妒,而敵意對於嫉妒來說則是必要成分。
除此之外,也有人從更深層次解釋了導致嫉妒的原因,例如認為:
嫉妒源於某種被破壞的優越感。
我們從小到大聽了太多的俗語以及口口相傳的老話。
你看看鄰居家的小王,人家以前和你一樣,現在混的比你強。
你要為我們家爭口氣啊,你可是全家的希望。
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你以後要努力,不然怎麼對得起你的父母?
類似的語言太多太多,在敲字的時候,敲得我的內心都沉重了起來。
從小就被這些語言淹沒,小小的肩膀承受了太多原本不在那個年紀應該承擔的。
隨即我們就會擔起了所謂的「責任」,因為說這些話的人,多數是我們的至親,也或者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
這些語言隨著時間的積累,隨著耳濡目染,逐漸深入自己的潛意識,長大成人後,這些已經深深烙印在生命裡。
而這些打著「為你好」的語言,對一個人產生了深深的影響,要麼自卑、要麼自暴自棄,要麼是:把自己無力的感覺感受,投射到外界,攻擊別人。
人的情緒需要出口,向內攻擊的的人慢慢變得抑鬱。
向外攻擊的人,成了搬弄是非,甚至是為了緩解自己無能的焦慮,去造謠,散播謠言。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嫉妒纏心,無法接受自己就是不如人的事實。
有心理學者研究:
嫉妒的產生於俄狄浦斯期,在孩子的世界裡,出現了一個叫爸爸的男人,總是粘著媽媽,晚上還要跟她睡覺:這個人太討厭了,居然搶走了我媽媽(食物)!嫉妒背後,是擔心失去客體愛的焦慮。(精神分析的角度)
多數人在孩提時代,多數是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失去了這個中心位置,那麼帶來的是焦慮,不被關注、不被愛、自我價值感低的這種感受,這對於孩子無異於失去了與這個世界的連接。
既然我得不到,那麼我可以試著毀了它!
我們緊抓著一個東西不放,可能是內在有一種緊張和恐懼,因為這份緊張和恐懼,有的人做出了逃避的舉動,有的人則做出了破壞的行為。
許多電視劇、電影裡會看到這樣的橋段
電影《大話西遊》裡,牛魔王想要除掉至尊寶,紫霞為至尊寶擋下了牛魔王的攻擊,牛魔王的內心裡:
得不到的,我就毀了TA!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自卑與超越》中指出:
「我們每個人都多少有點自卑,我們都希望自己所處的環境能稍微好一些」
我在這加一句:要是比其他人好,那就更好了。
嘴巴上尖酸刻薄的內心到底有多苦?
還記得2011年的那個青春被烈火灼傷的事情麼?
現實的悲劇,源於少年畸形的追求:得不到你就要毀了你。
2011年9月17日下午,與周巖同在一所中學讀書的學生陶汝坤因求愛不成,攜帶打火機油來到周家,趁周巖不備,拿出準備好的油澆到受害人頭上並點燃焚燒。
半分鐘不到,整棟樓響徹她的尖叫。
被燒後,周巖經7天7夜的搶救治療才脫離生命危險,傷勢極為嚴重,一隻耳朵也燒掉了,燒傷面積超過30%,整個人面目全非。
如果在他在傷害周巖時,配上話外音:
「我得不到,你們誰也別想得到,我得不到的,我就是要毀滅!我要……」
同時,另一個聲音在嗚咽:
我想得到愛,我用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我配愛。
毀滅式告白分兩種,一種毀自己,一種毀別人。
告白者一般性格內斂,習慣沉默,平時不大與人溝通,情感爆發起來卻猛烈而決絕。
經常看到因為失戀殉情的事件發生,這是自毀的模式。
不管是「自我奉獻」還是「控制」,他們都對自己存在著嚴重的認知偏差。
「我那麼失敗,果然沒人喜歡,不如從這世上消失吧。」
「居然不接受那麼優秀的我?除了我,還有誰能配得上你。」
這是過度自負,也就是自卑到一定程度了。
嫉妒是一把刀,最終不是插在別人身上,就是插進自己心裡。
看不得別人過的好,失去了看見自己需要成長最好的時機。
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好,心生嫉妒時,我們被嫉妒、羨慕的情緒掌控,卻錯過了看見自己不足,錯過了給自己身份的定位。
不能清晰的看見自己,不懂得如何調整自己,提升自己,只是在自己的情緒裡,怨天艾人,甚至是把所有的一切,推卸自己不上進的責任。
人這一生能為自己負責的,只有我們自己,自己的事還得自己成全!
所有的情緒,都只和自己有關,羨慕也好,嫉妒也好,甚至是因愛生恨也好,需要我們看見背後真實的需求是什麼?
是希望被愛,是希望自己值得被愛,通過外界的回應給自己一個所謂的存在感。
下等人論是非,中等人談問題,上等人談格局。
關於這個問題,也許清華校訓就是最好的回答,那就是: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周易》中兩句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如果你也有話要說,如果你也深有感觸
徵稿正式起航
我們期待你的聲音不限主題、不限內容、不限字數趕快拿起筆來,寫下你要說的話。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