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看《哆啦A夢》,主角大雄總是在準備好好學習的時候,往頭上戴一個白色的布條,寫著「必勝」兩個字。很多人都很奇怪,這個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意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塊神奇的「小布條」。
說起這個,我們先來看一下耳熟能詳的作品《紅樓夢》內,王熙鳳的劇照~
你看,是不是和日本人帶的「必勝」有些相似之處?
王鄧婕飾演的王熙鳳成為一代經典,劇中的王熙鳳,頭上經常帶著的東西,叫做「抹額」。
現在,我們走在街上,很少見到「抹額」。倒是日本人很喜歡戴,影視劇也好,現實生活也罷,日本人佩戴「抹額」居多,也成為了日本的一種文化符號。當然了,日本不叫「抹額」,叫「缽卷」。
我們分別看一下「抹額」和「缽卷」是什麼。
抹額
也叫額帶、抹頭、頭箍、發箍、眉勒等,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繡或珠玉。
抹額,最早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創的避寒之物,古時武士多佩戴,《古今注》記載:「秦始皇巡狩至海濱,亦有海神來朝,皆戴抹額緋衫大口袴,以為軍容禮,至今不易其制」。由此可見,中國人佩戴「抹額」,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了。
從「抹額」出現開始,歷朝歷代都有佩戴「抹額」的記載,比如《資治通鑑》記載:「陝尉崔成甫著錦半臂,鈌胯緑衫以裼之,紅袹首,居前船唱《得寶歌》。」 這其中的「袹首」便是抹額(胡三省注釋)。
到明朝時期,「抹額」達到最盛,男男女女都會佩戴。清朝延續了這種潮流。
缽卷
缽卷,統一精神和激揚意志的標誌,戴在頭部的細長布條。通常用白色或紅色棉布製成,也有少數彩色缽卷。
最早的時候,缽卷為軍人的一種裝束,防止軍帽脫落。二戰時期,日本人使用中部印有紅太陽標記的缽卷。另外還有「必勝」等字樣的缽卷。
日本人佩戴的缽卷是在中國傳統飾物「抹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來,使其成為日本「山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用途
用於需要統一精神和鼓舞士氣的很多場合,典型的比如運動會的選手和啦啦隊,接受入學考試的學生等。
在騎馬賽的主要規則,選手必須使用缽卷,將他人的缽卷奪取者獲勝。包括這種場合在內,缽卷的顏色和帽子相同,並根據隊伍而不同,可以簡易的達到分辨隊伍的效果。由於這種場合,有懷著頻繁變化顏色打算的人,可能會使用內紅外白的缽卷,故而使用的是可逆的單色缽卷。
還有,偶像以及聲優的現場演唱會中,作為聲援的目的而廣泛應用。基本形狀和目的大體相同,顏色根據聲援對象代表色而統一化。
其實際用途有,吸取額頭上的汗以免使其流至面部,土木工程員和廚師等人在工作中會使用到。同時還有類似目的的首飾,比如發箍。也有將人毛巾或手帕折的細長,纏在頭部。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在運動會和活動時,會將有關信念的口號和標語寫在缽卷上。還有代表性的象徵標誌和紋章。如「必勝」「合格」「神風」等。文字間畫上太陽旗標誌,並深層染色。而扭轉缽卷在祭禮,廚師等場合較多使用。
其他疑問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帶其他顏色的?
解答:因為日本的吉祥色是白色。
現在還有日本人頭戴缽卷嗎?
解答:有,不過一部分人頭戴的缽卷沒有紅太陽。你也可以理解為白戶卷。
日本人運動時候偶爾頭戴「白戶卷」什麼意思?
解答:奮鬥,努力,加油的意思,日本人一般以這樣的方式明志,鞭策自己。
日本人什麼情況下會在頭上戴缽卷?
解答:下定決心做好某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