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產科醫鴻鳥》是我的年度最佳日劇之一,當時的短評是這樣寫的:傳達生命的奇蹟,通過每一個故事,每一個醫生,將鼓勵生育的主題闡述得淋漓盡致,如此主流的價值觀,卻講得自然而真切,絲毫沒有宣傳之感,反而每每被真情打動。最溫柔的綾野剛和最傲嬌的星野源為首,每個演員都很出色,沒有惡人或聖母,真是太好了。
兩年之後原班人馬回來,為我們帶來了《產科醫鴻鳥2》,保持了第一部的風格,這部劇把生產這件事情拍到了極致,同前作一樣,支撐全劇的靈魂是對生命的敬畏。
通常我不太有耐心看續集,所以大門的故事我看了兩季就棄了,但是《五島醫生診所》和《產科醫鴻鳥》大概不管出多少部我都能看下去。看《產科醫鴻鳥》總是充滿感動,這種感動是看到生產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而對於生命是個奇蹟這件事情的再認識,是對於醫護人員如此盡心盡責為產婦著想這件事情所打動,活了幾十年,對於生命的重量漸漸失去感覺,而這部劇則喚醒了知覺。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至少在生這件事情,《產科醫鴻鳥》系列從不同案例,不同角度,細緻地去展現給觀眾,讓觀眾能夠在感動之餘還去深入思考。對於我而言,感受最深的是女人的被迫選擇,結婚與否且不說,生育與否對於女人是最大的命題,而且有時間期限,到了一定的年齡,女人會被剝奪生育的權利;患有某些疾病,女人也會被剝奪生育的權利,女人天生就擔負著生育的使命,對於生育這件事情,女人的感受會更深,大概這世界上有太多女人因為想要生孩子而不得不結婚,而不得不和沒那麼喜歡的人結婚,從出生開始,人的確是不公平的。
就像小松這樣20年可能幫助了4000名產婦生產的助產士,因為生病不得不切除子宮和卵巢,就失去了生產的機會,女人總是被迫去做這樣的選擇,沒法怨天尤人,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即使生育,也仍然在怎麼生,生了之後可能會面臨問題的情景下去進行選擇,選擇剖腹產還是順產,生產之後可能因為子宮問題而要做手術,產前檢查寶寶可能有問題那還生不生,產後也可能因為抑鬱而痛不欲生,這部劇中有大量這樣現實中存在的案例,女人之難展躍然畫面,因為真實,即使最強的產科和NICU團隊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刻,劇中角色感受到的痛苦也完全傳遞給屏幕外的觀眾。
最讓我感動的故事是第5集,筱原友希子飾演的產婦西山,即使因為有早產傾向住進了醫院,在鴻鳥和護士的呵護下,寶寶仍然在產前突然去世,毫無理由,現代醫學也沒辦法去解釋,她還要像別的產婦一樣經歷宮縮的鎮痛,把寶寶生下來,沒有啼哭聲的產房,刺人心痛。小松是那麼溫柔,還是對西山說了「恭喜」,讓夫婦二人給寶寶洗了澡,醫護人員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即使不能抹平西山內心的痛苦,也給了她最大的慰藉吧。
這一季還選擇了產前唐氏綜合症篩查這個問題來探討,這是一個很難的命題,特別拍了兩個產婦不同的選擇,因為生育文化不同,唐篩這個問題在中國幾乎是不存在的,「優生優育」的考慮下,引產在中國是很普遍的事情,反而是生下了有問題的孩子,那麼這個孩子給家庭帶來的養育壓力是大部分中國夫婦會首先考慮的,即使我不是那麼贊成生下這個孩子的選擇,但是也可以理解劇中人物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心情,《歡迎來到荷蘭》的詩歌,充分寫出了接受這樣命運安排的母親的想法。
每天見到不一樣的產婦和病歷,Pesona的醫生和助產士們也要面對自己的選擇,這一季中菜鳥下屋和白川有了長足進步,但又出現不同新的問題,分別選擇離開進修,希望能夠在更專業、更強大之後回到團隊裡施展才能。四宮也因為父親去世經過艱難抉擇要回到能登半島,比起大城市,那裡的產科更需要他,醫療人才的嚴重不足也是本劇所反映的一個現實問題。小松選擇創立照顧產後媽媽的地方,在Pesona之外進行支援。留下來的只有鴻鳥和今橋,對每個人的離開,他們並沒有說太多,職場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有離開的也有回歸的,這個團隊一直都持有這種開放的心態,所以還想看到第三季,現實中的生產例子還有很多,醫療技術還在不斷進步,漫畫也沒有完結,不知道會是哪一天,但希望看到團隊的人回歸,依然帶來感人而又現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