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在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頒獎典禮中,國產電影《風語咒》摘得了最佳美術片獎的桂冠。
《風語咒》講述了雙目失明的少年郎明,在四大兇獸之一「饕餮」重現人間塗炭生靈的時刻,使用秘術「風語咒」將其封印的英雄故事。
郎明因為失明,經常被他人捉弄嘲笑,在兇獸「饕餮」現世摧毀人間之際,郎明意外短暫復明,關鍵時刻,他參透了五行之外的風之語咒,甘願再次回到失明的黑暗世界裡,心憑風動,御風而行,最終拯救了人間,也成就了自己。
在《風語咒》的插曲《懵懂》中,有這樣幾句歌詞:「春天啊你為誰芬芳,秋天啊你為誰變涼,為什麼開心人會笑,為什麼思念有味道」。
對於電影中失明的郎明來說,失去視覺,會讓他的其他感覺能力變得更加敏銳,所以正常人習以為常的味道、溫度等變化,在郎明看來,都是精確感知外界的重要途徑,也只有如此,他才甘願放棄光明,從而更加心無旁騖參悟出風語咒的精髓。
這種感覺體驗很像好奇心濃厚的孩童時期。
因為涉世未深,小朋友會對身邊的事物和變化都十分好奇,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敏銳感受系統,讓孩子們往往會對成年人司空見慣的日常而發出驚嘆,大人們卻往往麻木於日常的勞累,無法從孩子的角度一起體驗世界,可是大人們忘記了,他們也曾從孩童時期走過,也曾經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奇寶寶。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感知世界的敏銳度,最好的辦法是家長也順著孩子的目光,重溫一遍孩童體驗,只有更貼近孩子的世界,才能更好陪伴他們成長。法國童書大師埃爾維·杜萊的《五種感覺》就是這樣一本神奇的親子體驗魔法書。
埃爾維·杜萊是享譽世界的歐洲童書大師,也是一個超級童心大玩家。從1994年開始,杜萊為孩子們創作了70多部極具想像力的童書作品,作品被翻譯成27種語言,全球累計銷量超過百萬冊,代表作品有《藝術大書》《點點點》《10個10》《哈!不要搞錯》系列、《杜嚕嘟嘟》系列等,斬獲了歐洲乃至全世界一系列最重要的童書獎項,包括「博洛尼亞國際童書節非小說類大獎」、「兒童文學小人書獎最高榮譽」、「女巫獎」、「蒙特勒伊童書節金磚獎」等,深受全球孩子們的歡迎和愛戴。
杜萊的圖畫書雖然簡單,但每本都充滿了創意與藝術性,大家親切地稱他為「童書王子」。杜萊曾坦言,和孩子溝通的秘訣,就是「溝通時儘可能不去看大人的臉色」。
相比那些畫質精細圖案明確的童書,《五種感覺》插入了很多模稜兩可的圖像,我們在陪孩子共讀時,不妨先跳過「這是什麼」的介紹,而是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覺得這是什麼」,說不定會從孩子嘴裡得到意外的收穫。
一、色彩鮮明,裝幀精美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哈拉爾德·布雷姆教授指出:「色彩是神經系統的刺激物。」
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色彩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廣闊的色彩圖譜能夠刺激孩子大腦各區域的神經細胞,從而幫助他們更敏銳感知世界。
統計表明,一個在五彩繽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其觀察、思維、記憶等能力,都高於普通色彩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五種感覺》的封殼使用硬殼裝幀,背景色使用的是對眼睛友好的青綠色,微張開的一隻手掌,既暗合了書裡介紹的五種感覺,也象徵了五種感覺中的觸覺體驗。
粗粗翻閱一遍全書,每一頁的畫面色彩都非常飽滿逼真,大多數圖像充斥了整個頁面,不像一些童書在頁面上放了太多留白,畫面範圍太小,觀感不夠強烈。
杜萊還會用相近顏色的整體展現,讓孩子學習區分同一類顏色的不同表現。
比如雲朵和煙囪
以及不同深淺的藍色。
我也是在看到這張深淺圖,才意識到,光是每見到一種顏色再向孩子籠統介紹,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會對顏色的深淺迷惑,像杜萊一樣直接整理出各色深淺的藍,匯總到一張圖,說不定會對孩子識別色彩有更好的幫助。
二、寓教於樂,親子共讀
有家長曾經分享過自己的一個體驗:帶著孩子去逛街,明明商場裡有很多新奇的遊樂區,和各式各樣的活動體驗,孩子就是不喜歡,大哭大鬧想要離開,家長百思不得其解。
碰巧這時孩子的鞋帶開了,在蹲下來給孩子繫鞋帶的時候,家長終於知道了原因:商場裡的琳琅滿目,在蹲下來齊平的孩子視線裡只有一雙雙腿,美感全無,恐懼大增,從那以後家長逛街都儘量抱著孩子,抬高他的視線,讓孩子能看到更開闊的視野。
在翻閱《五種感覺》時我也有這種感覺,如果帶入自己的主觀判斷,會覺得這些插畫不夠精美,但如果儘可能沉入書中,按照書裡的指引去想像和感受,果然發現了很多之前被遺漏的細節:
比如聽覺部分有一頁,特意夾了一張塑料紙,一開始我以為是出版需要沒什麼用,後來經過提醒才知道,原來晃動它會產生窸窸窣窣的聲音,用來模擬配合頁面「下課」的嘈雜聲和滿屏人的追逐打鬧,非常有趣。
還有觸覺,有一頁專門製作了盲文,閉著眼睛去感受這些凸起的顆粒,會對我們平日用眼睛感受的習慣大不一樣;
又比如關於味覺,《五種感覺》畫出了很多日常食物,比如辣椒,蔬菜,牛奶,這些可以讓孩子充分聯想到日常生活。
我翻到綠色蔬菜那一頁,看到叉子被畫成各種形狀戳一顆豆子,心裡默默祈禱娃以後千萬不要在用叉子的時候照著書裡擺弄……
記得前陣子,有個家長分享自己孩子評價一個人的頭髮像西蘭花,她在指出可能別人不太喜歡這個說法後,問孩子為什麼覺得像西蘭花,孩子說:「因為覺得形狀像,而且西蘭花是綠色的,綠色代表健康,所以覺得別人會喜歡這個說法。」
在《五種感覺》的最後幾頁,放置了很多模糊形象的圖案,相信不同孩子見到都會有不同的形象識別,家長在聽孩子判斷時,不妨多問幾句為什麼,才能更好明白孩子此時的內心。
三、這是孩子了解世界的引導書,也是家長重新沉入生活的體驗書
英國著名童書作家奧利弗·傑夫斯在《我們在這裡:一位父親的地球生活筆記》中,寫下了他認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幾件事,這幾件事依次是:
1.了解我們所處的位置。
2.認識我們生活的環境。
3.吃好喝好穿得暖。
4.尊重和善待生命。
5.珍惜時間。
6.熱愛地球,保護環境。
7.懂得尋求幫助,並有協作精神。
作為一個快要卸貨的寶媽,在翻閱《五種感覺》之前,我只是隱隱有計劃,要儘可能鼓勵孩子,陪伴他去感受世界,卻並沒有特別清晰的規划具體應該怎樣做。
在看完《五種感受》之後,我才發現終日忙於工作,閒暇時沉迷手機,我對身邊很多事物都失去了原有的好奇。
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味道,都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激發孩子的某種感受,世界各地發生的各類新聞,我們雖然不能全部感同身受,但如果向孩子描述那裡油煙滾滾,或者當地小朋友們沒辦法及時吃到可口的食物,相信也能讓他們油然而生一股同理心。
養育孩子或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沉入生活,認識世界的途徑,而尊重自然,保護地球,則是引申而來,讓所有孩子能夠健康自在成長的終極法則。
這本《五種感覺》與其說是幫助孩子學習感官,不如說是引導孩子了解世界,同時也是一本讓家長重新沉入生活的體驗書,推薦給所有人。